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问答题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85730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分析问答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案例分析问答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案例分析问答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案例分析问答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案例分析问答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案例分析问答题汇总.docx

《案例分析问答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分析问答题汇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案例分析问答题汇总.docx

案例分析问答题汇总

案例分析问答题

1、一般心理问题

2、严重心理问题

3、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4、神经症(分类)

5、精神病

一、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生理方面:

躯体方面的突出表现

心理方面:

认识、情感、意志、性格等具体表现

注:

症状中,判断不清的,较为模糊的内容可多写。

表现与症状名称完全无关的,不要写。

二、对该求助者的诊断什么?

二级——诊断、鉴别诊断

三级——初步诊断(初步印象)

三、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非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或神经官能症、强迫性神经症

⏹非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恐怖性神经症、社交恐怖症

⏹精神病性障碍、精神分裂症

(注意:

分层回答,最后错了前面对了还有分。

四、对该求助者作出诊断的程序是什么?

(怎样对求助者作出诊断?

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说明理由)

对该求助者如何进行初步诊断并说明理由?

(三级)

即:

诊断、诊断依据(二级)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根据有无自知力,有无主动求医行为,是否存在逻辑思维方面的异常症状等,判断是否为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

有何症状

从严重程度看:

反映强度,有无泛化,是否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的影响,

病程:

多长时间

3、分析求助者的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4、自知力、求医行为

5、参考心理测验的结果。

6、综合以上分析、排查,最终作出诊断。

 

五、对该求助者作出诊断的程序是什么?

(心理问题——三级)

1、分析该求助者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

2、分析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或现实意思,是否有求治的愿望。

3、分析该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个方面是否受到影响。

(症状、病程)

4、分析该求助者的问题受否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

5、综合以上分析、排查,与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相鉴别。

⏹神经症等也可使用精神病学的四条标准:

1)症状学标准:

2)病程:

三个月以上(惊恐障碍一个月)

3)严重程度标准:

客观:

社会功能受损程度

主观:

精神痛苦程度

4)排除标准:

排除其他神经症。

排除身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排除严重的精神障碍

注:

神经症从三原则角度来说,可以符合也可以不符合。

对神经症的诊断,典型症状和冲突性质是最主要的,不要纠结在三原则上。

六、对该求助者需做那些鉴别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就医,常常便显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

而该患者,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

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的心理问题。

3、与某类性神经症相鉴别:

…….

七、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分析病因)?

1、生物原因:

是否有躯体疾病、躯体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的因果,生理年龄、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

2、社会原因:

(1)家庭教养模式,

(2)生存环境(负性生活事件、正性生活事件),

(3)人际关系,

(4)社会支持系统,

(5)社会文化(道德、风俗、习惯等)等。

3、心理原因:

认知方面,情感方面,意志行为,个性性格

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内心世界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偏见;有无反逻辑思维和不良归因倾向;是否存在老眼光;人生观、价值观有无问题;心理发育是否停滞(认识领悟疗法)。

 

八、对求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根据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围绕已形成的初步诊断,对该求助者可选用的心理测验及其理由如下:

1、可选用MMPI测验,用来探寻病理人格特征以及作为精神病的鉴别诊断。

2、可选用SAS测验,以评估其在焦虑方面的状态及程度。

3、可选用SDS测验,以评估其在抑郁方面的状态及程度。

4、可选用SCL-90测验,以了解其对自身症状的评估以及程度。

5、可选用EPQ测验,用来了解其人格特征。

九、咨询师应收集该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

(内容应依据案例的具体情况而定)

查看:

成长史、家族史、疾病史、婚姻史、家庭关系、躯体检查、心理测评、重大生活事件中缺少什么,缺的补上即可。

1、求助者的婚恋情况。

2、该求助者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3、该求助者早年回忆,有负性情绪记忆。

4、该求助者对未来的希望。

5、该求助者性欲的发展及性生活的相关情况。

6、该求助者的生活状况。

7、该求助者社会交往情况。

8、该求助者的娱乐活动。

9、该求助者个人内心世界的重要特点。

10、求助者的家族史。

11、求助者的疾病史。

12、求助者的既往心理咨询史。

13、求助者的既往心理测验情况。

14、求助者的家庭成员关系。

15、求助者的出生情况。

十、与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要注意些什么?

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

 

十一、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资料整理。

(身心、社会功能状态)

1、精神状态:

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特征

2、生理功能改变:

是否头疼、胃疼,食欲、性欲,睡眠等变化

3、社会功能状况:

工作和学习效率、人际交往等

 

十二、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时,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

(切入点)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员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员可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

5、谈话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

 

十三、与该求助者进行谈话时,对谈话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

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3、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4、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5、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6、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7、谈话法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

咨询时是否能正确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十四、如何对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

1、根据判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可知该求助者的……。

2、典型症状:

关键点的把握(痛苦程度、社会功能受损、有无幻觉、妄想、自杀等)

3、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主动还是被动求医,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

4、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力”程度来分析,自知力完整或无自知力等,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

 

十五、在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中,应该避免哪些不恰当提问方式?

(凯利)

在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中提问问题时要注意避免提问失误,主要体现在:

1、避免“为什么……”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有强烈的暗示性。

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

因为这类问题是封闭性的,会影响咨询师获得信息。

3、避免多重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无法回答。

4、避免修饰性反问:

因为这类问题不需要也无法回答,常使谈话陷入僵局。

5、避免责备性问题:

因为这类问题常常使求助者产生防卫心理。

在咨询中应严加杜绝。

6、避免解释性问题:

因为这类问题可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十六、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如何进行量化评定?

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进行量化评定时,可按照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进行评定:

1、病程:

小于3个月1分,3月—1年2分,大于一年3分。

2、精神痛苦程度:

有痛苦体验,能主动设法排解1分,体验深刻,需借助外力2分,痛苦体验强烈,无法排解3分。

3、社会功能:

学习、工作效率下降,有轻微妨碍1分,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学习工作标准、不得不回避某些场所或工作2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休学、不能上班等3分。

总分3分,不够诊断神经症;总分不小于或得等于6分,诊断成立;4-5分为疑似神经症。

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3个月的情况。

 

十七、对该求助者的个人成长资料进行整理

1、婴幼儿期:

2、童年生活经历:

3、青少年期情况:

4、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及现在对它的评价。

十八、从认知方面对该求助者的症状进行分类整理。

1、感觉障碍:

2、知觉障碍:

3、记忆障碍:

4、思维障碍:

十九、从情感和意志行为方面对该求助者的症状进行分类整理。

1、情感障碍:

2、意志行为障碍:

二十、本案例如何处理?

⏹如案例为不健康状态:

参考以认知疗法、或行为疗法进行咨询,可大体写咨询步骤和方法。

⏹如案例为神经症:

转介,或在专科医生的治疗前提下或指导下,进行咨询。

⏹理由是:

属于**神经症,所以,不属于心理咨询范畴

二十一、心理咨询的效果通过哪些机制发挥作用?

1、宣泄求助者的感情,缓解情绪压力;

2、鼓励求助者倾诉内心痛苦,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探索求助者的潜意识,使之有所领悟;

4、协助求助者改进认知结构,学会理性思维;

5、通过学习与训练,建立积极有效的行为模式;

6、帮助求助者排除心理行为障碍,促进自然复愈与成长。

二十二、心理咨询结果的有效性分析

通常决定咨询结果的主要是各种原理和方法的共同功能,而不是它的内容。

制约咨询有效性的因素:

1、一般性因素,如求助者希望改善的动机,对咨询师的信心;2、特殊性因素,如有针对性的咨询;3、求助者本身的潜在适应能力与生长、复愈能力。

心理咨询有效性的共同因素:

1、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和谐、信任的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因素;2、求助者的求治动机和积极态度;3、有一套咨求双方都相信的原理和方法;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如准确的共情、热情和积极关注等;5、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和行为改善。

二十三、咨询效果的评定从那些维度进行?

1、求助者的自我评估(感受);

2、求助者社会适应(社会功能)状况改变的客观事实;

3、求助者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同学对求助者改善状况的评价;

4、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比较(低于中国常模);

5、咨询师的观察、评定(以既定的咨询目标为主)。

二十四、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工作程序和三种领悟?

A原理:

埃利斯首创,旨在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

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认为使人们痛苦C的不是事件本身A,而是对事件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B。

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当人们赋予自己的偏好和评价时,有可能产生无谓的烦恼和痛苦。

通过帮助求助者认识并改变不合理观念,建立理性观念,就能克服消极情绪和行为问题,并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全面发展。

B不合理信念:

1、绝对化要求,必须或应该观念;2、过分概括,以偏概全,一无是处或毫无价值;3、糟糕至极,对事情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和糟糕,甚至是灾难。

C主要目标:

1、不完美目标:

尽可能减少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

2、完美目标:

不仅帮助求助者消除现有症状,而且尽可能帮助减少其情绪困扰和行为障碍在以后出现的倾向性。

D工作程序:

1、心理诊断阶段,根据ABC理论初步分析,找出情绪困扰和行为障碍的具体表现C,分析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

2、领悟阶段,使求助者深层次领悟到他的情绪问题不是由于早年的生活经历的影响,而是由于目前不合理的信念造成。

3、修通阶段(最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