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遵义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7250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遵义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遵义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遵义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遵义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遵义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遵义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遵义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遵义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遵义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遵义期末综合测试题

期末综合测试题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字词积累——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语文世界风光无限。

在这里,我们寻觅(mì)春天的踪迹,感受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走进戏曲天地,品民族文化悠长的韵(yùn)味;追寻人类起源,体会古代神话永恒的mèi(魅)力;共话千古风流人物,激发心中的仰mù(慕)之情……

2.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0分)

(1)《观沧海》:

_东临碣石_,以观沧海。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_遥怜故园菊_,应傍战场开。

(3)《秋词》:

晴空一鹤排云上,_便引诗情到碧霄_。

(4)《夜雨寄北》:

_何当共剪西窗烛_,却话巴山夜雨时。

(5)学习有三层境界:

知、好、乐。

用《论语》中的话来说就是:

_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

(6)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面对落日触景生情,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_夕阳西下_,_断肠人在天涯_。

(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回答)

(7)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_我寄愁心与明月_,_随君直到夜郎西_”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

3.篇段积累——默写《诫子书》选段。

(4分)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_遂成枯落_,_多不接世_,_悲守穷庐_,_将复何及_!

4.文化积累——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4分)

九齿钯,降妖杖,二人相敌河岸上。

这个是总督大天蓬,那个是谪下卷帘将。

昔年曾会在灵霄,今日争持赌猛壮。

这一个钯去探爪龙,那一个杖架磨牙象。

伸开大四平,钻入迎风戗。

这个没头没脸抓,那个无乱无空放。

一个是久占流沙界吃人精,一个是秉教迦持修行将。

他两个来来往往,战经二十回合,不分胜负。

(1)这段文字节选自《西游记》中的哪个情节?

相互打斗的两个人物分别是谁?

(2分)

_大战流沙河__沙僧(沙悟净)__猪八戒(猪悟能)_

(2)唐僧师徒最终是如何渡河的?

(2分)

_唐僧收悟净为徒,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

_

5.语言运用——给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加上恰当的标点。

(4分)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根据中国传统神话故事_《_西游记_》_进行拓展和演绎的3D动画电影。

影片讲述了已于五行山下寂寞沉潜五百年的孙悟空被儿时的唐僧_——_俗名江流儿的小和尚误打误撞的解除了封印,在相互陪伴的冒险之旅中找回初心_,_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

6.语言运用——修改下列病句。

(4分)

(1)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员顺利产生。

_将“表决、推举、讨论”改为“推举、讨论、表决”_

(2)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_删去“随着”_

二、阅读(50分)

(一)(12分)

藏起来的右手

祝师基

①站在城北边的山上,不仅能感受满山苍翠,还能鸟瞰全城,这里自然成了摄影发烧友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②好几次,我在这里练习摄影的时候,都发现一个姓杨的老头特别显眼:

他不仅摄影时只用左手,干其他事时也是只用左手,右手老是揣在衣服口袋里。

我有点纳闷,就好奇地问他:

“摄影是个技术活,你为何只用左手?

③对我的好奇,老杨只是笑笑。

后来,问的人多了,他才回答说:

“我要试着用一只手来生活。

”我越发感到纳闷:

两只手好好的,干吗只用一只手?

④时间久了,我知道了更多关于老杨的事。

他原在一家公司工作,从某天开始,老杨在公司干啥事都只用左手,领导觉得他有损公司形象,一气之下便解雇了他。

⑤后来,老杨开了一家杂货店,仍然只用一只手干活。

时间久了,大家都以为他是残疾人。

有一次,县残联的人来到店里要给他办残疾证,说有残疾证可以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

可老杨硬是不让办理,搞得人家莫名其妙,结果悻悻而去。

⑥在打听到老杨的杂货店的位置后,我悄悄过去看了他。

果然,他都是用一只手在做所有事,而且做得流利极了,丝毫看不出不方便的意思。

⑦望着老杨那用一只手挥洒自如不停忙碌的身影,我更加纳闷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只用一只手?

⑧一天,我与老杨在山上摄影拍照。

即将结束之际,我提议:

“老杨,咱们找个地方去喝几杯,咋样?

”老杨一听,显得很是高兴,笑着说:

“那还不如去我家,我那老婆子的厨艺不是我吹,绝对让你大饱口福。

⑨当我们来到老杨家时,一桌丰盛的酒菜已摆了上来,果然,色香味俱佳。

不过,很快我发现了异样:

老杨儿子的右臂竟是空的!

⑩几杯酒下肚后,老杨给我讲了真相:

两年前,儿子因一场事故意外致残,失去了右手。

那时,儿子痛苦得要自杀,老杨每次抱着儿子都泪如泉涌。

后来,为了唤起儿子生活的勇气,老杨决定与儿子共勉,从此开始了藏起右手,只用左手生活的日子。

⑪说话间,只见老杨的儿子用左手端上一道菜,放在桌子上,对老杨说:

“爸,这是我自己炒的菜,你尝尝。

⑫望着儿子炒的菜,老杨很吃惊,渐渐地眼里有了泪水。

尽管菜切得有些粗糙,可老杨拿起筷子毫不犹豫地大口大口吃起来,仿佛那是天底下最美味的佳肴。

⑬这时,儿子用左手又给父亲倒了一杯酒,并拭去父亲眼角的泪水,说:

“爸,我也能用一只手生活了。

你能,我也能。

⑭老杨再也忍不住了,他缓缓伸出藏了两年多的右手,与儿子紧紧相拥,哽咽着说:

“孩子,一只手也能好好生活。

⑮望着抱在一起的父子俩,我的眼窝也湿润了。

原来,老杨藏起右手,是为了给儿子活下去的希望啊!

(选自2015年第2期《特别文摘》)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分)

_老杨藏起右手,用左手做事,以激励失去右手的儿子勇敢面对生命的困境。

(意对即可)_

8.选文的线索是_老杨的右手_,从记叙顺序来看,第④⑤段属于_插叙_。

(2分)

9.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为什么用得好?

(2分)

可老杨硬是不让办理,搞得人家莫名其妙,结果悻悻而去。

_表现了老杨不贪图小便宜,为人正直,自强倔强的性格。

_

10.本文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3分)

_示例:

我有点纳闷,就好奇地问他:

“摄影是个技术活,你为何只用左手?

”__作用: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意对即可)_

11.文中的老杨是怎样的一个人?

请结合相关语句作答。

(3分)

_老杨是一个热爱生活、言传身教、爱子深切的人。

从干活、摄影只用左手,并不惜被公司炒鱿鱼、到山上去摄影等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从老杨藏起右手实则激励儿子重燃生活的希望来看,他是一个言传身教,爱子深切的人。

_

(二)(12分)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安徽中考)

铁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但我觉得,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

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

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

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撞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

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

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

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

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

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

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

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

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2.第①段中加点词语“这样说”具体指代文中哪一句话?

(2分)

_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_

13.本文第②③段,列举_“我”少年时偷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深受感动_以及“我”的一位亲人在下放农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这两个事例,证明_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_这一中心论点。

(3分)

14.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分)

_承上启下(过渡)。

承接上文对阅读重量的“重”的论证,自然引出下文对阅读“无用”的论述。

_

15.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

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只需答出两点)。

(4分)

_示例:

①采用细嚼慢咽的阅读方式。

②选择有精神内涵的阅读内容。

③追求无功利心的阅读境界。

_

(三)(12分)

中国大妈广场舞

【新闻链接】 2015年5月10日,一群大妈将广场舞跳进地铁。

据悉当天武汉地铁2号线内,一群大妈身着舞裙,随着音乐的节拍大秀舞姿,引来乘客们阵阵掌声。

2013年8月30日晚上8点左右,北京市民施某因不满邻居跳广场舞噪声,与邻居发生争吵后,持其藏匿的猎枪朝天鸣枪,还放出自己养的3只藏獒冲散跳舞的人群。

【居民意见】 “每晚都这么吵,实在让人受不了。

”提起广场舞,在西秀苑居住的业主刘先生憋了一肚子的火。

“我们都还好,忍一忍就过去了,”家住刘先生隔壁的王女士忧心的是自己正在上初中的儿子。

“孩子马上就要考高中了,每天晚上被外面的音乐吵得心烦意乱,学不进去。

孩子晚上都得10点多才能把作业做完,这段时间正好是外面跳广场舞的时间。

【大妈说法】“晚上没事,大热天又睡不着,出来活动活动,身体健康,心情也好,何乐而不为呢?

”在凤城大药房门前跳舞的孙大妈告诉记者,大家都在跳,觉得心情好了很多,邻里关系也和谐了,广场舞魅力太大了。

“我们已经很注意了。

现在我们已经把音量调小了不少,而且特意选了离住宅较远的地方。

”对于附近居民的不满,某广场舞的领队谢阿姨显得很委屈。

谢阿姨告诉记者,她们开始在小区广场跳,有业主投诉后便去了小区外面跳,但物业还是告诉他们有业主嫌他们吵。

“我们都不知道怎样才好了,我们老年人也没别的爱好,就广场舞这么一个娱乐活动,希望年轻人也能对我们多点理解。

【网友声音】@从前慢—period:

如今科技发达,大妈们如果能一人配一副蓝牙耳机,这样只有自己听得到,就不会扰人清净了。

@水饺君大人:

虽然说大妈们的行为不恰当,但看到评论里面一些直言辱骂大妈们的留言,真是心寒。

有一天你们也会老,请正确对待勿怒骂。

@90后大学生:

社会应该要持客观、理性的态度来对待广场舞这个社会现象。

而媒体更需要弘扬正能量,呼吁更多的年轻人关心老人。

【其他意见】社会学教授高卫红认为,中国大妈习惯广场舞,首先是休闲需求,其次离不开传统市井社会固有的爱热闹的心理。

再有就是,他们多数五六十岁,大多遭遇空巢生活,导致几乎失去了自己的交际圈和生活,而广场舞正能改变这一现象。

执法局中队队长张锋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最大的困扰就是执法权限和执法标准的不明确,他们在执法过程中一般只能以进行教育、劝导为主,行政处罚为辅,但这类做法却难以根治广场舞噪音扰民的问题。

某人大主席认为,中国大妈广场舞现象折射出我国娱乐基础设施的欠缺,当然也表现出国民素质的亟待提高。

16.阅读材料,分析中国大妈为什么喜欢广场舞。

(3分)

_锻炼身体,能放松心情,能和谐邻里关系,休闲需求,传统市井社会固有的爱热闹心理,能让自己拥有交际圈和生活。

_

17.根据材料,说说怎样才能避免广场舞扰民的现象。

(3分)

_加强娱乐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国民素质的提升,明确管理的执法权限和标准,大妈们佩戴蓝牙耳机,年轻人应该更加关心老人的生活。

_

18.阅读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人们都认为中国大妈跳广场舞是一种不恰当的行为。

B.因为我国国民素质不高,才出现中国大妈广场舞的现象。

C.广场舞扰民问题是因为执法局执法不力造成的。

D.我们应该理性、客观地对待广场舞现象,更应该关心老人。

19.如果你的爷爷奶奶是一位广场舞热爱者,请你给他(她)提三条恰当的建议。

(3分)

_示例:

请在9点钟之前结束广场舞,请降低音响的音量,请戴上蓝牙耳机,请不要在居民聚居的地方跳广场舞。

(建议合理即可)_

(四)(10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温故而知新(指学过的知识)

(2)乐之者(以……为乐趣)

(3)一箪食(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4)择其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2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_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_

(2)_选择他好的方面去学习,对于他的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去改正。

_

22.《论语》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今天读来仍使我们受益匪浅。

请结合以上选文,举例谈谈《论语》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何在。

(2分)

_《论语》是道理与智慧的凝结,即使在当今社会仍然让我们受益无穷,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智慧。

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告诉我们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_

(五)(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23.人们常说“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你说说妙在哪里。

(2分)

_示例:

“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_

24.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_思念家乡。

_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某班同学在“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了如下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25.与书为伴是人生最大的幸事。

请写出一条关于“热爱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分)

我的座右铭:

_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_

26.你班同学王明很喜欢看课外书籍,经常看到半夜,因此常常上课打瞌睡,作为好朋友,你应该怎样劝说他?

(4分)

_示例:

王明:

看课外书籍,可以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特别是对语文学习有很大帮助,但你看到深夜,影响了白天的学习,这是得不偿失的事啊!

我认为你应该安排好读书的时间,做到事半功倍。

_

27.校园文学社准备面向全校组织一项“我与书的故事”的征文活动。

请你帮忙写一则“征文启事”。

(不少于50字)(4分)

_提示:

题目:

“我与书的故事征文启事”;内容:

目的,意义,要求,截止日期;落款:

校园文学社×年×月×日_

四、作文(60分)

28.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作文。

(书写5分,作文55分)

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

走过年少轻狂的日子,母爱依然;走过风风雨雨的岁月,故乡依然;多少次跌落与登顶,奋斗依然……蓦然回首,山水依然,初心依然。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

《__依然》

题目二:

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风景,风起云涌山高水阔是风景……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静阅万卷诗书是风景,洞察世间百态是风景……风景是生活的馈赠。

慢慢走,用心赏,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请以《风景在路上》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与文言文

观沧海

作者:

曹操【魏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

李白【唐代】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作者:

王湾【唐代】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作者:

马致远【元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作者:

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作者:

刘义庆【宋代】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论语十二章》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2、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译文: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

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

” 

3、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译文:

孔子说:

“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

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 

4、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6、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 

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 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

” 

译文:

孔子说:

“(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8、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译文:

孔子说:

“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10、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孔子站在河边叹道:

“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讲的是珍惜宝贵的光。

11、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译文:

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

三军可以的元帅可以被抓,也不能随意污辱我的人格。

儒家肯定生命和道德都是有价值的。

12、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多听多问还要切近平实的思想。

做到这两点,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

《诫子书》

作者: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课外古诗诵读

峨眉山月歌

作者:

李白【唐代】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

作者:

杜甫【唐代】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作者:

岑参【唐代】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

李益【唐代】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纪念白求恩》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狼》蒲松龄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