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涡流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142065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涡流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电涡流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电涡流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电涡流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电涡流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涡流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报告.docx

《电涡流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涡流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涡流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报告.docx

电涡流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报告

电涡流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

实验报告

 

专业:

机械工程

班级:

机械7班

学号:

2201507003

牛嘉彬

 

2015年11月20日

 

一.前言

长度是测量中最常见的物理量之一,我们经常要通过判断物体的位移量来判断物体的状态变化。

除此之外,不少非位移变化量也是通过传感器内部器件相对位移来测量计算得出的。

位移传感器又称为线性传感器,是一种属于金属感应的线性器件,传感器的作用是把各种被测物理量转换为电量。

在生产过程中,位移的测量一般分为测量实物尺寸和机械位移两种。

按被测变量变换的形式不同,位移传感器可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种。

模拟式又可分为物性型和结构型两种。

常用位移传感器以模拟式结构型居多,包括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电感式位移传感器、自整角机、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电涡流式位移传感器、霍尔式位移传感器等。

数字式位移传感器的一个重要优点是便于将信号直接送入计算机系统。

这种传感器发展迅速,应用日益广泛。

电涡流传感器能静态和动态地非接触、高线性度、高分辨力地测量被测金属导体距探头表面距离。

作为一种非接触的线性化计量工具,它能准确测量被测体(必须是金属导体)与探头端面之间静态和动态的相对位移变化。

在高速旋转机械和往复式运动机械状态分析,振动研究、分析测量中,对非接触的高精度振动、位移信号,能连续准确地采集到转子振动状态的多种参数。

如轴的径向振动、振幅以及轴向位置。

电涡流传感器以其长期工作可靠性好、测量范围宽、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等优点,在大型旋转机械状态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因此我们需要来了解电涡流传感器的相关特性。

二.实验目的

了解电涡流传感器测量位移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三.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涡流式传感器是一种建立在涡流效应原理上的传感器。

电涡流式传感器由传感器线圈和被测物体(导电体—金属涡流片)组成,如图1所示。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当传感器线圈(一个扁平线圈)通以交变电流(频率较高,一般为1MHz~2MHz)I1时,线圈周围空间会产生交变磁场H1,当线圈平面靠近某一导体面时,由于线圈磁通链穿过导体,使导体的表面层感应出呈旋涡状自行闭合的电流I2,而I2所形成的磁通链又穿过传感器线圈,这样线圈与涡流“线圈”形成了有一定耦合的互感,最终原线圈反馈一等效电感,从而导致传感器线圈的阻抗Z发生变化。

我们可以把被测导体上形成的电涡等效成一个短路环,这样就可得到如图1的等效电路。

图中R1、L1为传感器线

    

   图1电涡流传感器原理图         图.2电涡流传感器等效电路图

圈的电阻和电感。

短路环可以认为是一匝短路线圈,其电阻为R2、电感为L2。

线圈与导体间存在一个互感M,它随线圈与导体间距的减小而增大。

根据等效电路可列出电路方程组:

    

通过解方程组,可得I1、I2。

因此传感器线圈的复阻抗为:

线圈的等效电感为:

线圈的等效Q值为:

Q=Q0{[1-(L2ω2M2)/(L1Z22)]/[1+(R2ω2M2)/(R1Z22)]}

式中:

Q0—无涡流影响下线圈的Q值,Q0=ωL1/R1;

Z22—金属导体中产生电涡流部分的阻抗,Z22=R22+ω2L22。

由式Z、L和式Q可以看出,线圈与金属导体系统的阻抗Z、电感L和品质因数Q值都是该系统互感系数平方的函数,而从麦克斯韦互感系数的基本公式出发,可得互感系数是线圈与金属导体间距离x(H)的非线性函数。

因此Z、L、Q均是x的非线性函数。

虽然它整个函数是一非线性的,其函数特征为"S"型曲线,但可以选取它近似为线性的一段。

其实Z、L、Q的变化与导体的电导率、磁导率、几何形状、线圈的几何参数、激励电流频率以及线圈到被测导体间的距离有关。

如果控制上述参数中的一个参数改变,而其余参数不变,则阻抗就成为这个变化参数的单值函数。

当电涡流线圈、金属涡流片以及激励源确定后,并保持环境温度不变,则只与距离x有关。

于此,通过传感器的调理电路(前置器)处理,将线圈阻抗Z、L、Q的变化转化成电压或电流的变化输出。

输出信号的大小随探头到被测体表面之间的间距而变化,电涡流传感器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实现对金属物体的位移、振动等参数的测量。

为实现电涡流位移测量,必须有一个专用的测量电路。

这一测量电路(称之为前置器,也称电涡流变换器)应包括具有一定频率的稳定的震荡器和一个检波电路等。

电涡流传感器位移测量实验框图如图3所示:

 

图3电涡流位移特性实验框图

根据电涡流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将传感器与被测体间的距离变换为传感器的Q值、等效阻抗Z和等效电感L三个参数,用相应的测量电路(前置器)来测量。

本实验的涡流变换器为变频调幅式测量电路,电路原理与面板如图4所示。

图4电涡流变换器原理图与面板图电路组成:

⑴Q1、C1、C2、C3组成电容三点式振荡器,产生频率为1MHz左右的正弦载波信号。

电涡流传感器接在振荡回路中,传感器线圈是振荡回路的一个电感元件。

振荡器作用是将位移变化引起的振荡回路的Q值变化转换成高频载波信号的幅值变化。

⑵D1、C5、L2、C6组成了由二极管和LC形成的π形滤波的检波器。

检波器的作用是将高频调幅信号中传感器检测到的低频信号取出来。

⑶Q2组成射极跟随器。

射极跟随器的作用是输入、输出匹配

以获得尽可能大的不失真输出的幅度值。

电涡流传感器是通过传感器端部线圈与被测物体(导电体)间的间隙变化来测物体的振动相对位移量和静位移的,它与被测物之间没有直接的机械接触,具有很宽的使用频率范围(从0~10Hz)。

当无被测导体时,振荡器回路谐振于f0,传感器端部线圈Q0为定值且最高,对应的检波输出电压Vo最大。

当被测导体接近传感器线圈时,线圈Q值发生变,振荡器的谐振频率发生变化,谐振曲线变得平坦,检波出的幅值Vo变小。

Vo变化反映了位移x的变化。

电涡流传感器在位移、振动、转速、探伤、厚度测量上得到应用。

四.实验准备器材

机头中的振动台、测微头、电涡流传感器、被测体(铁圆片);显示面板中的F/V表(或电压表);调理电路面板传感器输出单元中的电涡流、调理电路面板中的涡流变换器

五.实验步骤

1、调节测微头初始位置的刻度值为5mm处,松开电涡流传感器的安装轴套紧固螺钉,调整电涡流传感器高度与电涡流检测片相帖时拧紧轴套紧固螺钉并按图5示意接线。

图5电涡流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接线示意图

2、将电压表(F/V表)量程切换开关切换到20V档,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副电源开关(在涡流变换器输入端可接示波器观测振荡波形),记下电压表读数,然后逆时针调节测微头微分筒每隔0.1mm读一个数,直到输出Vo变化很小为止并将数据列入表1

表1电涡流传感器位移X与输出电压数据

X(mm)

7.2

7.1

7.0

6.9

6.8

6.7

6.6

6.5

6.4

6.3

Vo(V)

0

-0.24

-0.37

-0.52

-0.69

-0.79

-0.95

-1.05

-1.18

-1.33

Vo(V)

0

-0.24

-0.37

-0.53

-0.68

-0.79

-0.97

-1.06

-1.20

-1.33

根据表1数据作出V-X实验曲线。

在实验曲线上截取线性较好的区域作为传感器的位移量程计算灵敏度和线性度(可用最小二乘法或其它拟合直线)。

实验完毕,关闭所有电源。

六.数据分析

Matlab使用GUI编辑m文件如下:

functionvarargout=nihe_gui(varargin)

%NIHE_GUIM-filefornihe_gui.fig

%NIHE_GUI,byitself,createsanewNIHE_GUIorraisestheexisting

%singleton*.

%

%H=NIHE_GUIreturnsthehandletoanewNIHE_GUIorthehandleto

%theexistingsingleton*.

%

%NIHE_GUI('Property','Value',...)createsanewNIHE_GUIusingthe

%givenpropertyvaluepairs.Unrecognizedpropertiesarepassedvia

%varargintonihe_gui_OpeningFcn.Thiscallingsyntaxproducesa

%warningwhenthereisanexistingsingleton*.

%

%NIHE_GUI('CALLBACK')andNIHE_GUI('CALLBACK',hObject,...)callthe

%localfunctionnamedCALLBACKinNIHE_GUI.Mwiththegiveninput

%arguments.

%

%*SeeGUIOptionsonGUIDE'sToolsmenu.Choose"GUIallowsonlyone

%instancetorun(singleton)".

%

%Seealso:

GUIDE,GUIDATA,GUIHANDLES

%Edittheabovetexttomodifytheresponsetohelpnihe_gui

%LastModifiedbyGUIDEv2.514-Dec-201519:

05:

47

%Begininitializationcode-DONOTEDIT

gui_Singleton=1;

gui_State=struct('gui_Name',mfilename,...

'gui_Singleton',gui_Singleton,...

'gui_OpeningFcn',nihe_gui_OpeningFcn,...

'gui_OutputFcn',nihe_gui_OutputFcn,...

'gui_LayoutFcn',[],...

'gui_Callback',[]);

ifnargin&&ischar(varargin{1})

gui_State.gui_Callback=str2func(varargin{1});

end

ifnargout

[varargout{1:

nargout}]=gui_mainfcn(gui_State,varargin{:

});

else

gui_mainfcn(gui_State,varargin{:

});

end

%Endinitializationcode-DONOTEDIT

 

%---Executesjustbeforenihe_guiismadevisible.

functionnihe_gui_OpeningFcn(hObject,eventdata,handles,varargin)

%Thisfunctionhasnooutputargs,seeOutputFcn.

%hObjecthandletofigure

%eventdatareserved-tobedefinedinafutureversionofMATLAB

%handlesstructurewithhandlesanduserdata(seeGUIDATA)

%varargin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