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温公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41291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马温公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司马温公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司马温公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司马温公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司马温公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司马温公祠.docx

《司马温公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马温公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司马温公祠.docx

司马温公祠

 

浅析山西省运城市司马温公祠旅游景点的市场开发

 

学生:

李娜班级:

06旅本三学号:

06110302029

学部:

国际语言文化学部专业:

旅游管理

指导教师:

鲁奇职称:

工作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绪论

司马温公祠是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水头镇小晃村北峨眉岭上,始建于北宋时期,占地120亩。

全祠由忠清粹德之碑、杏花碑亭、司马光祖茔、司马光祠院、余庆禅院五部分组成。

整体布局合理,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集知识性、观赏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山西省确定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6月1日,国家邮政部在此举行了司马光砸缸邮票首发式。

本文主要是通过研究司马温公祠的开发现状及市场开发情况,来具体分析司马温公祠开发现状的优势、劣势以及旅游市场开发与规划方向。

重点是要突出文化竞争,充分利用司马光历史伟人的名人效应,来不断增加这一旅游资源的市场竞争力,并进一步集中人财物力大打造成知名品牌,精心构筑以此品牌为核心的旅游产业体系。

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经济功能、就业功能、绿色功能、扶贫功能以及愉悦功能,以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来改善夏县所有制结构,促进经济的增长以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司马温公祠

涑水南垣围红墙,

禅院香火书院朗,

杏花碑厅诉往事,

忠精粹德千古扬。

一、司马温公祠旅游景点的基础现状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山西的旅游分为晋北佛教古建文化景区、晋中晋商民俗文化景区、晋南黄河根祖文化景区、晋东南革命传统教育文化景区、太行——吕梁名胜景区。

晋南黄河根祖文化景区包含临汾及运城地区。

一共有22个著名旅游景点。

其中有黄河壶口瀑布、尧庙、洪洞大槐树、明代监狱、广胜寺、解州关帝庙、普救寺、永乐宫、鹳雀楼等著名的旅游景点。

运城古称河东,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市毗邻,西、南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

全市辖1区2市10县、146个乡镇(办事处)、3338个行政村。

全市总人口504.6万,国土面积1.4万平方公里。

  运城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这里有人类最早的曙猿化石和最早的用火遗址,180万年前的西侯度文化和60万年前的匼河文化,是旧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

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中国奴隶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的都城均在这里。

  运城市人文荟萃,英贤辈出,文化灿烂。

春秋时期著名商人猗顿,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况、武将廉颇,三国名将关羽,西晋科学家裴秀,隋代教育家王通,初唐文学家王绩、王勃、王维,中唐政治家、文学家柳宗元,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元代戏曲家关汉卿都是这里人。

这里还有曾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人、史称“将相接武、公侯一门”的闻喜裴氏家族。

全市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达160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

驰名中外的有武庙之祖解州关帝庙、四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永济鹳雀楼、艺术宫殿芮城永乐宫、《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永济普救寺、中华祭祀圣地万荣后土祠、中国死海运城盐湖,以及舜帝陵、黄河大铁牛、万荣飞云楼、夏县司马光祠等。

运城位于山西南部,隔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辖运城、永济、河津三市及芮城、临猗、万荣、新绛、稷山、闻喜、夏县、绛县、垣曲、平陆十县。

运城古称河东,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为华夏文化的发源之一,传说中的尧都平阳、舜都安邑、禹都蒲坂大多发生这一地区,养育了关羽、柳宗元、王勃、薛仁贵、司马光等历史文化名人。

夏县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东南部,南接平陆,北邻闻喜垣曲,西连运城,东隔

黄河与河南渑池县相望。

县城在中条山瑶台峰脚下西2,5公里处,距运城市30公里,距省会太原398公里,距首都北京917公里。

全县辖六镇五乡,256个行政村,812个自然村,35万人。

境内共有四处国宝,其中禹王城、西阴、东下冯属于遗址类型,只有司马温公祠是一处保持比较完整的古建筑。

1.自然环境

夏县国土总面积为1348.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918平方公里,占67.9%;平川、丘陵面积430.7平方公里,占32.1%。

耕地面积65.78万亩,人均耕地1.87亩。

早在60年代夏县的四旁绿化和田园林网化就多次受到国务院林业部嘉奖。

当时就有“山山青且秀,处处绿茵浓,分明是林海,何处有村庄”的说法。

夏县有山有川,资源丰富。

主要有矿物资源、地热水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动植物资源等等。

2.交通环境

运城市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距西安和洛阳各200公里,距省城太原380公里,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辐射中原,是华北、西北、中原地区的结合部,也是山西省通往西北和中原地区的桥头堡。

南(大)同蒲(州)铁路纵贯南北,侯(马)西(安)铁路横亘东西,全市高速公路里程350公里,境内有大(同)运(城)、运(城)风(陵渡)、运(城)三(门峡)、侯(马)禹(门口)高速公路等主干高速公路和环城高速公路。

2005年2月运城机场建成通航,可起降B767-300以下系列机型。

目前已开通运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重庆、昆明、沈阳、太原、三亚、武汉等11条航线。

2008年旅客吞吐量30.3万人次,在全国158个机场中排名66位,并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奥运火种专机保障任

夏县交通便利,南同蒲铁路、大运高速公路、大运二级公路(大同——运城)、以及运平高速公路(运城——平陆)横贯其中。

全县已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大部分村庄巷道水泥化。

境内有国道209、省道太三路(太原——三门峡)、县道夏祁路(县城——祁家河)、夏后路(夏县——闻喜县后宫)、运茅路(运城——茅津)贯穿南北。

3.旅游资源

山西自北向南,文化遗产、国家4A级景区比比皆是:

大同有北岳恒山、悬空寺及始建于北魏,位列我国四大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朔州有应县千年木塔,整个塔没用一颗铁钉;忻州有文殊菩萨的道场,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五台山、阎锡山故居等等;太原最有名的是晋祠;太原南20公里的晋商文化发源地晋中,平遥古城、榆次老城、常家庄园、王家、曹家、乔家大院等等都在此地。

再往南,雄壮的壶口瀑布,巍峨秀美的太行山大峡谷,历经2000多年风雨的关帝庙,还有帝师故居皇城相府……

运城的旅游资源以历史名胜为主,兼有秀丽的自然风光。

运城的重点旅游景点有:

解州关帝庙、常平关帝庙、五老峰、普救寺、开元铁牛、永乐宫等处,推荐景点有运城市的盐池及池神庙、永济的王官谷和万固寺、河津的禹门口、闻喜的裴家祠堂、新绛的绛州大堂、万荣的飞云楼和秋风楼、夏县的司马光墓,对黄河情有独钟的游客可在蒲州、风陵渡、大禹渡、茅津渡及垣曲县的小浪底饱揽秀色。

夏县旅游资源可划分为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和地热资源三大类。

从文化品味的角度划分,可包括五大类:

一是根祖文化,主要有禹王青台、西阴嫘祖;二是治国文化,主要有司马温公祠;三是忠义文化,主要有介子推莹;四是建筑艺术和革命教育文化,主要有堆云洞、韩家岭县委旧址;五是生态文化,主要有温泉、泗交景区等。

在人文资源中,既有疏渠通水的大禹和植桑养蚕的皇帝元妃嫘祖,又有一代忠臣介子推,东晋“书圣”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四朝名臣司马光,还有唐代谏官阳城和当代先烈嘉康杰等等。

在自然资源中,夏县温泉天然水温达48摄氏度,水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钙、镁、氡等14种微量元素,被誉为“华夏第一药汤”。

特别是中条山泗交生态旅游区,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比市区高出300倍,被誉为“天然氧吧”

是避暑度假的世外桃源。

在众多的现有文物景点中,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司马温公祠、禹王城遗址、西阴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堆云洞、唐代名将薛暠墓、东下冯遗址和崔家河遗址(均属仰韶文化)等等。

 

(二)微观环境分析

1.司马温公祠旅游资源

司马光祠位于大(同)运(城)高速公路夏县段水头镇通往县城方向约12公里处小晃村北峨眉岭上。

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即今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自幼聪明过人,以“砸缸救童”为世代妇孺口碑。

宝元间进士,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

元祐元年九月卒于相位,享年68岁。

赠太师温国公,谥曰文正。

元祐三年正月,宋室以国葬大礼安归祖茔。

坟茔东西长302米,南北宽190米。

坟园占地近3万平方米,东倚太岳余脉,西临同蒲铁路,司马光祖族多人群厝于此。

墓侧翁仲分列。

宋哲宗御篆“忠清粹德之碑”额;碑文为苏轼撰并书,曾没于土中,后于杏树下掘出,遂名杏花埤,惜已剥蚀难辨。

金代摹刻四石嵌壁,今仍完好。

明嘉靖间,特选巨石,依宋碑复制,并建碑亭。

东有守坟祠,再东为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敕牒建香火寺余庆禅院,牒文刻石仍在寺后。

寺内有大殿五间,殿内现存大佛三尊,西壁罗汉八尊,为宋塑风格。

历代碑古二十通,记载坟园没革。

司马光茔祠占地百余亩,平方旷达,规模宏丽,分四大部分:

1)茔地:

占地面积约50亩,司马光本人及其先祖多人均归葬于此。

古冢垒垒,树木森森,石刻遍布,气象肃穆雄浑。

每逢深秋季节,松柏翠拥,秋柿尽染,红绿相映,景色极丽。

2)祠堂:

创建于宋,历代重修,现存为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26年)规制,迎面是五间“杏花碑”亭,内藏宋苏轼撰文并书石、金代摹刻的《司马温公神道碑》(俗称“杏花碑”)。

后为祠堂,正殿五间,东西厢房十间。

殿内祀温公四代先祖塑像。

3)余庆禅院:

为北宋英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创建的司马温公祖茔香火院。

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敕赐“余庆禅院”额,五间大殿系宋代原物,内奉彩塑金妆大佛三尊,高达3米左右,并配有彩塑韦陀、胁侍菩萨等,东西两侧为十六罗汉,均为宋塑。

艺术精湛,造型传神,施彩绚丽,满堂生辉。

4)涑水书院:

系司马光为家乡子弟所建学堂。

现内陈列司马光手迹,《资治通鉴》各种版本,科举制度展,邵仲节艺术展馆等。

茔祠内还保存众多的北宋石雕,以及宋、金、元、明、清珍贵碑刻。

如王安石撰文、书法家雷简夫书丹的司马沂碑,苏轼撰文并书石的司马光神道碑(又名杏花碑)以及明代时用宋制螭首(高1.8米)龟跌(高1.6米),宋哲宗篆额的“忠清粹德之碑”,均为历代金石学家视为珍品。

2.文化资源

司马光,生于北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卒于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进士出身,历任馆阁校勘、同知礼院、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御史中丞、翰林院学士兼侍读等职。

熙宁三年(1070年),他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坚辞枢密副使,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市),次年改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专事著史15年。

哲宗即位,高大后临政,召司马光入主国事,任命为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身后追赠太师,封温国公,谥文正。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

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

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司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年),至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

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

“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

书名的意思是: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通鉴》的著述意义,已远远超过作者的本意,它不仅为统治者提供“资治”的借鉴,也给全社会提供了借鉴,为之作注的胡三省深暗此理。

他说:

“《通鉴》不特记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

读者如饮河之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