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锚索监理细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04529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应力锚索监理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预应力锚索监理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预应力锚索监理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预应力锚索监理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预应力锚索监理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应力锚索监理细则.docx

《预应力锚索监理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锚索监理细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应力锚索监理细则.docx

预应力锚索监理细则

 

预应力锚索监理细则

 

东莞市轨道交通R2线【2310标】

【陈屋站~寮厦站】

土建工程

合同号:

R2JL005

预应力锚索施工

监理细则

编制:

审核:

审批:

广东重工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R2线工程

施工监理【2205标】项目监理部

12月14日

一、工程概况·······································2

二、编制依据·······································2

三、监理工作目标···································3

四、监理工作内容及流程·····························3

五、监理工作控制要点和目标值·······················5

六、监理工作方法和措施·····························8

七、安全文明施工职业健康环境管理·················9

一、工程概况

1.1基本概况

【陈屋站~寮厦站区间】东北起陈屋站、西南至厚街中心站,区间线路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沿莞太路敷设。

中间风井位于莞太大道上,中心里程为YDK26+616.500,所占场地现状为莞太大道及绿化带,周边建筑物距离施工场地距离较远。

本中间风井兼做矿山法施工竖井,风井两端均为矿山法隧道。

本风井属于预留工程,本期实施的是风井主体,风道及风亭远期实施。

中间风井基坑长度为28.0m,基坑宽度为20.8m,平均深度约为39.22m,覆土厚度约7m,围护结构外放1.5m,中微风化层以上围护结构采用吊脚桩,冲孔灌注桩桩径为φ1000,间距1150mm,桩间采用φ600双重管旋喷桩止水。

冲孔灌注桩嵌固深度为进入微风化层不小于1.5m或中风化层不小于2.5米,旋喷桩进入强风化层1米。

冲孔桩底部设锁脚锚索,经过钢筋混凝土腰梁与桩身相连接,锁脚锚索长15米,锚固段长度9米,锚入中微风化地层,每根桩设置一道,为防止群锚效应采用倾角15°与20°间隔布置。

1.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R2线工程陈屋站~寮厦站区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风井工程地质从上自下为:

<1-1>素填土厚2.74m、<3-2>可塑状粉质粘土4.02m、〈6-5〉可塑状砂质粘性土0.39m、〈6-6〉硬塑状砂质粘性土3.06m、〈9-2〉强风化花岗闪长岩2.3m、〈9-3〉中等风化花岗闪长岩6.06m、其下为〈9-4〉微风化花岗闪长岩地层。

本区间范围内无地表水系,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冲洪积砂层(中砂<3-10>)中,以孔隙潜水为主,赋水性较好,含水量一般。

人工填土层(填砂、填石)中存在上层滞水,残积土孔隙水含水层性质为砂质粘性土,透水性和富水性均较弱。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石强风化带的下部及中等风化带中。

基岩的含水性、透水性受岩体的结构、构造、裂隙发育程度等的控制,由于岩体的各向异性,加之局部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导致岩体富水程度与渗透性也不尽相同。

岩体的节理、裂隙发育地带,地下水相对富集,透水性也相对较好。

总体上,基岩裂隙水发育具非均一性。

本次勘察期间量测地下水位埋深1.8~9.1m,地下水动态变化大,丰水期地下水位埋深较浅,枯水期地下水位埋深较深,年水位变幅一般在2~7m。

二、编制依据

2.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2.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2.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2.5《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范》(DBJ/T15-20-97)

2.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GB50194-93;

2.7合同:

本工程的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建筑工程施工合同。

2.8设计文件:

本工程的地质勘察资料、经批准的设计文件(图纸、设计说明、设计指定的标准图集、设计交底会议纪要、设计变更文件、经设计确认的工程变更文件等)。

2.9已批准的本工程《监理规划》;

三、监理工作目标

3.1工期目标:

根据批准的施工总计划目标工期按期完成。

3.2质量目标:

达到广东省优良样板工程标准。

2.3安全目标:

重大伤亡责任事故发生率为0;火灾事故发生率为0;轻伤责任事故发生率≤3‰;争创省安全文明优良样板工地。

四、监理工作内容及流程

4.1监理工作内容

4.1.1熟悉设计文件和地质勘察报告,组织设计交底,对现场监理进行技术交底,明确监控要点。

4.1.2审查施工单位提出的专项施工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并批准。

4.1.3检查现场开工条件,签发分部工程开工报告;检查工程使用的材料、设备的规格和质量、运行状况,检查安全教育情况。

4.1.4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正式的设计文件和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旁站监督,控制工程质量,同时检查施工技术措施和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纠正违章、违规行为。

4.1.5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协调处理异常地质情况,办理工程设计变更和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

4.1.6组织有关各方对工程质量问题及质量事故的处理。

4.1.7审查技术档案、资料及竣工验收资料,组织工程中间验收。

4.2监理工作流程

4.2.3预应力锚索质量控制工作流程

 

 

五、监理工作控制要点和目标值

5.1、材料与设备

5.1.1预应力钢绞线

5.1.1.1进场钢绞线的外观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验:

外包装完整,表面无油渍、锈蚀、毛刺、损伤;直径偏差±0.15mm,捻距为直径的12~16倍;伸直性能良好、无散头;涂层钢绞线的PE护套无损伤。

5.1.1.2供货商应提供每盘钢铰线的材质证明书、产品合格证、试验检验报告。

5.1.1.3进场入库的锚具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验:

1、外观检查应从每批锚具中抽取10%,且不应少于10套,少于10套者全部检验。

做外观及结构主端部、与张拉机具的匹配及表面检查,合格者方可入库。

2、硬度检查应从锚具总量中随机抽取5%,且锚板不应少于5件,夹不应少于5副,按厂家提供的硬度范围进行测试,合格者方可入库。

3、与锚具相配套的锚垫板、螺旋筋、承压板的材质及加工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5.1.1.4张拉机具

1、与张拉机具配套的压力表精度不应低于1.5级,张拉时压力表计数不超过表盘刻度的75%。

2、预应力钢绞线锚具组装件试验的专用张拉机具,若标定后使用次数较少(少于20次),未经检修或无异常,其标定期可适当延长,但不应超过10个月。

5.2成孔

5.2.1预应力锚索孔道应采用钻孔法成孔,基本要求如下;

1、应按设计要求测定孔位,孔位坐标误差不得大于10cm,如遇障碍须移位,应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并取得书面更改通知后方能实施。

2、开孔时应严格控制钻具的倾角及方位,当钻进20cm~30cm后应校核角度,在钻进中及时测量孔斜及时纠偏,钻孔与锚索设计方位偏差应控制在±1°,倾角偏差≤±1°,为防止群锚效应采用倾角15°与20°间隔布置。

3、岩锚成孔应顺直,孔壁无错台、无松动碎石。

4、钻孔深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和有关技术要求,深度+50~+100mm,且应小于200mm,钻孔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孔径10mm。

5、在钻孔过程中,如遇岩体破碎或地下水渗漏严重钻进受阻时,就应采取固结灌浆等堵漏止水措施。

若岩性软弱孔壁易坍塌应采用跟管钻法钻进成孔。

6、终孔后应使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进行清洗。

5.2.2岩锚孔位应按以下要求进行处理:

1、锚索安装或孔口临时封堵后,应进行锚墩基面平整,清除浮土、碎石。

安装孔口套管时,套管必须与孔轴、锚索同心,并嵌入孔内。

2、锚垫板与套管应正交,偏斜不得超过0.5°。

3、锚墩模板一般宜采用钢模,安装尺寸误差不应大于±10mm。

5.3锚索制作

5.3.1钢绞线必须采用切割机下料,严禁使用电弧或乙炔切割。

雷雨时不应进行室外作业。

5.3.2锚索应根据设计结构进行编制,采用编帘法或隔离架集束,隔离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其间距允许偏差50mm。

5.3.3锚索编制中钢绞线应一端对齐,排列平顺,不得扭结,绑扎牢固,绑扎间距为2.0m。

5.3.4岩锚内锚固段的进出浆管应按设计编入索体。

靠近孔底的进浆管出口至锚索端部距离不宜大于200mm。

5.3.5岩锚制索时,止浆环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尺寸误差不大于±50mm,并将止浆环与索体密封固定。

5.4岩锚孔道验收24小时后,锚索安装前,应检查其通畅情况。

5.5岩体锚索应一次放索到位,避免在安装过程中重复拖动索体。

5.6锚固段必须除锈、除油污,按设计要求绑扎架线环和箍线环,架线环间距原则为1m,最大不超过1.5m,且锚孔孔口位置必须设置一个;箍线环采用φ8钢筋焊成内径为4.0cm的圆环,钢绞线由其内穿过。

自由段除锈后,立即加套软塑料管套管,套管两端绑扎封口。

5.7注浆

5.7.1注浆管使用前,先检查有无破裂堵塞,接口处要处理牢固,防止压力加大时开裂跑浆。

在灌浆前将管口封闭,接上压将管,即可进行注浆,浇注锚固体。

②灌浆采用水泥砂浆:

水泥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灰砂比0.5:

1,水灰比为0.4~0.45纯水泥浆,砂的粒径不宜大于2mm,锚固体强度不小于25MPa。

做好灌浆记录。

③灌浆压力,本工程设计要求二次注浆,第一次注浆压力为0.5~1.5MPa,第二次注浆的注浆压力为2.0~3.0MPa,一次注浆浆体初凝后,可进行二次注浆。

5.8张拉

5.8.1锚索锚固体强度达到15Mpa或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80%时可进行锚索试验,最大试验荷载应取锚索轴向拉力设计值的1.2倍。

5.8.2锚索张拉程序、加载分级、张拉力、超张拉力、锁定力、持荷稳定时间等均应按下列要求执行;

1、应采用以张拉力控制为主,伸长值校核的双控操作方法。

当岩体锚索张拉实测伸长值与理论计算伸长值偏差超出10%或小于-5%时,应停机检查,待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恢复张拉。

2、在张拉过程中应按设计要求逐级加载。

锚索拉力设计值为152KN,锁定值100KN,岩体锚索最大张拉应力应控制设计值的105%~110%范围内。

3、锚索张拉锁定后夹片错牙不应大于2mm,否则应退锚重新张拉。

5.9锚索验收

验收试验应按设计要求随机抽样进行,其抽样数一般为5%,但不得少于3束。

验收试验的合格标准:

在最大验收试验荷载作用下,锚头位移相对稳定;检验曲线的总弹性位移应超过自由段长度理论弹性伸长的80%,且小于自由段长度与1/2锚固段长度之和理论弹性伸长值。

5.10监测

5.10.1预应力工程施工期监测的内容、数量、部位和监测方法应按设计要求实施。

5.10.2施工期原位监测工作必须与预应力锚索张拉同步进行,及时整理资料,迅速反馈信息,进行动态设计,调整施工工艺。

六、监理工作方法和措施

6.1做好图纸会审工作,组织设计、施工等有关单位进行会审,并做好会审记录。

6.2对承建商(施工单位)资质进行审核。

a审查企业注册证明和资质等级,进穗注册登记手续,要求交验有关证明(复印件);

b主要施工业绩;

c技术力量情况;

d施工机具情况;

e对施工方的技术工种、上岗证进行审核。

6.3对承建商的施工专项方案设计进行审核。

6.4进场的施工设备,符合现场的施工技术要求和环境要求。

6.5预应力锚索、锚具入场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及生产厂家资质证明;钻孔、张拉和灌浆设备就应符合要求。

6.6施工质量预控措施

a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工程地质资料,预应力锚索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