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要点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92641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要点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考历史要点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考历史要点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考历史要点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考历史要点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要点复习.docx

《中考历史要点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要点复习.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要点复习.docx

中考历史要点复习

2014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

一、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改革的作用或意义:

1、奴隶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管仲改革。

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2、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商鞅变法。

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秦国通过变法,●废除了奴隶制度,●建立了封建制度,●发展了封建经济,●增强了国力,●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洋务运动。

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资产阶级改革:

●戊戌●变法。

意义:

它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它的失败说明了(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半封中国行不●通。

地位:

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是沙皇俄国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个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日本明治维新。

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给亚洲国家人民带来灾难。

对中国的影响:

一方面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另一方面,日本的崛起也刺激了中国开始向政治近代化方向迈进,中国的维新变法正是学习日本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走资本主义道路的。

●罗斯福新政。

使美国度过了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提高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程度。

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改革(无产阶级改革):

●中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是中国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启示:

1改革是我国的立国之本,2强国之路,3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4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5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6注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7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8改革要注意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文明一起抓。

●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改革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也没有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所存在的弊端。

●戈尔巴乔夫改革。

导致苏联解体。

●东欧改革。

结果:

东欧改革未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引起国内经济形势恶化,●进而●带来政治危机,●最终导致东欧剧变。

总之:

1、任何形式的改革,都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得民心者的天下;

2、改革要顺应时代的潮流,紧跟时代的步伐;

3、改革要有良好的环境。

二、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及对文明进程的影响:

1、关于孔子的思想及影响:

春秋末期鲁国人。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公认的历史名人。

●思想核心:

是“仁”,●在政治上提出“为政以德”;

●治学态度:

胸怀大志、勤学好问、注重实际考察、终身学习。

●对中国的影响: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在倡导的建立和谐社会,●正是某些思想的借鉴和利用。

●对教育方面的贡献:

兴办私学,●广收学生,●主张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温故而●知新等。

●对文化方面的贡献:

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大思想家。

言语被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晚年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春秋》一书。

2、对中国文明进程的影响:

●百家争鸣的影响:

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主体内容。

●秦朝时,●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焚书坑儒。

作用:

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

影响: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结束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是古代的一次文化浩劫。

●汉朝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作用:

统一了思想领域,●巩固了中央集权。

影响:

对学术文化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实际上是文化专制主义的一种表现。

●明朝时,●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清朝时,●大兴文字狱,●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不●利于古代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关于历史上中央加强集权方面:

1、秦、汉、元、明、清朝是怎样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

有何理论依据?

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1)、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国,统治了15年。

●政治上: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

●经济上:

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铜钱。

●文化上:

统一文字为小篆,●以后又推广隶书。

●思想上:

接受李斯建议,●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军事上:

修建长城,●派蒙恬北击匈奴。

理论依据:

战国时期法家代表韩非的理论,建立群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

影响:

结束了春秋战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在我国延续了2000多年。

(2)、西汉: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国,定都长安。

●政治上:

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的势力。

●经济上:

治理黄河,●兴修水利;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

●思想上:

接受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

●军事上: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理论依据: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是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3)、元朝: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国,定都大都(北京)。

●政治上:

推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

加强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

(4)、明朝: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定都南京,后明成祖迁都北京。

●政治上:

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设内阁、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

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继续执行削藩政策;设立厂卫特务机构,●使君主专制高度强化;

●文化上:

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5)、清朝:

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在盛京建国,

●政治上:

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撤销;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思想上:

清朝大兴文字狱,●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不●利于古代文化的繁荣发展。

四、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都江堰:

是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筑的,●集防洪与灌溉于一体的水利工程,●它既消除了岷江之害,●又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秦朝长城:

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修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后历朝还有修筑。

最主要是秦朝和明朝。

目的是为了安定北方,●维护国家统一。

影响:

沉重的徭役给人们带来深重的苦难,人们不堪忍受,起来反抗。

●隋朝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作用: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影响:

过度使用民力,加重人民负担,导致了隋朝灭亡。

●隋朝赵州桥:

是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为古代桥梁建筑史上奇迹。

●北京故宫:

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整个故宫建筑沿南北轴线左右对称,●主次分明,●错落有致,●金壁辉煌,●气象威严,●是我国和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五、民族问题:

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认识或意义:

(可任意选答2点)

●民族团结有利于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

●国家统一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

●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任重而●道远。

1、关于新疆问题。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朝时期,●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清朝时期,●乾隆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

1884年,●设立新疆行省。

2、关于西藏问题

 

(1)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隋唐时期;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和亲及唐蕃会盟。

●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务、西藏地区。

西藏正式成为元行政区。

●清朝时期确立册封制度,●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

建立金瓶掣签制。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认识:

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统一的完成,各民族的大团结得以实现,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一个表现,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石。

(3)从西藏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结果;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3、关于台湾问题

●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1三国时,2孙权派大将卫温到夷洲(今台湾),3加强了台湾同4内地的联系。

5②元朝时,6设澎湖巡检司,7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③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为什么说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_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_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3_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4_心愿。

5_都是中华民族,6_血脉相连,7_有共同8_的语言、文字、共同9_的传统文化。

④有“一国两制”等正确的方针、政策。

⑤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有能力实现祖国统一。

●历史上两次被割占及回归: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今天台湾与祖国不●统一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到台湾,从此,与祖国大陆分离。

●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前提;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今天祖国统一的阻碍因素:

“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最大威胁);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式:

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必要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在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青少年应怎么办?

①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

②同“台独”等破坏祖国统一,分裂祖国的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