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重温理论体系框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183677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重温理论体系框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重温理论体系框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重温理论体系框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重温理论体系框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重温理论体系框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重温理论体系框架.doc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重温理论体系框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重温理论体系框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重温理论体系框架.doc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重温理论体系框架

一、氧化还原反应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错误的指明原因。

(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

(2)有单质参加或生成单质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3)某元素由游离态变成化合态时,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

(4)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阴离子只能失去电子被氧化(  )

(5)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

(6)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  )

(7)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

(8)物质氧化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

(9)在Cl2+H2OHCl+HCl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均是Cl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  )

(10)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8∶3(  )

答案 

(1)× 反例:

Cl2的歧化反应

(2)× 反例:

同素异形体的相互转化

(3)√

(4)× 反例:

Fe2+可被氧化为Fe3+

(5)× 反例:

Na2O+H2O===2NaOH

(6)× 反例:

Na2O2与H2O的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7)√ (8)√ (9)√

(10)× 反应中8个硝酸分子,只有两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

二、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物质的构成

原子、分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1)原子间通过共价键构成分子,如:

N2、CO2、HCl、H2SO4、NH3、H2O。

注意 ①惰性气体是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共价键。

②NH3·H2O是共价分子,为纯净物;氨水是混合物。

(2)原子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的一类物质,无分子,如:

金刚石、SiO2等,只能称化学式。

(3)原子形成离子,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的一类物质,无分子,如:

NaCl、Na2O2、OH、NH4Cl,只能称化学式。

(4)金属单质形成的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移动的电子,没有阴离子。

2.物质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3.周期表的信息解读(四个关系式)

(1)电子层数=周期数。

(2)质子数=原子序数。

(3)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

(4)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族序数(O、F除外),负价=主族序数-8。

4.利用“三看”规律比较微粒半径大小

(1)“一看”是电子层数。

当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2)“二看”核电荷数。

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如:

r(O2-)>r(F-)>r(Na+)>r(Mg2+)>r(Al3+)。

(3)“三看”核外电子数。

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5.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与化学键的关系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错误的指明原因。

(1)H3O+与NH

含有相同的电子数、质子数(  )

(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在第ⅡA族(  )

(3)硅、锗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线处,二者均可以制作半导体材料(  )

(4)第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同周期的第ⅡA族的强(  )

(5)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  )

(6)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H2O>NH3>SiH4(  )

(7)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因而碳的非金属性强于氯(  )

(8)非金属元素原子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

(9)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  )

(10)三氟化硼分子中,B原子最外层满足8电子结构(  )

(11)第ⅠA族元素与第ⅦA族元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都是离子键(  )

(12)NaCl晶体不导电,说明晶体中不含离子(  )

(13)SiO2分子中含有一个硅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

(1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

答案 

(1)√ 

(2)× 反例:

He (3)√ (4)√

(5)× 反例:

r(Cl-)>r(Al3+)

(6)√

(7)× 应比较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

(8)× 反例:

NH4Cl

(9)× 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10)× BF3的电子式

(11)× 反例:

HCl

(12)× NaCl晶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13)× SiO2晶体中不存在分子

(14)× 反例:

He、Mg最外层都是两个电子

三、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1.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平衡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已知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为放热反应,加入少量浓硫酸并加热,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均增大(  )

(2)在恒温条件下,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

(3)在一定条件下,增加反应物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

(4)某温度时FeO(s)+CO(g)Fe(s)+CO2(g)达到平衡时n(CO)∶n(CO2)=4∶1。

则该反应此温度时的平衡常数=0.25(  )

(5)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6)加入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改变了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

(7)在一定条件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变大(  )

(8)在FeCl3+3SCNFe(SCN)3+3Cl平衡体系中,加入Cl固体,颜色变浅(  )

(9)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都增大(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2.识图解答下列问题

(1)将2molCH4和5molH2O(g)通入恒压容器中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

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

①压强为p1,平衡时若容器的体积为1L,则1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

②若图中的p1

(2)一定温度下,将CO和H2按照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CO(g)+2H2(g)CH3OH(g) ΔH<0,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反应过程中C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0~10min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

②15min时,若保持温度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CO和CH3OH各0.3mol,平衡将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若改变外界反应条件,导致n(CO)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增大CO浓度b.升温c.减小容器体积d.加入催化剂

答案 

(1)①6.75 ②A

(2)①0.02mol·L-1·min-1 25

②不 c

解析 

(1)①  CH4(g)+H2O(g)CO(g)+3H2(g)

开始/mol2500

转化/mol1113

平衡/mol1413

=6.75。

②在相同压强下升高温度,CH4的转化率升高,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因而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

故A

(2)①由图可知,CO、H2的起始浓度分别0.2mol·L-1,0.4mol·L-1,

       CO(g)+2H2(g)CH3OH(g)

初始/mol·L-10.20.40

平衡/mol·L-10.10.20.1

v(H2)=

=0.02mol·L-1·min-1

=25。

②Q=

=25。

故平衡不移动。

四、电解质溶液

1.离子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

(1)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可溶性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可溶性盐)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非电解质、弱电解质、气体、单质、氧化物以及难溶盐均用化学式表示。

(2)HCO

、HS-、HSO

等弱酸的酸式酸根不能拆开写。

(3)浓硫酸不写离子符号;溶液中铵盐与碱反应加热放出NH3,不加热写成NH3·H2O;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写成化学式。

(4)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一般用“”,不用“↑”和“↓”;若为完全进行的水解反应,用“===”,“↑”和“↓”;沉淀转化离子方程式用“===”,不用“↓”,可在难溶物后注“(s)”。

(5)多步连续化学反应,如AlCl3与NaOH,NaAlO2与盐酸,Na2CO3与盐酸,CO2(SO2)通入NaOH溶液中等,此类反应可用分步书写再相加的方法,写出过量时的离子方程式。

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3.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分析判断的基本解题框架

步骤一

步骤二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错误的指明原因。

(1)任何温度下,根据水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都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

(2)pH=4的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所有离子浓度都降低(  )

(3)在NaHCO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不会影响离子的种类(  )

(4)AgCl(s)溶解平衡常数表达式为sp=

(  )

(5)沉淀转化只能是sp大的沉淀转化为sp小的沉淀(  )

(6)25℃时Cu(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  )

(7)中和等体积、等pH的盐酸和醋酸消耗的NaOH的量相同(  )

(8)制备无水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

(9)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0倍后,溶液的pH=b,则a

(10)常温下,pH=5.6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  )

(11)常温下,pH=7的氯化铵和氨水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顺序为c(NH

)=c(Cl-)>c(OH-)=c(H+)(  )

(12)常温下NaHSO4===Na++H++SO

,pH=1的NaHSO4溶液中:

c(H+)=c(SO

)+c(OH-)(  )

(13)锅炉中沉积的CaSO4可用饱和Na2CO3溶液浸泡,再将不溶物用稀盐酸溶解除去(  )

(14)常温下,在NaHS溶液中滴入少量CuCl2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

(15)常温下,等体积的盐酸和CH3COOH的pH相同,由水电离出的c(H+)相同(  )

(16)0.2mol·L-1CH3COONa与0.1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pH<7):

c(CH3COO-)>

c(Cl-)>c(CH3COOH)>c(H+)(  )

(17)向0.10mol·L-1NaHSO3溶液中通入NH3至溶液pH=7:

则c(Na+)>c(SO

)>c(NH

)(  )

(18)NH4HSO4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H+)>c(SO

)>c(NH

)>c(OH-)(  )

(19)0.1mol·L-1氨水中加入CH3COONH4固体,

比值变大(  )

(20)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到终点时,c(Na+)=c(CH3COO-)(  )

(21)25℃时,用0.01mol·L-1盐酸滴定20mL某浓度的氨水时,应选用酚酞作为指示剂(  )

(22)向含AgCl、AgBr的浊液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中

不变(  )

答案 

(1)√

(2)× c(H+)减小,c(OH-)增大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