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不可易 官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4566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古不可易 官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千古不可易 官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千古不可易 官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千古不可易 官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千古不可易 官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千古不可易 官箴.docx

《千古不可易 官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古不可易 官箴.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千古不可易 官箴.docx

千古不可易官箴

千古不可易官箴

千古不可易---官箴文/呂本中(宋)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寿州(今安徽寿县)人。

宰相吕公著的曾孙,以恩荫授承务郎。

因为是“元祐党人”子弟,绍圣初被免官。

南宋初,流落至湘、桂一带。

绍兴六年(1136)召赴行在(杭州),赐进士出身,任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兼侍讲、权直学士院。

在南宋初年的政治斗争中,坚定地站在主战派一边,因得罪秦桧而罢官。

其祖父吕希哲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家风濡染,吕本中也熟谙理学。

晚年深居讲学,因祖籍东莱,学者称“东莱先生”。

又因曾任中书舍人,因而人称“吕紫微”。

三十六字官箴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廉则吏不敢慢

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官吏不害怕我的严厉而是害怕我廉洁,百姓不是对我的才能心服而是对我的公正心服;处事公正,那么官吏不敢有所怠慢;做人廉洁,那么百姓不敢有所欺骗。

处事公正就能够明辨是非,能够做到秉公办事,能够获取群众的信任。

做人廉洁就能够形成威力,能够让人心服,能够得到百姓的厚爱。

不与人争者,常得利多;退一步者,常进百步;取之廉者,得之常过其初;约于今者,必有垂报于后,不可不思也。

惟不能少自忍必败,此实未知利害之分、贤愚之别也。

【原文】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

然世之仁者,臨財當事,不能自克,常自以為不必敗;持不必敗之意,則無所不為矣。

然事常至於敗而不能自已。

故設心處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

借使役用權智,百端補治,幸而得免,所損已多,不若初不為之為愈也。

司馬子徽《坐忘論》云:

『與其巧持於末,孰若拙戒於初?

』此天下之要言。

當官處事之大法,用力簡而見功多,無如此言者。

人能思之,豈復有悔吝耶?

事君如事親,事官長如事兄,與同僚如家人,待群吏如奴僕,愛百姓如妻子,處官事如家事,然後為能盡吾之心。

如有毫末不至,皆吾心有所未盡也。

故,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

豈有二理哉?

當官處事,常思有以及人。

如科率之行,既不能免,便就其間求其所以使民省力,不使重為民害,其益多矣。

【譯文】當官的法則不過如下三點:

清廉、謹慎、勤勉。

知道了這三要素,就知道怎樣持身立世。

但世上當官之人,面對錢財,處理事務時,不能自我克制,常常自以為不一定敗露出來。

存這種僥幸念頭,就會什麼事也敢去做。

然而雖常常做事失敗,卻無法控制自己不去做。

因此明正心志,處理事務,從一開始就要自勵自警,這是不能不注意的。

如不是這樣,而是耍弄權術智謀,千方百計補漏救拙,雖僥幸免於災難,損失卻很大。

不如自始即不為之,也就無須補救了。

唐人司馬承禎先生在《坐忘論》中說:

『與其在最後弄巧補救,不如當初老實守規。

』這是當官者處理事務的基本法則。

費力少而見功多,沒有比說這句話更精彩的人了。

人能臨事而深思熟慮,就不會事後後悔不迭了。

侍奉君王如服侍父親,侍奉長官如聽命兄長;對待同事要像對待親人一樣和善,對待下級要像對待官僕一般友好;對待平民百姓要像對待妻子一般相愛;處理官場事務要如料理家事一樣;這樣,纔能盡我的心力。

只要有絲毫不足,就是我沒有全力以赴,一心一意。

所以,侍奉父母孝順,就能對君王盡忠;對待兄長恭敬,就能對長官服從;治理家庭有方,就能勝任官職。

家事、政事、不是同一道理麼?

當官做事,要推已及人,常替別人著想。

如徵收稅賦之類事項,既然必須照章辦事,不能避免,在具體執行時,就要盡力減輕人民負擔,不要讓其成為人民的災難。

這樣所得益處是很多的。

当官之法,直道为先。

其有未可一直向前,或直前反败大事者,须用冯宣徽惠穆秤停之说。

此非特小官然也,为天下国家当知之。

黄兑刚中尝为予言:

顷为县尉,每遇检尸,虽盛暑亦先饮少酒,捉鼻亲视,人命至重,不可避少臭秽,使人横死无所申诉也。

范侍良育作库务官,随人箱笼,只置厅上,以防疑谤。

凡若此类,皆守臣所宜详知也。

当官既自廉洁,又须关防小人,如文字历引之类,皆须明白,以防中伤,不可不至慎,不可不详知也。

当官者,难事勿辞,而深避嫌疑,以至请诚遇人,而深避文法,如此则可以免。

前辈尝云小人之性,专务苛且。

明日有事,今日得休且休。

当官者,不可徇其私意,忽而不治。

谚有之曰:

“劳心不如劳力。

”此实要言也。

徐丞相择之尝言:

“前辈尽心职事。

”仁庙朝有为京西转运使者,一日见监窑官,问:

“日所烧柴凡几灶?

”曰:

“十八九灶。

”曰:

“吾所见者十一灶,何也?

”窑官愕然。

盖转运使者,晨起望窑中所出烟几道知之。

其尽心如此。

前辈尝言吏人不怕严只怕读。

盖当官者详读公案,则情伪自见,不待严明也。

当官者,凡异色人皆不宜与之相接,巫祝尼媪之类尤宜疏绝,要以清心省事为本。

 

后生少年乍到官守,多为猾吏所饵,不自省察,所得毫末。

而一任之间,不复敢举动,大 作官嗜利,所得甚少,而吏人所盗不赀矣。

以此被重谴,良可惜也。

当官者,先以暴怒为戒。

事有不可当,详处之,必无不中。

若先暴怒,只能自害,岂能害人,前辈尝言:

“凡事只怕待。

”待者,详处之谓也。

盖详处之,则思虑自出,人不能中伤也。

尝见前辈作州县或狱官,每一公事难决者,必沉思静虑累日,忽然若有得者,则是非判矣。

是道也,惟不苟者能之。

处事者,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习为急;不以集事为急,而以方便为上。

孙思邈尝言:

“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已者,不制于彼;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侈于远。

”如此,则人事毕矣,实当官之要也。

同僚之契,交承之分,有兄弟之义,至其子孙,亦世讲之。

前辈专以此为务,今人知之者盖少矣。

又如旧举将及,旧尝为旧任察官者,后已官虽在上,前辈皆避,坐下坐。

风俗如此,安得不厚乎?

叔曾祖尚书,当官至为廉洁。

盖尝市缣帛,欲制造衣服,召当行者取缣帛,使缝匠还之。

荥阳公为单州,几每月所用杂物,悉书之库门,买民间,未尝过此数,民皆悦服。

关沼止叔获盗,有情轻法重者,止叔不忍以此被赏也。

 

当官取佣钱、般家钱之类,多为之程,而过受其直,所得至微,所丧多矣。

亦殊不知此数亦吾分外物也。

当官者,前辈多不敢就上位求荐章,但尽心职事,所以求知也。

习诚尽职,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当官遇事,以此为心,鲜不济矣。

畏避文法,固有常情,然也人自然者,常以文法难任,委之于人。

殊不知人之自私,亦犹已之自私也。

以此处事,其能有济乎?

其能有后福乎?

其能使子孙昌盛乎?

当官处事,务合人情,忠恕违道不远,观于已而得之,未有舍此二字,而通用济者也。

尝有人作郡守,延一术士,同处书室。

后术士以公事干之,大怒叱下,竟致之杖背编置。

招延此人已是犯义,既与之稔熟,而干以公事,亦人常情也。

不从之足矣,而治之如此之峻,殆似绝灭人理。

尝谓仁人所处,能变虎狼如人类。

如虎不入境,不害物,蝗不伤稼之类是也。

如其不然,则变人类如虎狼。

凡若此类,及告讦中伤谤人,欲置于死地是也。

唐充之广仁,贤者也,深为陈、邹二公所知。

大观、政和间,守官苏州,朱氏方盛,充之数刺讥之。

朱氏深以为怨,傅致之罪,刘器之以为充之为善,欲人之见知,故不免自异,以致祸患,非明哲保身之谓。

当官大要,直不犯祸,和不害义,在人精详酌之尔,然求合于道理,本非私心专为己也。

当官处事,但务着实。

如涂擦文书,追改日月,重易押字,万一败露,得罪反重,亦非所以养诚心事君不欺之道也。

百种奸伪,不如一实;反覆变诈,不如慎始;防人疑众,不如自慎;智数周密,不如省事。

不易之道,事有当死不死,其诟有甚于死者,后亦未免得安。

世人至此,多惑乱失常,皆不知轻重义之分也。

此理非平居熟讲,临事必不能自立,不可不预思。

古之欲委质事人,其父兄日夜先以此教之矣。

中材以下,岂临事一朝一夕所能至哉!

教之有素,其心安焉,所谓有所养也。

忍之一事,众妙之门。

当官处事,尤是先务。

若能清、慎、勤之外,更忍一忍,何事不办!

《书》:

“曰必有忍,其乃有济。

”此处事之本也。

谚曰:

“忍事故灾星。

”少陵诗云:

“忍过事堪喜。

”此皆切于事理,为世大法,非空言也,王沂公尝说:

“吃得三斗酽醋方做得宰相。

”盖言忍受得事。

刘器之建中崇宁初知潞州,部使者观望治郡中,事无巨细,皆详考然,竟不得毫发过。

虽过往驿券,亦无违法予者。

部使者亦叹伏之。

后居南京,有府尹取兵,官白直点磨他:

寓居无有不借禁军者,独器之未尝借一人。

其廉慎如此。

故人龚节亨彦承,尝为予言:

“后生当官,其使令人无乞丐钱物处,即此职事可为;有乞丐钱物处,则此职事不可为。

”盖言有乞丐钱物处,人多陷主人以利,或致嫌疑也。

前辈尝言:

“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

”此亦要言。

私罪固不可有,若无公罪,则自保太过,无任事之意。

范忠宣公镇西京,日尝戒属官:

“受纳租税,不要令两头探戒。

”问:

“何谓?

”公曰:

“贤问是也。

不要令人户探官员等候受纳,官员不要探纳者多少,然后入场。

此谓两头探。

但自绝早入场待人口,则自无人户稽留之弊。

”  跋昉顓蒙之資,蚤膺吏事,塵囂馳騖,無所津梁。

既得此書,稍知自勉,敬鋟於梓,與有志者同之。

寳慶丁亥歲三月既望永嘉陳昉謹書

 

官箴十条

 

谚云,不知为吏,视已成事。

纵览古籍,从历史这面大镜子里,不仅可以照见历代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发展轨迹;同时亦可以看到几千年来,官对政治社会所发挥的建设性与破坏力、正能量与副作用之经验教训。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云:

“国有具官,然后其政可善。

”谨从古籍中撷取十个句子,试述善政需具什么官。

 一、欲影正者端其表

  时至今日,许多基层单位的各类选举,仍习惯于用粉笔在黑板上画“正”字来计票。

这是因为政治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一个“正”字。

俗话说,正人先正己。

孔子屡屡强调,从政者首先要“以身为本”,率先垂范。

《论语·颜渊》曰:

“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子路》亦云: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作为政治的实践者与实行者,官一旦失“正”,便丧失了影响力与合法性。

故《盐铁论·疾贪》云: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好官必然是贤良方正之表率,好官是看得见的哲学。

 二、嗜欲深者天机浅

  俗话说,官迷心窍能作恶。

恶有多端,要者两点:

官无大小,一沾财色,其余便不足观。

《说苑·谈丛》有言:

“毒智者莫甚于酒,毁廉者莫甚于色。

”《庄子·大宗师》亦云:

“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左传·桓公二年》概括得更到位:

“官之失德,宠赂章也。

”“宠”者恩色也,“赂”者财贿也,“章”者彰扬也;卖官渔色,蕴利生孽,贪人败类,公然交接!

吏治腐败乃最大腐败,它直接败坏官纪世风。

俗话说,法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三、水失鱼犹为水也

 

  民是衣食父母,官是管家公仆。

据《尸子》记载,孔子问其高足子夏,什么是为君之道?

子夏对曰:

“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

”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一句十分流行的谚语——水无鱼依然是水,鱼无水一日难活。

它精当而深刻地道破了官民之关系,不管多大的官,都不能脱离群众,不敢偏离群众路线。

治道有常,利民为本;平易近民,民必近之。

《韩诗外传》云:

“善为上者不忘其下。

诚爱而利之,四海之内,阖然一家;不爱而利之,子或杀父,而况天下乎?

”四、堂上远于百里

 

  官越大,越容易受蒙蔽。

所谓身边人,不乏“鹰眼鹿耳八哥嘴,狐狸脑袋兔子腿”。

《管子·法法》有言:

“堂上远于百里,堂下远于千里,门庭远于万里。

”也许身边人咬耳朵所说的话,完全是十万八千里外没影儿的事!

此谓之“灯下黑”。

故选好身边人,既关乎事业成败,亦涉乎心身劳逸。

有道是,劳于取人,逸于治事;逸于取人,劳于治事。

古者舜帝左禹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

故《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曰:

“贤君良上,必自择左右始。

”俗谚亦云,不认得字是假瞎子,不认得人是真瞎子。

五、用贤无敌是长城

 

  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

要承认人与人之间具有差异性,智愚贤不肖是一种客观存在。

俗话说,满地都是树,做梁的做不了柱。

还说,只有不会打仗的将,没有不会打仗的兵。

故《尚书·武成》主张:

“建官惟贤,位事惟能。

”《韩非子·显学》则强调官要由最基层发掘、从实践中选拔: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墨子·尚贤上》更提议官要能上能下: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历史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