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战略环境授课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12244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战略环境授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际战略环境授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际战略环境授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际战略环境授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际战略环境授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战略环境授课教案.docx

《国际战略环境授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战略环境授课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战略环境授课教案.docx

国际战略环境授课教案

国际战略环境授课教案

课  目:

战略环境和国际战略格局

目  的:

了解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战略环境,把握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国际环境的动向,更好地服务我国国防建设,增强国家安意识。

内  容:

 一、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分析

二、国际战略环境概述

三、国际战略格局

方  法:

理论讲解、解答疑难、小结讲评

时  间:

2小时

要  求:

(略)

第一个问题、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分析

国际安全形势是指当前世界安全的总体状况以及战争与和平的发展趋势,它是整个国际形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国际战略环境必须关注的重要内容。

当前,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虽然有缓和的大趋势,但是这一经济的大冲击,推动世界战略的加快转型,世界的大变革大调整在危机、动荡和反思中加快展开。

冷战结束以来,在全球化和信息化两大因素深刻作用下,长期演化与累积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急剧凸显和发酵。

国际战略形势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态势交织涌现。

国际安全形势看主要是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

受其影响,从1990年至2009年,全世界共发生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近534起,平均每年约28起。

(一)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的威胁依然严重

恐怖主义活动是极端势力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而采取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暴力破坏活动,其主要特征是动机的政治性和行为的残暴性。

近年来,恐怖主义活动十分猖獗,美国成为恐怖主义的最大目标。

“9.11”就是恐怖主义分子袭击美国的一个典型事例,使美国的经济损失高达830-950亿美元左右。

实际上,虽然恐怖主义活动有将近一半是针对美国的,但无论是在发达的国家,还是在落后的国家,无论是在稳定的国家,还是在动荡的国家,都有恐怖主义在活动。

比如在俄罗斯,在日本,在阿富汗,在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等。

在我国也存在着“东突”分裂主义分子进行的恐怖主义活动。

据统计,从90年代至今,已制造了230多起案件,死亡590多人,伤1400多人。

特别严重的就是98爆炸案和今年的“7、5”事件。

针对日趋猖獗的国际恐怖主义,国际社会加强了反恐合作。

特别是9.11后,国际社会迅速地在反恐问题上达成共识,开展了对恐怖主义的打击。

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在2001年10月进行了阿富汗战

用军事力量已达90多次,平均每年对外用兵4.5次以上,大大超过其在冷战时期对外用兵年均2.8次的水平。

其中最严重的事件就是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的军事打击,以及2003年3月美国发动的对伊拉克的战争。

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的军事打击发生在1999年3月至6月,又称科索沃战争,其直接导火索是科索沃危机。

科索沃是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有200万人,其中90%是阿尔巴尼亚族人,塞尔维亚族人不到10%。

由于阿族分离主义分子主张成立“科索沃共和国”,并且想与阿尔巴尼亚合并,他们的非法武装“科索沃解放军”残酷虐杀塞族军民,塞政府当然不能坐视不管,坚决镇压了阿族分离主义分子,由此引发了科索沃危机。

南联盟科索沃地区发生民族冲突,这本来是南联盟的内部事务,但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却以保护“人权”和“维护欧洲地区的和平”为名,绕过联合国,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使南联盟和南联盟人民遭受了巨大的战争创伤,仅经济损失就达2000多亿美元,居民生活水平倒退了20年。

这场战争至少造成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1.开创了军事集团干涉一个主权国家的先例;2.助长了民族、宗教分离主义势头;3.加剧了巴尔干地区的紧张局势。

另外,还因为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了中美关系一度紧张,严重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是由美军的入侵引起的。

入侵的军事行动从2003年3月20日开始,但为入侵所进行的外交与军事准备却早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不久就开始了。

二00二年一月二十九日:

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国情咨文,将伊拉克、朝鲜、伊朗三国定为“邪恶轴心国”,指责伊拉克谋求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支持恐怖主义,并声称将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

9月19日,布什总统向国会递交了一份草拟的决议,要求国会授权他“使用所有被确定为合适的手段包括使用武力”解除伊拉克武装。

美国国会在经过激烈辩论后,最终通过了这项“在必要时解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战争决议,正式授权布什总统在必要时对伊拉克使用武力。

此决议标志着美国对伊战争计划的正式启动。

由此,美国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对伊战争的军事准备。

其间围绕着要不要对伊动武问题,国际社会还与美国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较量。

终因美、英力量过大,实施对伊战争的决心已定,同时,又由于各大国抗美乏力,美国的企图得逞。

伊拉克战争的作战行动共待续了20天,以伊拉克的失败和伊拉克领土的被占领而结束。

伊拉克战争虽已结束,但伊拉克战争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才刚刚显露出来。

其主要的负面影响为:

——美国在中东这个世界第三大战略区牢牢地站稳了脚跟。

美国已拟定对伊拉克实施军事占领的计划,准备模仿二战结束后麦克阿瑟统治日本、促使日本走向民主政治的方法,促使伊拉克实施所谓的民主改革。

倘若美国打造伊拉克的图谋得逞,其与美在中东的“不沉的航空母舰”以色列一起,将成为支撑起美独霸中东的战略基石。

——中东地区的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如果美军驻军伊拉克,已经被美国在阿富汗和中亚的基地所包围的伊朗,其西面也将被美国堵住。

在美国大兵的阚制下,伊朗要么被分化瓦解,要么转而寻求其他大国的支持。

沙特、叙利亚也将被美国死死震住,其他中东阿拉伯国家很可能进一步向美国靠拢。

这样,就有可能实现美国所希望的那样:

实现中东地区的改天换地。

——各大国在中东的影响削弱。

如果在伊拉克建立起亲美政权,再把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边缘化,推动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顺利实施,那么它就可以在从阿富汗到地中海海岸的广阔地带建立起美国主导的秩序,其他大国在中东的影响会被极大地被削弱。

——美国控制了中东的能源。

全球经济一体化也把全世界的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以美国为首的经济强国(也是军事强国),石油是美国的软肋,美国作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大国,中东对美国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美国设想,打垮萨达姆、在伊拉克建立亲美政权后,要建立以沙特、科威特、阿联酋、伊拉克为核心的核心石油国,从而把全世界石油的60%控制住。

发达国家如欧盟国家除北海地区有一些石油外,60%以上的能源都需要进口。

中国从1993年以来,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进口的石油也主要来自中东地区。

控制住这里的石油,就基本上控制住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

——使美国能够腾出手来,寻找下一个目标。

现在已将矛头对准伊朗和北朝鲜。

——使美国的霸权主义野心更加膨胀,以为仅凭自己的力量就能整治世界。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霸权主义和新军事干涉主义的进攻性和冒险性,已经成为新时期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根源和最大威胁。

美国是全球自由市场经济的最大受益者,它用这一原则在国内组织生产,和他国发生经济联系,今天全球最大500家跨国公司的一半以上是美国公司,美国觉得用这种方式赚钱为自己谋福利更符合自己的利益。

美国可以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用美元购买石油满足国内的需求。

第二个问题  国际战略环境概述

一、战略概述

(一)基本含义

战略:

是国家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

它是根据对国际形势和敌对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地理环境等诸要素的分析判断,科学预测战争的发生与发展,制定全局方针、原则和计划,筹划战争准备,指导战争实施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战略在军事斗争的实践中产生,并随着军事斗争实践的不断发展、深化而丰富和完善。

战略的指导对象是军事斗争全局。

军事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略把国家的安全利益作为其基本的历史使命。

(二)构成要素

1、战略目的:

战略行动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制定战略的出发点,也是实施战略的归宿点。

2、战略方针:

指导军事行动的纲领和制定战略计划的基本依据。

他是在分析国际战略形势和敌对双方战略诸要素基础上制定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战略力量:

主要是指参与斗争的军事力量,但必须与国家的总体力量协调发展。

4、战略措施:

所采取的各种全局性的确实可行的方法和步骤。

他包括所能应用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学技术、战略领导和指挥等各方面的综合手段。

(三)基本特征

战略具有全局性、对抗性、谋略性、预见性等特征。

二、国际战略环境与战略

(一)基本概念

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

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关系到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影响一个国家军事斗争的对象、任务和目标,因而是各个国家在国际环境中生存必须首先考察和关注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二)国际战略环境与战略的关系

1、战略环境与战略是客观实际与主观指导的关系。

2、正确认识和分析战略环境是正确制定战略的先决条件。

3、战略对战略环境的发展变化也具有重大的能动作用。

 

第三个问题:

国际战略格局

一、国际战略格局概述

(一)国际战略格局基本含义

所谓格局是指事物内在的结构、状态和局面。

国际战略格局,就是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政治力量(国家或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对国际战略全局具有重大影响而又相对稳定的一种结构和态势。

从定义看国际战略格局是一种力量对比的结构和态势,这种结构和态势,通常表现为一定的战略对应关系,如结盟或对立、合作或竞争等。

国际战略格局也称世界战略格局或国际关系体系,有时也简称为世界格局或国际格局。

比如两极格局也称为雅尔塔格局或雅尔塔体系。

(二)国际战略格局的特征

一是相对稳定性。

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一定的经济格局和历史阶段相联系。

作为一种力量对比的结构状态,国际战略格局并不是瞬息万变、捉摸不定的,它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可能今天一个样,明天一个样。

如二战以后形成的两极格局,经过40多年才被打破。

二是:

发展演变性。

我们说世界战略格局是相对稳定的,并不否认它有变化发展的一面。

在国际舞台上,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在不同层次之间总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

各种力量之间的对比状况不断发生变化,导致世界战略格局不断变化。

(三)国际战略格局构成要素

1、大国和国家集团(如八国集团,二十八集团)

他们在国际战略格局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也是构成国际战略力量的主要国家。

2、国际战略力量

这是在国际关系中能够独立发挥作用的,并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如:

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中 国、印度、东盟十国,拉美五国。

(四)历史上经历过的四种战略格局

1、19世纪初欧洲战争与“维也纳格局”

1804年拿破仑称帝,废除共和政体,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为了称霸欧洲,拿破仑发动了一系列横扫欧洲的侵略战争。

在法国企图称雄欧洲的战争中,形成了英、俄、普、奥联合反法的格局。

《维也纳会议最后文件》建立了新的欧洲均势,历史上称以这个文件为基础达成的一系列安排为“维也纳体系”。

奥地利总理梅特涅在建立这一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主谋作用,人们又称这一体系为“梅特涅体系”。

这一格局(体系)大体维持了40~50年的时间。

2、普法战争与“法兰克福格局”

在维也纳格局的发展过程中,欧洲工业进步和反对封建制度斗争的发展,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

以1848年西西里起义为开端,革命运动席卷欧洲大陆,法国、奥地利、德国、意大利等国先后爆发了起义。

1848年3月维也纳起义后,梅特涅被解职并流放英国,“梅特涅体系”宣告解体。

1862年,俾斯麦出任普鲁士王国首相兼外交大臣之后,先后发动了对丹麦、奥地利的战争。

拿破仑三世力图通过战争阻止德国的统一,俾斯麦亦决心通过战争的方式实现德国统一。

1870年7月,拿破仑三世在俾斯麦的挑动下对普宣战。

为确保对法胜利成果,战后,俾斯麦组织了新的反法联盟,并于1873年建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