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图共22页.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26906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5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产科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图共2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妇产科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图共2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妇产科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图共22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妇产科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图共22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妇产科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图共22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妇产科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图共22页.docx

《妇产科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图共2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图共22页.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妇产科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图共22页.docx

妇产科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图共22页

妇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目录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1.耳穴埋豆(籽)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2.刮痧法

3.灸法

4.熏洗法

5.湿敷法

6.涂药法

7.坐药法

8.毫针法

9.中药保留灌肠法

耳穴埋豆(籽)

耳穴埋豆是用菜籽或王不留行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评估

1.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部前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二、目标

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临床常用于失眠、便秘、疼痛、腹胀等症状治疗。

三、适应症

各种痛症、炎症、慢性病症,过敏与代谢性疾病,功能紊乱性病症,内分泌代谢病症。

四、禁忌症

耳部有炎症、破溃、冻伤的部位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五、告知

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六、物品准备

治疗盘:

耳豆贴、75%酒精、棉签、镊子、探棒、手消毒剂、污物桶。

七、操作程序

1.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

2.携至床旁,再次核对,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根据医嘱用探棒探查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热、胀、痛等感觉。

4.用75%酒精擦拭耳廓、消毒操作者手指,用镊子夹取耳豆板上的耳豆贴,贴于选定的穴位上,四角贴牢。

5.观察患者有无不适,为患者逐一按压,按压力度以患者能耐受并产生热、胀、痛为宜。

6.指导患者按此法按压,每日2—3次,每次1—2分钟,并告知相应注意事项。

7.操作完毕,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八、注意事项

1.操作前务必检查耳部皮肤情况,若有炎症、破溃、冻伤的禁用。

2.探穴力度应适度、均匀。

3.耳部酒精消毒待干后,再进行耳穴贴压。

4.根据医嘱确定留置时间,一般可留置3—7天,常规操作以单侧耳朵为宜,两侧交替使用。

5.注意观察患者情况,若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通知医生。

耳穴埋豆(籽)操作流程

 

刮痧法

刮痧法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勺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肤出现瘀斑,从而达到疏通腠理、逐邪外出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

1.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体质及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1.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2.是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适应症

感受外邪引起的病症,各种神经痛、脏腑痉挛性疼痛。

四、禁忌证

体型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

五、告知

1.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数日后方可消失。

2.刮痧部位的皮肤有疼痛、灼热的感觉。

六、物品准备

治疗盘:

牛角刮板、治疗碗内盛少量刮痧油或清水,手消毒剂等。

七、操作程序

1.核对医嘱及患者信息,做好操作前评估。

2.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

3.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并做好解释。

4.遵医嘱确定刮痧部位。

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及隐私保护。

5.蘸湿刮具在确定的刮痧部位从上至下刮擦,方向单一,刮痧板与皮肤呈450C—900C,由内向外刮,当刮具干涩时,需及时蘸湿再刮,直至皮下微红色或紫色痧点为宜。

6.刮治过程中,用力均匀,注意保暖;随时询问病人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及时调节手法力度。

7.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整理衣物及床单位,安置舒适卧位。

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8.整理用物,洗手并记录。

八、注意事项?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避免直吹风,以防复感风寒加重病情。

(2)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刮痧时操作时体位舒适,注意隐私保护。

(3)刮痧时要单一方向,不宜来回刮,用力要均匀,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勿损伤皮肤。

(4)当日勿洗澡,在痧退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刮痧操作。

(5)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应立即停刮,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6)刮痧后嘱患者饮食宜清淡,忌生冷油腻之品。

(7)使用后的刮具,应消毒备用。

刮痧操作流程

 

洗手记录

灸法

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在人体某穴位或患处熏灸的一种技术操作。

包括艾条灸、艾炷灸和温针灸。

一、评估

1.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如胃脘痛、腹泻及风寒湿痹)。

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三、适应症

虚证、寒症和阴症为主要治疗对象。

四、禁忌症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五、告知

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2.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六)物品准备

治疗盘:

艾灸盒、艾柱、姜片(厚0.3㎝)、打火机、弯盘、镊子、小口瓶、快速手消剂等。

(七)操作程序

1.核对医嘱及患者信息,做好评估。

2.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

3.根据施灸部位协助患者安排舒适体位,冬季注意保暖。

4.根据医嘱选择施灸穴位,将鲜生姜片置于选择施灸穴位或部位上。

5.点燃艾炷放入艾灸盒内,放在施灸部位上。

6.施灸过程中应认真观察,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7.灸毕,取下艾盒及艾条、姜片,查看局部皮肤,协助患者着衣,整理床单位,开窗通风。

告知注意事项。

8.整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

(八)注意事项

1.多部位施灸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2.施灸时体位要平,注意弹去艾灰,防止艾柱倒伏或艾灰脱落致皮肤烧伤或烧坏衣被。

熄灭后的艾条应装入小瓶,防止复燃致火灾。

3.施灸部位皮肤出现微红灼热感,属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泡中的液体,覆盖无菌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4.根据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及隐私保护。

灸法操作流程

 

整理用物

熏洗法

熏洗法是将药物煎煮,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包括熏蒸、洗法。

(一)评估

1.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是否经期、妊娠。

(二)目标

1.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

2.缓解周身关节酸痛、肢体麻木等症。

3.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

4.减轻中风后手足肿胀。

(三)适应症

风湿和类风湿疾病导致的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的病症

(四)禁忌症

高热、出血疾患、活动性结核、妊娠、月经期,严重心功能不全,带有心脏起搏器患者禁用。

(五)告知

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六)物品准备

治疗盘、药液、熏洗盆(为防止烫伤和保温熏洗时,熏洗盆需加盆垫)、水温计,水壶、快速手消剂。

(七)操作程序

1.核对医嘱,患者信息,做好评估。

2.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

遵医嘱配制药液,水温50—700C,。

3.携至床旁,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

4.根据医嘱确定熏洗部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熏洗部位,注意保暖及隐私保护。

4.熏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5.熏洗完毕,用小毛巾擦干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体位。

6.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八)注意事项

1.熏洗药液温度适宜,以防烫伤。

冬季注意保暖。

2.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3.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操作完毕更换消毒敷料。

4.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5.熏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通知医生,协助患者卧床休息,配置呼叫系统,安置在患者手可触及的位置,告知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熏洗法操作流程

湿敷法

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一)评估

1.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湿敷部位皮肤情况。

3.心理状况。

(二)目标

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三)适应症

皮疹渗出较多或脓性分泌物较多的病症。

(四)禁忌症

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五)告知

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六)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纱布制成)、镊子、弯盘、橡皮单、中单、纱布等。

(七)操作程序

1.核对医嘱、患者信息,做好评估。

2.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再次核对。

2.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4.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

5.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皮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

6.整理用物,洗手并记录。

(八)注意事项

(1)操作前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湿敷法操作流程

 

 

涂药法

涂药法是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方法。

其剂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涂药部位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三)适应症

各种皮肤病,水火烫伤,虫咬伤,疮疡,痈疽,疔肿等。

(四)告知

局部涂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五)物品准备

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