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24910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会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会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会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会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docx

《会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docx

会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

文字目录

一、公园概况『1』

二、规划依据『1』

三、规划范围及现状分析『1』

四、性质定位『1』

五、设计原则和目标『1』

六、规划设计构思『1』

七、规划分区『2』

八、景观风貌控制规划『4』

九、绿化与植物景观规划『4』

十、道路交通工程及竖向规划『5』

十一、工程管线及其它基础设计规划『6』

十二、人防协调规划『7』

十三、经济技术指标表『7』

十四、工程内容及估算表『8』

 

图纸目录

景观区位图『1』

现状分析图『1』

景观综合分析图『1』

总平面设计图『1』

景观意向设计图『1』

空间景观结构图『1』

道理交通规划图『1』

竖向规划图『2』

绿化规划图『4』

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图『4』

给排水规划图『5』

电力电信规划图『6』

灯具选型图『7』

近期建设规划图『7』

滨江广场规划设计图『8』

滨江路入口广场规划设计图『8』

会志路入口广场规划设计图『8』

云树路入口广场规划设计图『8』

一、公园概况

益阳市会龙山公园位于益阳市中心城区西部,北接资江,南达益阳大道(向东与长常高速公路相连,向西与规划中的外环线相通),西靠志溪河,东接资江一桥繁华地段,公园内有滨江路、会志路与云树路穿过,交通区位条件较好。

公园东西长500米到1200米不等,南北长约1900米。

现状总用地面积约20公顷。

益阳市会龙山公园始建于1965年,当时称人民公园,1979年公园逐步形成规模,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叶,又先后兴建会龙山庄、立波亭、英烈塔等建筑,公园已逐渐成为益阳市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之一,并已成为益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公园内地貌主要为丘岗地貌,部分为水面,其中山地面积约占70%,河谷平地约占20%,水面约占10%,土壤以酸性红壤为主,成土母岩为板页岩。

公园所在地气候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适合植物生长,园内植被保护良好。

二、规划依据

1、《益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5)》

2、《益阳市城区道路定线规划》

3、《公园设计规范》(GJJ48—92)

4、《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划》(LY/T5132—95)

5、《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GJJ—76—95)

6、《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298-1999)

三、规划范围及现状分析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会龙公园用地范围为北至滨江路,南至益阳大道,西至老益灰铁路,东达桥南繁华地段。

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52.2公顷(其中包括公园控制发展用地面积为13.5公顷)。

其中市粮食局第一仓库、市石油公司加油站、市工业职业中专学校、会龙山油库以及益阳橡胶机部分生活区用地均在规划控制发展用地内。

规划在条件成熟时逐步迁出。

2、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园已逐步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公园现状存在的问题颇多,主要有:

①植被毁坏太多,以致杂草从丛生。

②人为景点过多,有碍公园的保护和发展。

③景区面积过小,给人以游不尽兴之感。

④周边环境太乱太杂,配套设施不齐全。

特别是公园未能与现状对面之白鹿寺连成一片,致使景点分割孤立,景观效果大打折扣。

改建、扩建会龙山公园已经势在必行。

四、性质定位

根据益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会龙山公园定位成以山体景观为特征的三大公园之一,是构建益阳市山水城市景观框架的重要一环,而山是其中景观要素的决定因素,因此公园必须充分利用现状山体凸现山林公园特色。

本次建设规划力图将会龙山公园打造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规划将公园定性为:

会龙山公园是以自然山林为主体,以佛教文化为主题,以益阳历史文化为特征的集观光旅游、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省级风景名胜公园。

五、设计原则和目标

1、设计原则

(1)继承历史原则:

继承历史,挖掘历史古迹、弘扬宗教文化。

(2)地方性原则:

突出地方特色,展现乡土风采。

(3)统一布局,分项开发,逐步发展的原则。

(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同步。

2、规划目标

(1)创建省级风景名胜公园; 

(2)建立游憩项目,完善基础设施; 

(3)突出资源特色,整合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提升城市品位; 

(4)改善城区旅游综合环境。

 

六、规划设计构思

会龙山公园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植被茂盛,形成了一定的旅游条件。

应丰富游览内容,增加服务设施、改善园区内道路交通条件和景观条件,提高园区容量,完善环保设施和必要的管线基础设施,保持其特有的佛教文化氛围,同时具有生态公园特色的旅游场所和自然环境。

1、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建立系统的整体的会龙山公园,充分利用现状有利条件,进行功能布局、交通系统、绿化系统、景区布置规划,克服现状空间单一,旅游项目少,景观不够丰富等不足。

增加自然山林景区的活动内容,开发山地活动项目,吸引游人上山。

2、地形地貌的处理

地形坡度在2.5%~5%之间的用地,主要是园区坡地部分,适合于年老体弱的游人和儿童活动,同时也可根据需要安排游人可集散、可以漫步观光的活动景区,如镜塘碧波、儿童乐园、百花深处等景区。

地形坡度在6%~25%之间的用地,地形变化丰富,适宜安排动感强、地形景观变化多的项目,适合于青壮年的游览需求,如银城揽胜等。

地形坡度在25%~50%之间的用地,坡度较陡,适合于安排登山类活动。

如园区大部分山区,增加登山道。

2、水体

水是公园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也将为会龙山公园注入活力。

会龙山公园独特的地理环境为水景的塑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规划中根据地形特点和旅游项目需要,借鉴和布局了两处水体:

一是滨江景区通过滨江风光带与资江山水掩映,相得益彰。

二是境内有三眼塘湖塘水面,水面清澈澄碧,山间还有其他堰塘数处,同时根据地形地貌结合花香人家、儿童乐园和桃花谷布置了两处与三眼塘相连的狭长水面。

为保护良好水质,规划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利用水体不同水位差,使用水闸、水泵等使水体循环活动,通过使用生物方法过滤水中杂质,净化水体,以及安置必要的污水排放系统。

3、植被

植被是公园建设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它不但组成了公园的绿化结构,而且创造着公园四季变幻的色彩。

在尽量保留原有生长良好的乡土植被的基础上,注重乔、灌、草多层次和色彩搭配,在植被不足的地方补植本土品种的常绿阔叶、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形成乔木、灌木、地被植物三者有机结合的乡土植物生态群落。

4、道路处理

目前会龙山公园内的道路系统极为单一,严重影响了公园的游览效果。

因此,解决好道路与环境的关系,以及道路与各功能区的联系,规划中通过设置环行道路系统和天桥将各功能区联系起来。

5、建筑风格与形式

公园内新建的建筑风格与形式强调与公园的整体环境协调,公园建筑均应采取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形式,层数原则不超过三层,并突出益阳乡土特色。

以轻快的翼角起翅,朴实无华的瓦件瓦饰,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楼台亭阁,来构成整个会龙山公园古朴典雅的建筑造型。

七、规划分区

尊重公园现状,根据公园区位关系和地形特征,将公园沿城市干道纵向开发,并利用增、扩、借等手法,突出自然山水景观与宗教人文景观。

据此,将公园分成滨水景区,佛教文化景区及自然山林景区三大部分。

滨水景区以水为主景,突出人与水的和谐共存关系,并结合资水滨江风光带营造赏心悦目、环境优美的滨水风光。

佛教文化景区以展现佛教建筑与佛教文化为特征,集益阳悠久的历史文化、文人遗迹为一体,见证城市文脉。

自然山林景区突出山林野趣,生态旅游特点,以满足现代人休闲、猎奇、冒险心理,设有水上活动,垂钓、农家乐园、丛林之旅等,让人充分回归自然。

1、滨水景区

位于会志路以北,滨江路以南,现状有部分山林,破产企业市酒厂的废旧厂房、会龙山水厂及白鹿寺等。

规划此景区为公园入口景区,设有办公管理用地、朝香进佛圣地、停车场等,总用地面积为13.9公顷,主要景点有:

(1)滨江东入口:

临滨江路与资江一桥交叉处,裴公亭的对面,属益阳电力局家属区用地。

规划滨水景区远期主入口。

入口山门的设计采用传统的牌楼形式,此牌楼亦是裴公亭的对景。

正中央横刻“会龙胜景”,山门前置香炉,牌楼和香炉共同构成滨江东入口的标志性景点。

(2)佛教协会办公培训中心:

为公园主入口标志性建筑,临会志路设入口广场、广场西侧公园主入口设山门,按仿古牌坊形式建设,供佛教协会办公以及佛教俗家弟子、居士学习活动的场所。

(3)滨江广场:

滨水景区远期人行出入口广场,临江而设,视野开阔,是游客神往的意境之所。

(4)白鹿晚钟:

千古悠悠,钟回千年。

新建之白鹿寺,雄据于资水之滨,青山之上,大殿巍峨,香火缭绕,雕梁画栋,声传千古。

白鹿寺原在益阳市裴公亭以南数十米处山上,始建于公元九世纪初(唐元和年间)。

旧时,寺分前后4组,前为弥勒殿,内有四大天王雕像;次为观音殿(民国时期成为佛学讲习所);三为大雄宝殿,殿左禅堂,殿右斋房;后为药师殿和塔院寺,内藏经书。

相传,唐相裴休到此讲经说法,引来白鹿衔花聆听,故有联:

“白鹿衔花,闻经听法;表猴献果,供佛养斋”。

寺内有座600余公斤的古钟,钟声可传十数里外,故有“白鹿晚钟”之说。

民国初年,该寺改办学堂,佛像被毁,香尽烟灭。

后来有高僧海印七入京师,两赴蒙古,历经十余年,募化银两予以修复,自题“十年飘笠遗民志,万里边沙老纳归”的诗句于寺庙壁上。

“文化大革命”时,该寺拆毁。

1990年政府将会龙公园30亩地划归白鹿寺,进行重修改建,现已基本成形。

(5)银城揽胜:

此处为会龙山水厂用地,待水厂搬迁后,新建一组仿古建筑群,粉墙黛瓦,翘檐花窗,临江设眺望台,古银城的胜景在此具体而微之,游人在此听竹之乐,品茗香,购特产,领略银城千年之乡土风韵。

(6)临水悠然:

临水坊、悠然阁靠滨江路,在青山之上。

在此可看到滔滔资水,奔流不息,直觉岁月如梭,光阴似箭。

(7)会龙天桥:

为了便于游客在会志路两边各景点之间游览,规划在会龙山相距最近的地方搭建天桥,取名为“会龙桥”。

会龙天桥横跨城市交通干道之会志路,连接两座山体,考虑到城市现代景观和山体的自然风光,会龙天桥采用了现代与古朴相结合的设计风格,具有景观和交通双重功能。

2、佛教文化景区

位于会志路以北,栖霞路以南,云树路以东,总用地面积为29.0公顷,本次规划将陆续搬迁公园内现有游乐设施及电视台发射塔,设计的主要景点有:

(1)佛源方塔:

选址会龙山主峰广播电视塔附近,采用四角五层高耸挺拔的方塔形式,塔高30米,建成后将成为会龙山佛教景区的主体,会龙山公园地标性建筑。

(2)广法寺:

佛教文化寺庙,内设天皇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楼、南岳殿、观音殿、斋堂、僧房等。

(3)小西天:

佛教文化寺庙,内设大雄宝殿、斋堂及其他用房。

(4)素菜馆:

结合佛教风景区的北面主要出入口设置,实行对内对外兼顾的经营方式,成为佛教文化的一大特色。

(5)佛教文化走廊:

结合佛教景区内联系各景点的步道设计文化石碑亭廊,以益阳历史文化为背景,收集历代名僧诗文,篆刻石碑之上,供游人学习研究。

(6)综合服务中心:

位于会龙山主峰半山腰,三层园林古典建筑,设有游人停车场、小卖部、休息设施、登山用品租售,存物存包,应急医疗站及特色旅游商品出售,森林旅游的安全教育。

此处成为登山前的准备和登山后的休息调整场所,成为山区部分旅游的管理服务中心。

(7)千年古树:

位于会龙山主峰西侧,乃一株酸枣树,其历史已达400年,胸围达4.62米,乃我市树木胸围最粗者,也是历史沧桑的见证者。

(8)会龙栖霞:

古益阳十景之一,位于会龙山主峰,它秀插云霄,如巨龙昂首。

四周群山,蜿蜒起伏,嘉木葱郁,朝晕夕霞。

又有千年古刹,钟回白云。

景象峰顶,蔚为壮观。

现已基本建好栖霞寺石碑楼、山门、塔林、大雄宝殿、游廊和僧舍等佛教设施。

栖霞寺位于益阳市会龙山麓,始建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公元4世纪末期)。

系由印度僧人不如密多尊者所建,原名宝泉寺。

据传明建文帝因宫庭动乱,被逼出走,在此削发为僧;后人重修时,以其曾为帝栖,故改名为栖霞寺。

清末,太平天国败亡,英王陈玉成之子陈三元出家于此,法名遇缘。

民国24年(1935)圆寂后葬于会龙山麓,墓碑上刻“生于江南上元县桂花巷金沙井陈氏子”,并附墓联:

“勘透浮生归佛国,最难烈士结芳邻”。

1992年,会龙公园将栖霞寺划归市佛教协会。

(9)曾士娥烈士碑与英烈亭:

青山有幸埋忠骨,游马千里归桑梓。

此处为现有景点,已成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由于福临塔建设的影响,规划曾士娥烈士碑迁至英烈亭处,与英烈亭合二为一。

(10)立波亭:

此为现有景点,现建有立波雕塑一座和凉亭一处。

(11)福林塔:

在原曾士娥烈士纪念碑附近建福林塔,高50-60米,可俯瞰全园,美景尽收眼底。

另外还设置了半山展厅、休息方亭、连廊四角亭、游廊、文化长廊等供游客观光、游览、休息的配套建筑。

3、自然山林景区

该景区位于现状会龙公园以南,朝阳西路以北,云树路以南,该景区以三眼塘为中心,山峦起伏,木深谷幽,溪流淙淙,塘水清澈,山水相融,自然风景极其优美,故将其规划成生态休闲区,主要景点有:

(1)云树路入口:

入口两边各规划有森林博物馆和公园管理处,中心位置设置景区入口标志柱、古典花架廊、水景雕塑和音乐喷泉,利用主入口南北两侧空地,布置可容纳68车位的绿化停车场,作公园的主要停车场,解决自然山林景区的停车问题。

园路两边沿路种植各种清香的花草,一路走去,有淙淙流水声与飞花相随,一缕缕淡淡幽香,不时扑鼻而来。

(2)会龙塔:

三眼塘西侧山顶设高约60米的七星宝塔——会龙塔,规划使多条登山路都可以连接到达会龙塔,作为自然山林景区的控制景点从塔上可俯瞰自然山林景区、佛教景区以及整个园区。

可在塔区增加小卖部、休息座凳、望远镜,以及保护林防火知识宜传。

(3)会龙山庄:

原为橡胶机械厂招待所,位于会龙山主峰下。

规划为三层园林古典建筑,内设有餐饮、付食、茶饮等服务项目和中型会议设施,是社会活动、朋友集会、休憩餐饮的理想场所。

(4)儿童乐园:

作为儿童户外活动区宜设在公园较开敞的地方,便于到达。

其中设置各种具有儿童挑战性的游玩设施,如攀爬类,藏匿类,让儿童在玩乐的同时,心智亦得到启发。

(5)层林叠翠:

山峰起伏,满眼翠绿,看万山滴翠,层林尽染。

(6)镜塘碧波:

三眼塘如三颗珍珠,并列于幽深之谷。

塘边建镜湖轩(水上活动室)、鱼乐园和真意坊,夏日苍松翠滴,波光粼粼。

三眼塘边设划船码头,游人可于此凌波戏水,亦可观游鱼嬉戏,垂钓自娱。

(7)吟香醉月:

包括吟香台、露宿营地及野外烧烤区,与次要游路相连,设有帐篷及相应卫生设施。

旁有池塘数座。

亦有月光倾洒,暗香浮动,在此野营露宿,与天地为伴,可享受野外无穷的野趣。

(8)柴门别院:

为农家乐园之所在。

青篱小院,数十户竹屋茅棚,茂林修竹,院内设有石桌石椅,花香溢溪,可领略山谷农家无穷的野趣。

(9)圆山醉颜:

此山峰峰顶浑圆,别具一格,圆山轩即设此处,秋际登高,山林尽染。

(10)山寨茶香:

满坡茶园,设茶园及茶加工作坊及茶屋,游人可参与茶的采摘、加工与制作,赏茶品茗。

(11)搅月摘星:

山林深处,有两小亭,即可摘星,又可揽月。

(12)百花深处:

为原三眼塘苗圃所在处,主要包括百花轩,桃花谷和桃林人家,此区位于公园主游览路线的南段,将其扩建改造,多植适地花木,四季花草群芳争艳,人面桃花,别样妖艳。

为游人提供了一个休憩、纳凉、交流的绝妙场所。

  

(13)云林小筑:

隐于云林之间,地势高,远眺群山碧翠,心旷神怡。

(14)观音观海:

位于观音寨,为整个会龙公园最高点,登临此处,看群山环抱,云雾蔼蔼,白云悠悠,身似在海。

另外规划将老益灰窄轨铁路及其站房作为一个景点纳入公园用地范围,展现益阳城市发展历史。

八、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1、景观控制

整个会龙山公园建筑均应采取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形式,层数不超过三层,并应突出益阳乡土特色,形成公园古朴典型的景观风貌。

为了使公园主入口及周边环境与公园总体形象协调,规划将白鹿寺以南的会志路两侧各50米,栖霞路及北侧景观路西侧各30米以及公园北侧滨江路以南60米(直至龙山港滨江风光带)作为重点景观控制区,要求控制区的建筑风格、形式要与公园建筑协调一致。

2、空间景观设计

公园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应强调整体性和序列感,注重各个功能空间的整体和谐和景观结构的有序构成,充分利用现状山体、水体、城市道路以及结合规划建筑、用地形成景观轴线;通过对建筑各功能按空间构图原理的有序布置,形成景区标志和个性场所。

本次规划整个公园外部区域空间景观结构可归纳为:

一面、三片、四轴。

一面指整个会龙山公园生态面,三片是指由城市道路分割形成的三个不同主题景区,即滨水景区、佛教人文景区和自然山林景区。

而公园内部空间景观结构则是以一个大“X”形景观轴线为中心,以僧诗碑文文化走廊为景观实轴,各片区景点相呼应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分而不散的有机整体。

“X”形景观轴线是指以佛教协会办公培训中心、素菜馆、佛源方塔、会龙山庄、会龙塔形成的景观纵轴,以栖霞寺、综合服务中心、佛源方塔、广法寺和九龙柱广场形成的景观横轴。

九、绿化与植物景观规划

1、绿化规划

益阳市会龙山公园现状植被是以樟树、枫树、酸枣等为主群种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多次生林,古树名木不多。

松树等针叶类植物因病虫害较多,不适宜在公园内作大面积种植。

因此,规划充分利用现有植被,以维护和保持本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并把保护好植物群落生态环境放在首位,持续不断的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环境质量。

对于重点景区,则应按景点规划,逐步加以充实、改造与提高。

如在滨河景区的山体内,应多加植香樟、棕榈和桂花,增加遮荫度,丰富景观。

在三眼塘附近,多植杨树与柳树,在苗圃附近,则可用桃树、紫薇、红榉木等块状混交或丛植穿插于疏林、隙地,逐步形成山花烂漫、色彩丰富的景观。

对于公园道路,不宜按道树的格式作等距离栽植行道树。

主干道也宜以广玉兰、桂花树等冠幅较小或观赏小乔木作绿化树种。

至于入口广场或停车场,宜以疏林草地为主,留出透视线,诱导“绿化风景窗”。

总之,公园景区景点的绿化,应适时适地,符合景点建筑要求。

公园内除建筑、铺装路面,广场以外的区域必须全部利用绿色覆盖。

2、植物景观规划

(1)植物景观的空间排序

本公园的景观空间排序如下所示:

稀树草坪(入口)→小乔木(主干道)→乔木、灌木、花卉(景区)→比较原始的森林(生态休闲区)

(2)植物景观的时间排序

本公园的景观时间排序如下所示:

梅花(冬末)→茶花(春初)→杜鹃(阳春)→荷花(夏)→红叶(秋末冬初)

(3)植物景观的嗅觉空间

本公园的植物景观,除在视觉空间即植物的色彩与结构上充发表现以外,还力求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嗅觉空间,将花期较长香味浓的桂花等植物分散栽植于园内的隐蔽处,让游人体会一种园内香味四溢而又看不到香味从哪里来的感觉。

(4)园林植物详细规划

对现状山体植被予以详细调查和踏勘,保持其林相延续,充分反映会龙山植物景观规划要求,对园林植物详细规划设计分别列举如下:

山体造景主调树:

香樟,桂花,枫香,乌桕,紫薇,梧桐,栾树,榔榆。

风景林树木:

雪松,黑松,湿地松,黑松,龙柏。

绿篱类:

园柏,大叶黄杨,小叶黄杨,栀子花,含笑。

护坡类:

紫藤,凌宵,地锦,蔷薇,洛石,杜鹃,丝兰,迎春,茉莉,月季。

春花类:

桃,李,梅,梨,杏,海棠,紫荆,夹竹桃,海桐,红花油茶,红花继木,木芙蓉,山茶,紫荆,茶梅,金丝桃,合欢等。

秋叶类:

枫香,乌桕,银杏,红叶李,红枫,鸡爪槭。

水生类:

垂柳,水杉,池杉,落羽杉,睡莲,荷花。

竹类:

青皮竹,苦竹,慈竹,黄竹,粉单竹。

十、道路交通工程及竖向规划

1、道路交通规划

(1)外部交通

益阳市会龙山公园距城市中心(桃花仑)不到2公里,距益阳火车站4公里,距长途汽车站1公里,市内有多趟公共汽车到达,外部交通极其便利。

周边主要城市道路有会志路、栖霞路、云树路、益阳大道和滨江路。

(2)内部交通

目前,现状公园内道路已有上山路与下山路,但整个公园道路系统尚未成形,特将道路网规划为三个等级。

A公园主干道:

贯穿整个公园,宽7.0米,砼路面。

B公园主游道:

除主干道外,设有主游道,规划成环状,汽车可到达公园各处,路宽3—5米,以砼路面为主。

C其它游步道:

为公园内部游步道,可到达各山顶及主要景点,路宽1.0—1.5米不等,路面以卵石等材料为主。

天桥:

公园景区之间因高差较大,为了便于游客在会志路两边、云树路两边各景点之间游览,规划搭建天桥,连接相邻山体,桥面宽4米,具有景观和交通双重功能。

1、公园出入口规划

根据公园内部道路与外界城市的联系,公园共设有5处出入口、3处次出入口,其中主出入口主要设在会志路(滨水景区南入口、佛教人文景区东入口)、栖霞路(佛教人文景区东入口)、云树路(自然山林景区东入口)、益阳大道(自然山林景区南入口)、次入口主要设在滨江路(滨水景区东入口),会志路(佛教人文景区北入口),沿益灰铁路规划道路(自然山林景区西入口)。

3、停车场规划

为便于交通工具的停放,彻底实现公园内部人车分流,在公园主要交通出入口附近以及人流较多的公园主干道以及公园主要景点附近设机动车停车场。

4、竖向规划

根据会龙山公园四周城市道路规划标高和园内各景点要求,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合理确定主要景点的高程。

公园内水体周围设计标高均高出常年水面50cm左右,以确保游人亲水性的需求。

山体部分依山就势,禁止对山体进行大面积开挖和破坏,主要游路纵坡不大于8%,次游路及步行小路纵坡不大于18%,对坡度大于18%的小路应按台阶、梯道设计,并设置护栏设施。

十一、工程管线及其它基础设计规划

1、给水规划

(1)规划区用水量预测

本次规划公园游客人口容量为20000人,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为:

600升/人·日。

人口变化系数采用1.3,日变化系数采用1.3。

用水量预测见下表:

经计算公园的用水量为:

最大日用水量为15600m3/d。

给水系统规划

从公园周边的城市道路引入市政给水管,在公园内形成环状供水管。

公园内各用水点从环状供水管上取水。

每隔120m设置一套室外消火栓。

④保证最不利点水压达到0.14MPa。

2、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的选择

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污水、雨水分别通过各自排水系统排放。

(2)污水工程规划

总的生活废水量约为10000m3/d。

生活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

污水管铺设在雨水管下面,靠重力流流向市政污水管。

污水管采用钢筋混凝土污水管。

(3)雨水工程规划

雨水量计算

益阳市的暴雨强度公式:

q=914(1+0.882lgP)/t0.584(升/秒·公顷)

设计重现期(P)一般取一年。

较重要地区P=2~3年,低洼地区、广场等排水较困难地带及重要地区P=3~5年。

综合径流系数:

采用0.6~0.7,地面积水时间取8分钟。

设计雨水量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升/秒)

式中:

q——暴雨强度(升/秒·公顷)

F——汇水面积(公顷)

Ψ——径流系数(一般取0.7,集中绿地取0.15)

雨水管渠

为有效排放雨水,可在各主要服务设施的四周设置雨水明沟或暗沟,尤其是在有斜坡的服务点,上坡一侧20米左右处设雨水截流沟,以拦截雨水径流,并在游路两侧或一侧开挖排水沟,在各停车场周围布设雨水明沟或暗沟,以保障雨水的排放。

3、电力规划

(1)电源

近期宜保留现有电网供电,10KV电源由市政道路引入本次规划的10、0.4KV的变配电所,基本位于园区用电负荷中心,可采用附设式变电所设计于建筑物的首层,也可以成套箱式变电站布置于较隐蔽处。

(2)线路

根据园区道路系统规划安排10KV供电线路,线路一般采用YJXZZ-10KV电缆沿道路东、南侧敷设。

(3)道路照明

大部分公园路灯均采用庭园灯,7米宽道路均采用庭园灯容量180W,灯杆间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