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徐公路第一合同平安工地建设经验交流材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49604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徐公路第一合同平安工地建设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济徐公路第一合同平安工地建设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济徐公路第一合同平安工地建设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济徐公路第一合同平安工地建设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济徐公路第一合同平安工地建设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徐公路第一合同平安工地建设经验交流材料.docx

《济徐公路第一合同平安工地建设经验交流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徐公路第一合同平安工地建设经验交流材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徐公路第一合同平安工地建设经验交流材料.docx

济徐公路第一合同平安工地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深入开展平安工地创建活动

努力打造济徐公路精品工程

——济徐公路第一合同“平安工地”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2011年2月22日)

各位领导:

济南至徐州公路一合同由泰安市公路局工程二处承建,主要工程包括主线6.092Km,东平连接线7.42Km及2座互通立交。

工程中标合同价2.998亿元,合同工期34个月。

2009年10月开工以来,在泰安市公路局的正确领导下,一合同项目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学组织,精心施工,打造济徐路精品工程”的工作思路,高标准要求,高起点建设,精细化管理,认真履行施工合同,工程质量、进度均名列全线前茅,为优质高效完成济徐公路建设任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中,项目部按照省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探索实践“平安工地”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被省交通厅列为省级“平安工地”建设活动示范工地。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保障“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扎实开展

建设“平安工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安全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消除事故隐患、构筑事故防控体系直接有效的抓手。

一合同项目部这次被确定为省交通运输系统“平安工地”建设活动示范工地,是上级领导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和鞭策,我们也倍加珍惜这次机会,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完善制度,强化措施,扎实推动“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深入开展。

㈠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建设“平安工地”是夯实安全监管工作基础、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建设的重要载体。

项目部自成立以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理念和“质量、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把质量作为本质安全化工程的内在要求和外延,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从优化施工方案入手,全面落实各项安全法律法规要求,优先考虑和保障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体系,为“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之初,项目部就积极行动,认真贯彻省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制定了济徐路一合同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平安工地”建设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日常监督检查。

六个施工分部均成立了工作机构,共配备6名专职安全员。

形成了领导挂帅、全员参与,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工作格局。

㈡加大投入,优化环境。

严格按照《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有关规定,项目部制定了安全专项资金提取使用计划,及时足额提取安全生产专项资金,设立专用账户,确保专款专用。

2010年共提取安全生产专项资金154万元,支出146万元,主要用于施工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的采购更新、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安全教育培训等。

工程施工期间,已累计更换各种电缆500多米,添置标准配电箱30个,漏电保护器35个,做到了“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购置安全防护密目网10000多平方米,安全网1000多平方米;为现场施工人员配备统一劳动防护服200多件,各类安全帽300多顶,安全带100多条。

同时,配备了安全巡查专用车,在施工现场安装了监控系统,配齐了现代化办公设施,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工作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㈢健全制度,狠抓落实。

为深入推进“平安工地”建设活动,项目部依据《安全生产法》、《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健全完善了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术交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重大风险告知等43项“平安工地”建设安全规章制度;同时,制定了济徐路一合同“平安工地”考核标准,把各项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落实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为实现“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场容场貌规范化、安全管理程序化”的工作目标提供了制度保障。

㈣严格检查,消除隐患。

按照《平安工地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领导小组成员坚持深入生产一线巡视安全生产情况,专职安全员每日巡查、项目总工每周全面检查、项目经理每月重点督查,对查出的不安全问题,能现场整改的立即进行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按照“三定”原则定人、定则、定时限进行限期整改,全面消除安全隐患。

依据“平安工地”考核标准,每月根据检查考核情况进行汇总评比,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优胜单位进行通报表彰,颁发流动红旗并给予2000元奖励,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达标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

截止目前,共奖励2万多元,处罚20人次,处罚金额9100元。

二、加强教育,提高素质,夯实“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基础

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职工素质是关键。

在活动中,我们立足实际,注重加强教育培训,大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

㈠注重岗前培训。

项目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按计划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开工前、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尤其是对新进职工及时进行了岗前集中教育培训,

系统学习了安全法律法规、开工前的安全须知和预防事故的基本知识以及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基本知识等。

严格持证上岗。

安全管理人员均持有交通部颁发的资格证书,7名专职安全员同时还取得了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证书。

组织所有特种作业人员在泰安市安监局培训中心进行集中培训,经严格考核后全部通过证件复审。

自开工以来,共进行各类培训12次,累计培训800余人次,培训率达到了100%。

㈡加强警示教育。

为了强化职工安全生产意识,筑牢安全生产防线,项目部每月举行一次安全警示教育活动。

一是召开安全警示教育例会。

分析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形势,通报各施工分部、施工班组的违章行为及存在的安全问题,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方案。

二是组织施工人员观看安全警示教育宣传片。

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讲解,使其认识到违章的严重性,切实做到“四不伤害”。

三是建立安全警示室。

在全省公路工程项目部率先建立起安全宣传教育警示室,并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大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先后组织300余人次进行了参观学习,一幕幕令人痛惜的场景、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画面,使受教育的员工真正体会到“用鲜血换来的教训,不要用生命去检验”的深刻含义。

㈢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为丰富公路施工安全文化内涵,倡导和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基层安全生产主体地位,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项目部开展了“我为平安工地建设献计献策”论文征集活动,共收到稿件50多篇,其中部分优秀稿件已刊登在《泰安日报》、《泰安公路》报、泰安市公路局门户网站等媒体上,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参与平安工地建设活动的积极性。

同时,对优秀稿件整理汇编成册,组织广大职工进行学习推广。

在“安全生产月”期间,深入开展了“十个一”安全主题活动,发放安全生产知识书籍150余份,查处事故隐患5项,收到合理化安全建议10余条。

积极推行“人性化安全标语”,在办公区、生活区和施工作业区悬挂、张贴大众化、口语化和人性化的安全标语46条,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三、立足防范,狠抓源头,全力提升“平安工地”建设水平

在工程施工中,我们不断强化源头管理,加强安全基础建设和源头安全防控,为“平安工地”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㈠抓好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和评审。

项目部统筹考虑工程安全工作重点,高度重视并突出抓好重点部位、重要施工环节的安全工作,组织人员认真编制了15个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其中,跨济广高速现浇箱梁等2个重点结构施工方案,邀请省级专家进行了评审;组织安全工程师、专职安全员精心编制了临时用电、跨济广高速保通等13个安全专项方案,并邀请省市有关安全专家进行了评审,确保了方案的科学合理。

㈡强化重点部位的安全保证措施。

项目部针对工程施工实际,明确了安全生产的四大工作重点:

即跨济广高速公路现浇箱梁间断式保通工作、预应力现浇箱梁支架施工、土石方远距离运输和机械联合作业施工。

在施工中,严格执行专家评审通过的方案,突出抓好各项安全保证措施的落实。

在东平南互通立交桥施工时,为确保济广高速公路行车畅通安全,与交警、路政等部门建立了信息联动机制,成立了项目办、项目部和施工分部三级安全保通保安体系,实行24小时现场值班,设置了30人组成的安全执勤班组,分布了2个变道口、5个施工现场进行交通指挥。

投资70多万元,增设了照明、仿真警察、电子监控、振荡标线等设施。

设置了安全应急办公室,配备了装载机、吊车、拖车、千斤顶等应急设备和物资。

在近两个月的施工时间内,启动应急预案2次,多次疏导被困车辆,确保了施工期间施工安全及济广高速的畅通。

㈢加强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为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项目部投入了大量的施工机械设备。

为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生产,项目部制定了《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办法》,实行设备准入制度,要求所有进场设备必须经安全验收合格后方可参加施工,严禁安全装置不全或失效的设备进入施工现场。

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及定人、定机、定岗“三定”制度。

对外租设备签订安全施工合同,缴纳安全生产保证金。

对土石方运输等需要大量设备集中作业或联众作业的施工现场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培训,集中发放注意事项等安全宣传材料150多份。

安排专人负责施工现场的调度和指挥,适时进行设备性能和运行安全检查,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和处置,杜绝不安全作业,促进了施工进度,确保了2010年施工计划的顺利完成。

㈣加强场站标准化建设。

项目部按照“平安工地”建设标准,对施工现场进行了统一规划。

设置了拌合站、钢筋加工厂、预制厂各1处,共占地120亩,场地硬化55000平方米、建设组合钢板房3600平方米,修筑标准化围墙1500米。

严格按标准建立了办公室、传达室、宿舍、食堂、娱乐室等临时设施。

在各施工厂站投资85万元配备了节能低耗供配电设施,安排专人进行管理。

对施工区、生活区进行统一消防规划,按标准配备了消防器材,成立了经过培训的应急消防队,为职工营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㈤加强劳动防护管理和危害因素辨识。

建立健全了劳动防护用品购买、验收、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管理制度,定期培训现场施工人员,确保劳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

根据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制定了目标管理方案及应急预案。

共辨识危害因素312项,确定重大风险3项,制定目标管理方案3个,编制应急预案5个。

四、创新管理,突出重点,全面推动“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向纵深发展

为建立创建工作长效机制,项目部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抓住关键环节,以点带面,促进了“平安工地”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㈠立足夯实“双基”,积极创新基层管理模式。

基层工作是关键,基础工作是保障。

项目部始终把“双基”工作作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总抓手,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积极探索创新,在项目分部大力推行自主管理模式,以创建活动为载体,以预防预控为手段,以本质安全为目标,以项目分部为纽带,促进基层单位“双基”工作向高层次凝聚发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推动自主管理工作向全员深层次扩散延伸,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并已初步形成了一整套“自主管理”工作机制。

各分部在创建活动中比学赶超,从每个人、每个岗位做起,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把安全责任落到实处。

㈡打造亮点,强化班组自主管理。

按照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放在施工现场,力量配置在一线、情况了解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形象树立在一线的要求,项目部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在施工一线成立了跨济广高速保通施工班组、现浇预应力箱梁施工班组、混凝土拌合班组、路基施工班组、梁板预制班组共5个本质安全标准化施工班组。

制定了《班组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和《班组安全管理考核标准》。

各班组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安全生产工作小组,由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班组长。

班组长每次上岗前进行班前教育、工作中进行安全巡查、班后进行安全总结,认真做好各种施工记录。

通过强化班组自主管理,进一步确保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实现了“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的安全管理目标。

㈢突出重点,深入实施“六个一”工程。

一是着力推行用电设备一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