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2 经济史10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拔高训练第七十五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62906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7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2 经济史10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拔高训练第七十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2 经济史10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拔高训练第七十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2 经济史10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拔高训练第七十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2 经济史10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拔高训练第七十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2 经济史10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拔高训练第七十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2 经济史10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拔高训练第七十五篇.docx

《最新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2 经济史10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拔高训练第七十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2 经济史10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拔高训练第七十五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2 经济史10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拔高训练第七十五篇.docx

最新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2经济史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拔高训练第七十五篇

最新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2经济史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拔高训练第七十五篇

第1题【单选题】

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保护;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

造成以一现象的根源是()

A、中外合资的结果

B、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企业大力支持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在“五四”以前中国农业合作运动已具萌芽,至20世纪20年代,其鼓吹与试验者日见增多。

1927年国民党中常会作出决议,在全国推广农业合作运动。

这反映了()

A、小农经济向社会化生产经营发展的趋势

B、共同富裕是人们的理想追求

C、小农经济逐步解体为集体经济发展奠基

D、社会主义思想逐步深入人心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1920年和1936年是中国境内产业资本比例示意图,变化得益于()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外商企业高额利润的刺激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洋务派是域外城市文明的感知者,同时也扮演着清王朝这个封建王朝的掘墓人。

故有论者讥讽洋务派实际上是“种豆得瓜”。

这里“种豆得瓜”的本质含义是指洋务运动()

A、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有资料统计表明,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在前清光绪、宣统年间通常用五、六千人……这般工人的籍贯多半是广东、宁波、湖北、安徽、天津等处”。

甲午战后的上海,“劳工的出身地极不统一”,来自全国各地,致使“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

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近代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

D、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1896年盛宣怀上折直言银行之便利,认为“英、法、德、俄之银行,流通一国之财货,而得国家之保护…善于中国之票号,乃商务枢机所系。

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材料强调()

A、清政府支持创立华资银行

B、外资银行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C、华资银行可抵御列强经济侵略

D、传统票号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A、酿酒业成为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

B、在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的背景下创立

C、孙中山将其作为实业建设的重点促进其发展

D、北洋政府对张裕产品享誉世界起到一定作用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上述材料说明

A、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B、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D、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下列最早创办近代民族企业的代表人物是()

A、张謇

B、陈启源

C、荣宗敬、荣德生

D、周学熙

【答案】:

【解析】: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观察下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

图中A、B、C、D反映了近代以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发展脉络。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

根据材料一,分析鸦片战争后我国出现了什么新的经济现象?

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B点、C点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绅士一般从贡生和举人及其以上功名、学品、学衔当中选拔,但这些人也未必都能得到任命;还有通过捐纳获得了虚职而实际没有任用的;曾经做过官,有的离休退职或罢官的等等。

整个绅士阶层可分为上下层。

上层绅士由学衔或官衔较高的绅士组成,而下层绅士主要包括学衔较低或通过捐纳获得较低功名的绅士。

绅士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是居于领导地位的社会集团,绅士通常被看做能与地方官员平起平坐。

他们的特权主要体现在礼仪、法律、经济三个方面。

——摘编自张仲礼《中国绅士研究》

材料二:

近代绅士集团的转型,最初表现为绅与商的交叉渗透。

绅商的互渗现象又经历了一个商对绅的渗透,绅向商的转化的变动过程。

在这一变动过程中,社会价值定向由传统的绅士集团转向了近代的商人阶层。

甲午战争以后,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逆向渗透”迅速地被“顺向渗透”所取代。

绅士阶层在“救亡图存”的民族精神感召下和“商战”思潮的导引下,相率“弃士经商”。

传统的“功名”身份已失去了原有的强大吸引力,绅士们热心于经营商务,寻找新的出路。

一时秀才工厂、生员公司林林而立。

“绅士”以其特有的社会地位投资于近代企业,借助于“通官商之邮”的特殊地位,很快成为“既贵且富”的重要社会势力。

——摘编自王先明《近代中国绅士集团转型初探》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绅士阶层的构成并分析其特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绅士集团转型的表现及其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力压迫下为富民强国采取的是倾斜的转型模式,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能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就业,导致就业结构的转换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集聚。

正如张培刚先生所指出的“工业化的成败与否取决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能否妥善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吸纳问题”。

——摘编自魏悦魏忠《近代以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思想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

“圈地运动”深刻影响了英国乡村的社会经济条件,带来了土地关系和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

自然经济基础逐渐消解,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廉价劳动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发展,农场成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要就业场所。

除了受雇于农场之外,海外移民是农民的又一种选择。

殖民地的拓展吸引大部分人移居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继续从事农业生产。

总体来看,在这一阶段发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表现为农村内部和农业内部的转移,有的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有的则亦工亦农,只有少量农民进入城市。

——摘编自王爱华《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在劳动力转移中所存在问题的成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圈地运动”中劳动力转移情况并分析对英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城市化是通过人口、工厂及各种机构向城市流动,而不是通过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和工业经济的自我发展来实现的。

在强烈地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必然向地理位置优越、社会经济环境有利的空间(城市)聚集。

工厂企业聚集城市促使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化。

……城市居民接近工厂和劳务市场,可最大限度地选择报酬较高的工作,并可以节约工作往返所需要的交通费用,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城市公共设施为已服务。

城市街区光怪陆离,城市生活丰富多彩。

城市众多的公共设施为居民带来了方便,使人们享受了现代文明。

城市繁荣和物质富裕,使其居民的收入远较乡村优厚。

据1890年的统计,城市居民平均家庭财富超过9000美元,而农村家庭则为3250美元,收入差距甚为悬殊。

工业化时期,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去开拓新的领域,追求新的成功。

这种精神使美国的城市化得以迅速完成。

——摘编自李庆宇《美国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我国工业布局不得不进行大方位的调整。

国民政府在抗战紧急状态下,为保存抗战力量,支撑危局,动员沿海及沿江的工厂大批内迁。

将以上海为中心的工业重心,以长江为中轴,由东部向以重庆为中心的西部地区转移。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及沿江地区大约有超过1000万人先后迁移到西南和西北区域。

在这些地区,拥有全部内迁工厂的1/3,共200余家工矿企业,包括兵工、冶金、机械、纺织、炼油、烟草等行业,它们集中了我国战时内迁工业的精华,成为战时生产军需和民用物资的主要基地。

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领文官、参军、主计等处人员在重庆开始办公。

国民政府定都重庆,不仅带动了军政、文教、工矿企业大量迁渝,也使得重庆城市人口迅速增加,重庆成为了全国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摘编自张忠伟《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部对重庆城市化的影响》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城市化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政府迁都对重庆城市化的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美两个时期城市化的特点。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历史必修二》(人教版)

材料二

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的主要变化。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图示中代表中国和英国的分别是那一条?

代表中国和英国的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93-1910年间中国进口的生产资料比重和出口的机器制品比重都有一定的增长反映了中国经济领域的怎样情况?

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根据材料三、四,说明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