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21887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门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荆门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荆门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荆门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荆门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荆门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荆门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门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荆门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荆门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荆门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一、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荆门市位于鄂中腹地,地处鄂北山区丘陵地带,大洪山南麓的汉江流域,素有“荆楚门户”之称。

荆门市东与安陆、应城接壤;南与江陵、天门、潜江毗邻;西与当阳、南漳、远安交界;北与宜城、随州相连,跨东径111°51′—113°29′,北纬30°32′—31°36′,东西最大横距15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31公里。

全市国土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占湖北省国土总面积的6.67%。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2、地形地貌

荆门地势为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呈簸箕状向南敞开,形成低山、丘岗、平原湖区兼有地形,汉江从北至南横穿荆门市全境,形成“两山(大洪山、荆山)夹一江(汉江)”的地理格局。

西北及北部为低山区,中部为丘陵岗地,东南部为平原湖区,海拔在27.2—1051.0米之间,最高点位于荆门北部大洪山的斋公岩,海拔1051.0米;最低点为荆门南部的沙洋县境内的长湖湖底和京山县永隆镇的潘家湾河床,海拔27.2米。

全市山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4.9%,丘陵岗地占59.4%,平原湖区占15.7%。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3、气候水文

(1)气候

荆门市地处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属半湿润地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9℃,1月份最冷,平均为3.2℃,7月份最热,平均为27.8℃,极端最高气温为40℃,极端最低气温为—19.6℃。

平均无霜期255天,年均日照时数2008小时,热量条件较适宜植物生长。

平均降水量950—1073.6㎜,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全年总降雨量的46%;冬季最少,占全年降水量的5.7%;城市主导风向为偏北向,风向频率为45%,年平均风速高达3m∕s,最大风速20.7m∕s。

主要气象灾害为干旱,暴雨和寒潮。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2)水文

荆门市水域面积16.0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2.9%。

境内有四大水系,东为俯环河水系,南为长湖水系,西为漳河水系,中为汉江水系,大小河流600余条,河流总长2105.1公里。

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4条,连接着58个湖泊、560余座大中小型水库和12.2万口堰塘。

汉江水系为境内最大水系,总长173公里,流域面积980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79%。

境内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37.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5.4亿立方米,除去重复计算量,荆门市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总量为40.1亿立方米。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4、土壤植被

(1)土壤

荆门市地带性土壤为黄棕壤,无垂直土壤带谱。

全市土壤有水稻土、黄棕壤土、紫色土、石灰土及潮土类5大类,以第四纪粘土母质为主,其中水稻土、黄棕壤土、紫色土及石灰土四个大类约占荆门市土地总面积的96.0%以上。

荆北低山多发育成石灰岩土和黄棕壤,荆北丘陵区形成大面积的紫色土;荆南岗地除地带性土壤黄棕壤外,因开垦为水田,形成人工熟化土壤——水稻土地;荆东南平原湖区形成大面积的潮土;森林土壤以黄棕壤、紫色土、石灰土为主,具有类型多、质地好、等级高的特点。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2)植被

荆门市属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地带性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林,构成地带性植被的植物主要是壳斗科、樟科、金镂梅科、豆科、桑科等科的植物。

原生植被基本破坏殆尽,仅在偏远山区或陡壁危岩上保存有小面积原生植被以及零星分布的鹅掌楸、银杏等珍稀树种。

据分析,荆门市的主要植被类型大致可划分为5个植被型组,14个植被型,23个植被亚型,35个群系组。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二)社会经济概况

1、行政区划

荆门市现辖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屈家岭管理区和荆门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共52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1399个村民委员会,9925个村民小组,48万农户,总人口29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2.3万人,非农业人口102.6万人,人口密度为238人/平方公里。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

2、土地资源

荆门市各类土地面积124.04万公顷。

其中,耕地面积43.24万公顷,占荆门市土地总面积34.9%,农村人均耕地0.02公顷;林地44.47万公顷,占35.8%;水域16万公顷,占12.9%;未利用土地0.87万公顷,占0.7%;其它(城镇、乡村建筑物占地、交通、草地)19.45万公顷,占15.7%。

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

荆门市湿地总面积为44.6万公顷,天然湿地主要类型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面积为4.13万公顷;人工湿地主要类型有灌溉地、水塘、蓄水区、水产池塘。

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縈诘。

全市石漠化土地总计0.37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3%。

其中,轻度石漠化土地0.16万公顷,中度石漠化土地0.08万公顷,强度石漠化土地0.04万公顷,极度石漠化土地0.10万公顷。

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8.60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7%。

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槠挞。

荆门市矿区主要以磷矿、煤矿、石灰岩矿、石膏矿、采石场等为主,全市矿产开采后造成林草植被破坏后的废弃地近1.0万公顷。

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買闥。

3、森林资源

2007年,荆门市林业用地面积为44.5万公顷,占荆门市国土总面积124.04万公顷的35.8%。

按地类分:

有林面积517.5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7.5%;疏林地24万亩,占3.6%;灌木林为102万亩,占15.3%;苗圃地13万亩,占1.9%;无立木林地为10.4万亩,占1.6%。

活立木蓄积量1250.0万立方米,占全省总蓄积的6.8%。

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1公顷,人均森林蓄积量4.1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为35.7%。

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鋇絨。

全市维管束植物共计162科、716属、1815种,其中乔灌木树种538种以上。

维管束植物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3种,Ⅱ级保护植物51种。

主要用材林树种有湿地松、意杨、杉木、水杉、马尾松、柏树、栎树、枫杨、刺槐、苦楝、榆树、旱柳、泡桐、池杉、冬青、黄连木等。

主要经济林树种有柑桔、砂梨、桃、板栗、柿、李、核桃、油茶、枣、杏、石榴等。

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缝勵。

全市主要陆生野生动物170余种,其中鸟类100多种。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红腹锦鸡、小灵猫、黄喉貂、猫头鹰、灰鹤、白尾鹞等近20种。

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果子狸、狗獾、猪獾、黄腹鼬、豪猪、红百鼯鼠、豹猫、华南兔、绿头鸭、白鹭、棕腹啄木鸟、画眉、苍鹭、灰雁、乌鸦、环颈雉、八哥、灰喜鹊、董鸡、王锦蛇、银环蛇、湖北金线蛙、黑斑蛙等。

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報赢。

4、生态旅游资源

全市生态旅游资源概括为三山(大洪山、惠亭山、圣境山)、三园(大口森林公园、虎爪山森林公园、千佛洞森林公园)、三湖(漳河、温峡、惠亭)、三洞(黄仙洞、空山洞、王莽洞)。

其中,大洪山风景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林木丛生,溪泉遍布,有生物活化石对节白蜡、古银杏等。

漳河风景区风景如画,水质优良,气候宜人,为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是休闲避暑娱乐的理想之地。

黄仙洞的云盆景观达2万多平方米,造型独特,堪称奇观。

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鯛汉。

5、林业经济现状

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ADP)600.5亿元,按产业结构分:

第一产业134.54亿元,第二产业259.58亿元,第三产业206.47亿元。

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1.72亿元。

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林业总产值35.53亿元,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20.75亿元、11.73亿元、3.05亿元。

结构比例为6:

3:

1。

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跻馱。

我市林业经济目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

但林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其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状况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林业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更要满足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生态需要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林业工作,努力使我市林业有一个大的发展。

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籜葦。

当前,我市正处于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全面推进“四市”建设,加快荆门崛起的关键时期。

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将进一步扩大我市发展环境容量,提升生态承载能力,破解资源制约瓶颈,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新的经济增长极,为我市建设新型工业强市、现代农业强市、文化旅游强市和生态宜居城市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撑和条件。

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届嬌。

二、“十一五”林业发展简要回顾

(一)主要成就

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省林业局大力指导下,经全市人民共同努力,我市林业“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现代林业建设进展顺利,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为“十二五”林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飙钪。

1、现代林业建设初见成效。

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全市现代林业建设扎实推进,林业生态、产业和生态文化三大体系协调发展。

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諑琼。

——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城乡造林绿化快速推进。

“十一五”期间,全市广泛开展了生态城镇和农村绿色家园创建活动,城乡造林绿化蓬勃开展,成绩喜人。

全市完成人工造林8.96万公顷,封山育林24.62万公顷,四旁植树4303.6万株,绿色通道建设4426.9万公里;参与全民义务植树656万人次,义务植树3553万株;市中心城区公共绿地达到2115.19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10.29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5%,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城乡绿色人居环境初步形成。

森林资源持续增量提质。

2009年全市森林面积38.55万公顷,与“十五”相比净增4.5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6.2%,净增0.4个百分点;森林蓄积1323万立方米,净增127万立方米,继续呈现长大于消的良好态势。

同时,全市共抚育中幼林165万亩次,改造低产林1万多公顷,保护建设生态公益林9.64万公顷,其中国家级公益林7.11万公顷,省级公益林2.53万公顷,森林资源质量不断提高。

区域生态治理明显加强。

“十一五”期间,全市加大了重点区域生态治理力度,实施的四大重点生态工程进展顺利。

共完成退耕还林5.4633万公顷(坡耕地还林1.2867万公顷、荒山造林4.1766万公顷)和后续管理0.38万公顷,长江防护林0.65万公顷,抑螺防病林0.05万公顷,局部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加强。

全市主要湿地周边森林都纳入了生态公益林保护范围,新增长湖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漳河国家湿地公园。

全市自然保护区(小区)达到13个,面积0.89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

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鹭鸟、对节白蜡、刺楸等珍稀物种野外种群稳中有升。

猫虿驢绘燈鮒诛髅貺庑献鵬。

——林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林业产业基地快速发展。

特色经济林面积达到11万公顷,其中新增4万公顷,形成京山板栗、钟祥砂梨、漳河柑橘、屈家岭黄桃等“一县一品”特色产业。

京山油茶、钟祥核桃产业方兴未艾。

速生用材林面积达到12.33万公顷,其中新增6.7万公顷,形成以杨树、湿地松为主,泡桐、栾树、樟树、杉木、马褂木等为辅的工业原料林基地。

花卉苗木面积达到1.07万公顷,其中新增0.52万公顷,初步形成了以“207”国道两侧为主体,皂当、荆潜、汉宜公路两侧为侧翼的百公里花卉苗木长廊。

野生动物养殖产业稳步发展。

屈家岭梅花鹿养殖小区达到4个,梅花鹿达到3千只。

京山蓝孔雀和东宝野猪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生态旅游产业势头不减。

以漳河为龙头的湿地、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达到0.12亿元。

林产品加工产业不断壮大。

以宝源、金林木业和星球家私为龙头的木材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人造板48.4万立方米、家俱46.8万件;以钟祥汇源、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