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 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6336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 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金融学 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金融学 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金融学 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金融学 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 重点.docx

《金融学 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 重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学 重点.docx

金融学重点

货币银行学(金融学)

一、论述题20分

①、货币政策工具(内容、作用效果、联系实际中国应选什么工具)

试述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三大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如果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减少,另一方面货币乘数缩小,这样减少了信贷规模和信用扩张能力,从而减少了货币供应量。

反之,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则增加了货币供应量。

同时,法定存款准备率的变动还具有告示效应,告诉人们今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使人们调节自己的行为,以符合货币政策的要求。

(2)再贴现率,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一方面减少了商业银行获得的再贴现资金,另一方面,加大了商业银行再贴现的成本,抑制了再贴现的规模,从而抑制了信贷规模,减少了货币供应量。

反之,如果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则增加了货币供应量。

同样再贴现率也有告示效应。

(3)公开市场业务,即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如果中央银行买进有价证券,则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反之卖出有价证券,则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运用得比较多的工具。

 

简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工具实施以后,通过什么途径传递使最终目标发生预期的显著的变化,一般通过以下机制来传导:

(1)资产组合调整效应,因为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从而引起资产价格和收益率的变化,人们要调整资产结构,引起资源的重新配置,这会使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发生变化。

(2)财富效应,因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引起财富的变化,以至于影响消费行为的变化,最终影响经济增长。

(3)授信限制效应,某种(扩张或紧缩)货币政策的实施,会改变授信条件,以至影响信贷规模,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4)预期效应,是指人们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对未来的经济形势进行预测,调整自己的行为,结果导致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变化。

(5)国际贸易效应,是指由于本国的货币供应量变化,导致本国利率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汇率,进而影响到净出口,使总需求发生变化。

②、弗里德曼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认为货币需求与ALL有关。

A恒久国民收入B货币收益率C金融资产收益率

D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之比E预期通货膨胀率

(F)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

(T)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以“恒久收入”来代替当前收入作为财富的代表。

(T)弗里德曼的理论不同于传统的货币数量说在于:

传统的数量说假设货币的流通速度V不变,弗里德曼认为V是可以变化的。

简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弗里德曼将货币看作是资产(财富)的一种形式,人们在考虑如何保有自己的财富时,就要选择持有的资产是用货币形式,还是用其他形式。

这样,弗里德曼运用消费者需求和选择理论来分析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可表达为:

其中:

Md/P:

实际货币需求,即持有的货币所能支配的实物量;

y:

恒久性收入,即长期收入的平均数,表示总财富,与货币需求正相关;

w:

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rm:

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与货币需求正相关;

rb:

债券的预期名义收益率,包括债券价格的变动,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re:

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包括股票价格的变动,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1/p)·(dp/dt):

预期物价变动率,是实物资产的预期名义收益率,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u:

表示主观偏好以及其他影响货币服务效用的非收入变量。

预防动机是凯恩斯提出的持有货币的一种动机,是为了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支出等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投机动机

投机动机是凯恩斯提出的持有货币的一种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在未来某一适当时候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货币的动机。

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个命题,即当利率低到不能再降时,货币需求无限大,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持有。

恒久性收入

恒久性收入是弗里德曼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消费者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所能获得的平均收入。

利用这一指标衡量财富可以避免受经济波动的影响。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AB。

A国民收入B利率C储蓄D投资

(F)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货币没有流动性。

(F)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作为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之一的投机动机是国民收入Y的正相关函数。

简述凯恩斯的利率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

货币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凯恩斯认为货币的需求是由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决定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与收入呈正向关系;投机需求与利率呈反向关系。

所以货币需求曲线是一条由上而下、由左到右的曲线,越向右,越与横轴平行。

货币供给曲线一定程度上由货币当局决定。

货币需求曲线与货币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利率。

当货币供给线与货币需求线的平行部分相交时,利率将不再变动,即无论怎样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对利率产生任何影响。

这是凯恩斯利率理论中的“流动性陷阱”说。

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是由三种动机决定的,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用于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正相关。

由投机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主要由利率决定,当利率较低时,对货币需求的较大,当利率较高时,对货币的需求较小。

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量可以表达为Md=L1(Y)+L2(i)

简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弗里德曼将货币看作是资产(财富)的一种形式,人们在考虑如何保有自己的财富时,就要选择持有的资产是用货币形式,还是用其他形式。

这样,弗里德曼运用消费者需求和选择理论来分析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试述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以及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政策含义。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在于:

(1)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引人了恒久性收入的概念,恒久性收入就是长期收入的平均值,是相对稳定的,因此货币需求函数也是稳定的,政府的重要任务是控制货币供给,使其符合货币需求函数的要求。

(2)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扩大了货币的替代物,它不仅仅是债券,还有股票、实物资产等,这说明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增加了。

(3)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也有预期名义收益,且与债券、股票的预期收益同向波动,因此市场利率的波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很小。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政策含义是:

(1)不能把限定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因为这种政策的短期作用与长期作用正好相反,从短期来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可以使利率降低,促进投资。

但从长期来看,投资增加国民收入也增加,对货币需求也会增加,因此又拉动了利率的上升,限制利率的目标失败,而且还会导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2)不能把限制失业率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因为这种政策的短期作用与长期作用也是正好相反,从短期来看,增加货币供给,物价上涨,工资上涨滞后,雇主愿意扩大投资,增加雇工,失业率下降。

但从长期来看,工人要求增加工资以弥补物价上涨的损失,因此企业雇工减少,失业率上升,货币政策目标失败,且导致通货膨胀。

(3)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是赤字性的财政政策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所致,要克服通货膨胀就必须控制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始终不变地以一种固定的比率增长,并大致与经济增长率相适应,推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③、试述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经验教训

20世纪70年代后,一些发展中国家推行了以金融自由化为核心的金融改革。

金融自由化改革在一些国家取得了成功,但也给某些国家带来相当严重的问题,甚至造成金融危机。

其经验教训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金融自由化改革需要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如果在一个经济不稳定的环境下进行改革,将会加剧经济的动荡不安。

例如,过度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会导致过高的通货膨胀,在名义汇率相对锁定而国内通货膨胀又相对较高的情况下,本币汇率就会被高估,从而严重影响本国的出口能力,形成巨大的经常账户赤字,这种赤字需要资本项目盈余来弥补,而一旦碰到外部冲击,资本流入下降,原先的汇率制度就难以维持,陷入货币危机。

另一方面,在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情况下,放开利率会导致市场利率急剧上升,这可能造成企业债务危机。

另外,要关注进入国内的外资投向,看这些外资是否有利于提高生产能力,有利于产业升级。

第二,金融自由化需要加强金融监管。

金融自由化在放松对金融业的管制与直接行政干预条件下,要求以合理的规章与法律来代替人为的干预,而不是完全放弃对金融业的管理,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控制体系,那么,金融业的失控与经营混乱将危及到国家的金融体系与经济稳定。

比如,泡沫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银行资金过多地被用于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炒作。

第三,金融自由化需要和其他方面的改革相配合,例如要同企业改革、银行改革、价格改革协调进行,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第四,金融自由化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

麦金农教授在1991年出版了《经济自由化的顺序——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金融控制》一书,提出了这样一个“经济自由化的最佳顺序”:

第一步是平衡中央政府的财政,避免国内经济失衡。

第二步是开放国内的资本市场,注意强化货币信用体制,维持正的实际利率,加强银行监管。

第三步是成功地实现了国内贸易和金融自由化以后,开始外汇自由化。

在外汇自由化过程中,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货币兑换自由化应先于资本项目货币兑换自由化。

金融开放要渐进的一个重要理由是金融监管水平一时难以提高,金融机构的操作水平、内部控制水平也一时难以提高。

金融开放程度必须与监管能力相适应。

 

二、计算题10分

1、关于货币供应量

1、某国基础货币1000亿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6%,现金漏损率10%,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为8%,求该国的货币供给量。

解:

货币乘数

货币供给量M=

=

(亿元)

2、某国基础货币1000亿元,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定期存款的准备金率为6%,现金漏损率为10%,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为8%,定期与活期存款之比为2,求该国的狭义货币乘数与狭义货币供给量。

解:

狭义货币乘数

狭义货币供给量

(亿元)

3、某国基础货币1000亿元,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定期存款的准备金率为8%,现金漏损率为16%,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为6%,定期与活期存款之比为2,求该国的广义货币乘数与广义货币供给量。

解:

广义货币乘数

广义货币供给量

(亿元)

 

2、债券收益率的计算

一.。

以110元购买某债券,一年半以后以120元卖出,试用单利与复利的方法计算投资于该债券的年收益率。

解:

①单利120=110

=1.0909

=0.0909

=0.0606=6.06%

②复利

二.。

某债券面额100元,期限10年,每年末付息6元,某投资者在该债券发行一年后买入,价格为96元,求该债券的名义收益率、即期收益率和平均收益率。

解:

①名义收益率

②即期收益率=

③9年中除每年6元利息外,资本利得为100-96=4元,将4元分摊到9年中,每年得x,即已知终值求年金x

平均收益率

三.。

某剪息债券的期限5年,每年末付息10元,到期还本100元,假定市场利率为8%,求该债券的理论发行价。

解:

将每年的10元利息用年金现值系数折成现值,加上最后100元用复利现值系数折成现值

(元)

3、货币乘数

1、某国基础货币1000亿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6%,现金漏损率10%,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为8%,求该国的货币供给量。

解:

货币乘数

货币供给量M=

=

(亿元)

2、某国基础货币1000亿元,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定期存款的准备金率为6%,现金漏损率为10%,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为8%,定期与活期存款之比为2,求该国的狭义货币乘数与狭义货币供给量。

解:

狭义货币乘数

狭义货币供给量

(亿元)

3、某国基础货币1000亿元,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定期存款的准备金率为8%,现金漏损率为16%,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为6%,定期与活期存款之比为2,求该国的广义货币乘数与广义货币供给量。

解:

广义货币乘数

广义货币供给量

(亿元)

3.简答题15分

①利率(作用、影响因素)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对一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宏观方面,利率能够调节社会资本供给、调节投资以及调节社会总供求;在微观方面,利率能够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诱发和引导人们的储蓄行为,引导人们选择金融资产。

②通货膨胀(含义、影响因素、影响)

简答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

(1)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时期,工资的增长常会落后于物价上涨,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者往往会遭受损失。

(2)从利息和租金取得收入的人也会受到损害。

(3)如果存在着工资对于物价的调整滞后,企业的利润就会增加,那些从利润中取得收入的人都能得到好处。

2、简述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

度量通货膨胀的程度主要采取三个标准:

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冲减指数。

(1)以消费物价指数度量通货膨胀,其优点在于消费品的价格变动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直接与公众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其局限性在于消费品只是社会最终产品的一部分,从而不足以说明全面的情况。

(2)以批发物价指数度量通货膨胀,其优点是能在最终产品价格变动之前获得工业投入品及非零售消费品的价格变动信号,进而能够判断其对最终进入流通的零售商品价格变动可能带来的影响。

这个指标的变动规律同消费物价的变动规律有显著区别。

在一般情况下,即使存在过度需求,其波动幅度也常常小于零售商品的价格波动幅度。

因而可能会出现信号失真现象。

(3)GDP冲减指数是一个能反映综合物价水准变动情况的指标。

它的优点是覆盖范围全面,能度量各种商品价格变动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

但它容易受价格结构因素的影响。

3、画图说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

由于总需求曲线的不断右移,价格上涨。

越接近充分就业时价格的上涨效应越明显,而产出则不再增加。

4、画图说明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

因为成本的推进,总供给曲线左移,导致产出的下降和价格的提高。

5、简述通货膨胀对经济影响的不同观点。

关于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般有三种观点;

(1)促进论。

这种理论的基本论据是建立在经济长期存在有效不足的假设基础上的,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政府可以实施通货膨胀政策,用扩张性的政策刺激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2)促退论。

这种观点认为通货膨胀会损害经济的成长。

原因有:

①通货膨胀时期,大量资金流向非生产部门,用于投机套利;②通货膨胀时期,企业以历史成本为依据计提的折旧不足以补偿更新设备的成本,不利于企业投资;③通货膨胀降低借款成本,诱发过渡的资金需求,可能迫使金融机构将强信贷配额管理;④通货膨胀可能导致政府采取价格管制手段,从而削弱经济活力。

(3)中性论。

认为通货膨胀的各种效应会相互抵消,因而既无正的产出效应,也无负的产出效应。

6、简述通货紧缩的内涵。

通货紧缩指物价疲软乃至下跌的态势——不是偶然的、一时的,而是成为经济走向、趋势的物价疲软乃至下跌。

必须注意,这种物价持续下降不是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引起,不是存在于个别部门和部分产品,也不是存在于相对较短的时间。

③基础货币(影响因素)

基础货币或称高能货币,指存款货币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和。

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1、央行对商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

2、国外净资产数额

3、对政府债权净额

4、其他项目(净额)

④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主要有三大职能:

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垄断货币的发行权。

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作为最终贷款人和组织全国清算的职能。

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理国库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金融服务,作为国家银行的职能。

⑤我国金融改革的历程

试述我国改革开放后的金融改革历程。

改革开放后的我国的金融改革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3年),主要是突破高度集中型的金融机构体系。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独立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专业银行。

(2)成立投资信托类型的金融机构。

(3)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发展。

(4)逐步开放外国金融机构设立驻华办事处的问题。

(5)“大一统”银行体制转化为中央银行体制,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6)其他商业银行的建立。

第二阶段(1994年至今),背景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明确提出。

(1)组建政策性银行。

(2)其他商业银行的发展,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原则的明确。

(3)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重大改革。

(4)建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5)加入WTO,承诺5年内全面开放金融业务。

(6)组建银监会,负责银行业金融机构等的监管。

(7)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

⑥中央银行产生原因

(1)银行券统一发行的需要。

(2)票据交换及清算的需要。

(3)最后贷款人的需要。

(4)金融监督管理的需要。

(5)政府融资的需要

⑦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

简述政府财政弥补财政赤字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对货币供给分别有不同影响:

(1)增税。

通常属于紧缩政策。

但是从短期看来,因为从个人、公司流到财政的货币在弥补赤字的过程中是要支出的,所以货币供给量不受影响。

(2)发行债券以弥补赤字,债券的购买者是企业、个人或商业银行,则不产生增加货币供给的效应。

(3)增加基础货币的方式弥补赤字。

通常有几种方式:

①中央银行直接发钞以弥补财政赤字;②中央银行持有财政部发行的债券;③国库直接向中央银行借款。

基础货币的增加将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倍数扩张。

4、名词解释15分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货币当局规定存款货币银行必须缴纳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2金融深化

金融深化是指政府放弃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严格管制,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严格控制。

3单一规则

(网查)单一规则货币政策是指将货币供应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并制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数量法则,使货币增长率同预期的经济增长率保持一致。

单一规则是弗里德曼提出的,其是典型的货币主义学派者,在货币政策上,弗里德曼提出居民的持久收入是影响其货币去求的主要因素,并认为居民持久收入是不变的,所以货币需求也是相对不变的,所以得出货币供给(即货币政策)也应该是稳定的,相对不变的。

4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之比。

5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或称高能货币,指存款货币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和。

6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脱离了金属货币的,纯粹的货币符号,其不能与金属货币相兑换,是一种债务型货币。

7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一笔在未来可产生较稳定、可预见现金流而本身又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行为过程。

其基本交易结构是资产的原始权益人将要证券化的资产剥离出来,出售给一个特设机构,这一机构以其获得的这项资产的未来现金收益为担保发行证券,以证券发行收入支付购买证券化资产的价款,以证券化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向证券投资者支付本息。

8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放款,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

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能够吸收活期存款、创造货币是商业银行最明显的特征。

9恒久收入

恒久性收入是弗里德曼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消费者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所能获得的平均收入。

利用这一指标衡量财富可以避免受经济波动的影响。

10全能银行

全能型商业银行又称万能银行、综合银行,这类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金融业务,包括存款、贷款、结算等传统的银行业务和其他金融业务,如证券、信托、保险业务。

11职能分工银行

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主要经营存款、贷款、结算等传统银行业务,证券等业务另有机构专营。

12相机抉择

相机抉择是凯恩斯提出的,其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最大,而利率是时刻变动的,货币需求也是时刻变动的。

所以认为货币政策也应该采取“相机抉择”,随时变动。

13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货币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经过的时间。

内部时滞

内部时滞是指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时间。

外部时滞

外部时滞是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过程。

认识时滞

认识时滞是指从形势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它认识到这种需要的时间距离。

行动时滞

行动时滞是指从货币当局认识到需要行动到实际采取行动这段时间。

14金融自由化

指的是一个国家的金融部门运行从主要由政府管制转变为由市场力量决定的过渡。

金融自由化包括价格的自由化、业务经营自由化、资金流动自由化、利率自由化、银行自由化、金融市场自由化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