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第二学期月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6263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7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第二学期月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第二学期月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第二学期月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第二学期月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第二学期月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第二学期月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

《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第二学期月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第二学期月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第二学期月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

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第二学期月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太原五中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本试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H1C12N14O16Na23S32Cl35.5Cr52Fe56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的原因是核DNA遗传信息改变

B.细胞衰老时核DNA分子数会发生改变

C.细胞凋亡的根本原因是DNA的水解

D.细胞癌变后细胞中mRNA的种类和数量与正常细胞相比会有所改变

2.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

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的关系如图。

与此原理最相近的事实是

A.一般生长在背阴处的植物叶肉细胞所含叶绿素比生长在向阳处的要多一些

B.鼢鼠长期栖息在土壤潮湿、疏松的洞中,视觉极不发达

C.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

D.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

3.现有大小和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品系小鼠甲、乙、丙及另一品系小鼠丁,并对甲、乙、丙分别做如下处理:

分组

处理方式

不做任何处理

将丁的皮肤小片移植到乙体表上,14天后,皮肤片结痂脱落

切除胸腺

两周后,再将丁的皮肤片分别移植到甲、乙、丙体表上,则移植的皮肤片最易脱落和最易成活的分别是

A.乙、甲B.乙、丙C.甲、丙D.丙、甲

4.下图为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④的形成主要由②完成

B.图中⑤主要通过胞吐进行释放

C.若刺激A点一次,图中电流计B将来回偏转一次

D.若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

5.为验证营养物质能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

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排除生长素的干扰

B.实验结果是细胞分裂素可增大叶面积相对值

C.由实验结果可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B叶片运输

D.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营养液中有相同的结果

 

6.右图示有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捕食,甲种群的能量可以流向乙种群

B.甲种群可以调节乙种群的个体数量

C.甲种群对乙种群的进化起抑制作用

D.甲乙种群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火柴头中氯元素的检验”实验中,摘下几根未燃过的火柴头,将其浸于水中,稍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后,即可判断氯元素的存在

B、蔗糖、淀粉、油脂及其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

C、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有沉淀和气体生成

D、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硫酸氢钠溶液和过量的Ba(OH)2溶液反应SO42-+H++Ba2++OH-=BaSO4↓+H2O

B、氧化铁溶于氢碘酸:

Fe2O3+6H+=2Fe3++3H2O

C、过氧化钠固体与水反应:

2O22-+2H2O=4OH-+O2↑

D、将1mol·L-1的NaAlO2溶液和2.5mol·L-1的HCl溶液等体积均匀混合:

AlO2-+H++H2O=Al(OH)3↓

9、如右图所示,向A、B中均充入1molX、lmolY,起始时A、B的体积都等于aL。

在相同温度、外界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关闭活塞K,使两容器中都发生下述反应:

X(g)+Y(g)=2Z(g)+W(g)△H<0。

达平衡时,A的体积为1.4aL。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速率:

v(B)>v(A)

B、A容器中X的转化率为80%

C、平衡时的压强:

PB=PA

D、平衡时Y体积分数:

A

10、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

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

A、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合物显弱酸性

B、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

C、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存放不易变质

D、X的氢化物和Z的氢化物会反应生成一种对热稳定的化合物

11、某单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58,完全燃烧时产生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它可能的结构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4种B、5种C、6种D、7种

12、常温下,下列各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已知酸性HF>CH3COOH,pH相等的NaF与CH3COOK溶液中,c(Na+)-c(F-)<

c(K+)-c(CH3COO-)

B、0.1mol/L的醋酸的pH=a,0.01mol/L的醋酸的pH=b,则a+1>b

C、相同条件下,pH=5的①NH4Cl溶液、②CH3COOH溶液、③稀盐酸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①>②>③

D、氨水与(NH4)2SO4溶液混合后pH=7的溶液中,c(NH4+):

C(SO42一)=1:

1

13、X、Y、Z是中学化学教材中常见的三种有色物质(其组成的元素均属短周期元素),摩尔质量依次增大,它们均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中,只有Y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B.1molY或Z与足量水完全反应时,均转移2mol电子

C.Z为离子化合物,但含有非极性键,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

2

D.X和Y均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以下是物理学中的四个实验装置或仪器,由图可知这四个实验装置或仪器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A.假设的思想方法        B.放大的思想方法

C.控制变量的方法        D.逻辑推理的方法

15.如图所示,为半径为R,带电量为Q(Q>0)的均匀带电球体的电场强度大小E随到球心的距离r的分布图象,(k为静电力常量),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球体内部是匀强电场

B.球体内部电势处处相等

C.沿半径向外,电势逐渐降低

D.同一半径上场强相等的两点电势也相等

16.如图所示,正对的平行板(矩形)电容器充电结束后保持与电源连接,电源电压恒为U,板长为l,带电油滴在极板间静止。

现设法先使油滴保持不动,上极板固定,将下极板水平向右平移l/4后再由静止释放油滴,则

A.油滴将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减小

C.极板间的场强减小

D.电容器储存的电场能增大

17.如图甲所示,abcd是位于竖直平面内的正方形闭合金属线框,金属线框的质量为m,电阻为R。

在金属线框的下方有一匀强磁场区域,MN和M′N′是匀强磁场区域的水平边界,并与线框的bc边平行,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

现金属线框由距MN的某一高度从静止开始下落,图乙是金属线框由开始下落到完全穿过匀强磁场区域瞬间的速度-时间图象,图象中坐标轴上所标出的字母均为已知量。

可知

A.金属框初始位置的bc边到边界MN的高度为v1t1

B.金属框的边长为

C.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

D.在进入磁场过程中金属框产生的热为mgv1(t2-t1)

1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内阻不可忽略,当把电阻R的阻值调大,理想电压表的示数的变化量为ΔU,则在这个过程中

A.通过R1的电流变化量一定等于ΔU/R1

B.R2两端的电压减小量一定等于ΔU

C.通过R的电流减小,减小量一定等于ΔU/R1

D.路端电压增加,增加量一定等于ΔU

19.如图所示,一块橡皮用细线悬挂于O点,用钉子靠着线的左侧,在t=0时刻钉子沿与水平方向成θ=30°角的斜面向右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运动中始终保持悬线竖直,则在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橡皮做加速度增加的加速直线运动

B.橡皮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橡皮的速度方向始终与水平方向成60°角

D.在t时刻,橡皮距离出发点的距离为

20.如图所示,用轻质细绳拴住用不同材料制成的A、B两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A和mB。

已知两物体恰能沿倾角为θ的斜面(足够长)向下做匀速运动,在匀速运动过程中,细绳的张力为T,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受三个力作用,B受四个力作用

B.A、B都受四个力作用

C.A的动摩擦因数为

D.若在匀速运动过程中,细绳突然断开,则B将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运动

21.由于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都满足平方反比律,因此引力场和电场之间有许多相似的性质,在处理有关问题时可以将它们进行类比。

例如电场中反映各点电场强弱的物理量是电场强度,其定义式为E=F/q。

在引力场中可以有一个类似的物理量用来反映各点引力场的强弱。

设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地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如果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位于距地心1.5R处的某点,则下列表达式中能反映该点引力场强弱的是

A.

B.

C.

D.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8分)

在“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的动能改变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电磁打点计时器;B.干电池;C.秒表;D.低压交流电源;E.纸带;F.细线、砝码、小车、砝码盘;G.长直木板。

(1)其中多余的器材是__________,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

(填器材名称)

(2)如图所示,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小车在恒力F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纸带。

对纸带的测量数据已用字母表示在图中,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f。

若要利用这些数据验证动能定理,还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根据上述数据,写出验证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并对本实验的可靠性做出评价。

23.(7分)

有一根细长而均匀的金属材料样品,截面为外方(正方形)内圆。

此金属材料质量约为0.1~0.2kg,长约30cm,电阻约为10Ω。

已知这种金属的电阻率为ρ,密度为ρ0。

因管线内径太小,无法直接测量,请根据以下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量其内径

A.毫米刻度尺

B.螺旋测微器

C.电流表(300mA,RA=10Ω)

D.电压表(6V,约为6kΩ)

E.滑动变阻器(10Ω,2A)

F.直流稳压电源(6V,内阻约为0.05Ω)

G.开关一个,带夹子的导线若干

(1)毫米刻度尺用来测量;螺旋测微器用来测量;(要求写出测量的物理量和对应物理量的符号)

(2)根据你设计的实验方案,在所给虚线框内画出测量电路图。

(3)金属管线内径的表达式为用已知的物理常量和所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24.(13分)

如图所示,在动摩擦因数μ=0.2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3kg的物体被一个劲度系数为k=240N/m的压缩(在弹性限度内)轻质弹簧突然弹开,物体离开弹簧后在水平面上继续滑行了1m才停下来。

已知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性势能为EP=

kx2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形变量。

(g取10m/s2)。

求:

(1)物体开始运动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2)物体最大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形变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