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docx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
第一部分概述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化,进而发生椎体骨质增生硬化、边缘骨赘形成、黄韧带肥厚及后纵韧带骨化等病理改变,刺激神经、血管或颈脊髓造成各种临床症状的疾病。
可出现颈臂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相应临床表现。
中医多归为“痹证”、“痿证”、“项强”、“血痹”、“骨痹”。
系积劳伤颈,外感风寒湿邪,内损肝肾,致督脉空虚,髓海枯竭,颈部气血不和所致。
一、诊断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间隙、关节突关节及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壮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
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有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西医分型
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颈型颈椎病
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线片示:
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
多数无明显外伤史。
大多患者逐渐感到颈部单侧局限性痛,颈根部呈电击样向肩、上臂、前臂乃至手指放射,且有麻木感,或以疼痛为主,或以麻木为主。
疼痛呈酸痛、灼痛或电击样痛,颈部后伸、咳嗽、甚至增加腹压时疼痛可加重。
上肢沉重,酸软无力,持物易坠落。
部分患者可有头晕、耳鸣、耳痛、握力减弱及肌肉萎缩,此类患者的颈部常无疼痛感觉。
临床检查:
颈部活动受限、僵硬,颈椎横突尖前侧有放射性压痛,患侧肩胛骨内上部也常有压痛点,部分患者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退,腱反射异常,肌力减弱。
颈5-6椎间病变时,刺激颈6神经
根引起患侧拇指或拇、示指感觉减退;颈6-7椎间病变时,则刺激颈7神经根而引起示、中指感觉减退。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颈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X线检查:
颈椎正侧位、斜位或侧位过伸、过屈位。
X线片可显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颈椎生理曲度减小、消失或反角,轻度滑脱,项韧带钙化和椎间孔变小等改变。
(三)脊髓型颈椎病
缓慢进行性双下肢麻木、发冷、疼痛,走路欠灵、无力,打软腿、易绊倒,不能跨越障碍物。
休息时症状缓解,紧张、劳累时加重,时缓时剧,逐步加重。
晚期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临床检查:
颈部活动受限不明显,上肢活动欠灵活,双侧脊髓传导束的感觉与运动障碍,即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
影像学检查:
X线摄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病变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唇样骨赘,椎间孔变小。
CT检查可见颈椎间盘变性,颈椎增生,椎管前后径缩小,脊髓受压等改变。
MRI检查可显示受压节段脊髓有信号改变,脊髓受压呈波浪样压迹。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
主要症见单侧颈枕部或枕顶部发作性头痛、视力减弱、耳鸣、听力下降、眩晕,可见猝倒发作。
常因头部活动到某一位置时诱发或加重,头颈旋转时引起眩晕发作是本病的最大特点。
椎动脉血流检测及椎动脉造影可协助诊断,辨别椎动脉是否正常、有无压迫、迂曲、变细或阻滞。
X线检查:
可显示椎节不稳及钩椎关节侧方增生。
(五)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主要症见头痛或偏头痛,有时伴有恶心、呕吐,颈肩部酸困疼痛,上肢发凉发绀,眼部视物模糊,眼窝胀痛,眼睑无力,瞳孔扩大或缩小,常有耳鸣、听力减退或消失。
心前区持续性压迫痛或钻痛,心律不齐,心跳过速。
头颈部转动时症状可明显加重,压迫不稳定椎体的棘突可诱发或加重交感神经症状。
(六)混合型颈椎病
颈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及其继发改变,压迫或刺激了相邻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结构,临床症状可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型的症状。
三、中医病因
(一)外邪侵袭,经气不利
经脉闭阻不通,风寒湿邪外袭,客于太阳经脉,而使太阳经气不利;颈项部为太阳经所主,故而出现颈项肩部筋脉强急而疼痛。
(二)长期劳损,筋脉损伤
长期伏案低头工作,如书写、缝纫等,久劳伤筋,而致筋脉失用,或劳则
耗气,气虚则血运不畅,筋脉失其所濡,导致项背强痛。
(三)体质亏虚,筋肉失濡
中年以后,肝血亏虚,肾精不足,筋肉失濡,骨质不坚,组织退化而发病。
(四)气滞血瘀
扭挫损伤,或由气虚血行不畅,日久气滞血瘀,经脉闭阻不通而发为本病。
四、中医证候分类
此部分参照1994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一)风寒痹阻证
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寒。
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二)气滞血瘀证
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三)痰湿阻络证
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四)肝肾不足证
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弦。
(五)气血亏虚证
头痛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五、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
(一)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按:
《伤寒论》“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该方是仲景为风寒之邪客于太阳经所设。
“项背强几几”,就是项背部肌肉拘紧、疼痛、不柔和的一种感觉。
邪气在经较重,太阳经脉行于头项后背,所以寒伤肩背。
其病理特点与太阳病“项背强几几”类似,故历代医家多以桂枝加葛根汤为主方,随证加减,治疗颈椎病。
桂枝加葛根汤组成:
葛根30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大枣10克。
方中桂枝汤祛风解肌、调和营卫;葛根鼓舞胃气上行,以濡润经脉,解除项背拘急,且有助于解肌发表。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
葛根含有葛根黄酮苷,葛根黄酮苷有缓解肌肉痉挛、扩张脑皮外周血管作用。
本方能降低血流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可显著改善脑内内耳-椎动脉-基底动脉供血,从而对头痛、项强、头晕等症状发挥疗效。
1.风寒痹阻证:
治法:
散寒除湿,祛风通络。
方药:
桂枝加葛根汤合羌活胜湿汤加减。
2.气滞血瘀型:
治法:
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
桂枝加葛根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3.痰湿阻络型:
治法:
化痰开窍,祛湿通络。
方药:
桂枝加葛根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4.肝肾不足型:
治法:
滋补肝肾,通络活络。
方药:
桂枝加葛根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
5.气血亏虚型:
治法:
补气养血、舒经活络。
方药:
桂枝加葛根汤合八珍汤加减。
(二)按六经分型辨治
颈部上撑头颅,下连躯体,为经脉所过之要道,头身气血相贯之要冲,是经络、气血、筋骨肌肉等的综合枢纽。
颈椎病临床表现复杂,病证关乎全身,涉及诸多经络,临床运用六经分型辨证内治颈椎病,亦可取得很好疗效。
(三)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如丹参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
(四)非药物治疗
1.针刺治疗:
颈夹脊穴、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
操作方法:
根据病症选取穴位,用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每日取一定腧穴上电针,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2.其他外治法:
(1)灸法:
根据部位艾灸,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
(2)拔罐:
适量,在肩背部肌肉丰满处行拔罐疗法,每周1至2次。
(3)颈椎推拿:
在颈部及周围行点、按、揉、提、滚、斜扳等手法治疗,每日一次。
(4)中药蒸汽浴疗法:
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5)TDP照射:
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6)针刀疗法:
颈部肌腱、筋膜、韧带及关节囊等部位有痛点、关节挛缩的,行小针刀治疗,隔五天一次,一般3至5次。
(7)手法整复定点旋转复位手法及整脊疗法能够快速的改善椎体错位及小关节紊乱等疾病。
六、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临床控制:
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恢复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
显效:
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
有效:
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工
作能力改善。
无效:
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
(二)评价方法
颈椎病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和颈部功能障碍两大症状,故本方案以颈部疼痛和颈椎活动度为疗效评定依据。
1.颈部疼痛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2.颈椎活动度颈椎屈曲:
00~450颈椎伸展:
00~450颈椎侧屈:
00~450颈椎旋转:
00~600
七、预防与调护
合理用枕,选择合适的高度与硬度,保持良好睡眠体位。
长期伏案工作者,应注意经常作颈项部的功能活动,以避免颈项部长时间处于某一低头姿势而发生慢性劳损。
急性发作期应注意休息,以静为主,以动为辅,也可用颈围或颈托固定1~2周。
慢性期以活动锻炼为主。
颈椎病病程较长,非手术治疗症状易反复,患者往往有悲观心理和急躁情绪。
因此要注意心理调护,以科学的态度向患者作宣传和解释,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
一、中医辨证分型案例
(一)风寒痹阻证:
1.案例:
某男,40岁,头痛,枕项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头疼牵涉至肩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2.辨证立法:
患者平素体虚,阳气不足,卫外不固,腠理空虚,复外感寒邪、湿邪,痹阻经脉、肌肉,而致营卫行涩,经络不通,发生疼痛,麻木,活动欠利,且患者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为寒湿痹阻之征。
治法:
散寒除湿,祛风通络。
3.方药:
桂枝加葛根汤合羌活胜湿汤加减。
桂枝12克葛根30克白芍12克防风15克
羌活15克独活15克藁本10克川芎15克
甘草6克威灵仙20克桑枝40克
(二)气滞血瘀型:
1.案例:
某男,52岁,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休,按之尤甚,痛有定处,夜间加重,伴上肢麻木疼痛。
舌暗,舌体有少许瘀点,苔白,脉弦涩。
体查: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活动受限。
2.辨证立法:
患者素喜低头,且工作多低头负重,久而颈项部筋骨受损,经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而成瘀,不通则痛,故见颈项痛,上肢刺痛。
舌暗,苔薄白,脉弦涩均为气滞血瘀之象。
治法:
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3.方药:
桂枝加葛根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桂枝12克葛根30克防风15克甘草5克
地黄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8克
桃仁9克红花6克
(三)痰湿阻络型:
1.案例:
某男,46岁,颈项痛,痛势缠绵不休,按之尤甚,痛有定处,伴上肢麻木、头晕、欲呕。
舌质紫暗,舌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
2.辨证立法:
患者邪痹经脉,络道阻滞,气血津液输部失施,血滞为瘀,津停为痰,瘀阻经脉,而致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且患者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滑为痰瘀阻络之征。
治法:
化痰开窍,祛湿通络。
3.方药:
桂枝加葛根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桂枝12克葛根30克防风15克赤芍12克
半夏9克白术9克天麻9克橘红6克
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