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学生生物学 知识竞赛 山东.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0228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 知识竞赛 山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 知识竞赛 山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 知识竞赛 山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 知识竞赛 山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 知识竞赛 山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 知识竞赛 山东.docx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 知识竞赛 山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学生生物学 知识竞赛 山东.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 知识竞赛 山东.docx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知识竞赛山东

2007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知识竞赛山东赛区

初中决赛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7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分;共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密封线内。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所选答案序号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

第Ⅱ卷每题答案直接填写在试卷的空格内。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包括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艾滋病被称为“人类的杀手”,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并主要通过血液进行传播,至今人类还没有找到根治该病的办法。

从理论上讲,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是根除该病的最好对策,该对策的作用在于

A.控制传染源B.保护易感者C.切断传播途径D.探究病毒结构

2.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排泄意义的叙述,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B.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C.维持体内的血糖稳定   D.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3.实验课上,老师将两张刚刚制好的永久装片和两张写明“球形细菌”和“酵母菌”的标签交给你,请你借助显微镜正确地将标签贴好。

你的依据是

A.有无遗传物质B.有无叶绿体

C.有无成形的细胞核D.有无细胞壁

4.下面①~⑤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图像从图中的左图转为右图,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转动细准焦螺旋;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玻片标本。

A.①→②→③→④B.④→⑤→③→②

C.②→①→⑤→④D.⑤→④→②→③

5.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却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利于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

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残枝落叶的物质分解过程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

6.1920年,印度发现了两个“狼孩”,其中最小的一个8岁,经过科研人员9年的艰辛训练,到17岁时,其智力仅有4岁小孩的水平。

这是由于此“狼孩”的什么结构发育不完善造成的?

A.脊髓B.小脑C.大脑D.脑干

7.鸟类比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复杂而高等,在繁殖方面表现为

A.体外受精B.卵生C.胎生、哺乳D.筑巢、孵卵、育雏

8.某班的同学正在上体育课,男同学跑1500米时所需的主要能源和最终能源依次是               

A.太阳能、糖类 B.糖类、脂肪C.脂肪、太阳能 D.糖类、太阳能

9.人体内残存了在其他哺乳动物体内相当发达的阑尾,这一生物进化中的证据属于

A.化石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

C.胚胎学证据D.分子生物学证据

10.对于小肠严重吸收不良的病人,可以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提供营养。

全营

养液的成分不能含有

A.蛋白质B.葡萄糖C.无机盐和维生素D.氨基酸

11.一个西瓜有许多粒种子,这取决于

A.一朵花中有许多子房B.一朵花中有许多雌蕊

C.一个子房中有许多胚珠D.一朵花中有许多雄蕊

12.下列对血糖浓度相对稳定起重要作用的一组是

①胰岛;②肝脏;③胃;④胆囊;⑤肾小管。

A.①②③B.①②⑤C.②③④D.②③⑤

13.大田种植玉米常发现其果穗有缺粒现象。

下列解释叙述正确的是

A.有些玉米花的子房内没有胚珠

B.玉米为风媒花,开花时连日阴雨影响了传粉

C.玉米果穗中某些子粒刚刚形成就被害虫吃掉了

D.玉米属于雌雄异株植物,由于缺少花粉而造成果穗有缺粒现象

14.在芽的发育过程中,与形成新芽有关的结构是

A.叶原基和芽原基B.生长点和芽原基C.生长点和叶原基D.生长点和幼叶

15.“小草依依,踏之何忍”。

设置这些提示语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

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根部缺少水,影响生长D.根部缺少空气,影响呼吸作用

16.下列哪一项活动不会造成食物链的缩短?

A.砍伐森林B.围湖造田C.开垦草原D.稻田养鱼

17.在生产实践中,常利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植物是

A.番茄和西瓜B.甘薯和马铃薯C.花生和水稻D.萝卜和白菜

18.调查海水中的藻类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

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海水含盐量D.海水含氧量

19.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实验装置、证明“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实验装置分别是右图中的

A.甲与乙、甲与丁B.甲与丙、甲与乙

C.甲与丁、乙与丙D.甲与乙、乙与丙

20.几位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时得出如下结论。

其中不正确的是

A.根和茎的导管是连通的        B.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一致的

C.根尖生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吸收面积 D.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相反的

21.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时,一般采取的研究方法是

A.模拟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实验法D.资料分析法

22.有4位同学参加运动会的长跑项目,他们各自准备了一些补充能量的食物。

甲:

糖;乙:

牛肉干;丙:

水果;丁:

奶油蛋糕。

哪位同学准备的食物最实用?

A.甲B.乙C.丙D.丁

23.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右图所示。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丙、丁的数量均增加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丁的数量下降,丙的数量增加

D.甲的数量下降,丙、丁的数量增加

24.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其成分往往发生某些变化下。

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动脉血中的尿素含量远比静脉血中的少

B.静脉血中的营养物质一定比动脉血中的少

C.动脉血中的含氧量不一定比静脉血中的高

D.血液流经肾小球后,每毫升血液中的红细胞含量增加

25.甲、乙、丙、丁、戊5人旅游途中发生意外,甲因受伤而急需输血,血型鉴定结果如下表。

据表分析献血时应首先考虑

抗A血清

抗B血清

注:

“+”表示红细胞凝集,“-”表示红细胞不凝集。

A.戊B.丁C.丙D.乙

26.某视力正常的同学站在候车厅门口,先是看到一辆汽车停在远处,然后向他迎面驶来。

图中能反映该同学在注视汽车过程中眼球晶状体曲度变化情况的是

27.在试验某种新药对治疗小白鼠的癌症是否有效时,下列哪种方式将会产生最令人信服的结论?

A.给多只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药物,并测定其中治愈的数目

B.给同样数目患癌症的大白鼠和小白鼠注射药物,并比较两者治愈的数目

C.给许多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不同剂量的药物,测定每一组中治愈的小白鼠数目

D.给许多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药物,同时给另外相同数目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中恢复健康的小白鼠的数目

C.绿色、黄色各占一半D.绿色和黄色豆荚数为3∶1

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2分,共30分。

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41.当漫步在绿树成阴、遍地青草的林间小路上,会感觉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此时你会想到这是绿色植物的什么作用改善了空气的质量?

A.光合作用  B.运输作用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

42.当人从25℃进入10℃的环境中,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体温降低B.大脑反应迟钝C.体表血管收缩D.耗氧量增加

43.下列各项措施中,利用了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A.低温贮藏水果和蔬菜B.大雨过后及时排出农田中的积水

C.小麦、玉米入仓前晒干D.向密闭的粮仓内充入氮气

4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有的鸟都有孵卵和育雏的行为B.一个鸟卵就是一个卵细胞

C.母鸡产的卵并非都能孵化出小鸡D.刚孵出的家鸽幼鸟就会行走

45.播种在土壤中正在萌发的花生种子可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A.吸收水分和无机盐B.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C.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46.下列生活中的常见说法,有科学依据的是

A.生吃鸡蛋营养好B.喝酸奶时要进行煮沸消毒

C.勤晒被褥可杀灭细菌D.母乳喂养能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

47.下列生理活动受气孔开闭影响的是

A.水分的输导B.无机盐的运输C.光合作用D.蒸腾作用

48.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A.杀死食品内的微生物B.尽量减少食品内的水分含量

C.杀死食品内的所以细胞D.抑制食品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49.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骨连结也叫关节

B.一块骨骼肌一般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C.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D.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

50.下列有关果实和种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苹果的食用部分由胚珠发育而成B.花生的外壳由珠被发育而成

C.大豆的子叶由受精卵发育而成D.西瓜籽的外壳由子房壁发育而成

51.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

A.小肠上与十二指肠相连,下与大肠相通

B.小肠肠道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消化液

C.小肠黏膜表面有环形皱襞,并有很多小肠绒毛

D.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52.下列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B.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C.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部来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

D.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

53.若将右图植株甲叶片的主脉切断,乙叶片的两面对应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

暗处理一昼夜后,置于阳光下4小时。

取下两叶,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位呈棕褐色,B部位呈蓝黑色,C部位不呈蓝黑色。

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A.二氧化碳B.阳光

C.水D.叶绿素

54.蚯蚓的身体上着生的刚毛有助于它在洞穴中运动,其体表的黏液有助于它在土壤中呼吸,蚯蚓在钻穴和取食的活动中又会使土壤变得疏松和肥沃。

这说明

A.生物生存依靠一定的环境B.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也影响环境

C.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D.环境因素影响着动物的行为

55.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结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B.该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C.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D.该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题号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总分

得分

三、非选择题:

本大题包括56~63小题,共50分。

得分

评卷人

56.(6分)现有A、B、C三支试管,其内分别放入淀粉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