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00994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邓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毛邓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毛邓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毛邓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毛邓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邓三.docx

《毛邓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邓三.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邓三.docx

毛邓三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何为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实践过程,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初意识

党的幼年时期

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这一命题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实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之间关系认识过程的一次飞跃。

4、为什么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总结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概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包括的具体内容

(1)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2)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形式

概括起来说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党在幼年时期、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十三届四

中全会以来、党的十六大以来

1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重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

2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一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一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4科学发展观继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继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如何发展?

怎样发展?

总结:

理论成果的相互关系:

是一个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的条件

(1)时代背景

(2)思想基础(3)客观条件(4)主观条件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2)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成熟标志:

毛泽东发表《实践论》《矛盾论》《<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成为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

(3)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共十七大党章

2、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

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

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4)政策就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详见教材P13-16)

总结: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

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为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毛泽东思想指引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结束了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找

到了一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提出了许多很有启发性的论断。

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天依然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旗帜。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包含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

毛泽东追求和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依然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并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毛泽东使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没有毛泽东,“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

但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同任何人一样,也有缺点和错误。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主要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我们在正确评价毛泽东的伟大功绩时,也要毫不含糊地批评他的错误,但必须要做到实事求是,要摆正毛泽东的功过是非的位置,不能以偏代全,“给毛泽东同志抹黑,也就是给我们党、我们国家抹黑”(注:

《邓小平文选》,第2卷,301~302页。

),要充分肯定毛泽东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决不可等量齐观,更不可本末倒置。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终究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

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作为党和国家的代表和象征,也制止过一些具体错误,提出过一些闪光的思想,如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等,维护着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维护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我们不能因为否定“文化大革命”而否定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所做的一切,也不能把所有的错误责任全推到他一人身上。

第二节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认识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

(3)实践基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现实

(4)主观条件——丰富的人生经历

高超的理论思维

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起点

(2)十二大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具轮廓

(3)十三大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日趋成熟

(4)南方讲话和十四大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概括

(5)十五大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命题并被确认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及主要内容

1、科学体系

它同样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阶段、任务等一系列互相关联的基本问题,初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主要内容

见教材四个主要方面P21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四新”)P23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四、如何正确评价邓小平的一生?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生一百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

“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他还从五个方面概括了他的主要贡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热爱人民、心系人民,崇尚实干、勇敢果断,目光远大、襟怀宽广,无私无畏、光明磊落。

总结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源于国际局势的新发展(世情)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源于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的新变化(国情)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源于党的自身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党情)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1)十三届四中开始思考、酝酿

(2)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视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2001年7月江泽民在“七一”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