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15 环境保护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7132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0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315 环境保护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题315 环境保护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题315 环境保护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专题315 环境保护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专题315 环境保护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315 环境保护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docx

《专题315 环境保护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315 环境保护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315 环境保护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docx

专题315环境保护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

专题15环境保护

【近3年全国卷考情分析与预测】

考纲展示

考情分析

命题预测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本考点为选考,考查为非选择题,分值为10分。

近年来高考通常以地区分布图为载体,考查资源问题、生态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的特点、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各类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并训练信息提取、综合评价的能力等。

预测2019年高考仍沿袭传统的命题方式,偏重对热点环境问题,如水污染、资源能源的利用、荒漠化、生态破坏、生活多样性减少等人类活动中新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考查,难度不大,但背景信息的解读,需要联系生活实际。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2018年全国卷Ⅰ

2018年全国卷Ⅱ

2018年全国卷Ⅲ

2017年全国卷Ⅰ

2017年全国卷Ⅲ

2017年全国卷Ⅱ

2016年全国卷Ⅲ

4.环境污染与防治

(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2016年全国卷Ⅰ

2016年全国卷Ⅱ

5.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轻松构建学霸脑图】

【强化应用】

1.﹝2019届山西省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二(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水环境污染是当今全球化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面源污染是危害全球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来源。

在我国,面源污染日趋成为引起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斧头湖流域地处武汉江夏区和咸宁市嘉鱼县与咸安区三地交界处。

下表为斧头湖流域土地利用对面源污染贡献率的数据变化统计(TN表示总氮,TIP表示总磷)。

简述斧头湖流域土地利用对面源污染贡献率的变化特征,并提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

 

2.(2019年3月贵州省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餐厨垃圾,俗称潲水,极易腐烂变质。

传统对餐厨垃圾的处理方式有喂猪、回收地沟油、焚烧填埋、直排下水道等。

现扬州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处理餐厨垃圾的“扬州模式”。

该模式由政府牵头,环保能源公司通过回收餐厨垃圾,对其进行分选、破碎制浆等一系列工序生成生物柴油,目前每100吨餐厨垃圾中能提取3—3.5吨生物柴油,剩余物质中的有机质还可以转化为沼气,供厂内供热、发电。

发酵完的残渣进行固液分离,4%左右的固体杂质进行填埋,90%左右的水进行深度处理后进入污水管网,大幅降低了垃圾处理的压力。

简述传统餐厨垃圾处理方式带来的危害及“扬州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3.(2019年3月湖南省长望浏宁高三调研考试)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塑料垃圾是指城乡垃圾中散落各处,随时可见的不可降解的塑料废弃物。

它主要包括塑料袋、塑料包装、一次性聚丙烯快餐盒,塑料餐具杯盘以及电器充填发泡填塞物、塑料饮料瓶、酸奶杯、雪糕皮等。

例如,近年来随着外卖点餐就餐形式的兴起,每周至少4亿份外卖飞驰在我国的各大街小巷,当人们吃完外卖后,塑料盒、塑料袋、吸管等塑料垃圾便随意扔进了垃圾桶里。

相关研究表明,一个塑料袋平均使用时间为25分钟,但它的降解至少需要470年,全球每年约有800万吨的塑料倾倒入海洋。

简述塑料垃圾的危害及减少塑料垃圾的措施。

 

4.(2019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的特点。

1991—2017年,我国秸秆资源量从5.5亿吨增长到2017的7.9亿吨,增长43.1%。

长久以来秸秆资源一直作为我国农村居民主要生产生活燃料,牲畜饲料或有机肥料,少部分作为工业原料和菌类基料等其它用途。

在经过一定投入后,秸秆利用价值较高,但是我国粮食主产区违规焚烧秸秆现象屡禁不止,并有增加的趋势。

(1)分别从政府和农民角度各提出一条导致秸秆焚烧现象频繁发生的原因。

(2)应对秸秆焚烧问题,政府应采取哪些经济措施?

 

5.(2019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游牧是干旱草原地区通过移动放牧的方式利用水草资源,以获取生活资料,并保持草场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方式。

每年十月哈萨克牧民就像候鸟一样,浩浩荡荡地从海拔较高的夏季牧场向百公里外的冬季牧场迁徙,到了六月,又从冬季牧场向夏季牧场迁徙,这样的传统转场生活已经延续了近3000年。

与自然状态相比,说明冬季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的有利影响。

 

6.﹝2019届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下学期3月份联考(第三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曾经亚洲第一世界闻名的海州露天矿。

海州露天矿距阜新市中心3千米处,发掘于光绪二十三年,矿场东西长8华里,南北宽4华里,垂直深度300多米,总占地面积达30多平方千米,边缘裸薄露断面清晰地显示地质结构特点。

2005年关闭后借鉴国外经验,对废弃矿坑可以进行治理和改造。

列举废弃矿坑带来的问题,并提出废弃矿坑综合利用的措施。

 

7.(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

马尾松是福建省主要造林针叶树种,闽粤栲是福建省主要常绿阔叶林树种之一。

马尾松纯林(图中左图)树种单一,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为了缓解马尾松纯林存在的生态问题,科研人员开展了在马尾松林内套种闽粤栲(图中右图)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内套种闽粤栲等阔叶树对于现有马尾松纯林生态功能的改良有着重要意义。

分析套种闽粤栲等阔叶树对于现有马尾松纯林生态功能的改良作用。

 

8.(2019年广东省江门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消落带,是河流、湖泊、水库特有的一种现象,它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季节性水位涨落,二是周期性蓄水。

三峡工程建成后,冬季蓄水发电水位为175米,夏季防洪水位降至145米,其间30米水位落差暴露出的土地就是消落带,特殊的环境限制了植物生长,产生了“似荒漠化”景观。

专家指出,消落带植被的恢复对三峡库区有着不可替代的生态作用。

(1)分析水库中消落带植被难生长的自然原因。

(2)指出消落带植被的恢复对三峡水库的生态作用。

 

9.(2019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鳌太穿越,是指由鳌山沿秦岭山脊徒步至太白山,堪称是国内最难走的徒步线路之一,被誉为“行走在中华龙脊”上的探险。

整个穿越过程,经过秦岭保护区核心区,行走在冰川遗迹形成的石海、雪地之间,高山动物(羚牛、熊猫)时有出没、植物资源丰富,几乎囊括了秦岭的所有精华。

但因非法穿越的人众多,不仅给当地生态带来伤害,也出现了不少人员伤亡事故。

2018年4月16日,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省森林公安局第二分局发布禁止“鳌太穿越”的公告。

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谈谈禁止“鳌太穿越”的原因。

 

10.(2019届安徽省A10联盟高三开年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要求。

葛藤,茎、叶、花、果、根均可入药,在老一辈人记忆里“堪比人参”。

而现在,葛藤在国际上有了一个不太体面的新身份——第一个被编进外来物种名册的植物。

葛藤于1876年首次在美国的费城百年博览会上出现,随后被推广用于抑制水土流失。

但之后因为它生长太迅速,长得遍地都是,一棵葛藤可以分出60个分杈,它的分杈可以全方位出击,覆盖方圆几十千米之广。

分析葛藤入侵对美国本地树木的危害,并提出解决措施。

 

11.﹝2019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珊瑚生长对水温、盐度、水深和光照等条件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因而珊瑚礁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之间的印度洋、西太平洋、加勒比海及红海等热带海区,同纬度的非洲、美洲西海岸及南美东部沿海珊瑚礁却分布很少。

珊瑚礁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近年来发现珊瑚礁大面积死亡或者退化,估计全球有60%的珊瑚礁受到威胁,尤其在东南亚遭受威胁特别严重。

(1)指出亚马逊河河口珊瑚礁分布很少的原因。

(2)说明东南亚珊瑚礁遭受威胁严重的原因。

 

12.(2019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羚牛属于牛科羊亚科,分类上近于寒带羚羊,是世界上公认的珍贵动物之一,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被中国公布的红皮书列为濒危种。

但是,近年来羚牛数量逐渐增加,曾经被列为濒危动物的羚牛,如今却数量过剩。

由此引发频繁的羚牛伤人事件以及对同域分布物种(如大熊猫)的影响,同时对山林的破坏也十分明显。

指出羚牛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13.(2019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年级12月调研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华白海豚是全球濒危物种,适宜生活在清洁、安静的水域,珠江口伶仃洋水深25米内的海域是其重要活动区域。

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桥(如下图所示)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我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和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

建设者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减少对白海豚生存环境的影响。

分析为保护白海豚生存环境,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在设计和施工中采取的措施。

 

1.【答案】变化特征:

耕地、林地对面源污染的贡献率下降,城镇、草地和荒地对面源污染的贡献率上升。

措施:

优化作物结构,减少化肥施用量;科学精准施肥,减少化肥施用量;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减少化肥施用量;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减少农药施用量;广泛开展宣传,提高广大农户环保意识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污染的原因。

获取表格信息即可得出斧头湖流域土地利用对面源污染贡献率的变化特征。

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来自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因此可从宏观(法律法规、管理、环保意识等)和微观(优化作物结构、实施科学精准施肥、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两大方面提出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的有效措施。

2.【答案】危害:

喂猪可能导致猪瘟疫传播;回收地沟油使用等会影响食品安全;焚烧填埋等会造成大气污染、占用大量土地,造成次生污染;直排下水道会污染环境,增加垃圾处理压力等。

启示:

政府牵头,科学规划投入,加强科技创新,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等。

【解析】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统的厨房垃圾当中一部分直接拿来喂猪,这样容易导致生猪疾病的爆发从而降低猪肉的质量;直接焚烧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掩埋处理不仅占用土地且可能会污染地下水。

政府牵头对厨房垃圾进行科学的规划处理,增强了厨房垃圾处理的科技含量,不仅能够降低厨房垃圾的危害,而且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可见扬州模式值得各地借鉴。

【点睛】在回答传统厨房垃圾处理产生的危害时要紧扣题干中的材料的相关信息,在回答扬州厨房垃圾处理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时,主要从该模式的优点方面去组织答案。

3.【答案】危害:

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产生视觉污染;占用大片土地,破坏土壤结构;污染海洋,危害海洋生物;影响其他垃圾综合利用等。

措施:

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等。

【解析】塑料垃圾本身属于固体废弃物;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色,由此造成“视觉污染”;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会导致动物死亡;塑料垃圾难以自然降解,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破坏土壤结构。

塑料垃圾的治理可以从塑料的生产、使用、回收等角度考虑,如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等。

4.【答案】

(1)农民角度:

①环保意识淡薄,违规燃烧秸秆;②农业技术落后,秸秆利用成本高,处理难度大;③长期堆放秸秆影响来年耕种。

政府角度:

①政府执法不严,监管不力;②政府技术支持力度不够。

(2)①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秸秆利用技术;②加大农业补贴,减轻农民压力;③研究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提高秸秆的经济价值。

【解析】

(1)农民相对环保意识、农业技术较差,缺少处理秸秆的方法,影响来年农业生产;政府监管和技术支持不力。

(2)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秸秆利用技术;加大农业补贴,减轻农民压力;研究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提高秸秆的经济价值等。

5.【答案】冬季放牧,枯草被啃食,使地面裸露,春季地温回升快,促进植被生长;牲畜粪便进入草场,增加了土壤肥力;牲畜踩踏使草籽进入土壤,有利于种子春季发芽;枯草数量减少和牲畜活动有利于积雪融水渗入土壤,从而形成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解析】注意回答的是有利影响。

从有利影响看,冬季放牧,枯草被啃食,使地面裸露,春季地温回升快,能够促进植被生长;牲畜粪便进入草场,增加了土壤肥力;牲畜踩踏使草籽进入土壤,避免被风吹走,有利于种子春季发芽;枯草数量减少和牲畜活动,有利于积雪融水渗入土壤,从而形成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6.【答案】问题:

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引起大气中灰尘增多;带来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害;影响出行安全及道路建设;造成与周边景观的不和谐。

措施:

植被恢复,建设公园绿地;复垦造田;开展工业遗产旅游,设立矿业博物馆;发展特色酒店等。

【解析】本题考查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从对耕地影响、产生污染、加剧灾害及影响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综合分析即可;废弃矿坑要综合利用,可以土地复垦、恢复植被、建设城市建筑、开展工业旅游等。

7.【答案】套种阔叶树,树叶截留水分更多,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林木密度增大,根系发达,保持水土的功能提高(水土流失减轻);林木种类增多,生物多样性增加;凋落物总量增多,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对区域气候的调节作用增强;林地的土壤结构及孔隙状况得到改善,利于林木根系生长等。

【解析】套种闽粤栲等阔叶树对于现有马尾松纯林生态功能的改良作用主要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肥力等角度分析。

套种阔叶树,树叶截留水分更多,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林木密度增大,根系发达,保持水土的功能提高(水土流失减轻);林木种类增多,生物多样性增加;凋落物总量增多,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对区域气候的调节作用增强;林地的土壤结构及孔隙状况得到改善,利于林木根系生长等。

8.【答案】

(1)消落带原来是陆生环境,建成水库后出现周期性的水涨水落,此处水生植物不抗旱、旱生植物不耐淹,且坡面环境土壤较贫瘠,限制了植物生长。

(2)植被的恢复,可以拦截和净化陆域集水区面源污染物,减少水体污染;植被可以减弱库岸径流和水库水浪对库岸的冲击,防止水土流失和岸体崩塌;为生物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促进了生物的多样性发展;可以维持水陆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解析】

(1)水库蓄水、排水,周边被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水库消落带是一段干湿交替的特殊区域,且坡度大,肥力低,植被难以生存。

(2)植被的恢复可以减少水体污染、防止水土流失和促进生物多样性等角度分许。

9.【答案】“鳌太线”位于秦岭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保存有独特的冰川遗迹,易被人为破坏;沿线分布有秦岭特有的珍稀植物,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生长;人类活动会对羚牛、熊猫等珍稀动物的活动和迁移造成极大威胁;穿越活动会产生垃圾,污染环境;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压力大。

【解析】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主要考虑人类活动对沿线的冰川遗迹形成的石海、雪地,高山动物羚牛、熊猫,珍稀植物资源等的影响及沿线生态环境脆弱易被破坏、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污染环境。

整个穿越过程,经过秦岭保护区核心区,行走在冰川遗迹形成的石海、雪地之间,高山动物(羚牛、熊猫)时有出没、植物资源丰富;“鳌太线”位于秦岭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保存有独特的冰川遗迹,易被人为破坏;沿线分布有秦岭特有的珍稀植物,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生长;人类活动会对羚牛、熊猫等珍稀动物的活动和迁移造成极大威胁;穿越活动会产生垃圾,污染环境;沿线位于山脊地带,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压力大。

10.【答案】危害:

生长太过迅速,蔓延速度快、而积广,影响其他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侵占其它植物的生存空间。

措施:

割除葛藤,补栽速生树种;利用葛藤叶子发展养殖业,利用葛藤发展藤编业等,抑制葛藤蔓延;发展葛藤制药产业。

【解析】分析葛藤入侵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危害主要从葛藤繁殖能力强、传播速度快、侵占当地原有生物生存空间、打破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等角度入手。

解决葛藤入侵的措施,可从抑制其疯长,如割除蔓延葛藤,采用速生树抑制其生长;同时把葛藤变“废”为“宝”,如作为制药产业的原料、作为藤蔓使用,发展藤编业等。

11.【答案】

(1)大量淡水注入降低了盐度;河流带来泥沙使海水浑浊、光照变弱,不适宜珊瑚的生长。

(2)对珊瑚礁直接破坏:

台风(飓风)和海啸;海底火山和地震;滨海开发(包括工农业和旅游业);过渡捕鱼(拖网、炸药以及药物等);海底油气资源开发;开采和贩卖珊瑚礁。

影响珊瑚生长:

陆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入海洋;全球变暖或海洋酸化。

【解析】

(1)亚马逊河河口珊瑚礁分布很少的原因要结合材料从水温、盐度、光照等方面分析。

亚马逊河河口大量淡水注入降低了盐度;河流带来泥沙使海水浑浊、光照变弱,不适宜珊瑚的生长。

(2)东南亚珊瑚礁受到威胁的原因要从自然灾害、人类活动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方面分析。

台风(飓风)和海啸;海底火山和地震;滨海开发(包括工农业和旅游业;过渡捕鱼(拖网、炸药以及药物等);海底油气资源开发;开采和贩卖珊瑚礁会对珊瑚礁直接破坏。

陆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入海洋;全球变暖或者海洋酸化,会使得生存环境变化,影响珊瑚礁生长。

12.【答案】原因:

设立保护区,栖息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恢复和改善;羚牛的繁殖率很高;禁止非法偷盗猎;天敌的缺失。

应对措施:

加强安全教育,减少保护区内不必要的人类活动;加强对羚牛种群的跟踪观测;淘汰一些病残的羚牛,控制种群数量等。

【解析】羚牛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可从羚牛的生物学特点、栖息地、天敌、人类活动等方面作答。

国家设立濒危动物保护区,栖息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恢复和改善;同时羚牛繁殖率高,成活率也较高,种群数量增长快;国家的法律法规禁止非法偷盗猎;控制羚牛种群的大型食肉动物逐渐消失即天敌的缺失。

据材料知,羚牛的增长由此引发频繁的羚牛伤人事件以及对同域分布物种的影响,同时对山林的破坏也十分明显。

因此应对措施应从加强管理、控制数量等方面分析,如加强安全教育,减少保护区内不必要的人类活动;加强对羚牛种群的跟踪观测;淘汰一些病残的羚牛,控制种群数量等。

13.【答案】减少桥墩和部分采用海底隧道,使白海豚获得更大的通行空间;使用先进技术(如部分海上作业变为陆地工厂化作业),缩短海上作业和施工时间;施工时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水的排放,控制施工作业的噪音,减少对白海豚的干扰等。

【解析】保护白海豚的生存环境,从保证其生存空间、保证海水清洁、尽可能减少噪音等方面采取措施,具体有:

减少桥墩和部分采用海底隧道,使白海豚获得更大的通行空间;使用先进技术(如部分海上作业变为陆地工厂化作业),缩短海上作业和施工时间;施工时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水的排放,控制施工作业的噪音,减少对白海豚的干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