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三期工程电力隧道土建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三期工程电力隧道土建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三期工程电力隧道土建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三期工程电力隧道土建施工图设计说明
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三期工程-电力隧道(土建)
第21页共21页
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三期工程电力隧道(土建)施工图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本次设计电力隧道为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三期工程一子项工程,电力隧道位于市政道路车行道西侧,对应两江大道里程桩号为K19+900~K20+340,电力隧道总长455m。
在电力隧道里程桩号K0+106.85~K0+211.85段上跨现状河道土桥沟,采用桥梁上跨,桥梁跨径布置为3x35m,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其余段买入土层,采用钢筋混凝土布置。
电力隧道净空2.6x2m,为单箱室布置,壁厚30cm。
采用现浇施工。
2、设计内容
本部分为电缆隧道土建结构部分设计,不包含电力隧道消防设计,消防设计应由业主另行委托进行设计。
3、设计依据及设计规范
3.1设计依据
1)与重庆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签订的本项目合同
2)《重庆两江新区经济运行局关于两江大道北延伸段三期工程立项的批复》(渝两江政务审[2016]494号)【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2012.9.26】
3)《两江大道北延段三期道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8.3】
4)《两江大道北延段三期道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补充)》
【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8.7】
5)《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
6)《两江新区龙盛片区总体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7)《两江新区龙盛片区道路及场地竖向专项规划》(阶段成果)
【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8)《两江新区龙盛片区道路及场地竖向专项规划、泄洪通道及水系专项规划》现场调研报告
【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9】
9)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指令性规划文本等
10)甲方提供片区内1:
500地形图
11)《重庆轨道交通四号线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12)《重庆轨道交通四号线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13)《重庆市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7.7)
14)《重庆两江新区建设管理局关于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三期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渝两江建审[2018]149号】
15)《重庆两江新区城市管理局关于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三期工程土桥沟大桥及电力管桥涉河建设方案及防洪评价报告的批复》【渝两江城管发[2018]285号】
3.2设计规范
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2)《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05)
3)《电力电缆隧道设计规程》(DLT5484-2013)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1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1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12)《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221-2015)
1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1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5)
15)《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C30-2015)
1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17)《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
4、对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相关内容的执行情况
初设阶段需完善意见及执行情况:
电力隧道桥与土桥沟大桥合理设置。
执行情况:
调整电力管桥布置,与土桥沟桥墩对齐布置。
5、对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
本项目未涉及违反行业强制性条文规定的情况。
6、工程地质条件(摘)
6.1地形地貌
拟建桥梁位于拟建道路K19+930-K20-150段,场地原始地貌单元为丘陵地貌,地形坡度大,桥梁下有小溪经过,两岸呈斜坡状,地表主要由粉质粘土及素填土组成,勘时测得各钻孔孔口标高介于195.29m(ZY18)~226.39m(ZY4)之间。
6.2气象水文
该勘察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长的气候特点。
多年平均气温18.7℃,极端最高气温42℃(2006年8月31日),极端最低气温-2.5℃(1943年2月8日);多年无霜期314.9d,雾日平均30~40d;区内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93.9mm,最大日降雨量178.3mm(1971年6月2日,重庆),年最大降雨量为1357.7mm,年平均降雨日为168d,多年平均降雨量1050mm,近三年平均值1100mm,降雨主要集中于每年7~9月。
主导风为西北风,风速17.5ms~20.5ms。
拟建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仅拟建道路K20+20~K20+050段存在一条溪沟,勘察期间溪沟内积水不流动,下游已堵塞,水深约0.2m,主要由雨水补给,当水深大于0.9m时,溪沟内的水向下游汇出,拟建道路K20+320~K20+380段道路右侧存在鱼塘,鱼塘水深约0.7m,由雨水补给,另外,K20+720~K20+775段、K20+900~K21+030段、K21+030~K21+400段及K21+680~K21+730段多为水田,水田水深小于0.1m,由雨水补给,向地势较低洼处排泄,场地内未见其它地表水系。
6.3地质构造
根据区域资料和调查,本次勘察项目位于大盛场向斜西翼,岩层产状倾向120°,倾角8°,呈单斜构造,岩层层面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
经地面调查,各线段岩层产状基本一致,未发现其它断裂构造及褶曲。
岩体内主要发育有如下两组构造裂隙:
LX1倾向350°,倾角81°,裂隙间距1~3m,走向延伸5~9m,裂面平直,呈闭合状,无充填物,裂隙发育情况较差,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LX2倾向201°,倾角76°,裂隙间距2~4m,延伸5~8m,裂面平整,呈闭合状,无充填物,裂隙发育情况较差,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
6.4地层岩性
根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地内分布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泥岩及砂岩。
其岩性特征由上至下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
素填土:
杂色,稍湿,稍密状态,堆填时间约5年,系人工堆填而成,经过初步碾压处理,主要由粘性土及强风化砂泥岩碎块石组成,硬杂质含量约18~30%,碎石粒径一般为2~15cm。
该层主要分布于拟建场地内乡村道路及居民房周围,其厚度小,该层揭露层厚为0.3m(ZY112)~3.5m(ZY199),平均厚度约1.3m。
(2)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
粉质粘土:
褐、褐红色,分布于拟建场地大部分区域,稍湿,可塑状态,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摇震无反应,刀切面较光滑,表层含植物根系,水田内的粉质粘土表层约0.5m呈软塑状。
该层层厚为0.3m(ZY119)~11.8m(ZY94),平均厚约2.5m。
(3)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地层:
由泥岩和砂岩不等厚互层构成,大部分地段层位分布较稳定,局部地段呈透镜体,岩性变化小。
1)泥岩(J2s-Ms):
紫红色、褐红色,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局部含少量砂质,泥质胶结,厚层状构造,偶夹薄层灰色砂岩条带,局部风化裂隙较发育。
该层分布于拟建场地大部分地区,按其风化程度可分为强风化、中等风化带。
强风化泥岩:
褐红色,紫红色,大部分矿物已被风化,岩芯破碎呈碎块、土夹碎块状,岩块手可折断。
该层层厚0.6m(ZY182)~6.7m(ZY1),平均厚度为2.4m。
中等风化泥岩:
褐红、紫红色,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局部含砂层带状物,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岩质较软,局部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芯呈柱状,柱长5-35cm。
岩体较完整,各道路均有揭示,未揭穿。
3)砂岩(J2s-Ss):
灰白色、黄褐色,矿物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并含云母等,细粒结构,钙质胶结,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
分布于拟建道路大部分地段,按其风化程度可分为强风化、中等风化带:
强风化砂岩:
灰白色、黄褐色,大部分矿物被风化,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薄饼状、砂状,岩块用手捏呈砂状。
分布于拟建道路局部地段,该层层厚0.5m(ZY38)~5.5m(ZY195),平均厚度为2.1m。
中等风化砂岩:
灰白色、黄褐色,矿物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并含云母等。
细粒结构,厚层构造,层理及裂隙均不发育。
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长柱状,节长5-50cm,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分布于拟建道路大部分地段。
上述各地层的岩性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图号:
渝NO2018.0.02.07-4、5)。
6.5基岩面及基岩风化特征
(1)基岩面特征
拟建场地地貌为原始丘陵地貌,地形起伏整体较小,拟建道路南段多呈波浪状起伏,北侧地势较平整,结合钻孔勘探结果,可知基岩面埋深0.0~11.8m,土层较深地段大部分处于沟谷水田区,该处基岩面起伏小,基岩面与地形基本一致,拟建道路基岩面起伏整体较平缓,一般多为为5~15°,其中桥梁段起伏较大,纵向坡度为5~20。
(2)基岩风化特征
1)强风化带岩体
强风化泥岩呈褐红色,大部分矿物已风化变质,节理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土夹碎块状或短柱状。
该层层厚0.6m(ZY182)~6.7m(ZY1)。
强风化砂岩呈黄褐色,风化裂隙很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博饼状及短柱状,岩块敲击易碎,钻探揭露该层层厚0.5m(ZY38)~5.5m(ZY195)。
场地岩体整体基本呈均匀风化,但在拟建桥梁两侧的坡顶风化程度大,强风化层最大厚度达6.7m。
2)中等风化岩体
中等风化泥岩呈褐红色,紫红色,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和石英、细碎屑,泥质结构,局部夹少量砂岩,厚层状构造,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芯呈柱状~长柱状,节长5-45cm,岩芯较完整,岩质较软,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5.8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6MPa,岩质软,岩体较完整,属极软岩;中等风化砂岩呈灰白色、黄褐色,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岩屑等,细粒结构,厚层构造,钙质胶结,层理及裂隙均不发育。
岩质较硬,敲击声脆,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长柱状,节长5-50cm。
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9.5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3.1MPa,岩体较完整,属较软岩。
上述各地层的分布规律及野外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柱状图”(图号:
渝No2018.0.02.07-4、5)。
(3)岩体的完整性
根据表6.1的声波测井结果可知,场地内强风化泥岩岩体破碎,中等风化泥岩及中等风化砂岩岩体较完整,另场地强风化砂岩岩体根据现场钻探揭露呈破碎状。
表6.1钻孔声波测试成果表
孔号
地层名称
测试范围
Vp体
Kv
完整性
(m)
(ms)
ZY20
强风化泥岩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