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转移表态发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359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力转移表态发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劳动力转移表态发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劳动力转移表态发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劳动力转移表态发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劳动力转移表态发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力转移表态发言.docx

《劳动力转移表态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力转移表态发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力转移表态发言.docx

劳动力转移表态发言

劳动力转移表态发言

目录

第一篇:

劳动力转移表态发言

第二篇:

劳动力转移典型发言

第三篇:

在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第四篇:

劳动力转移

第五篇:

劳动力转移

正文

第一篇:

劳动力转移表态发言

全县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会议表态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富民兴国的战略决策,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要的农民致富工程。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门会议,总结交流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部署今后的工作任务,我们坚决拥护并将认真贯彻落实。

我们镇现有**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

每年需要实行劳动力培训转移的人数为300人左右。

为了切实将这一项富民工程落到实处,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今后的工作。

第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我们将成立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由镇长担任;副组长由政工书记、组织委员担任;成员由社保助理、人事助理、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站站长、成教校长组成,确保有专人负责,有培训阵地,有活动经费。

第二,定期开展培训工作。

根据我镇农村劳动力资源和现有的培训资源状况,结合各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劳动力的数量、文化素质、技能、就业需求等情况,我们将充分利用现有成人教育资源,制订具体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工作,全面落实培训专业设置、培训时间安排、培训场地安排、培训师资配置等,采取点面结合、长短班结合、理论讲授与实际操作结合等形式,确保培训质量。

培训地点原则上安排在镇成人校。

第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一是建立目标责任制,把劳动力培训转移任务列入本镇部门年度工作实绩的考核内容,并与奖金挂钩。

二是建立定期报告制度。

要求各村、各单位于每季度第一个月10日前,将上季度培训转移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向镇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三是建立信息通报制度。

领导组办公室及时将搜集的用人信息、技术需要信息、劳务输出信息向各村通报。

四是建立联络员制度。

各村、各单位指定一名联络员,负责本村、本单位培训转移工作中具体情况的收集、联络工作。

五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总结研究培训转移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采取新举措,研究新思路应对新情况。

六是建立评比奖惩制度。

镇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对相关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做到奖惩分明。

第四,做好培训成果转化。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能使培训对象尽快转移。

镇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已参加培训人员的就业指导工作,能在本地就业的,组织、帮助他们实现就地就近转移,需要外出就业的,或者需要出国劳务的,加强与职业介绍服务等中介机构联系,帮助他们实现出国劳务的愿望。

镇工办、劳动保障服务站和相关职能部门将把参加培训人员纳入劳动力资源库,实现微机管理,并与上级劳动部门联网,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培训成果转化。

总之,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是一项民心工程,我们一定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力行亲民之举,力争将这项富民工程抓出成效,为实现富民强县目标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

劳动力转移典型发言

强内功借外力

努力为促进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

依安县人民政府

(XX年5月)

依安县是齐齐哈尔市管辖的农业县份,下辖5镇10乡148个行政村和7个农林牧场,幅员面积3685平方公里,耕地371.5万亩,总人口49万,其中农业人口近40万,农村劳动力21.9万人。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劳动力转移促进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不断更新劳务输出观念,逐步探索劳动力转移新途径,劳务收入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XX年,全县流转土地170万亩,连片方发展到3000个120万亩。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转移劳动力12.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55.3%,其中,有组织转移5.2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转移43.1%。

实现劳务总收入8.5亿元,人均劳务收入2291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8%。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切实增强自身发展实力随着我县发展现代农业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增多,我们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推进力度,全力抓好劳转工作。

一是成立专门组织。

我县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成立了依安县劳务经济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级四个班子相关领导担任,成员由19个相关部门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劳务经济办公室,内设四个站,各乡镇也成立了相1

应组织机构,为抓好劳转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职能作用。

县劳务经济领导小组针对实际发展情况,定期研究全县劳务经济工作重大事宜,确定发展目标,制定考核制度,完善管理体系,安排部署工作,具体工作由县劳务办负责,全县上下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形成了劳务工作层层负责、层层递进的良好局面。

三是加大扶持力度。

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依安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优惠意见》、《依安县农村劳动力转移非农职业技能培训优惠意见》等优惠政策,坚持各项培训资金渠道不变、投向不乱、打捆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多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培训输出阶段资金扶持力度。

同时,在劳动力输出基地设立维权服务站点,全力解决农民外出务工劳务纠纷,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四是创新宣传形式。

我们采取多种有效宣传形式,把“要想快致富,外出搞劳务”、“要想把钱赚,打工来实现”的理念渗透到广大农民心中,充分调动农民转移培训就业积极性。

每年都组织600多名县乡村干部进村入户,面对面讲解培训就业的政策和重要性;总结了52名经过阳光工程就业的成功典型,制成电视专题片播放;三年来,表彰奖励优秀农民工38名,鼓舞和带动了一大批农民外出务工。

同时,结合“三下乡”活动,在全县15个乡镇巡回演出反映阳光工程培训文艺节目,利用社区文化广场平台,举办劳务经济工作专场文艺演出,推动了全县劳务经济工作的有序开展。

五是加强模式化乡镇建设。

我们以“试点先行,逐步推广”为原则,在中心、阳春两个乡镇先行试点,积累

经验后,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服务平台,健全管理机制,按照“三条转移渠道,四大对接平台,五大服务体系”为核心的工作基本框架,每个乡镇都设立劳务经济服务站,配齐2-5名专职人员,村设信息站,配备信息员,屯组设信息点,配备联络员,实现信息传递和咨询服务直接到农户,并加强网络建设,从县到村都有专人负责,确保了用工信息下传的时效性。

目前,15个乡镇达到模式化乡镇建设“10有”、148个村达到“4有”标准。

二、多方辟建基地,扩宽发展空间,努力借助外部发展优势我们把订单培训输出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效措施,多渠道开辟劳务市场,拓宽农民转移就业空间。

一是实行对接建基地。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搞对接,组织县乡村干部参加省内外劳务推介会,先后召开劳务对接大会4次,签订培训输出用工岗位9.6万人次的劳务用工合同。

把山东海阳市17家用工企业和中介组织请进来,连续两年召开了齐齐哈尔(依安)----山东海阳劳务对接会,签订用工协议220份,协议输出7260人。

二是加强合作建基地。

按照定点培训、定单培训、定岗培训、定向输出的“四定”思路,组织培训机构到国内大中城市开辟劳务市场,与用工企业和中介组织开展劳务合作,把培训过程转化为与企业对接过程。

在山东、江苏、大连、北京、青岛等地建立劳务输出基地318个,构建了培训与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

XX年以来,全县签订劳务培训输出订单近8万人,实现就业3万人。

三是依托品牌建基地。

XX年,在北京成功召开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依安)“亮心大姐”

劳务品牌推介会,累计输出“亮心大姐”6400人。

与北京市妇联三八服务中心、北京特可欣家政签订了“亮心大姐”长期供需协议,在22个大中城市建立30个妇女就业基地,与300多家用工单位和中介组织建立了长期劳务合作关系,签订培训输出订单2.4万人,已培训输出1.46万人。

四是围绕发展现代化农业建基地。

我县实施以四区轮作为突破口的建设百万亩现代产业基地建设战略后,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民实施规模经营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重新整合,XX年,全县流转土地170万亩,大批农村劳动力能够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为此,我们把培训放在大型农机具驾驶与维修、中国结编织、玉米叶编织、农村沼气和农产品加工等县内企业技能工转移上,1.5万人实现就地培训转移。

五是积极开发境外市场。

我们在拓宽国内劳务市场的同时,积极开发境外市场,开辟了“俄罗斯阿巴坎市合心绿色蔬菜庄园”,40名农民工经营80栋、8万平方米温室大棚,年收入总额达200万元。

今年,又开辟了俄罗斯叶卡捷里堡劳务市场,输出44人,预计人均实现年收入2万元。

目前,已有500人在俄罗斯务工。

三、狠抓阳光工程,加强项目监管,确保阳光工程发挥实效我们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一是构筑培训阵地。

我们严格按照面向社会、公平竞争、培训单位自愿申报的原则,通过公告、申请、专家评审等程序,对全县“阳光工程”培训机构进行了公开认定,经过精心筛选,全县认

定“阳光工程”培训机构24家,其中国办2家,民办22家。

二是科学合理确定培训专业和机构。

我们每年都组织县乡村干部深入农村,逐户对年满16-35周岁有转移意愿、身体健康、无劣迹行为的青壮年农民和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进行调查摸底,重点掌握有意愿参加培训的农民人数和拟参加培训的专业,以市场需求量大、易于就业的技能为重点,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以家政、裁剪、美容、餐饮为主的服务业,以计算机、家电、信息为主的电子业,以焊工、车工、钳工为主的制造业,以水暖、木瓦工、装璜为主的建筑业等行业上来,采取“谁能培训就让谁培训,谁能培训好就给谁培训,谁能培训后就业就让谁培训”的办法,公开对“阳光工程”培训项目招投标,让农民自主选择培训专业和培训机构。

三是创新培训方式。

我们根据市场需求,不等不靠,因地制宜,探索和推行了校企联合、培训机构自办、驻外培训机构岗前培训等8种培训方式。

创造性地提出适时引导农村初中应届毕业生提前剥离储备培训办法,把县职教中心及其设在14个乡镇的阳光工程培训分校确定为提前剥离储备培训主体。

XX年,在太东乡率先进行试点,学员就业后平均劳务收入可达千元以上。

几年来,累计提前剥离培训初中毕业生4400人,就业率达70%以上。

同时,对我县农村劳动力的部分贫困户实施“一帮一”培训,每名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采取“四包一保”方式,即:

包转移引导、包参加培训、包定向输出、包维权服务、保证有稳定就业岗位,帮转一个劳动力,扶起一家贫困户。

全县共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

634对,使贫困农民经培训实现了转移就业。

四是加强基础建设。

我们着重加强培训机构的软件和硬件建设。

从提高县、乡及培训学校管理和工作人员整体水平出发,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理论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上按德、能、勤、绩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考核,提高培训软件水平。

XX年以来,县内13家培训机构新招聘师资68人,县职教中心面向全省招聘本科以上专业师资41人。

XX年,投资400万元对县职教中心进行基础设施改扩建,新建宿舍和实验教学楼,其他培训机构也相应进行改扩建,提高培训硬件水平。

五是加大监管力度。

在劳动力转移培训专项资金的使用上,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阳光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实行培训卷兑付、培训资金实行专款专用,由县纪检委监督,县财政局、劳务办管理使用,对培训学员转移率没有达到85%的不兑付培训资金,对弄虚作假的培训机构取消“阳光工程”培训资格,并视情节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确保“阳光工程”培训资金用在培训上,补贴到农民身上。

近年来,虽然我县发展劳动力转移取得一定成效,但距离现实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愿借助这次会议,学习先进,取长补短,努力工作,以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建设全省经济强县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

在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领导和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把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以简要汇报。

我区共有耕地面积27万亩,总人口40.9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