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91291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6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

名师说课

课程标准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教材主要介绍社会主义建设的前二十多年中,中国共产党由于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加之后来“左”倾错误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了困难,但仍在曲折中前进的历史。

二十余年间中共领导下取得的建设成就与挫折是课标要求掌握的基本史实,同时还应学会分析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和遭遇挫折的原因,并吸取这一时期的经验教训。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第三单元的基础上,对经济体制已经有较明确的认识。

必修I中讲述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方针,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为什么走上计划经济体制的道路,对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挫折的原因,教师应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分析。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可以采用情境设疑,合作探究法,课前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如“一五”计划的成就,“大跃进”运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图片。

利用图片和数据,在教学中逐步展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取得的成就与教训。

学习方法

要从宏观上把握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即在曲折中发展。

掌握发展的表现,分析曲折的原因,同时要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具体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20世纪0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2.正确认识建国后到1976年党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失误,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再现法:

在教学过程中展示1949~1976年的相关图片,成功再现当年的历史事实,加深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评价。

2.深入探究法:

通过阅读“一五”计划的内容,结合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引导学生探究“一五”计划制定的必要性和深远影响。

3.社会调查法:

引导学生向身边的人调查,特别是了解父辈的亲身经历,以加深理解教材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正反两方面的经济建设史实,使学生铭记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

2.学习1956--1976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史实,感悟党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最终都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经济建设不断前行。

重难点分析

重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三大改造。

难点

三大改造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及由此而建立起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武汉长江大桥》图,同时利用“大跃进”时的壁画,或《坐在稻穗上的姑娘》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照(图)片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

我们该怎样评价这些信息及其反映的时代呢?

教学新课

教师要求学生通读一遍教材,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建国后至1976年四个阶段的经济建设史实,填写下表:

时间

措施

效果

(学生回答,教师完善)

时间

措施

效果

1949~l952

进行经济调整,大力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

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1953--1956

开展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

计划经济基础基本确立,为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956-1966

1958年提出“三面红旗”,1960年提出八字方针

经历不少挫折,但仍取得巨大成就

1966--1976

政治经济浩劫

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

一、过渡时间

师:

(展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相关图片)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何时制定的?

主要内容有哪些?

目的是什么?

多媒体课件显示

毛泽东修改总路线的学习与宣传提纲手迹

 

鞍钢工人学习总路线

生:

制定于1953年,主要内容如下:

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师: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有什么特点?

实质是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内容进行分析,工业化是发展生产力,三大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

生:

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革命)同时并举,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相互促进。

实质是生产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师: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开展工业化建设的?

生:

一是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作出了优先发展重工的决定;二是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师:

指导学生看“一五”计划的内容,结合“一五”计划成果图列举取得的重大成就。

多媒体课件显示

1956年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l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1957年建成的飞机制造厂

宝成铁路通车

生:

重工业:

沈阳飞机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厂、上海第一台六千千瓦汽轮机、克拉玛依油田、西安第二发电厂。

轻工业:

武汉国棉一厂。

交通运输业:

北京至莫斯科、北京至平壤直达客车通车;新藏、康藏、青藏公路建成;宝成、鹰厦铁路建成;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学生找不全的由教师补全,用投影打出来)

总的成果:

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师: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一化三改,同时并举”,“三改”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开展三大改造呢?

(投影第二目的标题: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生:

开展三大改造的目的是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师:

三大改造各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呢?

有什么共同点?

有什么意义?

生:

如下表所示

项目

措施

结果

农业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5年掀起高潮

手工业

试办手工业合作社

实现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

利用、限制和改造,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实行公私合营

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共同点:

都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而进行,都采取了逐步推进的原则,实质都是改变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意义: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确立,为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师:

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为什么要以和平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赎买”而非“没收”的政策?

生:

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现阶段也需要利用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同时政治上也有利于争取和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巩固统一战线。

师总结:

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近代社会中的一个较先进、活跃的社会阶级,曾掀起了多次具有进步意义的重大运动,对这一经济成分的成功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伟大创举。

二、十年建设(1956~1966年)

师: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成后,私有制被废除了,中国经济建设的道路是否平坦?

生:

不平坦,既有成就也有挫折。

师:

有哪些成就,又有哪些挫折?

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出现挫折的原因有哪些?

多媒体课件显示:

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挫折:

(一)成就

原因

表现

(二)挫折

原因

表现

生:

成就:

1.在八大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发展起来。

2.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原因:

1.1956年中共八大的正确决定,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2.1962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转入调整轨道。

挫折的原因:

1958年提出社会#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迅速发展。

表现:

1.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严罩破坏,人民公社生产效率低下,“共产风”、浮夸风盛行。

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以上。

1959--1961年,我国经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2.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E徘徊。

师:

八大召开于哪一年?

形成了哪些重大的决定?

多媒体课件显示:

1956年中共八大内容:

1.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

乏人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阶级关系已经发生变化。

2.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状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

3.正确指出了主要任务:

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学生根据教材回答,教师补充完整)

师:

要求学生阐述白己从父辈们那里搜集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访谈记录,同时用多媒体课件显示:

师:

指导学生总结这些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从中得出教训:

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

三、十年“文革”

教师:

阐明“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的破坏,以此总结教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加以降持,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

1.社会主义工业化实施的背景

(1)新中国成立时还是十分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大力恢复与发展经济成为当务之急。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权得到巩固,通过经济调整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好转,使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3)在农村,人民政府顺利完成了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上l少生产;在城市,没收了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资本,组建和发展了国营经济,合理调整了资本主义工商业。

(4)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这些都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2.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

(1)确定方针:

1953年.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

(2)“一五”计划的实施

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3.社会主义工业化实施的成果

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我国新建了一大批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1.三大改造的目的

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三大改造的实施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原因:

土地改革完成后,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但并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

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太分散,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导致农业生产起伏不定,难以为经济建设积资金、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因此,必须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形式:

在农业改造中,先后采用了农业互助组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一高级农业合作社三种形式。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原因:

我国的手工业种类繁多,行业齐全,但规模小,分散于城乡之间,不利于先进技术推广和应用,不能适应工业化的要求。

方法及步骤:

在组织形式上由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在方法上是从供销人手,逐步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造。

在步骤上是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政策及形式: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实行和平赎买。

采取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和经销代销等形式。

方法及步骤:

由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到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3.三大改造的意义

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中共“八大”的召开

(1)“八大”召开的背景

国内: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中国已全面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国际:

苏共“二十大”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困难,印度支那停火,中国周边环境相对缓和。

点拨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标志着中共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2)“八大”的主要内容

正确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