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23232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会宁四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中期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达地区的最主要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B.耜耕

C.铁犁牛耕D.集体耕作

2.白居易诗《朱陈村》中“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的现象,反映了(  )

A.远古时期的采集生产方式

B.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生产方式

C.自给自足的个体农耕方式

D.古代耕作技术的落后

3.《史记·河渠书》记载:

“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文所述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B.郑国渠

C.井渠D.灵渠

4.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

下列各项符合唐代手工业状况的是(  )

A.冶铁业中开始使用灌钢法

B.开通丝绸之路产品远销欧亚

C.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5.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景象表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6.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

晋商等区域性大商帮活跃的时期是(  )

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

7.史料记载:

“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私货来,皆倍偿其价。

”这反映的是(  )

A.市舶贸易B.民间贸易C.互市贸易D.朝贡贸易

8.明朝中后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清朝前期又出现了“计工受值”。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的苏州(  )

A.官营手工业发达B.商品经济日益兴盛

C.小农经济走向衰落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9.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的数量猛增。

这一现象说明了(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掌握了茶、丝市场

D.茶、丝出口给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10.鲁迅笔下提到了“新本领旧思想的新人物”;茅盾笔下提到了欢迎西方的机器货物、保存中国旧思想旧制度的买办。

这里的“新人物”“买办”指的是(  )

A.洋务派B.维新派

C.革命派D.激进派

11.李鸿章说: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下列企业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安庆内军械所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D.轮船招商局

1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有(  )

①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②洋务运动的诱导 

③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④政府提倡与鼓励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②④

13.下面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B处发展高潮出现的原因是(  )

A.国际环境有利    B.民族独立实现

C.社会性质改变D.政府政策的改变

14.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直隶(含天津)

江苏(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省份

58%

19.82%

5.37%

4.22%

3.96%

2.56%

2.43%

2.43%

1.02%

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当时的中国(  )

A.民族工业已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快速发展

B.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

C.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D.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15.新中国成立后,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在(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

16.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在(  )

A.1949年B.1952年

C.1956年D.1979年

17.“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

”材料中反映的运动(  )

A.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B.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D.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8.“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年却出现经济复苏局面,这是因为(  )

A.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

B.“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遭到毛泽东的批评

C.“文化大革命”动乱接近尾声

D.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19.据统计,1980年与1975年相比,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了674亿斤。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B.人民公社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国有企业的改革

20.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

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

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

A.调整工业布局  B.实行政企分开

C.增强企业活力  D.鼓励租赁经营

21.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这表现在(  )

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②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③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④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2.某历史网站上讲述新航路开辟的决定因素,下面是其中的四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B.大批航海冒险家的涌现

C.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人文、地理学的进步

23.新航路开辟后,许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国的茶叶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香料等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更是成倍上升,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A.引起了“价格革命”B.引起了“商业革命”

C.引起了“商业危机”D.引起了“贸易革命”

24.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孔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

其所产生的影响是(  )

A.重新联结传统商路B.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

C.世界市场快速形成D.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25.经过长期的殖民争夺,到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自诩为“日不落”殖民帝国。

期间与英国进行过激烈殖民争夺的列强主要有(  )

A.葡萄牙、西班牙、德国B.葡萄牙、荷兰、美国

C.意大利、西班牙、法国D.西班牙、荷兰、法国

26.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

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

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27.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隆普顿是个纺纱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

这表明当时(  )

A.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偶然性

B.技术发明的水平相当低下

C.国家不重视技术改良与发明

D.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28.根据资料记载,18世纪初英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4,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1/2。

这直接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

A.引发了生产力的飞跃B.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C.带来社会关系的变化D.促进经营理念革新

29.有两个国家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它们是(  )

A.英国、法国B.法国、德国C.英国、美国D.德国、美国

30.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等相关资料。

他们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城市化进程

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社会生活的变迁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考号班级姓名学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密………………………封……………………线……………………

座位号

会宁四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中期考试

历史试卷答题卡

1、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31题18分,第32题22分,共40分。

31.(18分)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与此同时,传统经济政策却出现了背离世界发展大势的趋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1757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本”“末”各指什么?

(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

(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8分)

 

32.(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下的纺织工厂及火车

   图一 纺织工厂     图二 火车

 

材料二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这些工厂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美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遍布东印度群岛。

……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请回答:

(1)材料一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2)材料二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

(4分)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从中看出当时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

(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8分)

 

会宁四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中期考试

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