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想和做课后习题语文版79.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176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想和做课后习题语文版7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想和做课后习题语文版7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想和做课后习题语文版7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想和做课后习题语文版7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想和做课后习题语文版7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想和做课后习题语文版79.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想和做课后习题语文版7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想和做课后习题语文版79.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想和做课后习题语文版79.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想和做课后习题语文版79

6 想和做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埋头苦干(mái )   凭空(píng )

一腔热情(qiāng )滔滔不绝(jué )

成年累月(lěi )依葫芦画瓢(piáo )

2.对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

A.投机取巧(时机)     埋头苦干(低着头)

B.滔滔不绝(断)成年累月(劳累)

C.依葫芦画瓢(依照、按照)劳而无功(成效)

D.执迷不悟(坚持)不毛之地(草木)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D )

A.自己一向这样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依葫芦画瓢”,照样做去。

B.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能够“埋头苦干”。

C.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

D.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4.

导学号50254024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 )

A.“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这是文章的基本观点,也叫中心论点。

B.本文开门见山,在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

C.开头两段讲两种极端,第三段对两种人加以批评,着重指出后一种人不值得赞美。

D.文章主要针对青年特别是学生的思想方法问题。

“只读不想”和“只记不想”是一般学生学习的通病,所以着重写学生,着重写“想”的重要。

5.填空。

胡绳,我国当代哲学家 、历史学 家。

主要著作有《理性与自由》《怎样搞通思想方法》《二千年间》 等。

导学号50254025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

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②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

他们一天忙到晚,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情。

……

③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能够“埋头苦干”。

能够苦干固然是好的,但是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         。

④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

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能够这样想的只有人。

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的方法。

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

要不,今天的人类就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了。

⑤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

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

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

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⑥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怎样才能够接近实际?

当然要观察。

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举个例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

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

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对于别的游泳的人也没有好处。

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

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的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

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证明:

行得通的就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

⑦一面做,一面想。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 ……

⑧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怎样忙,应该抽点工夫来想一想。

想什么?

想他自己做过的事,想自己做事得到的经验。

这样,他脑子里所有的就不是空想,他的行动也就可以不断地得到进步。

6.第③段横线上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B )

A.其实是需要批评的  B.其实并不值得赞美

C.自然并不值得赞同  D.自然是需要批判的

7.第①~④段针对生活中常遇到的两种现象“空想 ”和“死做 ”展开论述,侧重论述了“死做”是不值得赞美的 。

8.阅读第⑥段,填写下列空格。

(1)画线句运用了设问 的修辞方法,作用是: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

(2)该段举了“学游泳”的例子,目的是:

论证想和做联结起来需要从实际出发,既要有观察,又要有行动 。

9.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

A.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B.从实际出发,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C.想,要靠做来证明。

D.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怎样忙,应该抽点工夫来想一想。

10.(2016·宁夏中考)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1)请给画面拟一个标题。

答案示例春光好,正读书(或:

与春天一起读书;春光明媚读书时;阳春三月好读书;沉浸(醉)在春光里)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提示画面内容完整,有情景,语言生动连贯。

 11.

导学号50254026(2016·湖北黄冈中考)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C )

A.“大国工匠”“记住乡愁”“精准扶贫”“履职尽责”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价值观是力量”。

C.“他一直不很喜欢《奔跑吧,兄弟》《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等类电视节目,从内心深处。

”这个句子中“从内心深处”充当状语。

D.“让座不是一种法律责任和义务,而是一种道德自律行为,所以让还是不让的权利,掌握在当事人自己手里,别人无权干涉。

”这个复句的第二层是因果关系。

12.(2016·山东诸城实验中学月考)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B )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够接近实际?

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④②⑤

C.③①②④⑤     D.①③②④⑤

13.

导学号50254027(2017·四川广安中考)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

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

南宋学者陈善云:

“读书须知出入法。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

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

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

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

朱熹认为: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

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时,发现“见”字能表达悠然自得之感。

又想到在俗本中改为“望”,“望南山”就变为主动寻求,这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

“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

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

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阅读,要“入”,也要“出”。

“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了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对本文中心论点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D )

A.阅读后要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B.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

C.本文主要论述了阅读时“入”与“出”的方法。

D.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所在。

(2)根据本文的内容,谈谈阅读中“入”与“出”的辩证关系。

参考答案阅读,要“入”,也要“出”。

“入”是“出”的基础,“出”是“入”的目的。

 (3)本文第④段画横线的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作用:

举苏轼阅读陶渊明《饮酒》诗的事例,论证了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这一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4)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最恰当?

说明理由。

叶圣陶认为:

“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

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是作者的心灵契合。

参考答案放在第②段。

这段话引用叶圣陶的话,阐述了“阅读中的‘入’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以达到心灵的契合”这一观点。

 (5)联系实际,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案示例我们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就会感受到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坚持写作的钢铁般的意志,就会激励自己克服学习、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14.(2016·湖北武汉中考)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为了引导同学们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学校准备开展以“学会主动学习”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在活动过程中,需要你从多方面对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原因作分析。

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表述,三条即可。

提示①学生缺少学习的动力。

②家长强制性管理,造成学生逆反心理,学生反而失去学习兴趣。

③教师教学方法古板,学生对学习无兴趣。

 

(2)在以“学会主动学习”为主题的班会上,需要你谈谈主动学习的意义。

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

(100~120字)

提示主动学习在于你要学,而不是要你学,是自我探索知识世界的乐趣所在。

知识是宝贵的财富,要靠自己去争取。

主动学习让自己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使自己知识和能力快速增长起来。

总之,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需要每天自我主动地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