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下语文《画杨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26904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二下语文《画杨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二下语文《画杨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二下语文《画杨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二下语文《画杨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二下语文《画杨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二下语文《画杨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部编二下语文《画杨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二下语文《画杨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二下语文《画杨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部编二下语文《画杨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画杨桃

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一)根据前测,借助情境识字、归类识字等方法认识io个生字,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生字。

(二)借助实物,从两方面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学会用“不像……而像……”说话。

(三)运用停顿、重音、想象画面等方法练读对话,体会同学们和老师做法的不同。

二、教学准备

实物杨桃,教学课件,板贴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积累词语

表演“看”,积累“看”的词语。

小游戏“你演我猜”:

教师表演“仰视”“扫视”等看的动作,指名一个学生表演“注视”,其他学生看动作猜词语。

积累与“注视”意思相近的表示“看”的词语:

“目不转睛”“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二)初识杨桃,激起兴趣

1.直接导入新课,出示预习单问题一:

什么是杨桃?

2.出示实物杨桃,观察杨桃。

3.请学生看看、摸摸、闻闻。

从颜色、形状、手感等方面感受杨桃。

(三)检查预习,梳理文本

1.出示预习单问题二:

《画杨桃》到底讲了什么?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

出示字词:

“半晌”“审视”“教诲”“和颜悦色”“倒不如”。

重点正音:

多音字“倒”。

积累:

倒水、倒影、摔倒、倒闭。

(2)检查句子。

出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老师(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老师(和颜悦色)地说。

过了(半晌),老师问大家。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游戏“摘杨桃”,复习巩固所学词语:

“半晌”“审视”“教诲”“和颜悦色”“倒不如”。

3.难写字书写。

(1)出示学习单中的“嘻”“摆”两个字,观察交流书写要点,重点关注前测预习单中出错频率较高的字。

(2)教师范写,生练写。

评议,关注“摆”字右上四字头变形后的两竖。

4.整体感知:

《画杨桃》一课讲了什么?

以开火车形式用“谁干什么,结果怎样,后来如何”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1)提取信息,梳理文本。

(2)交流评议。

(四)探究原因,语用训练

1.出示预习问题四:

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用横线画一画相关句子。

2.交流反馈,随机出示。

预设一:

位置原因。

出示句子: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

(1)指名读。

(2)(出示“端”在字典中的意思,①正,不歪斜;②正派,正直;③事物的一头)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

理解“杨桃的一端”就是“杨桃的一头”。

(3)请学生上来实践摆出“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是怎样的?

理解“一端正对着”中的“正”。

(4)交流反馈:

当杨桃一端正对着你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

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齐读。

(5)联系生活,以茶壶各个角度拍摄的图片为例,让学生猜想,初步运用“不像……,而像……”说话。

(6)拓展联系生活,梯度句式训练,呈现身边的事例。

(7)回顾朗读:

因为“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所以“我看到的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预设二:

态度原因。

根据反馈,出示句子: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1)指名读。

(2)思考“认认真真地看”还是怎样地看呢?

积累词语:

目不转睛、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3)把这些表示认认真真看的词语带入句子中反复朗读。

(4)回顾引读:

因为——“我认认真真地看,看到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所以——“我老老实实地画,画成了五角星”。

3.小结:

正是因为“我”全面了解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所以才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五)朗读训练,态度对比

1.出示预习单问题五:

同学们为什么笑我?

学生默读第二至第十一自然段,画出描写同学们是怎么做的句子。

2.方法指导,习得学习。

交流反馈,随机出示: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分步骤朗读指导。

(1)指名读,引导学生从停顿、重音以及标点符号等方面去感受。

点拨:

用好停顿、重音以及标点符号,能帮助我们朗读。

(2)尝试借助停顿、重音符号练习朗读。

(3)联系上下文中“哈哈大笑”“嘻嘻的笑声”,想象画面,指名朗读。

小结:

边想象画面,边朗读是个好办法。

(4)同桌练习朗读。

(5)全班展示。

(6)小结:

这两个句子告诉我们,同学们是因为“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而笑“我”。

3.迁移方法,推进文本。

(1)出示句子: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吗?

“好——笑!

(2)迁移方法,学生自由尝试朗读。

(4)小组合作,自由选择一处,运用习得的朗读技巧练读。

(5)小组展示,教师点评。

(六)态度对比,聚焦“审视”

1.发现老师态度不同。

(1)通过画找动作的词,感受老师态度。

(2)交流反馈,随机出示“看了看”“坐下”“审视”“回”“举”等词语。

2.聚焦“审视”。

(1)聚焦“审视”,理解“审视”是怎样地看。

通过换词,理解“审视”,积累:

目不转睛、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3.小结补充:

老师是这样认认真真带着思考在看。

4.对比朗读,态度渗透。

(1)分组朗读句子,感受老师和同学态度的不同。

(2)自由交流,对话嘲笑“我”的同学和认真画画的“我”。

5.小结:

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做就是值得表扬,这样的态度用在学习上,能让我们收获更多。

附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字源字理、词义延展、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湖”“莲”“荷”“穷”4个字。

(二)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背诵古诗,能根据诗句想象画面,感受西湖盛夏的美景。

二、教学准备

课件、预习单、iPad、板贴、书签。

三、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解读诗题

1.朗诵《小池》,引入新课。

学生齐诵《小池》。

教师由《小池》体现的嫩荷刚露、紧裹叶尖引导到西湖六月、荷叶舒展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正确朗读诗题。

(个别读,齐读,随机正音:

净、慈、寺)

3.解诗题,学习“晓”“慈”。

(1)读出送别时间,识记“晓”字。

出示古字“晓”,猜测字义:

“晓”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天刚刚亮的时候。

词义延展:

春天天刚刚亮的时候叫什么?

(春晓)

(2)了解净慈寺,识记“慈”字。

(出示净慈寺图片)风景清幽的净慈寺就在杭州西湖的旁边,雷峰塔的对面。

出示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匾额,学生在iPad上圈读匾额中“净慈寺”三字。

(齐读“净慈寺”)

(3)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

林子方是杨万里的好朋友,杨万里送他到外地去做官。

(4)学生尝试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

早晨,在净慈寺,杨万里送他的好友林子方到外地做官。

4.再读诗题,读出节奏。

(1)明确:

“晓出”表示时间,“净慈寺”表示地点,“送林子方”表明事件,该怎么读诗题?

(个别读)

(2)学生发现停顿的位置。

(出示停顿符号: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齐读。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反馈预习单,读准字音。

发现难读词语“毕竟”和“映日”都是后鼻音,个别读,齐读。

2.自由朗读,完成《语文课堂作业本》57页第四大题第一小题。

3.交流反馈。

(1)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个别读,齐读。

(2)明确习题选B,诗中哪个词表明是“夏季”?

明确“六月”。

过渡:

荷花是西湖夏季最美、最独特的风景,一起走进这首古诗。

(三)品读诗句,感受美景

1.学习第三、四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教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2)体会莲叶之多,读出莲叶之多。

从哪里看出荷叶之多?

无穷:

数都数不清的莲叶无穷无尽。

接天:

满湖碧绿的莲叶从岸边一直铺向天的尽头,好像与天相接。

(出示画面,朗读指导第三句,个别读,齐读)

(3)感受莲叶之绿,读出莲叶之绿。

走近一看,还看到了怎样的莲叶?

明确:

碧绿碧绿的莲叶。

出示满湖碧绿的莲叶图片,学生表达感受。

朗读指导第三句。

个别读,齐读。

(4)感受荷花的红艳,学习生字“映”。

过渡:

已经看到了满湖碧绿的莲叶,那么盛夏怒放的荷花又是怎样的美景?

学生交流想法。

相机引入:

荷花特别地红是因为有阳光。

教师引导。

那丝丝缕缕的阳光,洒落在湖面上,泛着点点波光,阳光照耀下的荷叶青翠欲滴,柔美的荷花显得特别的红艳。

阳光的照耀,就叫作——“映日”。

学习生字“映”。

朗读指导第四句。

(出示图片)个别读,齐读。

(5)师生对读,深入感受盛夏西湖之美。

(师)接天莲叶(生)无穷碧,

(师)映日荷花(生)别样红。

过渡:

作者用了2句话14个字,就把盛夏西湖这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

于是,诗人杨万里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齐读。

2.学习第一、二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理解有困惑的词语。

理解“四时”。

明确:

四个季节叫四时,诗中四时是指除六月之外的其他时节。

理解“毕竟”。

出示《古代汉语词典》中“毕竟”的解释:

“究竟”“终归”和“到底”等。

明确此诗中“毕竟”为“到底”的意思,且表达了诗人杨万里内心深处对六月西湖的喜爱和赞美。

(2)朗读诗句,领略诗人赞叹之情。

男女生读,齐读。

(3)出示图片,欣赏西湖春、秋和冬之美景。

教师引读。

春天柳枝在微风中荡漾。

秋天,“荷尽已无擎雨盖”,湖边的树叶早已变红,纷纷飘落。

到了冬天,你会看到——断桥残雪,银装素裹。

(齐读)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齐读)

小结并过渡:

春、秋、冬的西湖都独具韵味,但诗人却对盛夏的西湖情有独钟。

3.诵读全诗,读出诗韵。

(1)齐读全诗。

(2)配乐齐读。

(3)配乐诵读。

4.吟诵欣赏,感受古韵。

(1)播放视频,聆听古诗吟唱。

(2)再次播放,边听边轻声跟唱。

(3)将视频传入班级群中,回家继续听一听,唱一唱。

(四)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1.词语拓展,复认生字。

(出示《语文课堂作业本》56页第2题,将本课生字所在的词语画上红线)轮读、齐读画红线的词语。

2.反馈预习单,讨论生字“湖”“莲”“荷”“穷”的书写要领。

(1)湖:

出示书写有典型问题的“湖”字和范字相比较,发现:

“古”字要向上,“丿”就能穿插在下面,各部分就会更加紧凑。

再出示班内书写美观的“湖”字。

(2)莲、荷、穷:

出示正确和错误的“莲”字进行判断,发现“莲”“荷”“穷”都是上下结构,草字头和穴宝盖就像一顶大帽子盖在头上。

(3)在书签上书写“莲”“穷”“荷”“湖”,并署名。

(4)同屏展示,师生点评。

互赠书签,相互交流。

附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