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教案及说课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63711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城教案及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边城教案及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边城教案及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边城教案及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边城教案及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边城教案及说课稿.docx

《边城教案及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城教案及说课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边城教案及说课稿.docx

边城教案及说课稿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湘西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感受赛龙舟场面描写的精彩,散文语言的精练、生动;

3、体会赛龙舟活动表现出的激励争先、合作、奋发向上的精神,强化学生的团结精神、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

1、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

2、文章条理清晰、详略得当的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导入

谜语:

一个白胖子,裹个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

(打一食品)粽子!

我们在哪个传统节日里吃粽子呢?

端午节!

那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

请听这样一首七绝“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

”端午节是纪念谁的呀?

纪念屈原的!

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

楚国灭亡后,他满怀悲愤地投入汨罗江中,以身殉国,这一天正是农历的五月初五。

相传沿江的百姓闻讯后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抢救屈原,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江里的鱼虾蛟龙咬噬屈原的尸体。

从那以后包粽子、赛龙舟便成为一种习俗沿袭至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也就形成了一个节日——端午节。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湖南湘西地区端午节习俗的散文《端午日》。

二、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岳焕,湖南省凤凰县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他仅仅是小学毕业,后来却曾在多所大学任教,完全是自学成才。

他的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沈从文在自己的作品中大量描绘了湘西地区宁静的山水美景,淳朴的民俗风情。

这篇课文《端午日》就是节选自中篇小说《边城》中的民俗风情描写。

三、扫清字词障碍

1、注音

蘸酒(zhàn)茶峒(dònɡ)伶俐(línɡlì)擂鼓(lèi)呐喊(nà)

铛铛(dānɡ)老鹳河(ɡuàn)戍军(shù)泅水(qiú)

2、解词

伶俐:

灵活。

呐喊:

大声喊叫助威。

助威:

帮助增加声势。

泅水:

浮水,游泳。

戍:

(军队)防守。

莫不:

没有一个不。

不拘:

不论。

3、辨字形:

燥、躁;桨、浆

四、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的三个自然段,大家一起初步感受一下端午节的节

日气氛和湘西地区端午节的特色。

1、从文中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个句子。

“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第3自然段)

这一句话概括出了两项活动,哪两项?

能否用更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两项活动?

“船和船的竞赛”——赛龙舟(第1自然段)

“人和鸭子的竞赛”——追(捉)鸭子(第2自然段)

2、除此之外,文章还给我们介绍了湘西茶峒人端午日的哪些习俗呢?

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

3、这么多的习俗都做了详细介绍吗?

哪些详写?

哪些略写?

详:

赛龙舟略:

捉鸭子

最略:

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一笔带过)

五、研读第一段赛龙舟活动的内容并做深层探究

自古以来,端午节就有两项最为重要的习俗,一是吃粽子,另一个就是赛龙舟了,这里作者也是使用了最多的笔墨,把塞龙舟作为最中要的内容来写。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生长在中原地带的人来讲,这样的活动还是极为少见的。

大家想不想见识见识龙舟竞赛的盛况呢?

让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如何描绘的。

1、速读第1段中描写“赛龙舟”的内容,看看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几个场面?

哪几个场面?

三个场面:

①赛前观看的场面②龙舟竞赛的场面③赛后领赏庆祝的场面

2、结合课文,分析第一个场面描写的作用。

①铺垫下文②烘托节日气氛③突出核心地位

介绍划船的起点、终点、比赛地段,为下文写竞赛场面作铺垫。

三个“莫不”的使用,把全茶峒人万人空巷前去观看比赛的情况生动得展现了出来。

烘托了节日的热闹气氛,也把“赛龙舟”在端午节各项活动中的核心地位突出了出来。

3、龙舟竞赛的场面又是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来写的?

①赛前准备——做得非常充分(暗示下面比赛激烈、精彩)

②赛手配置——十分合理(暗示下面比赛激烈、精彩)

找出描写各类赛手动作

的动词(实写、正面描写)

桨手:

持、划带头的:

拿、挥动鼓手锣手:

敲打

③竞赛高潮——采用侧面烘托手法,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

“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梁红玉在黄天荡老鹳河抗击金兵,一场水战几乎使得金兵全军覆没。

这与龙舟赛有关吗?

两者有相似点吗?

这里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与前文描写赛手配置有什么不同?

两者相似点:

鼓声如雷声,加上两岸人的呐喊助威声------水战时擂鼓,激战喊杀声。

梁红玉水战与龙舟赛无关,这只是作者的一种联想,是虚写。

通过这种虚写来突出龙舟赛的紧张激烈、热闹欢腾。

这是直接写竞赛场面的正面描写吗?

是侧面描写!

作者采用了虚写和实写相结合,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赛手的外貌动作)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龙舟竞赛的激烈程度和热烈氛围。

4、比赛如此紧张、激烈、精彩,奖品是不是很丰厚啊?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

奖品到底是什么呢?

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

奖品并不丰厚,并且“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

人们并非为奖品、利益而来,图的是欢乐。

体现出隐藏在激烈竞争背后的目的,并不是像正规运动会那样非要分出个胜负高下,而只是一种普天同庆的节日活动。

冲淡了竞争的紧张,更把节日的欢庆气氛突出出来,再次烘托节日气氛。

体现的是团结合作的精神,奋力拼搏精神,表现出的是人与人的真诚。

其实,在我们的校运会上,不管是参赛的选手也,啦啦队也好,尽管得到了奖品算不了什么,啦啦队不用说了也奖品也没有。

但大家图的就是能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光,对不对。

同时,齐心协力,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六、简析第二段捉鸭子活动的场面

1、速读课文,找一找安排这个余兴节目的目的何在。

目的是与民同乐,增加节日的愉快气氛。

2、找一找“捉鸭子”与“赛龙舟”的不同之处。

如果说“赛龙舟”还是有意宏扬一种奋发向上、团结合作的精神的话,这里“捉鸭子”则更倾向于娱乐性,与“赛龙舟”相比,更显得轻松、愉快,又不乏热烈,烘托了节日气氛。

两个场面形成对比。

七、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

1、条理清晰2、详略得当3、场面描写精彩4、虚写与实写相结合

5、采用侧面烘托手法,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

八、总结

湘西的端午日,赛龙舟是重头戏。

作者抓住了这个重点,像一个向导一样,为我们详细描述了龙舟竞赛的精彩场面。

采用实写与虚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比赛的紧张、激烈、精彩,节日气氛的热烈与欢腾。

让我们仿佛和茶峒人一同欢笑、嬉戏,置身其中,共度这个喜庆的节日。

九、作业

1、描写校运动会的一个比赛场面,做到条理清晰,详略得当,试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字数不少于500。

2、常规字词作业

3、课课练

 

说课稿

本文节选自《边城》第三至六章。

第三章叙述了第三个端午节,边城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备着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

第四章追述了两年前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巧遇二老傩送时的情形。

英俊勇敢又关心体贴人的傩送占据了翠翠的心。

她和傩送相识时傩送说的“大鱼咬你”的玩笑话深深地印在她的心里,从此象征着爱情的“鱼”的意象维系着傩送与翠翠的关系。

第五章回到现在,补叙上一年端午节翠翠和外祖父看竞渡时巧遇大老天宝的情景。

祖父拿天宝试探翠翠,但翠翠心念所系,全在傩送身上,以至魂不守舍。

祖父猜到了翠翠的心愿,看到了翠翠对爱情的执著。

这种情感上的执著,以及拒绝其他选择和外来诱惑,让爷爷担心会导致不幸。

第六章又回到现在,重点写迎婚送亲的花轿来到渡口渡河,撩拨着翠翠内心深处的情思,引发了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这四章小说,时间的回环往复衔接得天衣无缝,情节铺设更是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让学生在熟悉小说情节的基础上认识翠翠、认识爷爷,并通过他们来体会作品中的风俗美与人情美。

教学重点

理解翠翠这个人物是“爱”与“美”的化身的含义。

教学难点

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边城》相关图片、资料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小说情节铺设上运用顺叙、补叙的叙述手法,在时间的回环往复中使作品情节衔接得天衣无缝的写作特点。

2.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3.通过环境对描写的分析了解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

过程与方法

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线索,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

2.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2.接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情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课前先作一个调查,大家都曾去什么地方旅游过?

生(纷纷抢答)长城、海南、泰山、周庄……

师哟!

看不出来,大家“走南闯北”,真可谓“行万里路”,堪比当年的徐霞客啦!

师那我想问一问,有没有人去过一个叫“凤凰”的地方?

师(故作得意)难住了吧?

生老师,你给我们说说看吧!

师凤凰可是个美丽的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

师不过——目前,老师也是“心神往之”啊!

师不过,“凡事预则立。

生(争相抢答)“不预则废”。

师所以,我找了这些图片,以备日后游凤凰一用,现在先拿来与诸君共飨。

【多媒体显示一组湘西风景、民俗的图片。

【学生边看边议论,对部分图片啧啧赞叹。

推进新课

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特别想去这个地方吗?

生(七嘴八舌)当然是去看风景啦!

师(笑)大家只说对了一小部分,其实还有更重要的。

生是什么啊?

师(停顿一下)怎么说呢?

这样说吧:

看不尽的凤凰美,说不尽的沈从文。

生(恍然大悟)老师你说的是《边城》吧?

师对!

可以说边城就是凤凰。

这里不仅有着清山秀水,淳朴的民风,更走出了沈从文先生这样一位质朴、博学,将“爱”与“美”演绎得动人心魄的“湘西的儿子”。

多媒体课件显示:

1.沈从文照片及生活书店1934年首版《边城》图。

2.1902年12月28日,我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先生诞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

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蜚声文坛,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金介甫JeffereyC.KinKley著《沈从文论》)。

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

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著,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师就是这样一位“湘西的儿子”在走出大山之后的坎坷人生中,多次在文学作品中表达了对他的故乡——凤凰的牵挂。

可以这样说,凤凰正如世界上许多名城名镇一样,崛起在世界文化大师横空出世的光环之中。

没有莎士比亚,英国的斯特拉福小镇不会蜚声世界;没有莫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