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向前言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6667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14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维导向前言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思维导向前言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思维导向前言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思维导向前言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思维导向前言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维导向前言汇总.docx

《思维导向前言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维导向前言汇总.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维导向前言汇总.docx

思维导向前言汇总

 

 

前言

初生的小鹿在第一时间就努力的尝试站立,树木的根须总是顽强的向着肥沃的土壤延伸。

对成长、发展的渴望是生物赖以存在的基础,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或隐或现的存在这样的渴望。

发展依赖于能力的提升和发挥,能力主要是指能够解决问题,也就是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方法由思路产生,思路由思想产生。

方法有三种途径获得,一是学方法,二是学思路从而形成思想,获得方法,三是学思想,从而形成思路,由思路获得方法。

思想体系是境界,思路是水平,方法是实现工具。

能学通思想体系,不学思路。

能学思路,不学方法。

因为有思想体系就有思路,有思路就有方法,思路下的方法是千变万化的,是可以因人,因事,因环境而变的。

学来的方法是死的,学一个就会一个,并且是只有在标准情况下才适合,所以学来的方法是机械的,在很多情况下是不适用的。

这本书主要的对象是在企业工作的广大员工,我们就是要介绍一套思想体系,一套以成长发展为目的的思想体系,通过更好的认识自我与周围环境,冷静的分析工作生活中的各种机会与选择,逐步摒弃影响个人发展的错误思想,把精力专注于能够提升价值的活动上去,从而获得成功的人生。

目录

第一篇:

认识自我1

第一章:

何为成功1

第二章:

人的能力分析2

第一节:

人的“三商”3

第二节、对能力的正确认识4

第三节:

人的能力如何发挥6

第二章:

人的性格分析8

第一节:

“感性人”和“理性人”的不同表现8

第二节:

性格决定命运10

第三节:

故事探讨13

第四章:

人的素质分析16

第五章:

相信自己18

第一节:

对自己诚实18

第二节:

欺骗多是自欺20

第三节:

自我激励21

第二篇:

发展自我24

第一章:

成功人生所应具备的良好心态24

第一节:

导致心态失衡的几种常见因素24

第二节:

良好心态的养成26

第三节:

认清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28

第四节:

顺应潮流,做适合自己的工作30

第二章:

积极面对人生32

第一节:

积极承担责任32

第二节:

理由不能拯救失败35

第三节:

用心做事、坦率做人35

第三章:

更好的融入工作38

第一节:

工作在角色中38

第二节:

做好工作的几个注意点41

第三节:

如何处理与上级的关系43

第三篇:

管理真经45

第一章:

管理基础知识45

第一节:

管理的意义和本质45

第二节:

管理的内容及宗旨46

第三节:

管理的基本规则47

第二章:

效益原则48

第一节:

如何坚持效益原则48

第二节:

管理中的时间原则50

第三章:

管人实务51

第一节:

共性管理与个性管理51

第二节:

针对人的需求来管理53

第三节:

管理下级的具体原则56

第四章:

管理中的一些问题的探讨60

第一节:

如何认识越级现象60

第二节:

管理者讲话的艺术61

第三节:

过程管理62

第四篇:

高管必修63

第一章:

战略与团队基础建设63

第一节:

战略规划64

第二节:

团队基础建设64

第三节:

团队的整合与运作65

第四节:

团队的基本发展思路66

第二章:

人,团队中的第一要素67

第一节:

选择合适的管理人员67

第二节:

合理用人68

第三节:

对不理想人员的使用69

第三章:

企业文化与制度71

第一节:

企业文化的定位72

第二节:

企业的基本管理方式73

第三节:

制度的作用76

第四节:

制度的局限性77

第五节:

企业的制度体系79

第六节:

工作规范82

第七节:

权责分配原则84

第八节:

绩效考核86

第九节:

奖惩原则93

第五篇:

致辞股东95

第一章:

驾驭企业95

第一节:

思想管理96

第二节:

人的贪婪98

第三节:

人的懒惰99

第四节:

人的恐惧100

第五节:

人的嫉妒101

第二章:

股东职责102

第一节:

投资战略102

第二节:

人才选拔103

第三节:

批复方案103

第四节:

企业外脑104

第三章:

潜在风险106

第一节:

瞒天过海106

第二节:

反客为主107

第三节:

混水摸鱼108

第四节:

既得利益集团108

第一篇:

认识自我

第一章:

何为成功

这是一本研究如何更好发展的书。

为什么要发展?

发展自然是为了要获得成功。

而向着成功的目标前进,也就是发展。

那么,如何才算成功。

成功自然是有阶段和水平的,有小的成功,也有大的成功。

古来,我们就有对成功的定义。

“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样的幸福生活,自然能够算上是小的成功。

而“治国、平天下、光耀门楣”就要算是大的成功了。

近年来,社会上也有一些俗语:

“十万八万不算富,一百万,刚起步”等等。

为了获得对成功较为精准的定义,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一下世界上那些贴有“成功者”标签的人们,看他们什么共同特征。

“他缔造了一个企业帝国;他实现了从孤儿到总统的传奇;他的研究成果在生物科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演绎了许多经典的电影角色”,对成功者的介绍,往往都是这样开始的,不管是科学家,还是政治家,他们被定义为成功,总是因为他们直接或间接的创造了远超一般人所能创造的价值,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

而大众媒体,在报道其言论的同时,往往还会对他们的私生活,他们的豪宅名车给予特别的热情。

实际上,社会对于成功者的定义基本也就是这两个方面组成:

他们创造了更多的价值;他们享受了一般人享受不到的物质或感觉。

只是创造,没有享受,这样的人也可以被定义为成功,不去享受,更多只是其一种主观选择。

但没有创造,只有享受,被认定为成功,就会让人感觉牵强。

曾沦为大众笑柄的“山西煤老板”,难道能和成功者画等号吗?

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嘲讽只关注享受的理想就是“猪栏理想”。

再者说,没有创造的享受,毕竟也不会长久,金山银山也会坐吃山空,何况我们现在这个环境急剧变化且骗子横行的社会。

创造价值,靠什么?

靠的是平台和能力。

有平台,无能力,平台也无用。

有能力,无平台,能力也难以施展。

很多人心里愤愤不平,认为自己如果被请进豪门,应该也不比现在这些执跨子弟做的差,也能够创造很多价值。

当然,人们从出生时的平台并不相同,有些人一出生就站在父辈那巨人般的肩膀上。

不过,那些抱怨自己为什么没有出生在一拆迁就能获得几百万数千万补偿款的城中村的人们,也应该同样庆幸自己没有出生了连续几年滴雨未落的一些东非地区。

出生时的身份已然如此,而虽然在电视剧中循环演绎着落魄青年男女一不留神“嫁”入豪门的现代童话。

但现实世界中,对这种可与而不可求的事件抱有幻想,无疑于老百姓做梦一不留神买彩票中了头彩,企业梦想员工一不留神搞出一个惊世骇俗的研究成果。

既然一步登天好似痴人说梦,面对平台上的差距,缩小差距也成了平头百姓,包括平头企业所日思夜想的事情。

缩小差距,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蹦一蹦”,简单、快捷。

蹦起来,和权贵的差距立刻缩小,视野也变的开阔。

这样的捷径自然被受追捧,如此,我们看到了很多“蹦起来”的人,“蹦起来”的企业。

坊间着流传着许多版本的隔壁老张炒股暴富的消息,社会宣传着似曾相识的腾飞市发达集团突破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新闻。

不过“蹦起来”毕竟只是“蹦起来”,就算滞空能力再好,往往也是要落下来。

“蹦起来”不见得上面会有人拉你胳膊,但下面一定会有人抱你大腿,要沾份光。

“蹦起来”感觉不错,但“落下去”可能会摔倒。

投机会让人一夜暴富,也会让人一夜返贫。

在金融投资行业,大家经常能听说有人在一月之内,就能赚钱几十倍的收益,但这么多年来,金融投资业的首富位置始终牢牢的把持在中规中距坚持价值投资的沃伦·巴菲特手里。

真正想提升自己的平台,就必须在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种基础就是自己已经创造的价值,只有建立在这样的平台之上,才能够稳固。

创造价值靠什么,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人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价值的能力。

因而,本书既然是探讨如何发展的书,本书的主线就是探讨如何提高能力,如何更快、更好的创造价值。

第二章:

人的能力分析

能力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有了能力,才能建立优势,能力是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的。

发挥了你的能力,你才具有了优势。

能力是每个人都有的,能力的大小是相对的,是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之内来讲的,另外还要考虑能力能否得到发挥,是否适应环境变化等方面。

能力代表的是一个人的实力,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有能力解决问题并敢于承担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强势。

一个人感觉得不到公平,是因为自己不够强势,没有人敢欺负一个很有能力的人的,所以要想得到公平,就得提高自己的能力,如:

南京大屠杀,就是因为当时我们中国人不够强势,一是当时中国人整体能力比不上日本,二是民族文化也不太符合当时形势。

所以才有了这个惨剧的发生。

发生了这个惨剧,不管如何评论,我们如何不满意,但当时的三十万人是死去了,不会生还了,所以强势比什么都重要,因为你不强势就会被人欺负,不强势时有理也没地方说,就算有讲理机会,也基本于事无补,这是人类社会的正常现象。

人的能力的基础就是人的“三商”,即:

情商、智商、逆境商。

第一节:

人的“三商”

情商、智商、逆境商,这几个概念,与人们常说的聪明不聪明不能直接画等号。

一个人的情商、智商的综合水平符合当前社会,人们一般就认为他是聪明的、有能力的。

从人的成长发展来看,一般来说情商决定一个人成功的次数,智商决定一个人成功的规模,逆境商决定一个人成功的时间长短。

人的情商表现:

主要是形象思维能力,社会交际力,表面观察力,表达力。

具体来说:

1、自我激励能力。

能够比较容易确定目标、方向。

做事及时、积极、不迷茫。

2、自我肯定能力。

有信心做好每一件,遇事不盲目。

3、自我认识能力。

了解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中的等级和其他人的差别,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弱势,定位比较准确,并有颗谦虚的心,能够接受别人的批评。

4、自我调整能力。

能调整心态、情绪,不会陷入被动,隐藏不足,有好的形象。

5、情绪自知能力。

在紧急时刻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激动,处事有条理,不混乱、不偏急、避免盲目言辞和行为。

6、情感自调能力。

处事情绪到位,说话有声有色、做事有节奏。

7、包容能力。

时时刻刻想与他人合作,就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缺点。

就会有好的、融洽的人际关系。

8、了解他人情绪能力。

理解别人的感受,察觉别人的真正需要,容易得到知己。

9、情感语言表达能力。

有影响力,从而有鼓动力、号召力、亲和力、宣传力。

10、角色表现能力。

能够根据需要,表现出不同的角色,并能发表其角色言论。

人的智商能力表现:

1、发达的逻辑思维,记忆力,立体观察力。

2、较强的直接实现能力。

(不具体说明,对智商的概念已形成共识)

人的逆商能力表现:

1、复杂环境的应变能力

2、不利环境的生存能力

“三商”的提升:

根据大家比较直观的感受可知,不同人的智商在幼儿阶段有较大的差距,有的小孩会表现的比其他同龄孩子更机灵,有些却有些呆滞。

但在入学之后,在同等教育环境下,如果付出相近努力程度,大多数学生取得的课业成绩,表现出的智商水平也会接近,区别只在优势科目会有所不同,也会有很少量的学生无论怎么努力就是学不好,当然,这只是极少数。

一般来,经过系统的训练,经受过高等教育,人的包括思维能力在内的智商表现也会进一步提高。

在工作中如果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的话,也会不断取得进步,至少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思维水平上,精神矍铄、思维敏锐的老教授也很常见,但对于目前社会上的大多数人来说,由于工作内容相对固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脑子不用,都锈住了。

其智商水平,特别是数理逻辑能力、记忆力等都会严重衰退。

人的情商,普通的感觉是与人的性格有些许的联系,但也并不是直接对应,比如外向的人情商就高,内向的人情商就低,不是这样的,反过来同样也不对。

人的情商更多的依靠人的社会经验和主动性这两方面来提升。

情商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的自我调节和社会交际表现,如果没有社会经验,单纯的个人闷在屋里冥思,很难真正有实际性的提升。

另外一方面,如果单纯有社会经验,人不主动去改善和提升自己,也不会有情商的提升。

如果一个人经常钻牛角尖,自己明知道不好,也不寻求改变;有人性格火爆,莫名其妙就和他人大打出手,也不寻求克制。

这样的人即使社会经验再丰富,往往也会是十年如一日,一日如十年。

人的逆境商就基本依靠锻炼了,一个人的逆境商高,不排除有个别人心理素质天生超强,但更多的就依靠锻炼了。

就好比在战场上,短兵相接、敌众我寡,能够沉的住气,从容应对的基本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

一个人经历过困境,坚强的支持过来之后,其逆境商都会大幅度提高,再遇到挫折时,往往也会表现的更好。

在遇到困境时,他人的援助也经常也会起到关键作用,因而人们会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精神来回馈在关键时刻拉自己一把的人。

这也是应该的,在困境时刻的帮助,对接受者来说,并非简单的就是当时给予的财物、关怀或机会,而是让接受者踏上一个新高度的有力支撑。

通过上述对人的“三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智商有部分的先前成分外,其他基本都是要靠后天的努力来提高。

绝大多数人,提升能力的基础都是相近的,之后就要看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了。

也许,我们可以抱怨父母没有给自己遗传一个天使面孔,但至少我们不能抱怨父母给自己遗传一个天才头脑。

没有人是带着才华横溢的标签出生的,人的特长或许有些不同,但成才的决定权始终在自己手里。

第二节、对能力的正确认识

能力分类:

首先分为利人能力和害人能力。

具有了一定的能力,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创造价值,就是有利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而去做坏事,坑害他人,危害人类,减损价值,就是害人的能力。

利人能力和害人能力都是人的能力。

能力的种类有:

形体表现的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工作能力、社交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判断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能力的转化:

有利的能力能转化为有害的能力,有害的能力也能转化为有利的能力,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社交能力、工作能力、适应能力等都很强,既可以创造出很大的价值,也能造成很大的破坏。

比如说,有人有爬墙、上屋等能力,他用作抓小偷就是有利的能力,若他又去偷别人的东西,他的能力就转化成有害的能力。

干坏事中表现出的高超能力,尽管经常会在一些影视作品中被美化,但在现实社会中是不会被人接受和认可的。

一种能力也能传化成另一种能力,学习好、掌握广泛的知识就具备了潜在能力,通过实践就能传化成创造、教学等能力。

比如一个拥有生物学丰富知识的人,在企业的实验室里研发出一种新药,他的这种生物学知识的潜在能力,就转化成了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实际能力。

如果这个人改行当老师,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的学生,他的能力就转化为传授知识的实际能力。

如果他既不能够直接创造价值,又不能够传授知识,他所拥有的生物学知识也就无用,失去价值,他也就不能说是有这方面的能力。

所以说:

学历不等于能力,要学以致用,创造价值,才是真正的能力。

能力的大小:

有些人认为自己的能力大,也有些人认为自己的能力小,能力的大小并非根据个人的自我认定来确定。

能力的大小是由别人根据事实来确定的,也就是根据这个人直接或间接创造价值的大小来判断。

没有直接或间接创造价值的人,他人至多会谨慎的表示其可能有些潜在能力,很多时候这种表示还只是一种客套。

很多人把自己可能具备的潜在能力等同于自己的能力,甚至把别人的客套也拿来当成自己的身价,这些都是常见的认识问题。

实际能力小,认为自己能力大的人是过分自信的人,在别人不承认他的能力时,就会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实际是还没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品德、素质,能力、身体、特点)或者自己能力不适应环境,或者是主观的认为他人都应该认同自己可能拥有的潜在能力。

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有个正确的评价是很重要的,评价过高,会显得很高傲,不被人接受,就难以找到好的合作伙伴,影响能力的正常发挥;评价过低,就会失去自信,做事优柔寡断,失去良机,埋没了自己的才能。

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或过低,都是有害的。

能力的有限性: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

能力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和条件下,一个人不会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做,只是在某一方面做得来,做的好,再有能力的人也不可能掌握世界上所有的知识、语言,会做世界上的每一项工作。

通常一个人具有能力是指,他在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做得比别人好。

能力的时限性:

在某一时期内有能力,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就可能没有能力了,举例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在当时可为是能人,但在今天不一定是能力很强的人。

这就是说以前具备了能力,不等于今天还具有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旧的事物要淘汰,新的事物要产生。

所以还得需要不断的学习,不停的思维,才能保证在不同的时期都具有一定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

知识很重要,知识是一个人具有社会能力的基础,学习是利用了前人的智慧,如,二个人各种条件一样的人,一个人没学过电器修理,那么就不会修,学了的就会修。

知识也是潜在能力,能力是指一个人做事的本领,是指能够解决问题。

有了知识,什么事也做不来,并不等于有能力,只是有潜在能力,人们通常指的能力不是潜在能力,而是实际的能力,即发挥出来的能力,这样的能力才是被大家承认的能力。

知识的多寡与实际能力的大小不成比例,但与潜在能力的大小成一定的比例,有些人高学历(潜在能力大),但是低能力(实际能力小),有些人低学历(潜在能力小),但高能力(实际能力大)。

一般人认为,自己的学历高,能力就比学历低的大,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实际上是把所学的东西能用在做事情上,并能做好,才能体现出你的实际能力。

知识与智慧:

提高能力就要求要掌握知识和具有智慧。

知识是学习来的,不是工作和生活的总结,是有原因、原理及规律性的。

知识针对所有的事情来说,是具有普遍性的,对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同一事情都是用一个标准来断定对与错、反与正,是主观思维为主,与一个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没有必然的关系。

而智慧是一个人知识和工作、生活经验总结后形成的思维方式,是没有定式的,是多种原理、原因、规律汇总后而形成的思维,并且这种思维和主观观念是联系在一起的。

从而形成了处事方法、工作方法,和行动准则。

针对一个事来说,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同一事情对与错的标准会有很大的差别,是以客观思维的为主。

第三节:

人的能力如何发挥

人都具有潜在能力,潜在的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发挥出来(时代,环境),没有发挥出来的能力就是无用的能力;能力得到了发挥,破坏价值,这种能力就成了有害的能力,能力得到了发挥,创造价值,这种能力是有利的能力。

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都有独自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不同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产生了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努力产生了能力的大小的区别。

能力发挥的条件:

做自己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是能力发挥的基本条件。

一个人具有了潜在能力,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挥出来,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员结构、不同的行业对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想使你的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就必须从思想、到行动切合实际。

如果一个人有了潜在能力,但没有机遇或思想不适应周围环境的要求,他的潜在能力也就难以发挥。

比如中国古代有个人,身体强壮、才思敏捷、勤奋刻苦,四处拜访名师,历经千辛万苦,十年磨一剑,终于学成归来,他练成了空前绝后的“屠龙之技”,自然,不管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没有龙让他去屠的。

这样,就算他技法再熟练,能说他有能力吗。

实际现在很多人,他的潜在能力在他所处的环境中,都成了“屠龙之技”。

如果还把这种“屠龙之技”当成自己的资本,而恃才傲物的话,结果之后沦为他人笑柄。

能力的互补:

一个有潜在能力的人,无合作伙伴,能力很难发挥,有好的合作伙伴,能力就会有超常的发挥,并且合作伙伴的能力也能等到超常发挥,好的合作伙伴能使两个人,或集体能力共振,不与人合作,再有潜在能力的人,去独守山头,他能发挥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一个相互合作的集体与一个各自为战的集体相比,集体成员发挥出的个人能力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如果想充分发挥出个人能力,就必须很好的与他人合作。

每个人在找寻找方法发挥其能力时,一定要注意判断自己发挥出的是有利的能力还是有害的能力,心胸狭窄、常有不满情绪,思想压抑、心态失衡会导致一个人发挥有害的能力。

一个人具有能力必须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创造价值,有利于社会,才是人生价值的真正体现。

在一定范围内有能力的人不要骄傲、自满,否则就会退步,社会在发展,能力是在一定局限性的,社会发展了,你的能力还停留在原地,也就不适应现在了,能力也会随着削弱,甚至失去,他人也会逐渐不信服你的能力。

故事分享:

故事一、张磊是一个名牌大学的计算机高材生,在学校的时候也是品学兼优,获得多次奖金学,另外还担任班长、学生会干部等职务。

毕业以后靠亲戚关系很容易进入了老家的市政府做了一名公务员。

开始的时候张磊还觉得挺满意,看着自己的一些同学还在风里来雨里去的辛苦找工作,自己也感觉颇有优越感。

一来二去,两年过去了,张磊去感觉越来越郁闷。

每天面对的都是那些工作,新鲜感早就没有了,而且自己贵为名牌大学的高才生在和自己的同事,那些大老粗或者是普通学校的一般学生一起工作的时候,也体现不出什么优势,感觉浑身的能力都无处发挥。

虽然自己也涨了一次工资,但现在的收入早以被有些在外面摸爬滚打的同窗所超越,越发感觉自己前途渺茫。

失望之余,张磊开始经常光顾夜总会、酒吧之类的地方,喝酒买醉。

时间一长,张磊认识了辉哥。

辉哥对张磊的处境大表同情,而且还极力称赞张磊的才华,张磊是感觉如获知音。

后来辉哥表示为了发挥张磊的才华,让张磊编写一些木马软件。

开始的时候张磊觉得这个事情实在是不好,但后来辉哥一再劝说,另外还有金钱等方面的诱惑,张磊终于下水了。

这笔生意没做多久,东窗事发。

张磊和辉哥一并被捕,人赃俱获。

虽然经家人多方努力,最终张磊并没有被判重罪,但张磊在老家的名声是彻底坏了,连自己的父母都感觉无脸见人。

故事探讨:

这个故事中,作为名牌大学高才生的张磊拥有不少方面的潜在能力,但由于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这些能力无处发挥,所以这些能力也就成了他的“屠龙之技”,和没有这些潜在能力效果一样。

实际上,发挥自身能力是人的一种潜在需求,如果这种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其他方面即使得到满足,也会感觉不公平,生活的不快乐。

所以年轻人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在这个岗位上自己的能力能否得到比较快的提升和比较好的发挥。

如果只是关注于一时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到头来可能会陷入迷茫。

在这个故事中,后来张磊能力有了发挥的机会,潜在能力变成实际能力。

但能力没有用于正途,本来可以成为有用的能力,却转变成了有害的能力,最终害人害己。

第二章:

人的性格分析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被广泛认可是因为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选择与判断,决定了他做事的方式,也基本决定了他能力走向。

性格虽然并不是可以随意改变的,但通过对自身的认识,能够以更开阔的视角审视自己的行为,在做出重要选择的时候也能够进行更合理的推理,从而避免很多人生的弯路。

第一节:

“感性人”和“理性人”的不同表现

传统上,我们将人分为两大类,就是“感性人”和“理性人”。

感性人人:

思维从感性认识出发,为人、处事、工作充满感情色彩的人;理性人:

思维从理性认识出发,为人、处事、工作充满理论色彩的人。

横向思维发达的人一般是感性人,纵向思维发达的人一般是理性人。

横向思维的人认识的是面,是广度思维(面广但浅)。

纵向思维的人认识的是点,是深度思维(面窄但深)。

感性人撑握的是社会关系,智高型的人撑握的是科学技术,感性人以依靠社会关系生存,理性人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长生存。

感性人思维比较广义,但整体框架思维弱,对具体事情的具体思维弱,与事情之外的整体思维强。

如:

某人犯了错误时,感性人会偏重于这个人的社会关系、性格等,对制度想得少一些。

一般表现为外向型,做事情比较激进,有开拓力,注重表面、形式,注重自己的形象、修饰。

理性人思维比较有深度,整体框架思维强,具体事情之外的整体思维弱。

如某人犯了错误时,处理时偏重用按制度处理,对其它的就想的少一些。

一般表现为内向型,做事情比较被动,属研究型,不注重表面、形式,不注重自己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