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花开期末总复习教案.docx
《七下历史花开期末总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历史花开期末总复习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下历史花开期末总复习教案
七下历史花开期末总复习教案
七下历史花开第一单元教案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3.隋朝统一的原因是什么?
陈朝陈后主不问政事,沉迷享乐
4隋朝统一的意义是什么?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5.开通大运河的时间:
605年
6.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
1.加强南北交通2.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7.开通大运河的意义是:
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8.大运河一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
9.隋朝开创科举制度的原因:
1.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2.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10.隋朝科举制度的目的:
1.选拔人才2.巩固封建统治
11.隋朝科举制度的意义:
1.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方面的权力2.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13.隋朝灭亡的原因:
1.隋炀帝残暴统治2.隋炀帝纵情享乐,奢侈无度3.隋炀帝在位时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14.隋朝灭亡的时间:
618年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国号为“贞观”
3.贞观之治的形成原因:
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
4.贞观之治的治国思想:
1.勤于政事2.从善如流3.广纳贤才4.知人善任
5.贞观之治的治国措施,政治上:
1.完善三省六部制2.减省刑罚3.完善科举制4.严格考察各级管理
6.贞观之治的治国措施,经济上:
1.减轻人民劳役负担2.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7.贞观之治的治国措施,军事上:
1.先后击败东、西突厥
8.贞观之治的意义:
1.使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2.使国力增强
9.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10.武则天的地位: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1.武则天的治国措施,政治上:
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2.大力发展科举制3.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试。
12.武则天的治国措施,经济上:
1.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2.重视发展生产
13.武则天统治的影响:
1.社会经济得以发展2.人口持续增长3.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4.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基础
14.开元盛世时唐玄宗的改革措施:
1.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官员2.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锐制3.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15.唐玄宗的改革的影响:
唐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
盛唐气象
1.唐朝前朝经济发展的特点:
1.经济发展迅速2.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2.唐朝经济繁荣体现在哪些方面:
1.农业2.手工业3.商业
3.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被发明和推广,代表是辕犁和筒车
4.唐朝农业发展的表现体现在:
1.垦田面积逐渐扩大2.兴修水利3.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被发明和推广
5.文成公主入藏的背景:
1.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
2.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
6.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1.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2。
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
7.唐诗的地位: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8.唐诗的用途:
1.社会交往2.抒发情怀
9.唐诗的特点:
1.题材丰富2.风格多样3.传世的诗歌很多
10.被誉为诗仙的是李白
11.杜甫被誉为诗圣,其诗称诗史
12.唐朝的书法家中最著名的是颜真卿和欧阳询
13.唐朝的代表画家有阎立本和吴道子
14.唐朝的文学艺术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唐诗2.书法3.绘画4.音乐5.舞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日本派遣唐使的背景是: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3.日本拍遣唐使的意义是:
1.把唐朝的先进技术传回日本2.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鉴真东渡日本前5次没有成功,第6次东渡成功,在754年抵达日本
5.鉴真东渡的意义:
1.传播了中国的文化2.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6.玄奘西行的目的地:
天竺,时间:
贞观年间,经过4年最终到达
7.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8.《大唐西域记》的作用:
研究中外交流史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1.政治腐败2.社会矛盾尖锐3.节度使势力膨胀
2.安史之乱的时间:
755年-763年
3.唐军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最终平定安史之乱
4.安史之乱的影响: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2.唐朝的国势从此衰弱3.各种矛盾尖锐4.逐渐形成藩镇割据
5.黄巢起义的爆发原因:
1.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2.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3.藩镇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无力控制4.人民徭役繁重,生活困苦。
5.遇到连年灾荒
6.黄巢起义的影响:
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7.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8.五代十国的发展趋势:
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整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七下历史花开第二单元教案
北宋的政治
1.陈桥兵变: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他夺取政权,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他就是宋太祖
2.陈桥兵变的影响:
1.陆续消灭南方割据政权2.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
1.潘镇实力扩张,形成五代十国局面2.赵匡胤建立宋朝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3.赵匡胤本人是通过陈桥兵变当上皇帝的
4.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1.加强兵权2.加强行政权3.加强财产权
5.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
1.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2.皇权大大增强
6.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
1.吸取唐末五代十国武将乱政的教训2.保证国家的长久平安
7.重文轻武政策的形成:
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8.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体现在哪些方面):
1.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2.武将受到多方面牵制3.宋朝时注重发展文教事业4.宋朝时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9.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1.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重武轻文的风气2.使政权稳定3.使社会安定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契丹族的兴起的原因;1.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2.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3.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防止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
2.党项族的兴起的原因:
1.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来属于羌族的一支2.唐朝时党项族与中原文化的接触较多,社会生产力有所发展
3.西夏的治国措施:
1.订立官制2.订立军制3.订立法律4。
鼓励开垦荒地5.发展农牧经济6.创立西夏文字
4.辽、西夏建立表
政权
时间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辽
10世纪初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上京临潢府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
元昊
兴庆府
5.澶州之战的交战双方:
宋军与辽军
6.澶渊之盟的内容:
1.辽与宋议和2.辽军撤回3.宋朝给辽朝岁币
7.澶渊之盟的影响:
此后很长的时间,辽宋保持和平局面
8.西夏与北宋议和的内容:
1.订立宋夏合约2.元昊向宋称臣3.宋给西夏岁币
9.西夏与北宋议和的影响:
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金与南宋的对峙
1.女真族的地位:
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2.阿骨打的主要成就:
1.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2.起兵抗辽3.建立女真政权4.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系
3.金灭辽的原因:
1.女真族崛起2.辽和宋的统治者昏庸无能,人民不断起义
4.金灭辽的时间:
1125年
5.金灭北宋的原因:
1.金在与北宋联合攻打辽时,看到了北宋政治腐败(北宋政治腐败)2.金在与北宋联合攻打辽时,看到了北宋军队无能(北宋军队无能)3.金政权军民团结一心4.金对于灭宋充满了信心
6.1127年,金灭北宋,此事件称为靖康之变
7.北宋灭亡后赵构于1127年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8.岳飞抗金的原因:
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奋起反抗
9.宋金议和的原因:
宋高祖害怕金力量壮大,危机他们的统治
10.宋金议和的内容:
1.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2.南宋向金称臣3.南宋给金岁币
11.宋金议和的影响:
1.宋金对峙局面形成2.金迁都燕京3.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
宋代经济发展
1.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1.南方战乱少2.北方人口大批南迁3.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技术
2.水稻推广的原因:
1.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扩大2.技术先进3.朝廷推广
3.水稻推广的影响:
1.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2.南方成为方饶的粮仓
4.宋代经济作物的种植与推广体现在:
1.茶2.棉花
5.宋代手工业的兴盛体现在:
1.纺织业2.制瓷业3.造船业
6.宋代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7.宋代商业兴起体现在:
1.商业城市的兴起2.海外贸易的发展3,纸币的出现
8.宋代海外贸易发展体现在:
1.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2.中国商船的痕迹近至日本,远大非洲东岸
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交子,出现于四川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建立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原因:
1.12世纪,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2.这些部落频繁发生战争
2.铁木真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被称为成吉思汗。
3.1227年,西夏被蒙古政权灭
4.1234年,蒙古族灭金
5.蒙古与南宋的关系:
对峙——战争持续40多年
6.1260年,忽必烈继承成吉思汗
7.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实行治国安民策略
8.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策略并采取了哪些措施?
1.广开言路2.整顿吏治3.注重农桑
9.元朝的统一: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
10.元朝的建立:
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南宋灭亡,但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11.元朝统一的意义:
1.完成了全国的统一2.结束了中国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3.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元朝的统治
1.元朝的政权性质: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元朝的疆域范围:
北至阴山,西至流沙,东至辽左、南至海表
3.元朝疆域范围的地位:
中国历史上疆域范围最大的
4.行省制度的原因:
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
5.行省制度的内容,在中央: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6.行省制度的内容在中央除了设六部还设了什么?
他们分别是干嘛的?
1.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物、调度全国军队2.御史台——监察事物
7.行省制度在行省之下,继续制成前代制度,设置路、府、州、县
8.行省制度的影响:
1.巩固了国家的统一2.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3.加强中央集权4.对后世的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9.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的目的:
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
10.元朝对台湾地区的管辖的措施:
设置了澎湖巡检司
11.元朝对台湾地区的管辖的意义:
1.加强了对台湾地区的管辖2.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12.元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的措施:
1.对西藏地区用兵和招降2.在西藏调查户口3.在西藏建设驿站4.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5.由宣政院直接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