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209472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docx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docx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

深秋时节,已是寒意阵阵,可民勤县重兴乡新地村的日光温室示范点上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三五成群的群众正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拉线、开沟、放置秸秆,有条不紊,干得起劲。

  为什么在沟内放置那么厚的一层秸秆?

一旁做指导的重兴乡农民技术员陈生德解开了笔者的疑问。

  原来,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一项关于生物质能利用的现代农业生物工程创新技术,它是将农作物秸秆在专用微生物菌种的作用下,定向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微生物、有机质元素等,使农产品达到高产、优质和无公害的目的。

它类似于“原子反应堆”,主要以秸秆为原料,所以称为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2010年,该技术在世界农业新技术发明奖励大会上获得金奖,主要特点是以秸秆替代化肥,以植物疫苗替代农药,可使环境内二氧化碳浓度提高4~6倍,有机质含量增加10倍以上,光利用率提高2.5倍,水利用率提高3.3倍,植物发病率降低90%以上,平均增产30%~50%。

  陈生德告诉笔者,去年他从山东引进了秸秆反应堆技术,11月中旬定植了一棚西葫芦,整个生育期西葫芦长势旺盛,病虫害轻,产量高,品质好,一个棚卖了三万多元。

乡上多次组织种植户去他家的温室里参观学习,特别是新地村的农户,积极性很高,已有50多座棚使用了该技术。

  “这个技术好掌握吗?

”“很简单的。

”陈生德介绍说,在定植前,要翻地开沟,沟深80公分,宽30~40公分,玉米秸秆填40公分,在秸秆上面撒上处理好的专业菌种,然后在上面埋压20~25公分厚的土,灌水把玉米秸秆浸透,整平、铺上滴灌带,移栽之前再渗一次水,正常定植。

  在采访中,民勤县农技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梁立中告诉笔者,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重兴乡农民技术员陈生德去年从山东引进的一项日光温室新技术,通过一年的探索试验,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一是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二是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通透性;三是秸秆在腐熟发酵的过程中,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可有效提高光合效能;四是可以提高地温,尤其是在冬季。

内置式反应堆操作

1.行下内置式操作程序:

开沟、铺秸秆、撒菌种、拍振、覆土、浇水、整垄、打孔和定植。

①开沟:

一堆双行,宜采用大小行种植。

大行(人行道)宽100—120厘米,小行宽60—80厘米,就在小行位置开沟,沟宽60厘米或80厘米,沟深20—25厘米,开沟长度与行长相等,开挖土壤按等量分放沟两边。

②铺秸秆:

开沟完毕后,在沟内铺放秸秆(玉米秸、麦秸、稻草等)。

一般底部铺放整秸秆(玉米秸、高粱秸、棉柴等),上部放碎软秸秆(例如,麦秸、稻草、玉米皮、杂草、树叶以及食用菌下脚料等)。

铺完踏实后,厚度25—30厘米,沟两头露出10厘米秸秆茬,以便进氧气。

③撒菌种:

每沟用处理后的菌种6公斤,均匀撒在秸秆上,并用锨轻拍一遍,使菌种与秸秆均匀接触。

④覆土:

将沟两边的土回填于秸秆上,覆土厚度20—25厘米,形成种植垄,并将垄面整平。

⑤浇水:

浇水以湿透秸秆为宜,隔3—4天后,将垄面找平,秸秆上土层厚度保持20厘米左右。

⑥打孔:

在垄上用12#钢筋(一般长80—100厘米,并在顶端焊接一个T型把)打三行孔,行距25—30厘米,孔距20厘米,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以利进氧气发酵,促进秸秆转化,等待定植。

⑦定植:

一般不浇大水,只浇小水,一棵一碗。

定植后高温期3天、低温期5—6天浇一次透水。

待能进地时抓紧打一遍孔,以后打孔要与前次错位,生长期内每月打孔1—2次。

2、行间内置式:

多数是因为定植前没有秸秆,故先定植,待秸秆收获后在行间进行。

其操作程序基本同行下内置式。

一般离开苗15—20厘米,挖土深15—20厘米,宽60—80厘米,铺放秸秆20—25厘米厚,沟两头露出秸秆10厘米。

将拌好的菌种按每行6公斤均匀撒接,用铁锨拍振一遍,土壤回填于秸秆上,大行不浇水,小行内浇水,渗入大行湿润秸秆。

按行距30厘米,孔距20厘米,用12#钢筋打孔,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

3、追施内置式:

为保持全生育期持续增产、弥补定植时因为没有秸秆或秸秆量不足造成的缺失,在生长期内宜使用该方式。

方法是将新下的秸秆用粉碎机粉碎,按每亩菌种用量3公斤、麦麸60公斤、饼肥30公斤、秸秆粉900公斤、水2000公斤(其比例为1:

20:

10:

300:

666),混和拌匀,堆积成高60厘米,宽100厘米的梯形堆升温,用直径5厘米的木棍在堆面上打孔9个,盖膜,发酵,升温至45—50℃,即可穴施。

30厘米1穴,离开作物15厘米,每穴0.5—1.0公斤;随即覆土,每穴打孔3—4个;追施后7—10天一般不浇水,以后根据墒情进行常规浇水,一般作物在生育期追施2—3次。

注意事项:

种植蔬菜、水果和豆科植物,可用草食动物(牛、马、羊等)粪便:

每亩一般用量3—4方,与内置式反应堆结合施入沟中效果更佳。

使用该技术禁用化肥和非草食动物粪便。

研究证实:

使用鸡、猪、人、鸭等非草食动物粪便,会加速线虫繁殖与传播,导致植物发病;使用化肥会影响菌种活性,同时还会使土壤板结,加速病害的泛滥。

操作注意事项

(1)内置式操作时间应比定植播种期提前20天左右,最少不低于10天,否则表现效果会错后。

(2)第一次浇水要足(以湿透秸秆为准);第二次浇水匀,间隔时间10—15天;第三次浇水要巧,常规法浇2—3水,反应堆技术浇一水,第四次浇水要慎,入九至立春期间不宜浇水,以看到旱情才可浇水。

(3)使用内置式掌握四不宜的原则:

开沟不宜过深(不超25厘米);菌种、秸秆量不宜过少(每亩菌种8—10公斤,秸秆3000—4000公斤);覆土不宜过厚(20—25厘米);打孔不易过晚、过少(浇水后3天打孔,20厘米见方)。

植物疫苗

植物疫苗是一种利用植物免疫功能防止植物病害的生物技术。

植物疫苗防病机理是通过接种进入植物体内,激活植物机体免疫功能,实现防治病害的目的。

它是生物反应堆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技术现已在山东、辽宁、河北等10几个省,100多个县(市、区)果树、蔬菜、中药材、豆科植物、茶叶、烟草等作物上大面积示范应用,防治效果达到了80%—100%,平均成本降低60%,平均增产30%以上。

植物疫苗对解决农产品化肥污染和农药残留问题,实现农作物有机栽培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效果不明显

起因一:

所用菌种质量低劣。

解决措施:

购买优质菌种,不要听厂商忽悠,要专菌专用。

由于目前微生物肥料产品需要到农业部进行产品登记后才能进行生产和销售,因此建议购买有微生物肥料登记标识的菌种产品,如丰农秸秆反应堆菌种。

有部分产品短期内使用效果不错,但由于其所用菌种没有经过农业部微生物肥料登记部门进行的菌种检验、产品毒性检测及质量检测,存在产品质量不稳定,施用不安全等原因,建议慎重购买和使用。

起因二:

未进行碳氮比调节。

解决措施:

亩用15公斤左右的尿素或200公斤豆粕来调节碳氮比,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撒菌种后,将尿素或豆粕均匀撒在秸秆上。

也可将菌种和豆粕混匀后撒施,切忌尿素和菌种混合撒施。

起因三:

打孔不足或孔被堵塞。

解决措施:

增加打孔密度。

一般可按下述操作进行:

定植期在距离作物苗根茎5公分处与前后左右各打一孔;生长期可按25~30公分见方均匀打孔;结果期按20公分见方打孔。

一般茄果类作物一季打四次孔即可,叶菜类两次即可。

2、打孔后有白色小虫爬出

起因:

玉米秸秆中有玉米螟,秸秆收割后,玉米螟在秸秆中休眠。

当秸秆反应堆浇水打孔后,温度升高,玉米螟解除了休眠就从孔中爬出来了。

解决措施:

喷洒杀虫药剂即可,切忌喷洒杀菌剂。

3、植株颜色发黄,茎细叶薄

起因:

由于在秸秆反应堆建造时没有添加尿素调节碳氮比或尿素添加较少,在秸秆分解过程中微生物与植物争氮,导致作物缺氮失绿。

解决措施:

冲施氮肥。

4、植株下部叶色变黄

起因:

冲施氮肥时图方便,直接将冲施肥浇进了孔中。

由于孔中微生物作用几种,温度较高,导致氮肥分解成了氨气溢出,导致了下部叶片受熏。

解决措施:

首先要排风放气,降低室内氨浓度;其次要浇水,降低肥料浓度;三要在叶片背部喷施1%食用醋溶液,可有效缓解危害。

5、病害比未用前严重

起因:

未使用专用菌种或使用量不足或使用了劣质菌种。

由于秸秆中本身带有病菌,如果菌种使用不当,会导致秸秆所带病菌在棚室中蔓延,产生新病害。

解决措施:

使用经农业部登记的秸秆反应堆菌种产品;使用相应杀菌剂进行叶面喷施,切忌灌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