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练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147531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励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激励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激励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激励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激励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激励练习题.docx

《激励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励练习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激励练习题.docx

激励练习题

(激励)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从激励的内涵看,组织中的领导者应该从( D)的基础出发,认识员工的组织贡献行为。

A.行为科学和权变;   B.系统管理和心理学;

C.权变管理和系统管理; D.行为科学和心理学;

2.关于激励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

A.激励是组织中人行为的动力,而行为是人实现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的过程;

B.无激励的行为是盲目而无意识的行为;

C.有激励而无效果的行为,说明激励的机理出现了问题;

D.从组织范围的角度出发,把人的需要具体化为员工切实关心的问题,称之为需要层次论;

3.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研究的重点是:

( B )

A.从社会需要出发对人的需要进行分类;

B.组织中个人与工作的关系问题;

C.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

D.员工如何选择行为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要;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存在最明显的问题是(  B)

A.自我实现需要是否人人都需要;

B.需要层次是绝对高低还是相对高低;

C.已经得到的需要不再起激励作用;

D.在特定的时刻,人有最迫切的需要;

5.赫兹伯格所用的研究方法只考察了满意度,并没有涉及( C )。

A.工作任务;    B.组织目标;

C.劳动生产率;   D.工作动机;

6.提出“人的有些需要不是生来俱有的,而是通过生活经验学习获得的”这一观点的是:

( C )

A.麦格雷戈;    B.弗鲁姆;

C.麦克利兰;    D.罗伯特.豪斯

7.公平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

( C )

A.员工选择的与自己进行比较的参照类型有问题;

B.驱使员工追求公平和平等的动机基础是相对报酬与付出的比率和其他人相比不平衡;

C.员工本身对公平的判断是极其主观的;

D.人们只通过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

8.期望理论对管理者的启示,你认为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管理者的责任是帮助员工满足需要,同时实现组织目标;

B.管理者要明确员工个体的需要,界定组织提供的结果;

C.管理者必须去发现员工在技能和能力方面与工作需求之间的对称性;

D.管理者应使工作的能力要求略低于执行者的实际能力;

9.斯金纳的强化论只研究( D )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突出激励的内容和过程。

A.动机和行为;    B.需要和动机;

C.报酬和行为;    D.行为和结果;

10.下列哪一种激励计划是期望理论和强化理论的逻辑结果。

( A )

A.绩效工资;     B.知识工资;

C.持股计划;     D.目标管理;

11.大棒”是最传统的激励手段之一,以下现象不属于由“大棒”产生的消极效应的是:

(C  )

A.消极怠慢;     B.一切向钱看;

C.生产劣质产品;   D.对工作不关心;

12.中国企业引入奖金机制的目的是为了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奖金已经成为工资的一部分,奖金变成了保健因素。

这说明:

 ( C )      

A.双因素理论在中国不怎么适用;

B.保健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在不同的国家是不一样的;

C.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转化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

D.将奖金设计成激励因素本身就是错误的;

13.有一位父亲为了鼓励小孩努力学习,向小孩提出:

“如果在下学期每门功课都考试90分以上,就给物质奖励”。

小孩因受到激励而用功学习的情况有:

 ( C )

A.奖励是小孩最想要的;

B.父亲说话向来是算数的;

C.小孩平时学习成绩较好,有可能各门功课都考90分以上;

D.小孩平时学习很差,想努力学习得到物质奖励;

 14.面对日益激烈竞争形式的企业,有不少企业改变了传统终身雇佣员工的做法,开始大幅度减员,并声称公司只向那些有上佳表现的员工提供职位,此举意味着什么?

    (  A)

A.有于工作不稳定,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忠诚感会随之下降;

B.员工的归属感、忠诚感不会随之下降,反而会竞争意识加强,努力工作,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C.即有利于公司压缩成本开支,又能激发员工的奉献精神和主动性;

D.那些工作有卓越表现的员工,在成就感的激励下会自然地产生对公司的忠诚感;

15.路径—目标属于权变情景领导理论,与路径—目标理论有共同观点的理论是:

 ( A )       

A.期望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强化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1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行为决定于:

( D )

A.需求层次;    B.激励程度;

C.精神状态;    D.主导需求;

17.无论是激励还是动机,都包含三个关键要素:

( A )

A.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 B.努力需要和满足;

C.努力诱发和需要;   D.努力组织目标和满足;

18.绩效工资实际上哪两个理论的逻辑结果。

( D )

A.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  B.双因素理论和强化理论

C.公平理论和强化理论;  D.期望理论和强化理论;

19.激励的目的是:

( B )

A.动机;       B.行为;  

C.满足需要;     D.目标;

20.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试图证明:

( B )

A.决定人的行为的尚未满足的需要到底是什么内容;

B.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任务的成功与失败;

C.已经得到的满足就不会再起激励作用;

D.人的社会性需求是后天形成的;

21.以下对需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

A.是能否发挥管理作用并影响组织成员完成组织目标的前提;

B.需要是领导者指挥下属和鼓励下属的行为基础;

C.对员工的激励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中领导者对下属未满足需要的识别;

D.下属的行为是一种通过采取行动来满足未实现的需要的过程,而领导者的行为不是;

22.英国首相丘吉尔之所以战后未被人遗忘,继续执政,问其原因,他答道“最好在钓钩上放着鱼爱吃的东西。

”丘吉尔的话一语道破钓鱼效应的原理,这与哪一种管理理论的思想相一致?

( A )

A.内容型激励理论;   B.过程型激励理论;

C.期望激励理论;    D.公平激励理论;

23管理学者贝克:

“为工作而工作,才是工作的真义。

希望藉工作而获得报酬的人,只是在为报酬效劳而已”。

这句话说明:

 ( D )

A.外在的物质报酬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B.在组织中的每个人为了获取物质报酬而工作;

C.在组织中的每个人为了获取内在报酬而工作

D.兴趣来自工作本身,完成工作的成就感或愉快感是激发人们努力工作的动机;

24.如果一个人有100%的能力,而只给他80%的工作量,他的能力将退化;如果一个人有100%的能力,而只给他100%的工作量,他的能力不会提高;如果一个人有80%的能力,而给他100%的工作量,则他的能力将有突破性提高。

这种“能事相关”的思想在下列哪一个理论中有所体现:

 ( C )

A.双因素理论;    B.成就需要论;     

C.期望理论;     D.强化论;

25.很多企业都在公司员工的衣服上贴有公司名称、职位等标签,其目的是激发员工:

 ( C )

A.成就感; B.权力欲; C.归属感; D.安全感;

26.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下列哪一类人的主导需要可能是安全需要?

 ( D )

A.总经理;         B.失业人员; 

C.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  D.工厂的一线操作工人;

27.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中属于保健因素的是:

(  D)

A.生理.安全和自尊;    B.安全.自尊和自我实现;

C.安全.社交和自尊;    D.生理.安全和社交;

28.以下哪种现象不能在需求层次理论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 C )

A.一个饥饿的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食

B.穷人很少参加排场讲究的社交活动

C.在陋室中苦攻“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

D.一个生理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人,可能因为担心失败而拒绝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29某公司的一位年轻人工作非常突出,同时也取得了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薪资,但他仍未感到满意。

这种现象可用何种激励理论得以解释?

( C   )

 A. 期望理论;      B. 公平理论; 

 C. 需要层次理论;    D. 强化理论;

30.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

他们的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7只瓶。

教练甲对自己的队员说:

“很好!

打倒了7只。

”他的队员听了教练的赞扬很受鼓舞,心里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

教练乙则对他的队员说:

“怎么搞的!

还有3只没打倒。

”队员听了教练的指责,心里很不服气,暗想,你咋就看不见我已经打倒的那7只。

结果,教练甲训练的队员成绩不断上升,教练乙训练的队员打得一次不如一次。

这种“保龄球效应”说明:

( C )

A.只有正强化才能够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B.负强化只能打击下属的积极性,而不能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C.领导者应该尽可能多的使用正强化,少使用负强化;

D.领导者应该只使用正强化,放弃负强化;

31. 根据麦格雷戈的理论,有人希望有正规化的组织与规章条例来要求自己的工作,而不愿参加问题的决策,这种人欢迎以(  D)指导管理工作。

理论; 理论;C.超Y理论;理论;

32.根据期望理论,只有在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对员工们才会产生较高的激励力量?

( D )

A.只要员工有较高的自信心;

B.只要是员工对最终的结果产生较高的效价;

C.只要员工有足够的工作能力;

D.员工必须有较高的效价和较高的期望值;

33. —车间主任,对自己手下人常说—句话:

“不好好干回家去,干好了月底多拿奖金”。

可以认为,车间主任把他的手下都看成了:

 ( C )

A.只有归属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  

B.只有生理需要和归属需要的人;

C.只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  

D.只有安全需要和尊重需要的人;

34.对大多数企业主管来说,最困扰他们的不是如何与竞争对手抢夺市场,而是如何找到、训练和留住优秀的员工,对高技术企业尤其如此。

请你为这些主管在以下几项中找出一种最佳的方法( C )

A.提供诱人的薪水和福利;

B.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C.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D.提供自由工作的便利;

35.强化理论认为:

( B )

A.行为是结果的函数;   B.结果是行为的函数;

C.行为与结果无关;   D.行为与结果关系不确定

36.高级工程师李华在一家研究所工作,该所拥有一流的研究条件。

根据双因素理论,下列哪一种措施最能对李华的工作起到激励作用?

( A )

A.调整设计工作流程使李华可以完成完整的产品设计而不是总重复做局部的设计;

B.调整工资水平和福利措施;

C.给李华配备性能更为先进的个人电脑;

D.以上各条都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3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下列需要从低到高排列的是:

( A )

  ①就业保障;②上司对自己的赞扬;③工作的挑战性;④同乡联谊会;⑤满足标准热量摄入量的食品;

A.⑤①④②③;     B.⑤④①③②;

C.⑤④①①③;     D.⑤①③④②;

38.最近某大学分房排队,年轻的骨干教师想法颇多,认为工资太低,分房无望且不公平,教学没有积极性,结果有的在外兼职,有的干脆辞职下海。

你认为这一现象可以用什么理论来解释?

 (  D)

A.公平理论;      B.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C.期望理论;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