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第4节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板块精练转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4724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 第4节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板块精练转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诗歌鉴赏 第4节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板块精练转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诗歌鉴赏 第4节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板块精练转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诗歌鉴赏 第4节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板块精练转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诗歌鉴赏 第4节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板块精练转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 第4节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板块精练转载.docx

《诗歌鉴赏 第4节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板块精练转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 第4节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板块精练转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鉴赏 第4节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板块精练转载.docx

诗歌鉴赏第4节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板块精练转载

第4节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板块精练

板块1咏史怀古

1、(2010·唐山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 调】

沉醉东风·维扬怀古

无名氏

锦帆落天涯那答①,玉箫寒、江上谁家?

空楼月惨凄,古殿风萧飒。

梦儿中一度繁华,满耳涛声起暮笳,再不见看花驻马。

【注】①化用前人诗句,意为游船已落到天涯那边,旧王朝已消亡。

那答,那边。

(1)“玉箫寒、江上谁家?

”一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维扬”的今昔有什么不同?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1)题考查“炼字”。

炼字题的答题步骤是: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怀古之作的观点和思想感情一般都以古今对比来抒发对今世的不满或昔盛今衰的哀怨。

解答第

(2)题时,要注意所用景物的意蕴:

“锦帆落”“玉箫寒”“空楼月”“古殿风”“暮笳”等景物都表现出如今破败萧瑟的景象。

与“梦儿中一度繁华”的对比更显出昔盛今衰。

【参考答案】

(1)“寒”字十分传神。

运用通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听到箫声后的悲凉心情。

(2)昔日的维扬歌舞升平,兴盛繁华,今日的维扬一片破败景象,耳边充斥悲笳之声。

抒发了昔盛今衰(世事沧桑、千古兴亡、江山易主)的伤感。

2、(2010·湖北五市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秦楼月

向子①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伤心切。

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②,眼中泪尽空啼血。

空啼血。

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①向子:

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1129年,金兵进湖南围长沙,他曾率军民与金兵血战八昼夜。

②乾龙节:

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

(1)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达伤心之“切”的?

请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词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都运用了“晓风残月”的意象,但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前一小题要求考生分析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后一小题要求考生比较词人情感的不同之处。

考生若能结合词的写作背景(注释)来理解,应该可以看出向词侧重于对国家破败的哀伤,柳词侧重于个人的离愁。

【参考答案】

(1)开头写芳菲凋零,渲染苍凉氛围,接着写极目远眺故国家园,想到美丽的故园已落入敌手,不禁悲从中来,连用两个“伤心切”,直抒胸臆,加重了内心的悲切程度;末尾两句描写迷离朦胧的烟水山色,意指伤心之情就像那无边无际的山水一样悠远绵长,融情于景,进一步渲染悲切之情。

(2)向词表现的是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后的哀怨、悲痛之情,柳词表现的是离别后的凄清、孤寂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天门谣

贺 铸

牛渚天门①险,限南北、七雄豪占。

清雾敛,与闲人登览。

  待月上潮平波滟滟,塞管轻吹新阿滥②。

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

【注】①牛渚天门:

牛渚,牛渚矶,濒临长江;牛渚矶的西南方有两山夹江耸立,人们谓之天门。

牛渚、天门,是金陵的门户。

②新阿滥:

笛子曲。

《中朝故事》载骊山有鸟“阿滥堆”,唐明皇采其鸣声,翻为笛曲。

(1)“清雾敛,与闲人登览”两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作用是什么?

(2)词的下阕是如何表现天门景色的美丽的?

请简要分析。

(3)该词凭吊前朝兴亡,给人什么启示?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比喻、借代等,可以通过诗歌的语言分析出来。

(3)词的上阕,前三句写牛渚天门是限制南北的天险,后两句却说如今这只是人们登临的一个去处而已。

下阕,前两句描写人们游览牛渚天门,后两句写游人细听从金陵传过来的更点的声音。

由此可以看出,当年的天险也没有保住这些国家。

究其原因,在于只依靠天险是不能保证国家平安的。

【参考答案】

(1)拟人。

“与”,给予的意思,写雾收敛,让人去游览,赋予雾以生命,形象地刻画了云雾消散的景象。

(2)下阕主要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天门美丽的景色。

“待”表明下文都是虚写,通过写游览的人等待江月笛声、远处更声,表明游览者意犹未尽,表现出山水的魅力。

(3)昔日的牛渚天门是定都金陵的一些国家的依靠,他们梦想着依靠这个天险阻隔北方国家的进攻,但从这些朝代的灭亡中可以看出,一个国家仅仅依靠天险是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的。

板块2山水田园

1、阅读下面一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浚仪公湖亭(其二)

杨 载

两两三三白鸟飞,背人斜去落渔矶。

雨余不遣浓云散,犹向山前拥翠微。

(1)诗歌的一、二两句是如何描写“白鸟飞”的?

表现了白鸟飞翔的什么特点?

(2)“犹向山前拥翠微”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诗歌通过描写飞鸟,表现自己对山水的留恋之情。

回答时要思考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回答第一问要注重思考“拥”表现的事物情态。

回答第二问要注重分析“犹”这个词语表现的事物特征和其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参考答案】

(1)第一句用叠词,一方面表现了飞鸟的数量,另一方面刻画了飞鸟不慌不忙、悠闲自在的飞翔情态;第二句用“背人”表现飞鸟的顽皮、可爱,用“斜去”刻画飞鸟轻盈、优美的飞翔姿态。

(2)运用了拟人(比拟)的手法。

这句诗把“浓云”写成了具有灵性的活物,它从湖水上慢慢扩展开去,涌向群山,使山峦显得更加葱茏。

“犹”,“仍然、还”的意思,写出了“浓云”温柔多情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喜爱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入朝洛堤步月

上官仪

脉脉广川①流,驱马历长洲②。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注】①广川:

指洛水。

②长洲:

洛堤。

(1)诗歌第二句中“历”的含义是什么?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神态?

(2)诗歌三、四两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

请列举一点并加以解说。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历”说明诗人在长堤上驱马游历,再结合注释,可以判断出诗人的情态。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歌三、四句描写了诗人等待上朝的环境,描写了飞翔的喜鹊、黎明前的山月、鸣蝉和秋风等景物。

曙光已见,鹊飞报喜,见出天下之太平,诗人的欢愉之感不言而喻。

【参考答案】

(1)“历”,经过的意思,指诗人骑马走过洛堤。

表现出诗人心意悠然、镇定自若的神态。

(2)寓情于景。

诗歌描写了黎明时分的飞鹊和秋风中的蝉噪,表达出诗人在等待上朝时的悠闲愉悦的心情。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双 调】

寿阳曲

贯云石

鱼吹浪,雁落沙,倚吴山翠屏高挂。

看江潮鼓声千万家,卷朱帘玉人如画。

闻鹊喜 吴山观涛

周 密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1)两首诗在描写潮水的过程时有哪些相同点?

请简要解说。

(2)两首诗在结尾处都写了“人”的活动,请简要解说诗歌描写人的活动的作用。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的能力。

所谓相同点是指诗人在描写潮水的过程中表现了江水的哪些特征,表现潮水特征时使用了哪些手法。

(2)两首诗歌的主要目的都是描写潮水的特征,描写人物的目的还是为了表现潮水的情况,所以可以结合人物的动作等分析潮水的特征。

【参考答案】

(1)①都先描写潮水来前的平静场面:

贯诗选取“鱼”“雁”表现水面的平静;周诗用江水的碧色表现江水的平静。

②都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潮水的状态:

贯诗用“鼓声”表现潮水来临时的气势,周诗用“鳌戴雪山龙起蛰”表现潮水的气势。

(2)贯诗通过写闺中女子掀起朱帘看潮水表现人们观看潮水的热闹场景;周诗通过描写隔岸笛声表现潮水过后江水安静的情况。

板块3思乡怀人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桂州腊夜

戎 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①。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注】①赊:

长、远。

(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尽”“仍”“赊”的表达效果。

(2)颔联“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在写法上有何独到之处?

请列举两点并加以解说。

(3)诗人丰富的感情蕴含在人物活动和景物的描写之中。

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要先分析词语的意义以及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思想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除夕之夜思念家乡的情感。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思考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以从写作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三个方面入手。

(3)注意分析题目提供的思考角度:

诗歌是通过描写诗人的活动和景物抒发诗人情感的。

【参考答案】

(1)“尽”,意思是诗人在除夕夜一直坐到三更已尽;“赊”“尽”对比表现出诗人思念家乡的深情。

“仍”,表现出诗人不得已滞留他乡的凄凉心境。

(2)①以动衬静。

上句写没有入睡时听到的声音,表现环境的寂静,表现诗人的孤独;下句写梦中思念家乡的情感。

②虚实结合。

上句实写,下句虚写。

③寓情于景。

用雪声、悲凉的梦境表现远离家乡的孤寂凄清。

(3)该诗描写了诗人除夕夜由坐到睡、由睡到梦、由梦到醒的过程,描写了雪落竹林的凄清声响、回归故里的断续寒梦、破晓号角的悲凉、昏黄孤灯的余烬,表现了诗人的长夜难眠、悲凉落寞。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①乌:

乌鸦。

②愔愔:

寂静无声。

(1)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

请简要说明。

(2)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啮残刍”。

其中“不寐”与原诗“假寐”相比哪个更好?

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这首诗是细节描写的典范,两道题都围绕细节出题。

(1)题要求说明“乌”“马”意象的作用,诗言志,所以诗歌的意象是诗人用来表达情感的,因此,应围绕诗人抒发的情感来回答。

(2)题是炼字,炼字要考虑到诗歌的内容、逻辑性和诗人的情感。

“不寐”就是不睡觉,“假寐”是坐着打盹儿,想睡又不睡的状态。

诗人在外奔波,夜宿旅馆,一定如“疲马”般疲惫,要睡是肯定的,但又心绪不宁,不能入睡;“坐”“卧”也形成了一定的逻辑层次。

【参考答案】

(1)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

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何况人呢?

“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

(2)“假寐”更好。

“假寐”,即坐着打盹儿,表明诗人旅途劳顿,要睡又因心绪不宁,只得“假寐”,同时由本句的“坐”到第四句的“卧”,层次清楚。

而“不寐”则与第四句“卧听”重复。

(说“不寐”好,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3.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的特点的?

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的第二、三联是如何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

(1)回答本题时需扣住诗句中的意象进行。

“木落”“雁”“寒”等都是深秋的典型景象,也是诗人表达“早寒”的典型意象。

(2)回答本题时需从整首诗营造的意境入手:

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

这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