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歌赏析范文现代诗歌赏析写.docx
《当代诗歌赏析范文现代诗歌赏析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诗歌赏析范文现代诗歌赏析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代诗歌赏析范文现代诗歌赏析写
当代诗歌赏析范文现代诗歌赏析写
1.现代诗歌赏析方法一揣摩诗的意境.意象包括两方面的范畴:
客体描写对象,主观感受体验.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表现.诗人写诗总是通过某种景物或事件,表现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或托物言志,或借古咏怀.我们欣赏诗歌就是要理解诗人如何借助抒情个体来表现自己鲜明的个性色彩的,表现自己爱和恨、痛苦与欢喜、希望与追求的.
2.现代诗歌赏析方法二深入解剖诗的形象.不同的时代因素给了抒情主人公特定的时代影响,因而欣赏新诗中的抒情对象就不能不注意时代的亮色.同时还要注意抒情主人公的个性特征,因为诗人写诗时,感情的涌发、提炼和倾注总是以个人为基点的.欣赏中,我们既要看到风采豪放、气度飘逸,也要看到沉郁深厚、苍老悲凉.一句话,不同的主人公有着各自独特的精神个性.
3.现代诗歌赏析方法三充分分析诗的感情.
4.现代诗歌赏析方法四细细品诗的语言.从分析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抒情性进而分析语言的音乐性和图画美.找警句
1、《青春》席慕蓉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赏析:
人生的旅程已快结束,前景不会发生什么变动了;该留的泪都已流了,人生的滋味已都尝遍,不会再遭逢什么希望未曾遭逢过的悲欢了。
青春已经过去,它如今已成回忆。
青春岁月匆促短暂得很;“我”还未尽情享受青春的欢乐,于迷茫之中,青春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整篇诗行中,都弥漫着悠悠的遗憾。
因为美和时间打的永远是一场失败的战争,所以诗人含着泪“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2、《热爱生命》佚名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
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
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
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赏析:
对于成功,是需要落实的,而在行动的过程中未免有许多风雨是无可避免的。
但是,也许正是因为这些阻碍自己前进的东西才更能丰富你行走的道路。
一直向前。
一切顺利是不可能的。
也是缺乏美感的。
因为经历过的人生才是美丽的。
要想成功,要想有自己的舞台,要想为自己或长或短的生命增添斑斓的色彩,我们就前进吧,和着风伴着雨。
诗人认为只要心中有爱,有着对生命的一种热爱,一切美好的结果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3、《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赏析: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和“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组镜头摄取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景象,第一个镜头中“你”是看风景的主体,到第二镜头里,桥上的“你”就是楼上人眼中的风景,成为看的客体了,主客体位置不着痕迹的转换,暗示了宇宙中事物普遍存在的一种相对性。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和“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两个镜头又构成了另一组并列蒙太奇,是对前一组镜头显示的哲学上的相对性的强化。
诗人解释说:
“这是抒情诗,当然说是情诗也可以,但绝不是自己对什么人表示思慕之情,而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
4、《乡愁》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赏析: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
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
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廊,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
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5、《卵石》佚名
卵石
是一种完美的造物
等于它自身
留神于它的限制
确切地充满了
卵石般的意义
他的香气不会令人想起任何事物
不会吓跑任何事物不会激起欲望
它的气味和寒冷
公正而充满尊严
我握着它时
感到深深的悔恨
它高贵的身体
被一种虚假的温度渗透
——卵石不会被驯服
最后它们都会看着我们
以平静、清澈的眼睛
赏析:
诗歌一开始以冷静的语调作出判断:
“卵石∕是一种完美的造物”。
“完美”是极致意义的词语,似乎不应该用来修饰卵石,卵石太普通了,这一词语的陌生组合,引人对卵石产生非分的想象。
但诗人马上制止这种猜想,以四个诗节阐释“完美”的含义。
卵石的完美在于它与自己相等,打破了人们对完美的期待,完美在世人心目中的各种各样附加的含义,被诗人删除了,并且诗人强调地指出卵石的完美就是它是卵石,而非他物。
诗人用“留神于它的限制”赋予卵石以理性的人格,卵石懂得自己的局限,知道自己的边界,它用理性控制自己,确保自己的完整,“确切地充满了”表达了卵石既不想越出自我,以扩大疆界来增加自我,也不想因为任何因素减少自我,总之,必须是准确地等于自己,以保证自己的圆满自足。
接下来诗人从卵石与他者的关系中,进一步说明卵石的自我意义。
卵石不是孤立于世界,它的存在必然和他者发生联系,但是卵石在这种联系之中,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它保证自己在与他者的联系中的零影响。
它的气味(译者翻译为“香气”似不妥,香气浓烈了些,应该是下文的“气味”)“不会令人想起任何事物”,他者看到的是它自己。
它也不会戴着冠冕吓跑任何事物,它不具备威胁,没有威权形象。
它甚至不会激起他者的欲望,不让占有,也不让玷污。
你好,以下是以戴望舒的《雨巷》为例的鉴赏。
《雨巷》这首诗是戴望舒现代派诗歌创作的代表作。
具体表现为:
(1)运用象征进行抒情。
《雨巷》中的许多意象诸如“雨巷”“姑娘”“颓墙”等都被赋予象征意味。
就是其中的情节——在雨天里遇到一个姑娘,并和她失之交臂的过程,也都具有象征意蕴。
诗的意象既具有古典情调又具有现代性。
(2)这首诗具有音乐美。
作品音节优美,韵脚铿锵,每节压韵两到三次,运用复沓和重复的手法来强化全诗的音乐性。
这首诗是戴望舒早期代表作,体现了戴望舒早期的艺术追求和所受到的新月派诗歌理论的影响。
叶圣陶曾说:
“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
(3)诗作意象具有中国古典的美又具有西方现代派的情韵。
诗作中姑娘的形象和“哀而不伤”的诗风是纯粹中国传统美学具有神韵上的血缘关系;而其中的情感和意象的颓废,又具有西方现代派的特性。
在这首诗中,戴望舒受法国象征派和中国古代诗词的影响很深,从而刻意追求诗歌意象的朦胧。
希望能帮助到你。
满意请采纳~谢谢!
!
!
这句话突出了秦岭的雄伟和险峻,赞美了秦岭景色之美,也表现出了作者对于它的一种欣赏和喜爱之情
1、当代诗歌艺术DangDaiShiGeYiZhu/马德俊著
出版地:
石家庄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1989.4
2、漫谈当代诗歌技巧/阿红著
出版地:
北京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日期:
1985
3、中国现当代诗歌赏析zhongguoxiandangdaishigeshangxi/刘树元主编,
出版地:
杭州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
xx
纯粹的工具书是少见的,以上书籍可供参考。
你好,虽然我是高三的,但对付总搞得诗歌鉴赏题还是绰绰有余。
先给你举个例子吧比如说
一.写景抒情诗(山水田园诗)
1.诗的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喜爱;
②描绘山川美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③厌弃官场黑暗,远离浊世,抒发闲适情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2.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渲染烘托或衬托(注意乐景衬哀情)、对比、比喻、拟人、夸张、动静结合。
3.语言特点:
清新自然质朴自然精炼传神绘声绘色雄奇优美生机勃勃
富丽堂皇恬静安谧孤寂冷清萧瑟凄凉等
4.意象特征:
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家生活、高山流水、明月清风。
5.思想内容:
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丰富的色彩,活泼的诗情,飞动的意象,我们可以准确地把握到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如果我们了解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就更容易体会到作者这首即景之作,还包含着一种万象更新的企盼和买舟东下的喜悦。
当你看到一首诗的时候,先读一遍,看看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是,再如
一.写景抒情诗(山水田园诗)
二.边塞征战诗
三.咏物言志诗
四.怀古咏史诗
五.即事感怀诗(羁旅诗)等等,这些类型的是你的老师都会讲到,讲完了要你自己总结,看别人总结的都不好,只有通过老师讲完后自己在总结,这样才行!
慢慢来!
也别做大量的诗歌鉴赏,我最烦题海战,最好争取做一个分析一个,会一个,这样才能在题海中遨游啊!
再给你推荐一个网络视频,使高考命题最专家王大绩老师的,很不错
祝你成功!
参考资料:
渔歌子①?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②
桃花流水鳜鱼肥。
③
青箬笠,④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张志和(约730-约810),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
少年有才学,擅长音乐和书画,很受唐肃宗重视,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唐朝肃宗时待诏翰林。
后因事贬官,赦还,不复仕进,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叟。
著有《玄真子》集《全唐诗》录其九首诗词。
渔歌子,词调名,又名渔父歌。
本为唐朝教坊曲。
分单双调两种,单调27字,五句,四平韵;双调50字,仄声。
张志和《渔歌子》共有五首,全是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