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学课程.docx
《第五章 中学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中学课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中学课程
第五章中学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B.课程与教材、学科的涵义相同
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
D.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
2.课程论研究的是( )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3.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 )。
A.克伯屈
B.杜威
C.卢梭
D.福禄培尔
4.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的活动是()。
A.课程目标
B.课程设计
C.课程实施
D.课程评价
5.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
A.课程分类
B.课程评价
C.课程实施
D.课程设计
6.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
A.杜威
B.叶圣陶
C.贾克森(杰克逊)
D.苏格拉底
7.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
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
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
8.综合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怀特海
B.杜威
C.布鲁纳
D.克伯屈
9.下列选项中,与现代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不一致的一项是( )。
A.重视课程内容的功能化、分科化
B.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
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D.重视个别差异
10.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指的是( )。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11.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是( )。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
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
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12.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校课程
D.综合课程
13.从课程的任务来看,可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 )。
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地方课程
14.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15.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16.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
A.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
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17.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
A.教学计划(课程计划)
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C.教学目的
D.教学目标
18.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19.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20.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 )。
A.课程目标
B.课程实施
C.教学任务
D.课程评价
21.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
A.讲授题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
22.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23.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 )。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24.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25.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26.课程的功能不是执行预定的计划,而是在教与学的活动进程中对学生个体经验的改造和建构,这种表述符合下列哪种定义( )。
A.课程即知识
B.课程即经验
C.课程即活动
D.课程即计划
27.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指:
(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力
C.知识、智力、能力
D.知识、能力、人格
2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 )次课程改革。
A.5
B.6
C.7
D.8
29.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可接受性和( )。
A.实践性
B.可行性
C.衔接性
D.发展性
30.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 )。
A.形象性与兴趣性
B.娱乐性与生活性
C.科学性与思想性
D.知识性与个性
31.课业及进程是指( )。
A.教程
B.课程
C.课表
D.学期
32.重在发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课程是( )。
A.专业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本位型课程
33.“掌握较宽广的文化、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自觉的学习态度和强力学习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必备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属于()阶段的培养目标。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34.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 )。
A.后记部分
B.原则部分
C.说明部分
D.序言部分
35.课程结构的编制即( )。
A.课程计划
B.课时分配
C.课程设计
D.课程改革
36.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
A.课程目标
B.教学大纲
C.课程计划
D.教科书
37、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38、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39、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40、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41、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42、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D、以上都不对
43、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44、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A.课程
B.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C.课程目标
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
45、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46、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47、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发展型课程
C.知识型课程
D.工具型课程
4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三者都是
49、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50、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51、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下列哪一种角度来进行划分的?
()
A.从课程功能的角度
B.从教育阶段的作用
C.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
D.从课程核心组织的角度
52、
53、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斯宾塞
D.杜威
54、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
A.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
B.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
C.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55、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教学大纲
B.教学计划
C.教科书
D.课程类型
56、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学时间的安排要体现()的原则。
A.以社会实践为主
B.以课外活动为主
C.以上课为主
D.以家庭教育为主
57、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体要求,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是()。
A.教育方针
B.教学目标
C.教育目的
D.培养目标
58、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课程改革
B.方法改革
C.途径改革
D.内容改革
59、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和()构成。
A.序言部分
B.文本部分
C.本文部分
D.后记部分
60、“学会生活自理和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属于()阶段的培养目标。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6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
A.波西瓦尔
B.洛克
C.斯宾塞
D.彼得•麦克费尔
62、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迁移性原则
B.普遍性原则
C.整体性原则
D.生理适宜原则
63、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64、地方课程属于()
A.一级课程
B.二级课程
C.三级课程
D.四级课程
65、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国家培养育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这是我国学校的()。
A.教育方针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教育目的
解析: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国家培养育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这是我国学校教育的目的。
它普遍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66、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不包括()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课程目标
67、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A.讲义
B.教科书
C.参考书
D.活动指导书
68、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