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配送研究报告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状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52347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物流配送研究报告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状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物流配送研究报告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状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物流配送研究报告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状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物流配送研究报告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状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物流配送研究报告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状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物流配送研究报告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状况.docx

《中国物流配送研究报告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状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物流配送研究报告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状况.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物流配送研究报告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状况.docx

中国物流配送研究报告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状况

中国物流配送研究报告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状况

第一节物流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征

一、物流产业在我国的兴起及产业市场规模

建国到1978年前,我国一直是计划经济体制,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等都由国家控制,企业在物流过程中没有一个经营自主的空间,物资不能按市场规律有效流动,所以此阶段内我国经济领域中没有物流的概念,更缺乏有关物流理论的研究。

1978年后,随着经济的改革和市场的开放,我国开始发展物流业。

我国从国外引入物流概念有两条途径,一是八十年代初随“市场营销”理论的引入而从欧美传入;二是“Physical Distribution”从欧美传入日本,日本人翻译为“物流”,而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从日本直接引入“物流”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企业产权关系日益明晰,生产、流通等企业开始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

国内开始出现了不同形式的物流企业,大多物流企业是由原运输企业、仓储企业、商业企业或工业企业等改造重组而来,但此时已有少数物流企业开始建立在物流理论上,根据物流运作规律进行组织与管理。

同时,对物流的研究也从流通领域向生产领域渗透。

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发展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了我国物流业与世界物流业的合作与交流,使我国物流业发展开始走向国际化、全球化。

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的物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物流设施达到一定的规模,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物流市场,能够提供多种形式的物流服务。

1978年以来,我国的物流业总规模一直呈上升趋势,在1978年仅为172.3亿元,而到1999年就高达12487亿元,是1978年的72倍,2001年更是达到19148亿元(如图3-l所示),发展极为迅速。

我国的物流业设施发展也很迅速,在1999年铁路营运里程达到6.64X104km,公路达到135.17X104km,其中高速公路达到ll605km,石油和天然气管道2.3lXl04km,远洋运输的国家主力——中远集团船队1996年发展到l700余刀载重吨位的生产能力,1998年底全国共拥有143个机场;包装形成了包括包装材料、包装制品、包装机械、包装印刷等门类齐全的新兴产业;装卸搬运方面广泛地采用叉车、托盘及其他机械;现有商业网点1600万个,各类批发市场9.5万个,其中年营业额超过亿元的市场约1000个,连锁企业已有1500多个,店铺数26000余家,销售额l500亿元;并且物流业发展已经形成完善的物流体系,以海洋运输为代表的运输物流体系、以商品加工和配送为代表的仓储物流体系、以服务型竞争战略为代表的制造商物流体系、以海空港集散为代表的口岸物流体系、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配送物流体系。

由于社会物流总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越低,意味着物流业的水平越高。

从物流产业的规模来看,近几年来,我国全社会物流的总成本在GDP的20%左右,远远超过同期发达国家的比例。

图3-11997年—2001年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变化图

资料来源: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从物流业的行业实际产值来看,1992年,我国物流业的实际产值为1682亿元,而1999年达到6392亿元,2001年增长到9973亿元。

见图3-2。

图3-21992年—2001年我国物流业产值变化图

资料来源: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二、我国物流业进展状况

我国物流业近年来取得重要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物流概念认识逐步深入

  

近两年来,我国企业界和物流界对物流的认识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人们不再简单地认为,仓储或运输就是物流,或者配送就是物流,而是开始从供应链管理的高度和物流为企业所创造的增加值的角度,来衡量物流的作用。

换句话说,人们不是在“说物流”,而是在“做物流”。

同时,一体化物流概念开始为企业接受,并且开始按一体化物流的模式进行运转。

  

(二)物流行业不同的参与者开始瓜分物流市场

  

在中国,物流作为一个产业真正崛起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围绕物流服务的供应和需求,产生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群和支持体系,它包括作为物流需求方的形形色色的制造企业、分销/批发企业、零售企业,作为物流供应方的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物流咨询机构、物流基础设施供应商、物流软件公司、物流硬件设备公司、物流通讯器材公司,作为物流运作监管方的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以及作为物流支持体系的科研院所和教育培训机构。

在2001年里,以上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一批“领头羊”。

其中各个不同的关系体如何相互作用,将对这个行业的成熟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三)供应链管理的新概念开始引入并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1、电子化物流。

美国投资银行BearStearns把电子化物流定义为“以互联网技术作为关键工具,来管理广泛的物流流程或者物流流程的一部分”。

快步易捷(EgisticsCorp)把电子化物流定义为“供应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商业伙伴,利用互联网技术作为使能工具,实现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库存的可视性,从而提高各个环节的客户服务水平,降低物流的总成本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最大化”。

电子化物流的创新能力和价值,在飞利浦消费电子公司在华的成功物流运作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2、合同制造/EMS。

合同制造商OEM,在欧美也称为电子制造服务商EMS(ElectronicsManufacturingServices),主要为通信、电脑、医疗、家用电器等行业的OEM制造商提供制造服务,包括从基本的PCB制板到最终产品装配等专业服务。

OEM促成了电子制造业由传统的垂直集成模式转向水平集成模式,从而使每个公司都能将核心能力集中在关键业务上。

一些欧美企业,如美国的旭电Solectron和芬兰的艾科泰Elcoteq,都在中国把这种“供应链管理”魔术玩到了极致,甚至把自己的生产线安在了客户的工厂内。

3、第四方物流。

安达信咨询所倡导的第四方物流指出,第四方物流供应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

其他的咨询公司也开始使用类似的服务,称之为“总承包商”或“领衔物流服务商”。

根据MorganStanley的分析,第四方物流要比第三方物流利润更加丰厚,因为他们拥有专业化的咨询服务。

尽管这一块服务目前规模尚小,但在整个竞争激烈的中国物流市场上,将是一个快速增长的部分。

  (四)现代物流业的三大支柱凸现。

  

1、现代化的物流基础设施。

全国性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根据交通部出台的《公路、水路交通发展三阶段战略目标(基础设施部分)》,到2040年,中国交通将实现现代化,比国家现代化目标提前10年。

其中,到2010年要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80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3.5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1.9;二级以上公路达到36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20%;高级、次高级路面公路里程达100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55%。

——初步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沿海港口能力与吞吐量之比达到1比1,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达到22亿吨,深水泊位达到900个,其中3万吨级以上占35%左右。

完成长江口、珠江口出海深水航道和沿海主要港口进出港航道治理工程。

——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500万TEU,五大主要集装箱港口吞吐量进入世界前20名。

集装箱枢纽港适应国际干线航线船舶挂靠要求,实现集装箱多式联运及全程运输实时追踪,逐步形成物流中心。

远洋集装箱直达率超过80%。

——进口原油、铁矿石接卸码头80%以上适应大型船舶运输需要,与日本和远东原油进口国家目前的水平相当。

  ——70%的内河水运主通道达到规划标准,其中三级以上航道里程达到1万公里,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建成高标准的现代化航道网,红水河恢复全线通航。

在长江、珠江三角洲及其干流全面推进船舶标准化、系列化。

  

2、全国性和区域性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网络的完善。

根据交通部的规划,全国将建设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和武汉等城市的45个公路主枢纽。

到2020年,国家级公路主枢纽全部建成,并有效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

国家二类公路主枢纽新布局由全国96个城市组成,覆盖全国所有的特大城市、57.1%的大城市、41.4%地级市和地区。

以客运站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公路主枢纽,其功能是承担跨地区、跨省级公路客货运输的组织和作业,主要以地级市主干线相交会的结点城市为布局目标,并以此满足与我国生产力布局相匹配,与现代物流和公路快速客运发展相适应,与其他运输方式相衔接。

目前,在北京、天津、深圳等城市的物流枢纽已经投入使用。

除了政府的规划外,许多企业还根据自身的需求或客户的需求,在中国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建立起了物流中心,成为全国物流枢纽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

3、专业化的物流管理成为必须。

企业在经历了以生产为导向到以产品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到以客户为导向的策略演变以后,开始关注通过内部的精细化运作来提高企业的利润率,而不是通过盲目追求销售额的扩张。

这样,企业对供应链/物流管理能力和技巧的要求就被提到了较高的议事日程。

物流开始进入企业总经理的关注范围之内,这主要反映在一些企业开始任用副总裁和总监级的高层人员主管物流业务。

一些国营和民营企业开始聘用跨国公司的高层物流主管和海外归国人员。

在外包物流业务的过程中,企业对业务外包的心态也发生了的重大的改变。

多数企业能够主动地接受因此而产生的企业文化和业务流程的变革,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和物流供应商进行谈判和对其运作进行管理和监控的能力。

4、信息技术日益显示出重要性。

作为企业内部供应链信息整合的ERP系统在企业得到广泛地认可,同时作为企业供应链实施的WMS、TMS和DPS开始被企业重视。

物流企业开始重视物流信息系统,并把信息技术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一。

  同时,物流和供应链解决方案成为ERP之后软件行业的又一热门。

与物流相关的各种软件和技术产品开始形成一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作为企业间供应链管理一体化/协同物流的信息技术手段,比如EAI/EDI/XDI等,尚待被市场接受。

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特点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一)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

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泉”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

1998年以来,山东省经委以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为切入点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试点工作,得到山东省及其周边省份许多企业的广泛认同和参与。

这说明,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

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

其一是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销售分拨活动以及采购活动过程中,对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巨大需求,这是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

其二是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

目前,我国一批颇具竞争实力的优势企业,例如海尔集团、青岛啤酒、上海宝钢等,在市场扩张的过程中,在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基础上,已开始尝试和利用专业化物流服务。

其三是在一些新兴的经济领域中,如私营企业、快递服务行业以及电子商务领域等,也产生和存在着一定规模的物流服务需求。

(二)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国际物流企业,如丹麦有利物流公司(MerchandiselogisticsCo.)等。

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如丹麦有利为马士基船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