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精编版带答案解析.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精编版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精编版带答案解析.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精编版带答案解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精编版)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
1.课外阅读。
野鸭
①一天,我在小山上漫步,忽然看见一堆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②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被人发觉,藏在这儿的,就用手拨了它一下,想叫它站起来,可是它一动不动。
③我觉得很奇怪,便俯下身细看。
这时我才发现它已经死了。
它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出去,张着嘴,里面塞满了雪。
它的翅膀稍稍张开来,一条腿略微伸向后面,在它的腿旁有两个蛋。
看见这两个蛋,我便把这只野鸭提了起来。
果然在它身子底下有一个巢,里面盛着十一个蛋,连同外面两个,一共是十三个。
④我将它仔仔细细地审视了一番,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
从它身上的各种情形看,它是被冻死的。
虽然看的只是表面现象,但是我还是毫不迟疑地下了这个结论:
它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了一场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⑤我望着这只野鸭,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⑥可怕的风雪席卷了这个孤寂而荒凉的小山,凛冽刺骨的寒风令人窒息。
而这只可怜的野鸭却不顾这一切,竟然敢向它的敌人挑战,执意保卫着自己的家和孩子,直到精疲力尽,再也无力这样做的时候,毅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1)从文中找出关于野鸭的外形描写,用“________”画出来。
(2)短文的第⑤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
B.总结全文
C.承上启下
(3)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4)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一切”指的是孤寂而荒凉的小山。
B.“敌人”指的是暴风雪。
C.“毅然”一词写出野鸭为保护孩子奋不顾身。
D.画线句子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野鸭的赞美之情。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1)它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出去,张着嘴,里面塞满了雪。
它的翅膀稍稍张开来,一条腿略微伸向后面。
(2)C
(3)本文主要写了作者在山上漫步时发现了一只死去的野鸭,经过仔细检查,作者发现野鸭的身子底下有十几个鸭蛋,作者推测野鸭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而被冻死的。
(4)A
(5)表达了作者对野鸭深沉的、伟大的母爱的赞扬之情。
【解析】【分析】
(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再结合选项判断。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A:
“这一切”指的是野鸭为保护孩子在暴风雪中奋不顾身。
(5)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它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出去,张着嘴,里面塞满了雪。
它的翅膀稍稍张开来,一条腿略微伸向后面。
(2)C;
(3)本文主要写了作者在山上漫步时发现了一只死去的野鸭,经过仔细检查,作者发现野鸭的身子底下有十几个鸭蛋,作者推测野鸭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而被冻死的。
(4)A;
(5)表达了作者对野鸭深沉的、伟大的母爱的赞扬之情。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5)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老猫(节选)
季羡林
我从小就喜爱小动物。
同小动物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
它们天真无邪,率性而行:
有吃抢吃,有喝抢喝;不会说谎,不会推诿(wěi);受到惩罚,忍痛挨打;一转眼间,照偷不误。
同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不像同人在一起那样,应对进退,谨小慎微,斟酌(zhēnzhuó)词句,保持距离,感到异常地别扭。
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
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
蜷(quán)曲在窄狭的室内窗台上,活动的空间好像富富有余。
(①)它并没有什么特点,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②)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气,因此起名叫虎子。
它脾气也确实暴烈如虎。
它从来不怕任何人。
谁要想打它,不管是用鸡毛掸子,还是用竹竿,它从不回避,而是向前进攻,声色俱厉。
除了暴烈咬人以外,它还有另外一面,这就是温柔敦厚的一面。
我举一个小例子。
虎子来我们家以后的第三年,我又要了一只小猫。
这是一只混种的波斯猫,浑身雪白,毛很长,但在额头上有一小片黑黄相间的花纹。
我们家人管这只猫叫洋猫,起名咪咪;虎子则被尊为土猫。
这只猫的脾气同虎子完全相反:
胆小,怕人,从来没有咬过人。
只有在外面跑的时候,才露出一点儿野性。
它只要有机会溜出大门,但见它长毛尾巴一摆,像一溜烟似的立即窜入小山的树丛中,半天不回家。
这两只猫并没有血缘关系。
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一进门,虎子就把咪咪看作是自己的亲生女儿。
它自己本来没有什么奶,却坚决要给咪咪喂奶,把咪咪搂在怀里,让它咂自己的干奶头,它眯着眼睛,仿佛在享着天福。
(1)请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咪咪外貌的句子。
(2)其实在季老先生的文章中,对虎子也有一段外貌描写:
“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
”这句最可能放在文中第二自然段的________处。
(填序号)
(3)作者先写了老猫的________特点,再写老猫的性格特点,其中性格特点突出了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4)对这篇文章的情感流露和语言表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作者语言朴实,娓娓道来,事例翔实可信,情感真挚动人
B.作者抓住了猫的特点,甚至名字的由来,表达出他对老猫的喜爱
C.作者善于对比,动物与人的对比,更能表现他对动物的喜爱
D.作者主要是想表达对老猫的喜爱,只是为了突出它敦厚的特点才写的另一只猫
解析:
(1)这是一只混种的波斯猫,浑身雪白,毛很长,但在额头上有一小片黑黄相间的花纹。
(2)②
(3)外貌;暴烈如虎;温柔敦厚
(4)D
【解析】【分析】
(1)外貌描写即对描写对象的容貌、神情、体型、姿态等的进行描写,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在第3自然段找到答案。
(2)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
解答时,我们认真读给出的句子,确定各分句之间的关系,然后确定填入的句子。
(3)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这是一只混种的波斯猫,浑身雪白,毛很长,但在额头上有一小片黑黄相间的花纹。
(2)②;
(3)外貌、暴烈如虎、温柔敦厚;
(4)D
【点评】
(1)了解什么是外貌描写,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2)此题主要考查了语句衔接,结合上下文及所给的句子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3)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节选)
①麦子熟的时候,豆荚也长大了。
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
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静地微笑。
于是,空旷的田野里洋溢着熟了的麦子和熟了的豆荚那无与伦比的清香。
②那时候,麦子和豆荚诱惑着我们,我们变得忙碌起来。
湿湿的、长长的田埂上,通常会出现我们握着镰刀、挎着竹篮的身影,那些细细的、小小的身影像一只只青草蜢,不停地蹦跳着、蹦跳着。
③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在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
真是舒服。
折一根韧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管,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
竹笛吹一声,鞭子挥一挥。
啪——鸭子蹒跚地迈着步子前进了;羊儿撒着欢儿向前走了……
④随后,我们跟在鸭子、羊儿后面也开步走。
不知是谁,想个好办法,把竹篮子挂在小山羊角上,山羊走呀走的,竹篮子也晃呀晃的。
我们看了真喜欢。
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掘过的地里去,那里的蚯蚓、螺蛳、赤膊田鸡最多;把羊儿牵到河边去,那里的青草地真大,草儿真嫩……”
⑤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
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沟沿上、豆地里扯到一小捧一小捧青草,放进竹篮里。
想到日后剪兔毛的情景,我们禁不住地要咧开嘴巴笑。
⑥忙完了,肚子也开始咕咕地叫了。
别愁,我们有我们的办法。
——皮皮摘来了嫩豆荚,小梅从自己家的院子里掰了几只竹笋,啊,还不老;青青的家离这最近,他拿来了铁锅和米,来,我们做野米吃!
我和春芳帮不了忙,就去垄沟里捉泥鳅,捉上泥鳅,洗净了,丢进饭锅里,野米没有烧好,我们已被锅里溢出的香味熏得口水欲滴……
⑦吃饱了,我们也乏了,于是便往地上一躺,闭上眼睛,伸开四肢,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
当我们一觉醒来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一片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1)与第②段“麦子和豆荚诱惑着我们”中的“诱惑”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诱骗
B.迷惑
C.吸引
D.疑惑
(2)下列对第②段中画“_____”的部分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孩子营养不良,身体瘦小如青草蜢
B.孩子调皮好动,如青草蜢不停地蹦跳
C.孩子身着绿衣,在田埂上如青草蜢
D.孩子快乐忙碌,如青草蜢活泼自由
(3)第③段中“我们”折柳条的目的是( )。
A.赶鸭羊
B.编草帽
C.捆青草
D.烧午饭
(4)第⑦段写道:
“吃饱了……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
”
下列诗句中与句中儿童的行为相似的一项是( )。
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C.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D.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5)作者在结尾写道:
“当我们一觉醒来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一片豆荚,高的
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这个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 )。
A.丰富内容,增加了文章的篇幅
B.赞美麦子、豆荚长势好,暗示丰收在即的喜悦
C.呼应开头,突出乡村生活美好
D.暗示“我们”睡在田埂上,说明乡村生活艰苦
(6)麦子熟了和豆荚长大时,“我们”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
请简单概括。
(7)第①段写道:
“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静地微笑。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联系短文,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析:
(1)C
(2)D
(3)A
(4)B
(5)C
(6)“我们”在田野里收麦子,采豆荚,赶鸭放羊,在麦田的沟沿上、豆地里扯草,在野地里做饭,在阳光下睡觉。
(7)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示例:
我体会到了作者对悠闲幸福的田园生活的怀念和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
(1)—(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在结合选项判断。
(6)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7)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C
(2)D(3)A(4)B(5)C
(6)“我们”在田野里收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