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入门的基础训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143117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乐入门的基础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声乐入门的基础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声乐入门的基础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声乐入门的基础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声乐入门的基础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声乐入门的基础训练.docx

《声乐入门的基础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乐入门的基础训练.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声乐入门的基础训练.docx

声乐入门的基础训练

声乐入门的基础训练

(1)

节选吴振江编写

合唱艺术是由人声的多个声部组成,有着无限感染力和丰富表现力的优美和声。

发声方法的统一,声部之间平衡、和谐的训练,是获得优美和声的基础。

合唱训练强调发声方法的统一,其目的是消灭个性,实现共性。

为了较好的掌握发声方法,现将几个合唱团指挥声乐训练指导内容,结合个人学习体会,归纳整理出本文。

供合唱爱好者参考。

一、呼吸训练:

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和动力。

歌唱呼吸是要根据乐曲的长短、强弱、快慢、感情的表达而安排吸入和呼出的量,并进行有意识的控制。

这与无意识的说话呼吸显然不同。

(一)、呼吸要领:

1、姿势:

练声前,要开胸、立腰、松肩,切勿胸腔憋气,一般要求站立练声。

坐着练声时,后背要离开座椅靠背,上身挺直,只坐椅凳的三分之一,正襟危坐,全身放松。

2、深吸气:

两手叉腰,口鼻张开,作深呼吸。

手要感觉到腰腹部有向外的张力,胃部以下有下坠感,气沉丹田。

3、急吸气:

眉毛上扬,眼睛睁大,鼻孔张开,开口急吸,作惊恐状。

腹腔有抬的感觉,同时还有个对抗点,横膈膜向下抻,腹腔及腰带周围有酸胀感。

(二)、训练方法:

1、慢吸慢呼:

两手叉腰,口鼻张开,作深呼吸后控制一下,然后通过齿尖隙“丝丝”徐徐放气,越慢越长越好,坚持到快没气时,一下将余气放掉。

练习的要点是学会对气息的控制。

长期训练可使徐徐放气时间越来越长。

2、快吸慢呼:

作惊吓状,口鼻张开,急吸后控制一下,然后通过齿尖隙“丝丝”徐徐放气,。

方法如上。

3、快吸快呼:

短促时间内快吸快呼,有跑步后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俗称“狗喘气”。

长期坚持训练可以取得急促换气,轻松自如,不露痕迹的效果。

4、循环呼吸:

在合唱延长拍时,若气息调整不足,要求合唱团员互相错开换气时间,不露痕迹的偷换口气。

(三)、注意事项:

1、注意换气的部位:

一首歌曲在何处换气,如何换气是表现歌曲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听从指挥的指导,标注好换气位置。

2、学会气息的均衡利用:

发声的大小在于“力度”而不在于“音量”。

有控制的发声,才能做到“强而不骄,弱而不虚”。

3、掌握音调的力度:

一首歌曲内有强、有弱、有软起、有硬起,有渐强、有渐弱等等,掌握歌曲的表现力是要靠气息的运用。

二、发声训练:

(一)、发声要领:

1、打开口腔,作打呵欠动作,重点体会打哈欠时的吸气感,后喉头应有点凉意,这是发声时发出气息的正确通道。

2、寻找声带:

早起时打嗝不出声,可以找到自己声带的位置。

说话不出声,可以起到声带按摩的作用。

3、微笑唱歌:

唱歌时,要面带微笑,软腭才会抬起来,出声明亮,不发闷。

微笑唱歌是找到共鸣的最好办法。

4、正确的发声是“气通、声形、不颤”,感觉到有面罩共鸣。

5、美声唱法强调发声的“共鸣”效果。

从声带发出原音,在人体内经过共鸣腔体而引起的共振作用,在声乐上叫做“共鸣”。

人体内的共鸣腔体有头腔(含头腔、鼻咽腔)、口腔(含咽腔、口腔)、和胸腔等。

一般唱高音多运用头腔,唱低音多运用胸腔。

用头腔共鸣多,声音容易僵;用口腔共鸣多,声音容易散;用胸腔共鸣多,声音容易闷。

(二)、训练方法:

1、“Hm”(哼鸣)练习:

采用唱“Aa”(啊)的口形,口腔打开(在耳前有个坑),上下两唇轻轻合拢,嘴里好像含着半口水,出声时有擤鼻涕的感觉,鼻腔内嗡嗡作响,此时嘴唇也会感到时有震动,嘴唇还有发麻的感觉。

发声时,先吸气,控制一下,收腹发音,头顶开花,声音向上前方作高抛线打出,打向意念中前方的某一点,声音保持在鼻咽腔和头腔中共鸣。

2、唱“Aa”(啊)练习:

“Aa”(啊)的发音,要做到“O”(欧)的口形中唱“Aa”。

发音方向同”Hm”,要作高抛线向上前方某一个点打出。

3、唱“Mi”“Ma”的练习:

在唱“Mi”要有“ü”(于)的音,在唱“Ma”时要有“O”(欧)的音,口形保持“O”形。

4、唱“Lü”(驴)“Lu”(鲁)“Lo”(楼)“Lei”(类)“Li”(里)

注:

“Lü”(驴)为鼻咽腔共鸣,小嘴大腔;

“Lu”(鲁)为头腔共鸣,在高音(﹢f)区以上才能体会到;

“Lo”(楼)为鼻咽腔、头腔和胸腔复合式三腔共鸣;

“Lei”(类)为要微笑才能正确发声,其口形保持“O”形不变;

(三)、注意事项:

1、发声的位置:

发声的位置是声乐训练的核心,要用心去领会。

美声唱法强调发出的声音要像一根柱子,也就是“横音竖唱”。

同样一个母音用喉头肌肉的力量唱,听起来就僵直,用正确的位置唱,声音就明亮,并富有弹性和变化,有穿透力。

(1)、原音的体会:

单纯声带的声音是很小的,原音通过不同的共鸣腔体共鸣得到放大,才能有浑厚的力度。

(2)、高位置的体会:

高位置就是鼻咽腔以上部位的共鸣。

用正确的哼鸣或打电话时发出的“嗯”的声音用心去体会。

2、关于练声:

(1)、发声要有方法:

未曾发声,先要有声在耳,不论是识谱还是唱歌,不论是大声还是小声,只要出声就要想到方法。

(2)、把握好音域:

重点练习和巩固中音区是至关重要的。

中音区是向上和向下扩展音域的桥梁,只有在中音区找到正确的发声方法,才不会出现“僵、挤、撑”的毛病。

(3)、注意曲调的断和连:

断的要注意弹性;连的要注意声音的连贯和母音转换位置的统一。

三、吐字发音训练:

(一)、要领:

1、“吐字在前,成声在后”,或“声母在前,韵母在后”;中国字由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组成。

字头一般是声母,字腹是韵母,字尾是指最后的收音。

要求:

“字头吐字敏捷,字腹成声充实,字尾归韵要快”。

具体地说,吐字行腔要做到“掐头去尾,表现中间”。

切忌字头发音拖长,那就成了“咬字”而不是“吐字”。

在我国,戏曲、曲艺等传统唱法中,总结吐字的四个要点,可以借鉴:

(1)、字头要分清:

字头的声母要唱准确,不要“你”、“李”不分。

(2)、字腹不变形:

字腹的韵母是字音的主体,不要变形。

(3)、字尾要收好:

忽略了字的收音会使字音走样。

“荡”没收好就成了“大”了。

(4)、音调要念准:

中国字有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例如:

“麻”字的四声是“mā”(妈)“má”(麻)“mǎ”(马)“mà”(骂),四音不准,就成了“倒”字,

2、起音:

(1)、软起:

关键在于气息控制。

把吸、控制、发声像挤眼药似的徐徐挤出,又像推车上坡,连绵用力把声发出。

(2)、硬起:

吸气、控制、喷口出声,气动声成。

闭口音:

Ji、Qi、Xi发声时要想到a,翘唇,圆声。

闭口音:

Wu、Qu发声时要向后出声,吸着唱而不是吹着唱,把出声的位置抬到软腭上后方。

音调上行时,吸气感渐强,胸部有抻拉的感觉。

3、注意:

唱歌时不能尖、不能白、不能颤、不能摇。

(1)、字包音:

发声时夸大了声母,如江、洋等,要从思想上注意发声位置,做到横音竖唱,控制“O”形口形。

(2)、音包字:

发声时夸大了韵母,没把字头唱清楚,使人听不请你唱的是什么字。

(二)、训练方法:

1、干咳:

声气同步,硬起。

这时。

呼吸下来了,胸腔放松了。

唱Aa、Ei、Ou、Wu时要保持口腔内为“O”形。

口形不得任意变动,只用舌头发音,才能做到统一。

2、唱“Aa”时,要有“i”(唉)的明亮、“O”(欧)的圆润、“e”(哦)的力度。

3、唱“e”(哦)时,“e”是低位音,但要用高位置的感觉唱。

4、唱Nu、Mu、Su、Tu、Lu、Ku、Hu时,所有的母音要有立体感,小嘴大腔,吸着唱。

5、唱Ha、He、Hei、Hu时,声音通过眉心后头向上前方高抛线打出,打向意念中上前方的某一个点,头若感觉有点胀就对了。

四、美声唱法和训练:

(一)、呼吸和支持:

1、呼吸是歌唱的动力:

作“惊吓状”的开口急吸或“闻香状”的深吸气,全要求在吸气时两肩放松,上胸打开,把气吸到腰腹周围。

这时是包括两肋、腰围和后背在内的吸气肌肉群在工作。

这也是唱高音用气的位置。

2、呼吸是歌唱的支持力:

发声用气要学会控制,不要一唱歌气就跑光了。

要保持在吸气状态下,小腹卷兜内收,两肋扩张如展翅,胸部向前上挺,声音被气息托“抬”出来。

呼与吸的肌肉群同时工作,呼与吸形成的对抗所产生的气息密度就是“呼吸的支持”。

有了支持就可以用最小的气息消耗唱出最大的音量。

(二)、歌唱的发声:

1、真假声的混合:

美声唱法是真假声的混合唱法。

真声是整个声带振动(全振),而假声则是局部振动(边缘振动)。

在低音区以真声为主;在中音区是真假声的混合;在高音区则逐渐丢掉真声而以假声为主。

2、共鸣的混合:

美声唱法不仅是真假声的混合,而且共鸣的使用也是混合的。

在低音区以胸腔共鸣为主;在中音区则加大了鼻咽腔、口腔的混合共鸣;进入高音区则加大了头腔共鸣。

声音越高越要往后腔体的后上方去唱,头腔共鸣就更多了。

3、男高音的唱法:

男声不是入高音后突然变成假声,也不是用唱中音区的方法唱高音,而是在保持中音区音色的基础上,加入假声和头腔共鸣,从而达到在高音以头声为主,又不丢掉中音区音色的唱法统一。

男声在唱高音时,一般从换声点#f2开始加假声,进入头腔共鸣,越往高音走,假声唱的越多。

这样,用假声为主的混合声唱高音,在加上头腔共鸣和呼吸的支持,唱到b2和c3就容易多了。

4、女高音唱法:

女声的低音是用真声为主的声唱,即“立”起来的真声,女声的中音区已是假声成分较多的混合声区。

由低音的真声往中音区的混合声过度时,如不得法,会有一个“坎儿”,也就是“换声点”。

由中音区混合声进入高音区以假声为主和头腔共鸣时,同男声一样也还有一个换声点。

5、换声问题:

解决换声问题的方法是在换声点前4个半音就要声音“立”起来,贴着后咽壁向上发声就容易进入头腔共鸣。

把换声后的#f2、g2、ba2三个半音坚持住,反复练习,熟练地掌握了这种唱法,腔体是打开的,上下是畅通的,从中音区开始再多给点气息和空间,能轻松自如的唱歌时,就不存在换声问题了。

(三)唱法训练:

1、全身放松,深吸气后腰围处有向外涨的感觉,这时作打“哈欠”状,用吹蜡烛的方法向上吹气,也可以轻柔的慢吹气,体会喉器腔体打开的感觉。

2、吹气出声以气带声发“Ha”(哈)音。

出声时,始终要想到“H”字头,出声自然,不要喉头肌肉挤出的声音,这时,便能体会到头腔共鸣,脑袋有“嗡嗡”的感觉。

3、随着练声进入高音区,把“Ha”变成“Hu”,使声音“立”起来,挺腰、后仰、意念中“吸”着唱,以假声为主很容易进入头腔共鸣。

此时,呼吸对声音的支持从腰、背肌直通头顶,声音越高,假声和头腔共鸣就越多。

同时,也会感到在胸口还有一个向下抻的对抗点,下巴也有向内拉的感觉。

4、用懒洋洋沉睡感的唱“Ha”,可以帮助你打开腔体,喉器放松,而唱“Hu”时,会有吸着唱的感觉,其声音圆润,竖了起来形成了音柱,不仅明亮,还有穿透力。

“Ha”是一片,“Hu”是集中;“Ha”有叹息感,而唱“Hu”就有高位置和头腔功名了。

5、音准问题:

唱歌的音准主要自己的耳朵听觉的敏感度,特别是半音的联系。

在1、2、3、4、5、6、7七个音级中,1、3、5是稳定音级,2、4、6、7是不稳定音级。

其中“4”容易唱散,导音“7”容易唱低。

因此,在唱不稳定音级,2、4、6、7时要向上抬着点唱,就不会跑调了。

6、吐字问题:

吐字时,字头(声母)要用力,除了“G、H、K”外,均在嘴的前部。

吐出字头后,要往母音上过度,除“i”,均在喉后部。

不论吐什么字,在低音区用原音,在中音区要加“o”(欧),进入高音区一律加“u”(呜),发声越高,你会感到喉头在下降,这不是压的力量,而是被胸部肌肉给抻下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