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13477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docx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docx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第六章八纲辨证

第一节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一、八纲辨证的概念:

八纲:

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

运用八纲分析综合病位深浅——表里各种辨证的总纲领,

四诊所获的病情病理性质——寒热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资料,以辨别邪正盛衰——虚实辨别归类

病证类别——阴阳执简驭繁

二、八纲辨证源流

《内经》无“八纲”之名,但已见散在内容,基本确定了其相互间的辨证关系,

《伤寒杂病论》具体运用八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

王执中《伤寒正脉》

张三锡《医学六要》

明代为诸多医家重视接受,张景岳《景岳全书》提出“二纲六变”,

近人祝味菊《伤寒质难》中正式提出“八纲”名称,

解放后二版《中医诊断学》教材中,正式将八纲列为专章进行讨论,使八纲得到普及。

第二节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一)何谓表里:

表——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骨髓、气血阴阳

(二)何谓表里辨证:

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三)表里辨证的意义:

1.辨别病位表证——病较轻浅

外内浅深里证——病较深重

2.辨别病势的进退——外感病病邪由表入里——病渐深重,为势进;

病邪由里出表——病势减轻,为势退。

(四)表证:

1.定义:

六淫皮毛正气

疫毒口鼻(卫气)

所表现出表证证候的概括,主要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

2.临床表现:

(1)主要表现:

恶寒(恶风),发热(①体温升高,②体温虽无升高,但自觉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

(2)伴有症状:

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

3.病机要点:

卫气受遏,不得宣发——恶寒

卫气郁而化热

外邪客于正气奋起抗邪

皮毛肌腠邪阻经络,气血不行——头身疼痛

正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脉浮

卫气内通于肺—肺失宣发肺气上逆—咳嗽

肺窍不利—鼻塞,喷嚏,咽痒痛。

病未入里——苔薄白

4.表证特点:

(1)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

(2)症状共同特征为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病状不明显;

(3)病位在表,主要侵及皮毛,肌腠、经络,但可累及相应脏腑;

(4)病多属实,较易治愈。

如外邪不解,可内传而成半表半里证或里证;

(5)表证是正气抗邪于外的表现,故表证出现相对浅层的病理反应,不能理解为发生在皮毛的病变就是表证,如疔疮疖肿。

5.常见证型:

(1)风寒束表证(表寒证,风寒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表证(表热证,风热表证):

发热重,恶寒轻,头咽疼痛,有汗,苔薄白(黄),脉浮数。

(3)风湿遏表证(风湿表证):

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肢体困重,酸痛,舌苔滑腻,脉濡缓。

(4)燥邪犯表证(外燥证):

恶寒发热、口鼻咽干燥、干咳、痰少而粘、苔干、脉浮。

(5)暑湿袭表证:

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白,脉虚数。

(6)风袭表疏证(太阳中风证、表虚证):

发热恶风,汗出,鼻塞喷嚏,咳嗽,苔薄白,脉浮缓。

(五)里证:

1.定义:

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表现的证候。

2.成因:

(1)外邪袭表,表证不解,病邪传里;

(2)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部位——“直中”;

(3)情志内伤损伤脏腑气血(虚)

饮食劳倦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实)

3.里证特点:

(1)多见于外感病中后期阶段或内伤病中。

(2)凡不是表证、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均属里证范围。

(3)里证范围广泛,同属里证,但有浅深之别。

轻浅——在腑、在上、在气

深重——在脏、在下、在血

(4)基本证候特点:

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5)起病可急可缓,病位较深,一般病情相对于表证较重,病程较长。

(6)治法复杂,不如表证易取效。

4.里证证型:

见“病性辨证”、“脏腑辨证”。

(六)半表半里证(少阳病证)

1.定义:

指外感病邪在由表入里的过程中,邪正分争,少阳枢机不利,病位处于表里进退变化之中所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

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七)表里证鉴别要点

表证

里证

半表半里证

寒热

恶寒发热同时并见

但寒不热,但热不寒

寒热往来

常见症状

头身疼痛,鼻塞喷嚏

内腑证候不明显

内脏证候为主

胸胁苦满

舌脉

舌象变化不明显,脉浮

舌象多有变化,脉象沉等多种病理脉

舌象变化不明显(或有变化),脉弦

其他

起病急,病情较

轻,病程短

起病可急可缓,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起病急,病程较短

二、寒热辨证

(一)何谓寒热:

寒——病理性质具有“阴”的属性特征“寒热者,阴阳之化也。

热——病理性质具有“阳”的属性特征(张景岳)

(二)何谓寒热辨证:

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

(三)寒热辩证的意义:

1.分析病邪属阴属阳,

2.分析机体阴阳盛衰,

3.为“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法提供依据。

(四)寒证:

1.定义:

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导致机体功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2.成因:

表寒证感受寒邪起病急骤表寒证

过服生冷寒凉体质壮实里实寒证

虚寒证内伤久病阴寒偏盛

(阳虚证)阳气虚弱病程长,体质虚弱

3.临床表现:

各类寒证的常见症状:

恶寒、畏冷、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痰、诞、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

4.病机要点:

实——阻遏阳气形体失于温煦——恶寒畏冷,肢冷蜷卧,

虚——温煦无能冷痛,舌淡,

寒性凝滞,气血凝滞头身脘腹肢节冷痛,筋脉拘挛作痛,

主痛主收引经脉不通屈伸不利,冷厥不仁,脉紧或迟,舌青,

机体温运温化功能减退——分泌物、排泄物清稀淡冷,苔白润,

寒不消水,津液不伤——口不渴,

寒得温则行——喜暖。

5.寒证证型:

(1)表寒证(寒邪侵袭肌表)

(2)里实寒证:

畏寒喜暖,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腹痛拒按,肠鸣泄泻,或痰鸣喘嗽,口淡多涎,小便清,舌淡(青)苔白润,脉迟或紧。

如寒邪客肺证,胃寒证,寒滞肝脉证,寒凝心脉证。

(3)里虚寒证:

(阳虚证):

侧重正虚

精神不振(重者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腹痛喜温喜按,大便溏薄(完谷不化,下利清谷,五更泄),小便清长,少气乏力,舌淡胖嫩,苔白润滑,脉微或沉迟无力。

如心阳虚证,脾阳虚证,肾阳虚证,胃阳虚证。

(五)热证:

1.定义:

是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导致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

2.成因:

火热阳邪侵袭(六淫)表热证

实热证过服辛辣温热病势急骤

体内阳热之气过盛形体壮实里实热证

虚热证阴液耗损,虚阳偏盛

(阴虚证)病势缓,形体虚弱

3.临床表现:

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等各类热证的常见症状。

4.病机要点:

热为阳邪,其性炎上——面红目赤,舌红苔黄,火性燔灼,内扰脏腑——烦燥不宁;

易伤津耗气消烁津液——口渴欲饮,小溲短黄,大便干结;

迫津外泄——出汗;

气随津伤——日久可见少气懒言,肢体乏力,神疲;

津液损伤,筋脉失养而动风实:

(高热神昏谵语)抽搐,角弓反张;

虚:

手足蠕动,震颤;

迫血妄行——出血,脉数;

火热致气血壅滞血腐肉败——痈疖疮疡。

5.热证证型:

(1)表热证:

发热重,恶寒轻,头咽痛,有汗,咳嗽痰黄而粘,脉浮数。

(2)里实热证:

壮热喜冷,或自觉身热,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燥,神昏谵语(腹胀满痛拒按)便秘,小溲短赤,舌红苔黄而干,脉洪、滑、数、实。

如心火上炎证,肺热壅盛证,肝火上炎证,胃热证

(3)里虚热证(阴虚证):

形体消瘦,两颧红赤,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燥,溲短赤,便干,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如心阴虚证、肺阴虚证、肝阴虚证、胃阴虚证、肾阴虚证。

6.寒热证鉴别要点

寒热

四肢

口渴

二便

面色

舌象

脉象

寒证

恶寒喜暖

不渴

大便稀溏

小便清长

舌淡

苔白润

迟、紧

热证

恶热喜凉

渴喜

冷饮

大便干结

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

三、虚实辨证

(一)何谓虚实:

实——邪气盛实,“邪气盛则实”,

虚——正气虚弱,“精气夺则虚”。

(二)何谓虚实辨证:

用以概括和辨别邪正盛衰的二个纲领。

(三)虚实辨证的意义:

了解病体邪正盛衰,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提供治疗依据。

(四)实证:

1.定义:

感受外邪邪气壅盛表现为有余、亢

是对人体阴阳气血失调正气不虚为盛、停聚特征

体内病理产物蓄积基本病理的临床证候

2.病因病机:

(1)六淫邪气

疫疠,虫毒

(2)气化失职痰饮、水、湿、脓壅聚停积

气机阻滞瘀血,宿食于体内

3.实证特点:

(1)症状:

以有余结实的症状为主,如寒热显着,疼痛剧烈,呕吐咳

嗽明显,二便不通,脉实为突出表现;

(2)疾病新起或暴病,病情剧烈,体质壮实;脏腑机能障碍或亢进。

4.实证证型

风证,表寒证,暑病,湿证,表热证,外燥证,疫病,痰证,饮证,水肿(实证),食积,虫积,气滞,血瘀,脓毒等。

(五)虚证:

1.定义:

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着,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

2.病因病机:

(1)失天禀赋不足

饮食失调→营血生化之源不足

(2)后天失调思虑太过,悲哀卒恐耗伤阴

劳倦过度阳气血

房室不节→耗损肾精元气脏腑功能减退

(3)疾病耗损久病失治,误治→损伤正气减退

汗吐下太过

出血,失精

3.虚证特点:

(1)症状:

以脏腑虚弱证候为主要表现;

(2)病程长,病势缓,体质虚弱,脏腑机能减退。

4.虚证证型:

气虚证;阳虚证;血虚证;阴虚证;津液不足证等。

四、阴阳辨证:

(一)何谓阴阳——同中基阴阳属性划分。

(二)何谓阴阳辨证:

是用阴阳分别代表事物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特点;对疾病的性质,临床证候进行属阴、属阳范畴划分的辨证方法。

(三)阴阳辨证的意义:

1.对各种病情从整体上作出最基本的概括——证候分类的总纲;

2.阴阳可概括其他六纲——是辨证归类的最基本纲领——“二纲六要”。

(四)阴证阳证归类特点:

1.阴证:

不同的疾病,表现出的阴证证候不尽相同,各有侧重。

其特征性表现主要有:

面色苍白或暗淡,精神委靡,身重蜷卧,畏冷肢凉,语声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小便清长,或短少,大便溏泄气腥,舌淡胖嫩,脉沉迟、微弱、细。

2.阳证:

不同的疾病,表现出的阳证证候不尽相同,各有侧重。

其特征性表现主要有:

面色赤,恶寒发热,肌肤灼热,烦躁不安,语声高亢,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口干渴饮,小便短赤涩痛,大便秘结奇臭,舌红降,苔黄黑生芒刺,脉浮数、洪大、滑实。

(五)阴证阳证的鉴别:

四诊阴证阳证

问恶寒畏冷,喜温,食少乏味,不渴或身热,恶热,喜凉,恶食,心烦,

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溏泄气腥口干渴引饮,小便短赤涩痛,大便

干硬,或秘结不通,或奇臭

望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蜷卧,倦怠无面色潮红或通红,狂躁不安,口唇

力,精神委靡,舌淡胖嫩,舌苔润滑燥裂,舌红降,苔黄燥或黑生芒刺

闻语声低微,静而少言,呼吸怯弱,语声壮厉,烦而多言,呼吸气粗,

气短喘促痰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