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的概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3973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的概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流行病学的概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流行病学的概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流行病学的概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流行病学的概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的概念.docx

《流行病学的概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的概念.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流行病学的概念.docx

流行病学的概念

、流行病学的概念、原理、特征、方法和应用及流行病发展的几时期?

①流行病学定义:

研究特定人群中与健康有关的状态或事件的分布及决定分布的因素,并应用于解决健康问题的一门科学

②流行病学特征:

1、群体的特征

2、对比的特征

3、概率论和理统计学的特征

4、社会医学的特征

5、预防为主的特征

6、发展的特征

③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性研究或非实验研究

(二)、实验性研究

(三)、理论性研究

横断面研究

比例死亡比研究

生态学研究描述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病倒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随访研究)

流行病学临床试验

研究方法实验性研究现场试验分析性研究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

理论流行病学

理论性研究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

④流行病学应用:

1、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2、疾病的监测

3、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

4、疾病的自然史

5、疾病防制的效果评价

⑤学科发展期:

指:

廿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可称为现代流行病学时期。

第一阶段(20世纪40-50年代),创造了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研究方法。

主要进展:

流行病学方法_危险度估计方法及病因学研究发展。

第二阶段(20世纪60-80年代),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发展期。

主要进展:

区分混杂和偏倚,交互作用及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的实用性发展。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新理念和模式,流行病学大应用期。

主要进展:

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推出新的分支学科。

二、掌握流行病的观点和意义?

1.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一)、群体观点

(二)、社会医学和生态学的观点

(三)、比较的观点

(四)、病因论的观点

(五)、概率论的观点

2.医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意义:

(一)、新医学观

(二)、促进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变

(三)、实现由关心个体病人到从群体角度关心病人的转变

(四)、提高观察、理解和解决健康问题的层次

三、掌握流行病学的病因观,认识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

掌握病因推断方法及判断标准。

现代流行病学的病因论

1.在相应疾病的患者中总能检出该病原体(必要病因);

2.能从相应疾病患者中分离到该病原体;

3.传过几代的培养物能引起实验动物患相同疾病(充分病因);

4.能从患该病的动物中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②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

•

充分病因:

必然会导致疾病发生的最低限度的条件和事件。

必要病因:

是指有相应疾病发生,以必定有该病因的存在。

③病因推断的方法:

因果关系研究的真实性必然涉及到因果推断的问题,包括逻辑方法、统计关联和判定标准。

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主要是归纳推理方法,它包括假设演绎法和Mill准则(消除归纳法),以及概率性推广的归纳统计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从普遍到特殊,它的结论是把前提里的道理缩小范围再讲一次,因而前提真则结论必真。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它的结论是把前提里的道理扩大范围再讲一次,因而前提真则结论只是可能真。

一个病因研究本身必须要达到或部分达到第1,2(或3,4)条标准,如果符合第7条标准则更好;第5,6条标准是对该研究的外部评价,如果不吻合则因果关联的可信度降低。

四、熟练掌握疾病分布的频率指标及描述疾病分布的概念,熟练掌握疾病流行强度的相关概念,了解疾病三间分布的差异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

1、发病指标:

发病率、罹患率、患病率、感染率、续发率

率(rate):

指在某一确定人群中某事件发生的频率。

比(ratio):

两个变量的数值之商,ratio=m/n。

比例(proportion):

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P=a/(a+a)。

2.死亡指标:

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累积死亡率。

描述疾病的分布:

比较不同人群的某病发病率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评价防制措施效果。

疾病流行的强度:

是描述某疾病某地区一定时间内人群中发病规模大小,它常以历年同期本病的发生水平来作基准来衡量。

常用散发、爆发及流行等概念表示。

①散发:

某种疾病的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的散在发生,称散发。

确定散发时多与当地此前三年该病的发病率进行比较,在末明显超过既往的一般水平时即可称为散发。

散发适用于范围较大的地区。

②爆发:

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

如食物中毒、托幼机构的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的爆发。

③流行:

•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时,称流行。

(1)地区分布:

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地形及地貌、气象条件等自然环境因素和当地人群的风俗习惯及社会文化背景等社会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疾病的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疾病在人群中的现象不是恒定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

疾病的时间分布的变化反映了病因和流行因素的变化,分析疾病的时间变化,可以了解疾病的流行动态,有助于验证可能的致病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为制定疾病防制措施提供依据,疾病的时间分布变化形式可分为:

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趋势。

五掌握疾病年龄分布的目的,疾病发生周期性的原因,概念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目的:

(1)确定高危人群及重点保护对象

(2)探索流行因素,提供病因线索

•(3)分析年龄分布状态

•(4)制定预防措施及评价其效果

周期性:

是指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

通常每隔1、2年或几年后发生一次流行。

流感每隔10-15年出现一次世界性的大流行。

掌握生态学研究的各种类型、及生态学研究的应用范围生态学研究的种类:

(一)探索性研究

(二)多群组比较研究

(三)时间趋势研究

(四)混合研究

生态学研究的应用:

1、提供病因线索

2、对已存在的疾病病因假设提供佐证

3、评价干预实验或现场实验的效果

4、人群中变异较小和难测定的暴露研究

5、疾病监测

?

七、掌握现况调查的特点、目的及研究设计、实施步骤。

重点掌握爆发的概念及调查方法?

现况研究的特点:

1.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2.适用于暴露因素不易发生变化的研究

3.适用于暴露因素后期累积作用的观察

目的:

1.描述疾病或健康分布

2.发现病因线索

3.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

4.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

5.进行疾病监测

6.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健康水平

步骤: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来选择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4.确定研究变量和制定调查表

5.资料收集

6.资料分析及结果解释爆发调查是指对某特定人群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多例临床症状和体征相同的同种疾病所进行的调查。

传染病的爆发和非传染病的爆发。

调查方法:

1、现场准备工作

2、确定爆发存在

3、核实诊断,发现新病例

4、描述性研究

5、提出假设

6、检验假设

7、提出预防与控制策略

8、总结

八、掌握筛检的概念、原则、条件及评价指标

筛检:

是指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从表面上无病的人群中去发现那些未被识别的病人或有缺陷的人。

筛检的原则和条件:

1、疾病必须是当地当前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2、疾病自然史应当已经明确

3、当地有一定卫生资源

4、患者有可识别的症状

5、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6、筛检方法简单,灵敏度、特异度高

筛检试验的评价标准:

1.一般评价

2.真实性、可靠性及应用价值评价

3.收获评价

4.卫生经济学评价

(1)成本效果分析

(2)成本效益分析

(3)成本效用分析

九、掌握队列研究的概念,原理、研究方法、分析方法,特点,优缺点及偏倚的控制,研究中对照组的选取方法。

队列研究的定义:

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②基本原理:

在一个特定人群中选择所需的研究对象,根据目前或过去某个时期是否暴露于某个待研究的危险因素,或其不同的暴露水平而将研究对象分成不同的组,如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高剂量暴露组和低剂量暴露组等,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检查并登记各组人群待研究的预期结局的发生情况(如疾病、死亡、或其他健康状况),比较各组结局的发生率,从而评价和检验危险因素与结局的关系。

队列研究的基本特点:

1.属于观察法:

暴露不是人为给予的,是在研究之前已客观存在的,这是与实验研究的重要区别点。

2.设立对照组:

对照组可与暴露组来自同一人群,也可以来自来自不同的人群。

3.由“因”及“果”:

一开始(疾病发生之前)就确立了研究对象的暴露状况,而后探求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即先确知其因,再纵向前瞻观察而究其果,这一点与实验研究方法一致。

4.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

队列研究的优点:

(1)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

(2)直接计算出RR等反映疾病危险关联的指标。

(3)检验病因假说的能力强,可证实病因联系。

(4)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

(5)样本量大,结果比较稳定。

队列研究的缺点:

(1)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

(2)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失访偏倚。

(3)研究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较多,其组织与后勤工作亦相当艰巨。

(4)由于消耗太大,故对研究设计的要求更严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暴露人年的计算较繁重。

(5)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等,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分析复杂化。

常见偏倚的控制:

1.预防选择偏倚首先要用正确抽样方法,即严格遵守随机化的原则;严格按规定的标准选择对象;不轻易放弃随访;新加入或退出者的基本情况与正常选择参加的人群进行应一致。

2.防止失访偏倚主要靠尽可能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失访率达应低于20%。

在研究开始时就要考虑此问题,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尽量了解失访者最后的结局,对其和已随访者的特征做比较分析。

3.选择精确稳定的测量方法、调准仪器、严格实验操作规程、同等地对待每个研究对象、提高临床诊断技术、明确各项标准、严格按规定执行是防止信息偏倚的重要措施。

此外,调查员培训、调查技巧、统一标准、责任心等措施也有效。

4.设计时对研究对象作某种限制,以获得同质的研究样本;对照选择时以匹配的办法保证两组在一些重要变量上的可比性;抽样时严格遵守随机化的原则等措施,来防止混杂偏倚的产生。

研究中对照组的选取方法:

1.选择偏倚与失访偏倚通过审查研究对象的选择方法、调查研究对象的依从率、比较失访及退出研究者与继续研究者的基本特征等,可估计选择偏倚与失访偏倚产生的可能性。

精确估计是困难的,目前亦缺乏有效的处理办法。

2.信息偏倚信息偏倚一旦产生,既难发现,也难估计与处理。

通过对一个随机样本进行重复的调查与检测,将两次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估计此类偏倚的可能性与大小。

3.根据混杂的判断标准来判断混杂存在的可能性,比较分层调整前后的两个效应测量值的大小以估计混杂作用的大小。

有关混杂偏倚的处理一般可采用分层分析、标准化或多因素分析的方法。

十、掌握队列研究的分析指标,人时率、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PAR、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百分比、标化死亡比、标化死亡比例比的计算

队列研究的定义:

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人时的计算;计算率时,分母中加入时间因素,计算各组的观察人时数。

常用的人时单位:

人年。

常用的人年计算方法:

3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