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四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74423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4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四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四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四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四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四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四五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四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四五单元教案.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语文四五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四五单元教案

十里铺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学校

杨小

辅备人

学校

年级

五年级

姓名

耿小凤

姓名

教学内容

14、再见了,亲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

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板书设计

14、再见了,亲人

人物

事  情

老大娘

 带领全村妇女把打糕送到阵地上,为抢救志愿军,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小金花

 

大 嫂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辅备人建议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

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幅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图片,请大家认真观察,注意人物的衣着、神态、动作,用一两句话描述图意。

  2.师小结:

这两幅图描绘的就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

人们挥着手,含着泪,深情地呼唤着──再见了,亲人!

(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指名学生用一两句话介绍。

  2.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

八年来,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分别之际,他们无限深情地喊着(师指课题,生齐读)──再见了,亲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多读两遍。

 

(2)思考:

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作者写了他们什么事?

 2.反馈、交流。

  

(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妮”、“耗”等生字读音。

  

(2)学生汇报本课写到的亲人有:

大娘、小金花、大嫂,并用课文的语句说出她们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速读课文。

  

(1)找出直接体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段落,放声读读。

  

(2)指名学生读直接体现依依惜别情的段落(4~6)。

二、激情朗读,引发悬念

  1.是啊,分别的时刻令人肝肠寸断,你从这段文字又明白了什么?

 2.江报、交流

  3.小结:

从刚才的朗读中,老师也深深地体会到志愿军战士不忍心离开朝鲜的亲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

按常理说,志愿军战士离开祖国,离开家乡长达八年之久,“归心似箭”,志愿军们是多么想回到妻儿身边、白发双亲身边。

可是他们却希望──

  (齐读)列车啊,请开得慢些,……

  4.那么还有什么比亲人的等待还更让人割舍不了,还有什么比祖国的召唤还令人留恋?

课文1-3段会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原因,下节课,我们再细细品味1~3段内容。

三、布置作业

  1.背诵4~6段,熟读1~3段。

  2.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激情导课

  1.志愿军叔叔们在回国之际,不忍心离开朝鲜亲人,火车即将开动了,他们拼命挥手,深情地呼唤。

(全班齐背4~6段)

  2.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牵动着志愿军战士们的心呢?

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味课文1~3段。

二、精读品味,体现真情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放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圈出你认为最重要的词语。

并细细体会体会。

  2.反馈交流(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

 

(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①齐读,读了这一句话,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引导学生提出“什么事能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2总结:

枪林弹雨送打糕;为救亲人失孙儿;为救亲人勇献身;为了亲人失双腿。

 

(2)出示句子:

您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顶着打糕,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指导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迁移学法,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1.总结学法:

①放声读,划句子。

②读重点句,抓重点词,展开想像,体会真情。

③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

 2.按以上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3.反馈交流。

根据学生读的句子,随机点拨。

例如,

 

(1)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

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

(抓住“噩耗”、“同归于尽”两个词品味。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讨论:

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回归整体,感受“亲人”

  1.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愿军怎能忘怀呢?

让我们走进志愿军叔叔,跟他们一起和朝鲜人民话别,愿意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

(感情朗读1~3段)

  2.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是经受过战火洗礼的。

当年,志愿军战士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有200万优秀的中华儿女奔赴朝鲜战场,其中36万余人将热血洒在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

同学们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展开想像,说一说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

可以采用第二人称来讲。

  3.指名生讲志愿军战士的感人事迹。

四、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收集有关抗美援朝中出现的感人小故事,开个英雄故事会。

 

指名学生描述。

 

2.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师相机出示送别图、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再读课文,划出能表现出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事例。

 

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抓住“代价”一词,说说“代价”具体指什么?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比较表达情感的不同。

十里铺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学校

杨小

辅备人

学校

年级

五年级

姓名

耿小凤

姓名

教学内容

15*、 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喜出望外、热气腾腾、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板书设计

15*金色的鱼钩(闪着光芒)

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

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辅备人建议

第一课时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

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

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

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

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

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1.出示: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

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让学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

3.建议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二、练习与作业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服从(      )   坚持(      )   安定(      )   增强(      )

挽救(      )   拧成(      )   完成(      )   收敛(      )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喜出(   )(  )三( )两(  )夜色(  )(  )

目不(   )( ) 无(  )无( ) (  )(  )一息

三、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老班长(      )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2、我(      )接受了指导员交给的任务,(      )得把你们带出草地。

  3、(      )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      )会起不来。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           ),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2、我觉着好像有(             )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

“老班长,你怎么……”。

这是“我”(           )时候说的话。

“万根钢针”表现了“我”(           )的心情,后面的省略号省去了(           )。

3、可是我的心里像(           )似的,沉重极了。

4、我们的精神显得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柴,好像(           )

 

 

指名学生讲述。

 

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

 

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指导分角色朗读。

 

十里铺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学校

杨小

辅备人

学校

年级

五年级

姓名

耿小凤

姓名

教学内容

16 桥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搀扶、祭奠、乱哄哄、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难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