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87837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期中考试卷

高一历史

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50分)

1.飞钱又称“便换”,是中国早期的汇兑业务。

元和七年,唐宪宗下令,飞钱业务由朝廷的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统一经营,收取手续费10%,即每贯(一贯一千文)付费一百文。

由材料可知飞钱()

A.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铸币的不足B.是中国古代纸币的一种形式

C.可以减少商人长途携带大量货币的不便D.可以适当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2.天宝二年(713)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

“若广陵君(扬州市)船,即于袱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江苏镇江)船,即京口绫衫缎;晋陵郡(江苏常州)船……;会计郡(浙江绍兴)船……;南海郡(广州)船,……”(《旧唐书•韦坚传》)。

材料表明唐代()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D.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3.中国古代有统一的国家,却没与统一的市场。

当时的市场经济还处于一种原始的市场经济阶段,是自然经济的补充;官府和行会垄断的色彩非常明显,据此能够说明()

A.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占主导,不存在市场经济B.古代中国原始的市场经济是自然经济的补充

C.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近代市场经济出现D.汉唐时期国家大一统促进统一国内市场出现

4.洪武元年十二月,明太祖对担任开封府知府的宋免说:

“汝往治郡,务在安辑人民,劝课农桑,以求实效”。

这反映了朱元璋()

A.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维护明王朝的长治久安B.开始以农耕为封建专制主义经济基础

C.压制东南沿海出现的成熟商品经济生产模式D.仍坚持实行“闭关锁国”、“海禁”政策

5.读下图,秦汉时期货币标示为重量单位(半两、五铢),唐宋时期货币不再标示重量、而标示为年号(乾元、大观),据此读出信息,准确的是()

秦半两钱

汉五铢钱

唐乾元重宝

宋大观通宝

 

A.中国古代文字字体的变迁B.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C.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D.中国古代铸币技术的进步

6.乾隆五年,大臣胡定上奏日:

“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农夫为之赁耕,每岁所人盈千万石。

”上述现象对清代工商业的影响是()

A.造成农民贫困市场狭小B.促使工商业向乡村渗透

C.扩大了手工业生产规模D.导致了工商

业资金的流失

7.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

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形式B.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农业的发展

C.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D.传统科学技术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8.“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9.《唐六典》记:

“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

“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0.“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B.商品经济

的发展

C.棉花成为经济作物D.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11.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即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

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初算缗钱”反映的是()

A.完善税收制度B.增加财政收入C.抑制商业发展D.打击偷税漏税

12.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

……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

这反映出()

A.官商勾结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B.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

C.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D.明清商帮势力强大

13.“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

”这一评价()

A.未揭示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灾难,是对西方殖民行为的开脱

B.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殖民掠夺的基础之上的

C.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D.较为客观的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

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

通史》中说:

“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材料指出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B.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D.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15.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既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又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发展的重大发明是()

A.珍妮机B.蒸汽机C.骡机D.内燃机

16.亚当•斯密说:

“没有广阔的国外市场,那在幅员不大、仅能提供狭小国内市场的国家……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的可能。

”他论证的是()

A.市场和工业革命的关系B.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关系

C.手工生产和机器生产的关系D.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关系

17.1845年,大英轮船公司职员柯拜受公派遣.任公司驻黄埔的代表,负责船只的监修工作。

柯拜到黄埔后,很快便由一个监修变成一个工业资本家,他随后修建的“柯拜船坞”成为外国人在中国开设的第一个造船坞。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己开始资本输出B.民族资产阶级己开始出现

C.工业革命后英国实力强大D.英国造船技术世界倾先

18.据《世界经济千年史》记载,在1850年以前,帆船占世界航运的比重高达99%以上,而在1899年时却不到1/4。

推动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钢铁工业的进步B.电力的广泛应用C.动力技术的革新D.化学工业的突破

19.1815年英国议会颁行“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特(计量单位)80先令(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现实中小麦价格一般在50-60先令之间),到1846年英国议会又宣布废除“谷物法”。

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完成B.国际市场谷物价格的低廉

C.经济危机的爆发D.重商主义的推行

20.有经济学将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六个经济成长阶段。

其中一个阶段的特征是:

农业劳动力逐渐从农业中解脱出来,进城市劳动,人均收入大大提高,主导产业体系是非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和铁路运输业。

这一阶段:

()

A.意大利兴起了文艺复兴B.英国开始成为“世界工厂”

C.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D.世界进入到“电气时代”

21.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2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迅速。

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

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同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到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

这种现象说明(  )

A.英国仍处于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B.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国际分工程度下降

C.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D.世界市场需求增长幅度超过工业产品增长幅度

23.1920年-1946年间,潘鸿声先生先后到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河北、河南、山东、甘肃、陕西等地访问并搜集了2046户农户的农具使用资料,发现“在构造和形制上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改进”。

由此可以推断()

A.中国固有传统经济结构没有变化B.西方近代农业机械对中国农业影响有限

C.工业革命并没有影响中国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没有动摇

24.1882年9月《申报》记载:

“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

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

”这种现象说明了()

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B.洋务企业的近代化因素增多

C.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D.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25.阅读下表:

1921-1936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

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

类别

比重(%)

年平均增长率(%)

1921年

1936年

轻工业

44.1

30.7

5.46

重工业

54.6

62.9

9.94

A.轻工业的衰落加剧民生痛苦B.积累抗日的战备物质基础

C.官僚资本掌控国家经济命脉D.国民政府片面发展重工业

26据《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统计,1922年全国华商纱厂的纱锭数量大约38%集中在上海,14%集中在天津,10%集中在武汉,广大内地所占比例极少。

这表明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之一是()

A.重工业极为薄弱B.深受外国资本压制C.经济结构不合理D.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27.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

“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为了应对强敌,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采取出卖国家方式求得和平B.开展洋务运动求强求富

C.通过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D.通过外交努力来“以夷制夷”

28.清末立宪派代表人物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以后,附近各县因棉纱供应方便,土布业因之获得很大发展,盛极一时。

这说明()

A.洋务运动有利于经济发展B.洋务企业有利于抵制侵略

C.君主立宪有利于社会进步D.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9.“夫四民(土、农、工、商)之中,农居大半,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

……机器渐行,则失业者渐众,胥(皆)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胜言矣。

”这段话的主旨是()

A.主张大力兴办民族工业B.主张维护严格的封建等级秩序

C.

反对引进外国机器大生产D.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30.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

“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

”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

此时,中兴煤矿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B.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C.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31.从1888年至1911年,除了1899年一年外,中国原棉的出口大于进口。

与棉花出口增加一起出现的情况是原棉价格的稳步上涨,同时又从印度和日本运进了价格较低的机制纱。

这一现象

A.扭转了中国贸易的人超局面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D.加强了工业国产品竞争优势

32.吕思勉指出,当是时,外有五口通商和咸丰戊午、庚申之役,内则有太平天国和捻、回的反抗,几于不可收拾了。

其所以能奠定海宇,号称中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