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40151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社会主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社会主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社会主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社会主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docx

《社会主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主义.docx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百科名片

社会主义(socialism)一词源于拉丁文。

是一种经济社会学思想,主张或提倡整个社会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

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

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并作了科学解释,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而且社会主义需要有发达的资本主义作基础才能实现。

目录

社会主义的定义

社会形态的分析

方向演变

过渡期

“社会主义”一词的来源

马克思

社会主义的发展

十八世纪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社会主义的流派:

空想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国家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

基本原理 

历史任务

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电影

社会主义的定义

社会形态的分析

方向演变

过渡期

“社会主义”一词的来源

马克思

社会主义的发展

十八世纪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社会主义的流派:

∙空想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国家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

∙基本原理 

∙历史任务

∙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电影

展开

编辑本段社会主义的定义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以群体利益为目标,按劳动分配为根本的非个人获利模式,以是否对社会发展有利,作为衡量标准的社会。

编辑本段社会形态的分析

  

著名人物

奴隶社会,是一部分人以武力强迫,压榨奴隶劳动成果而简单获利的模式。

  封建社会,是一部分人以土地属权,压榨农民劳动成果而简单获利的模式。

  资本社会,是一部分人以资本为根本,榨取劳动成果而简单获利的模式。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以群体利益为目标,按劳分配为根本的非个人获利模式。

  共产社会,是一种生产力高度发展,利益已经变的没有意义,人们追求精神文明的社会模式。

编辑本段方向演变

  两种社会制度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共存,互相学习和借鉴,朝一个共同的繁荣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发展,都会领先于社会发展不够的社会主义国家。

 

  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论述是可能实现的,苏式社会主义只讲求人们将劳动果实奉献给国家,而人民却不能从国家得到甚至于生活必需品。

所以苏式社会主义模式就是错误的。

人们往往以苏式社会主义的破产而认为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不可能达到。

但即使美国专家也不认为苏联解体能代表什么,而马克思的资本论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今天马克思资本论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学必修课,但可惜的是马克思并没有讲述社会主义具体应该怎么发展。

  这就造成了现阶段对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争论,许多人忽视共产主义实现的前提——生产力过剩。

这并不是资本主义中的生产力过剩,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过剩是人民没有足够资金购买,而共产主义的生产过剩是生产的产品比人们正常乃至奢侈生活所需要的还要多。

(当然即使这样,奢侈生活还是会不允许的)从科技发展,机器代替人力的角度看,达到这种生产力是必然的,那么共产主义实现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只要物质文明过于发达,那么物质产品对人类也就没有意义了。

 

  阶级和阶层不存在主导者,马克思史观已经证明,推动社会发展的是群众,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必然性。

“英雄”只能起到推动和阻碍作用,而取决一切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中国在1949到2010以及以后相当长历史时期,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据“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和我国经济发展蓝皮书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在2050年结束),主要矛盾为低下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社会意识的矛盾,中国社会中也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要素来发展生产力。

列宁说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存在剥削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并没有偏离社会主义形态,主要要看强大的社会主义政权是否能将现有社会中的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元素控制在一定范围中,是否有强大的发展生产力的能力。

中国成功的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背景下实现了经济阶段进程的连续发展,这也证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主体是没有改变的。

 

  而资本社会,确实对生产效率有阻碍,因为它以个人或小集团利益为目标,而不是以社会利益为目标,因此马克思的资本社会必然走向社会主义论断是正确的,但会共存很长一段时间,而不是马克思论断的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就必然灭亡。

因为资本主义国家也会用一些社会主义的元素来缓解国内矛盾。

例如,提高工人生活品质质量等等。

这就是改革、调整、发展的力量!

  建立垄断利润是资本社会的发展目标,资本社会发展的最终将是资本家掌握资本主义国家里的一切资源,劳动人民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现象持续存在。

这不是人们所向往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资本主义社会中周期性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必然会走向极端,即,生产力越发达,经济危机越严重,这在将来必然会使资本主义发展短期停滞,引发掠夺性战争或者国家间军事冲突。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群体掌握生产资料和国家政权。

资本家不可能将这些涉及到利益的东西拱手相让,这必然会激化社会矛盾,爆发社会主义革命。

编辑本段过渡期

  在积极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人们开始追求更多的精神文明,更多的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助。

  社会主义必然会在曲折中前进,每一个先进的社会形态代替落后社会形态都要经过长时间的斗争。

社会主义从根本上代替资本主义不是取决于社会主义革命,而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质的飞跃。

  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论述必然会实现,从现在的科技发展和机器部分的代替人工劳动的趋势我们已经看到了希望。

当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文明产品和精神文明产品,足够达到人们需求质量和数量水平时,就达到了共产主义。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所有的人都是努力奋斗的劳动者,物质文明已经高度发展,人们不用为生活发愁。

没有人愿意一生无所事事,人们必然会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最最喜欢的行业,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无论付出那种代价,哪怕用去一生的性命。

编辑本段“社会主义”一词的来源

  

列宁

关于“社会主义”一词的最早使用,通常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最早使用的是德国神学家、天主教本笃派教士安塞尔姆·德辛在1753年与人论战时把遵循自然规律的人称为社会主义者。

第二种说法认为,“社会主义”一词,最先使用的是意大利传教士,表示一种上帝安排的传说制度。

后来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相联系而获得了政治意义。

第三种说法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认为,“社会主义”一词最初出现于19世纪20至30年代欧文主义的刊物《合作》杂志和圣西门主义的刊物《环球》杂志上。

空想社会主义者用这个词来表达他们不满资本主义社会中盛行的个人主义而期望实现的集体主义理想。

  起初,这个词含有为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社会和平而改造社会制度的意思,容许财产不平等存在。

而当时的“共产主义”一词,则一般是指通过生产资料(有时也包括生活资料)公有的办法来建立社会平等,主张取消财产不平等。

所以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于科学社会主义以前的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理论,有时统称为“社会主义”,有时则加以区别。

 无产阶级开始独立的政治斗争以后,资产阶级经常利用“社会主义”来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恩格斯曾指出:

“在1847年,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运动,而共产主义则是工人阶级的运动。

编辑本段马克思

  在1842年10月15日写的《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中,恩格斯在1843年写的《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一文中,分别首次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并赋予了科学的含义。

不过在当时,马克思、恩格斯是把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同义语来使用的。

  

马克思

从此以后,作为思潮的名称,“社会主义”通常是指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即关于消灭一切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但是,“社会主义”仍有各种各样的含义和用法。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把除了科学社会主义以外的19世纪中叶在欧洲流行的社会主义思潮归纳为反动的社会主义(包括封建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真正”社会主义、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

  19世纪70年代,西学东渐,“社会主义”一词才开始在日本、中国书刊中出现。

日本学者加藤弘之于1870年在《真政大意》中用日文片假名音译西方“社会主义”一词,西周于1871年在《百学连环》中意译为“会社之说”,福地源一郎于1878年6月《东京每日新闻》上第一次用汉字意译为“社会主义”。

中国的《西洋杂志》于1878年音译为“索昔阿利司”,《万国公报》于1899年意译为“安民新学”、“养民学”,康有为、梁启超从1901年至1902年意译为“人群之说”、“人群主义”。

梁启超从1902年9月25日出版的《新民丛报》第18期开始,把当时日本人通用的“社会主义”一词移植过来。

从此,“社会主义”一词在中国书刊中逐步得到使用。

梁启超是最先把社会主义学说介绍到中国来的人,李大钊是第一位在中国传播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人。

编辑本段社会主义的发展

  ●社会主义的产生

  社会主义最早产生于英国。

十六世纪〈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撰写了一部【关于最完美的国

托马斯.莫尔著作

家制度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

这一简称〔乌托邦〕著作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由此莫尔而成为社会主义的鼻祖。

编辑本段十八世纪的社会主义

  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是十八世纪出现的伟大的社会主义者。

十八世纪的社会主义不同于十六世纪、十七世纪的社会主义在于对现实社会的讽刺和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的描写,而是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所有这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点:

他们都不是作为当时已经历史地产生的无产阶级的利益的代表出现的。

他们和启蒙学者一样,并不是想首先解放某一个阶级,而是想立即解放全人类。

  十八世纪的社会主义和十六、七世纪的社会主义一样受到了历史状况和条件的限制。

‘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能从头脑中产生出来。

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弊病;消除这些弊病是思维着的理性的任务。

于是就需要发明一套新的更完善的社会制度,并且通过宣传,可能时通过典型示范,把它从外面强加于社会。

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愈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愈是要陷入纯粹的空想。

  

编辑本段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由马克思完成的。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方法,对人类社会历史、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揭示和发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及剩余价值规律,阐明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必然性。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一方面必须有德国的辩证法,但是同时也必须有英国和法国的发展了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

----只有在英国和法国所造成的经济和政治的情况受到德国辩证法的批判以后,才能产生真正的结果。

编辑本段社会主义的流派:

  世界社会主义影响最为深远的有三大流派:

  〔1〕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

  〔2〕民主社会主义〔又称“社会民主主义”〕

  〔3〕国家社会主义〔又称“拉萨尔主义”〕

编辑本段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19世纪早期,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他们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