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评测Canon EOS 5D Mark III 评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33800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器材评测Canon EOS 5D Mark III 评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器材评测Canon EOS 5D Mark III 评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器材评测Canon EOS 5D Mark III 评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器材评测Canon EOS 5D Mark III 评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器材评测Canon EOS 5D Mark III 评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器材评测Canon EOS 5D Mark III 评测.docx

《器材评测Canon EOS 5D Mark III 评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器材评测Canon EOS 5D Mark III 评测.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器材评测Canon EOS 5D Mark III 评测.docx

器材评测CanonEOS5DMarkIII评测

【器材评测】CanonEOS5DMarkIII评测

相较于高端旗舰机种的竞争,感觉比较接近我们世界的Canon全幅机种应该就是5D这个全片幅的系列机型了吧(虽然价位还是非一般人可以轻松下手的啦...)。

此系列相机从第一代5D初试啼声再到了在单眼录像功能中带来的突破进展的MarkII,系列机型一直以来都十分受市场肯定,也得到很多初入门全幅领域的消费者还有很多专业摄影师的爱用。

而距前代机种三年,Canon也已经于上个月正式宣布更新这部全幅的入门专业机型EOS5DMarkIII,有别于前两代机种在对焦系统上的贫弱表现,这次的全新机型采用新一代的61点对焦系统提升了对焦速度与可靠性连拍也提升到了6fps的境界,也使其看来更能胜任专业领域的用途。

在参考老大旗舰运动机型CanonEOS1DX极力追求感亮度可用范围扩张的发展走向后,其实我们也不难理解5DMarkIII为何会仅提升约100万像素来到2,230万像素。

而在新一代Digic5+图像处理器与CMOS感光组件的加持下,其高感亮度的范围相较于前代机种也有了大幅度的改进,原生ISO由100-25600并可扩张至50(L)、51200(H1)甚至到ISO102400(H2)的超高感亮度(附带一提,这感亮度在CameraRaw的显示为:

102k,真是...)虽说比起1DX还是逊色一些,但放眼时下所有全幅与APS-C机型,这样的规格其实也算是领先群雄了(或者该说是市场分隔做得很好?

)。

不过这单机身价位也随着性能提升来到台币111,900/港币27,480/人民币23,000元的这部全新机型,其在实战上的表现如何?

相信大家也都非常好奇,我们这次有幸可以有机会用几天的短暂时间评测这部Canon的最新全片幅单眼EOS5DMarkIII,究竟其表现是否真如规格上的凶悍,就请各位点击继续阅读开始观看我们的评测报告吧。

CanonEOS5DMarkIII评测(Review)浏览所有照片

48张图片CanonEOS5DMarkIIIMenu界面菜单浏览所有照片

45张图片CanonEOS5DMarkIII评测影片外观坦白讲在评测期间许多人看到小编手上的相机都会误以为是5D2,不过只要稍微定神一看就会马上感受到这部新一代机身的许多不同之处--除了造型变得更为圆润外,也能看到其100%视野率观景器也换上了与EOS7D相同的眼罩。

在正面的部分,原本靠近镜头释放钮下方的景深预览钮移到了机身手把侧,并在快门钮旁边加入了M-FN控制按钮。

机身侧面端口的部分则是新增了一个对动态录像有极大帮助的监听耳机孔,还提供了可分别存放数据的SD/CF双记忆卡规格。

在机背的部分也加入了与EOS7D相同的静态拍摄/动态录像切换钮。

另外,5DMarkIII在机顶的信息窗口所提供的信息也变得更为详细,这也十分有利于拍摄期间信息读取的完整程度,不过有利就有毙,坦白讲有时候还是会觉得字这样反而变得有点小,偶尔还是会把信息看走眼(~老花眼了吗我)。

除了许多与自家EOS7D机种类似的操控按钮外(包括具备锁定功能的模式转盘与电源开关设计),5DMarkIII还将屏幕规格提升至104万点的3.2吋屏幕,并新增了一个评分(RATE)按钮。

更细部地看这部机身也可以发现在5D的名牌之上有一个三点的录像孔,屏幕下方也有个扬声器的开孔,还有遥控器的接收器也移到了手把的前端中央处。

另外还有个小发现!

就是这次机背转盘中间的SET按钮不再会随着飞轮的转动而旋转了呢--这好像对需要拍机身的小编而言是个很方便的改变(噗)。

选单的部分也针对这次机身的强劲规格,加入了许多针对AF对焦系统的细部调整功能,并且也将以往内藏于C.Fn选单的复杂功能选项都直接依照类别,以标签页的方式放在最外层直接供设定使用,虽说可能在初上手时可能会有点眼花缭乱,但后来发现其实常用的功能也就只有那几项,如果有需要的话也可以登录到最后一个卷标页的最爱功能快捷选单之中提升使用效率,也可以利用模式转盘上的三组客制功能来提升针对不同拍摄场景的设定效率。

操作界面与手感要说这次Canon所推出的新机型其实是5DMarkII与7D的合体也不为过,不论在M.Fn钮、录像切换按键或者是机身肩膀上的模式按钮与电源钮都有其影子存在。

而除了对焦与连拍性能外,特别在操控上都再再承袭了这部APS-C旗舰机型的各项操控特点外,手感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机身手把后方大拇指与掌心所倚靠的位置,相较于前代机种变得更为隆起突出,这样的小小改变也让手感的可靠感比起以往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加上记忆卡护盖等部位的蒙皮包覆所提供的完整握感,也使其在握持时的感受也更能得到厚实的感受,不过坦白讲这份感受也有很大的部分是出自的有点增加的厚度上,虽说对一般男性使用者而言应该不至于会构成太大问题,不过对于手掌大小普遍较娇小的女性使用者在握持上可能会比起以往机种要来的辛苦一些才是。

在此可能要特别讲一下实际操控的状况,以往的机身由于主要按钮大部分都集中在右手区块,所以一般而言有关机习惯的人(例如我)便可以随时以右手单手开机并切换大部分的功能,但这次5DMarkIII的操作逻辑几乎所有的动作都必须要用双手来进行,甚至是要采用组合键的方式来进行操作。

像是必须要按下屏幕左侧的放大钮再搭配前滚轮放大的操作顺序(别忘了,还要先按下Play~)才能看照片,另外最经典的例子应该就是毁誉参半的曝光模式转盘锁定功能,应该都会让很多刚从前一世代机身升上来的朋友感到不甚习惯--都可以直接用锁定钮与对焦点选择钮直接放大缩小影像--不过用过1DsMarkII的朋友应该反而会对这样看照片等的操作有点怀念(!

),至于为什么这样的操作要「隔代遗传」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上图新增的RATE评分钮(刚开始小编还误以为是要用来调整录像的比特率的快速按钮)其实对大部分人而言似乎都觉得有些鸡肋,但这样的功能在外景等专业用途其实非常实用,简单地说,在拍摄流程中会时常需要跟业主确认照片「是否已经可用」时,便可直接在机身上评分进行分类,而汇入计算机之后,也可以顺利地在AdobeBridge或DPP等软件中直接读取,再采用筛选器即可省去非常非常多的挑图时间。

而这样的便利功能相信即使是在其他工作或者是个人整理照片的流程中采用这样的程序应该能大幅增加工作效率才是。

但若真的用不到评分功能的朋友,这颗按钮其实也可以被改为「保护档案」的按钮啰--坦白讲个人会觉得有点可惜就是了。

对焦「对焦系统的提升」应该就是这次5D三代目的最大改进重点之一了,在几天的实际使用下来,小编也发现这次的提升的确是非常具有诚意呢--不只是相对于以往机种的贫弱对焦系统,这次5DMarkIII所带给用户的对焦系统,不论在稳定度、速度甚至是功能性上都有显著的提升,除了可以在选单精细的调整每次首次对焦与再次对焦(人工智能服务器影像优先级)所需注重的是以精度为优先,或是偏向快速合焦以释放快门为优先,还可针对各种不同场合设定对焦模块的追踪灵敏度与追踪主体的适应性。

这都是在以往系列机身中所无法找到的精细调整选项。

在实战使用上,这次小编直接选择夜晚的篮球场进行实战测试(测试的范围还包括超高ISO的测试,不过这部分将于下段再说)。

老实说在此之前小编对于5DMarkIII的对焦其实并没有抱以太多信心,直接约了朋友拍摄这样的照片多少还是有点担心,不过实际下场拍摄之后才发现,这次它的对焦系统的可靠程度真的是出乎个人的意料之外。

在拍摄时小编直接采用全自动的61点自动选取对焦点的功能,并将对焦精细程度的调整为高要求的方向,追焦主题的灵敏度则是调整为建议的球类运动模式。

原本预计因为精细对焦程度的要求下对焦系统应该会有所迟疑,殊不知其实在拍摄的过程中迷焦的状况真的不常看到,取而代之的是顺畅的追焦与畅快的拍摄流程。

而渐渐放心机身性能之后,便能放心的将对焦交给机身,其他的心思都可以放在找到最好的拍摄时机与构图上。

加上提升至6fps的高速连拍,虽说中间还是难免会有前后主体交错所造成的误判状况,但这样的表现已经可以说令人十分激赏了,更别说照片的成功率其实也不低呢!

小编也有拿5DMarkIII去拍摄自己的宠物兔子,也发现其在昏暗的室内场景中依然能保持相当不错的追焦反应。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搭配的是50/1.8这样的便宜镜头,除了吵了些对焦反应其实仍然有相当不错的表现。

真要讲缺点的话,这次有点可惜的是对焦点依然集中在比较偏中央的部位,但小编这次也有拿去与1DsMarkIII作比较,其实发现即使是在旗舰机身之上,它们的对焦点范围其实都是与5DMarkIII类似也是满偏中央的分布,所以,既然旗舰机身都没做到了...好像也不太能期待有可能有突破性的改变。

比较值得一提的还有这次的61点也提供了对焦点群组的「扩展自动对焦区域」功能,它可以让对焦点除了单点的选择外,还能联合附近的对焦点以十字/方形环绕的方式来进行对焦判定的选择,这样的对焦功能在实际使用上的确感到相当实用,尤其是在这次这么多对焦点可以选择的状态下,常常一个不小心被摄物稍微有点偏离就造成单点对焦点对错甚至是迷焦等状况发生,这样的对焦区域扩展功能就可以有效改善对焦点细小所带来的「瞄准问题」,而且即使是有误判状况,你也能迅速地透过合焦点的显示快速发现问题,再透过指定单点对焦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即可--不过在几天的使用中,其实这样的问题并没有什么发生就是了。

在暗部对焦方面,其实大家在5DMarkII推出之后应该一直都有类似的疑问,既然5DII的感亮度表现已经不差了,那为什么对焦系统却无法在低照度的环境下提供同样的支持能力呢?

(白话一点讲就是:

曝光搞定了,对焦却对不到是哪招!

)而这次MarkIII的表现则是「终于」达到了这样的水平,在其可用感亮度范围再次提升的同时,其暗部对焦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甚至会有种接近旗舰机种的错觉(应该是错觉吧...)。

实际使用中小编在以往前代机身理应会遭遇困境的昏暗场合中,EOS5DMarkIII的对焦反应与精度依然表现优异,这点真的算是十分令人感动的改进。

画质表现其实一直以来5D系列机身在低感度的画质表现上都很受到一般消费者甚至是专业摄影领域的肯定,但这次由于对手一举将像素提升至超过三千万像素的规格,也打破了一直以来大家所认为的「潜默契」。

但我们也看得出Canon近来(至少在CinemaEOS之前?

)主要是打算专攻提供更大范围可用纯净影像的感亮度范围,而在这次的测试中也可以明确的感受到其所作的努力。

在各ISO的测试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在低感度一路到ISO6400之前,就算是在100%的截图考验下5DMarkIII在暗部细节或分辨率的表现上其实都没有什么太多的改变--这真的是非常可怕的表现,虽然即使是在噪声抑制关闭的情况下或多或少都还是可以感受到一点抹噪声的动作在其中,但就JPEG直出的表现看来,这样的画质表现可说是大幅度地改变了笔者之前的拍摄习惯。

试想,既然ISO6400以前都够用,这样即使是在昏暗的环境下即使使用小光圈的变焦镜也不会有太多的问题,更别说其实自己在评测期间几乎都是将自动ISO范围调整在12,800以下。

虽说感亮度真的很难跳到最高的两格,但坦白讲即使是到了ISO12,800的范围上限,其画质与噪声抑制的表现依然算是相当可圈可点的。

这样的表现搭配KIT镜24-105mmL的防手震功能也使小编即使是在没什么照度的昏暗环境下依然可以取得安全快门下的正常曝光--也别忘了前段所说的暗部对焦能力,嘿!

别忘了这可是颗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