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 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0028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儿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儿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儿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儿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 1.docx

《儿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 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 1.docx

儿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1

 

儿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

 

儿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目录2013年修订)

1.新生儿家庭护理健康教育--------------------------------(3-6)

2.新生儿预防接种健康教育--------------------------------(7-9)

3.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健康教育-------------------------(10-11)

4.小儿肺炎病人的健康教育--------------------------------(12-13)

5.小儿腹泻病人的健康教育-------------------------------(14-15)

6.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的健康教育----------------------(16)

7.早产儿的健康教育---------------------------------------(17-18)

 

【健康教育要点】

(一)住院健康教育

⒈喂养指导告知母乳喂养是最佳的喂养方法,鼓励和支持母亲坚持母乳喂养,教会哺乳的方法和技巧。

如确系母乳不足者,指导来取正确的人工喂养方法。

低体重儿吸吮力强者可按正常新生儿的喂养方法进行,按需授乳。

吸吮力弱者可将母乳挤出,用滴管喂哺。

2.保暖护理指导告知新生儿房间应阳光充足,温度和湿度适宜。

北方寒冷季节要特别注意

保暖,预防硬肿病的发生。

低体重儿的体温凋节功能比较差,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低,体温常在36℃以下,指导家长正确使用热水袋或代用品保暖,防止烫伤。

3.日常护理指导指导家长为婴儿沐浴,演示眼睛、口腔黏膜、鼻腔、外耳部的护理方法。

指导家长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面色、体温和大小便等情况。

让家长了解新生儿的生活方式-如每日睡眠平均为20h,帮助家长逐步适应这些情况。

护理低体重儿时,告知事先应做好准备工作,集中进行各项护理,尽量少暴露婴儿。

动作要轻柔、敏捷,避免使婴儿疲劳。

出生体重在2000g以下的婴儿不予洗澡,只用消毒的植物油清洁皮肤褶皱处。

4.五官护理指导双眼有分泌物者,告知用无菌棉棒将分泌物轻轻擦去,然后滴入o.25%的氯霉素眼药水或利福平眼药水。

注意保持耳部清洁干燥,经常更换睡姿,防止耳部受压时间过长,影响耳部血液循环。

有鼻垢者可用棉棒轻轻擦去,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婴儿口腔黏膜薄嫩,易

擦伤,如出所谓的“马牙”、“板牙”属生理现象,不需处理,有鹅口疮者可涂制霉菌素。

5.臀部护理指导告知应定时更换尿布,注意观察大、小便的次数、性质及量。

每次排便后要冲洗臀部,轻轻吸干水分,涂软膏预防臀红,如已有臀红可涂咪康唑或采用暴露及烤灯疗法。

每次洗澡后,更换所有的衣物、包单,衣服应柔软、宽松,外加包裹松紧要适宜。

所有衣物不要接触樟脑,如有接触要洗晒后方可使用。

6.脐部护理指导每日洗澡后检查脐部,用75%乙醇棉棒消毒处理,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湿污的尿布浸湿脐部。

脐带残端脱落时,会出现胶质液化情况,有少许血性黏分泌物。

不伴有脐周红肿时,只需每天用75%乙醇棉棒消毒脐轮上下皮肤即可。

如伴有脐周红肿需到医院就诊。

(二)出院健康教育

1.防病知识指导告知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婴儿的用具要专用,食具每次用后消毒。

衣服、被褥和尿布要柔软,并保持干燥和清洁。

母亲在哺乳和护理前应用肥皂洗手,家人患感冒时必须戴口罩才能接触婴儿,特别是低体重儿。

尽量减少亲友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此外,婴儿出生2周后应口服维生素D预防维生素D缺乏病,每日800~1200IU,但要注意维生素A剂量不要超过每日10000IU。

夏季要预防中暑和婴儿腹泻,冬季预防新生儿硬肿症及一氧化碳中毒。

指导母亲注意预防新生儿窒息。

寒冷季节婴儿包被蒙头过严,哺乳姿势不适当,乳房堵塞婴儿口、鼻等,均可导致窒息。

2.亲子关系指导说明大多数母亲在第一次接触自已孩子时都会产生陌生感。

父母最初只是小心、试探性的接触婴儿,然后才逐渐进人角色,更多、更好地表达他们的爱抚。

婴儿渐渐的也会对父母的爱抚做出回应,如睁开眼睛与之对视、微笑或发出愉快的声音。

这一亲子间的互相认同的过程称为情感连接。

告知此过程完成可以从分娩后几天至几周,甚至到婴儿3个月会发出声音时。

亲子间的情感连结是婴儿心理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婴儿获得母亲养育、得以生存的基础。

影响情感连结的因素包括母亲产程是否顺利、父母是否早期接触婴儿、婴儿的各种状况是否与父母的期望相符以及婴儿出院后对家庭原有生活的影响程度。

说明生后母乳喂养,对情感连接有促进作用。

指导家长了解婴儿喂养、睡眠、哭闹等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对可能改变的生活方式做好心理准备,根据婴儿的需要调节家庭的作息时间。

 

新生儿预防接种健康教育

婴幼儿对各种传染病都具有易感性,按期为他们进行预防接种是保护易感儿不发生传染病,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

卫生部对此也有明确规定,各地区对儿童的预防免疫工作应从新生儿期开始进行,其目的是提高人群免疫力,最终达到消灭和控制各种传染病的目的。

【预防接种特点】

1.新生儿时期虽然母体的免疫球蛋白提供了短期的被动免疫抗体,但对许多传染病仍是一个高度的易感者。

因此计划免疫就是有计划的进行及早、有效的预防接种,以防止对婴幼儿危害最大的一些传染病。

2.根据我国国情及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均提出“4苗防6病”(4苗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疫苗;6病包括结核病、脊髓灰质炎、麻疹、破伤风、百日咳、白喉)的预防接种目标,要求在出生后一周内完成。

【健康教育要点】

(一)接种疫苗种类与程序教育

1.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指导说明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是防止发生乙型肝炎感染。

首次乙肝疫苗接种应在正常新生儿出生后24时进行。

接种部位为右上臂三角肌外侧,肌内注射。

告知家长应妥善保管好乙肝疫苗接种登记,下次接种按规定时间到所属保健站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注射。

因健康或其他原因未能按时接种的,按医院交代到指定地点进行接种。

如母亲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或是病毒携带者,还应联合应用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2.卡介苗接种指导说明接种卡介苗的目的是预防发生结核感染。

凡正常新生儿在出生后24时内,如无异常既可接种。

告知卡介苗的接种部位最常用的是左肩下三角肌外缘下端,皮内注射法。

接种后全身反应罕见,局部反应一般是在接种部位3周后出现黄豆大的硬块,带红肿,逐渐软化形成小脓瘢,有脓液渗出,不久可自行结瘢,2~3个月后多数愈合。

极少数发生溃疡,可自愈,时间长。

告知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一般不需处理,不需包扎、排脓或揭痂,但要注意清洁,分泌物多或疑有继发感染时及时到医院就诊。

说明有发热、体重2500g以下、早产儿或未成熟儿、顽固性呕吐及严重消化不良者,皮疹、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等有显著临床症状者,先天畸形,脑膜膨出,先天性心脏病积水者不予接种,待病愈后再行接种。

告知卡介苗接种后100天到家庭驻地结核防治所进行接种效果检验。

如接种呈阴性反应,无预防作用,则需重新接种。

3.计划免疫程序指导告知2月龄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脊灰糖丸),共服3次,每次混合型1粒,间隔30~56天,第2年加强1次。

3月龄接种百、白、破三联预防疫苗,共注射3次,间隔30~56天,第2年加强1次。

>6月龄每年10~11月份接种流行性脑膜炎疫苗,连种2年既可。

8月龄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每2年加强1次。

1周岁接种乙型脑膜炎疫苗,共2针,间隔7~10天,第2、3年各加强一针,每年5约进行。

1岁半接种百、白、破加强一针,复种麻疹疫苗,复服脊灰糖丸,复种麻疹疫苗可用麻疹、风疹、腮腺炎混合疫苗替代,1岁后复服脊灰糖丸。

6~7岁复种麻疹,白、破

加强。

12岁后预防接种白喉类毒素加强,乙脑加强。

(二)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理教育

1.局部反应告知接种后24时左右,局部可发生红、肿、热、痛的现象。

红肿直径>5cm为强反应,可引起局部淋巴结肿痛,应进行热敷。

2.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告知体温37.6~38.5℃为中等反应,>38.6℃为强反应。

极个别的会有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一般不需处理,高热头痛者可对症处理。

3.异常反应主要是晕厥,非常少见。

告知发生时取平卧位,喝热开水或热糖水既可恢复,数分钟不恢复者可针刺人中(水沟穴),仍不见效,迅速转送医院。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健康教育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简称为上感。

鼻咽感染常可出现并发症,涉及邻近器官如喉、气管、肺、口腔、鼻窦、中耳、眼以及颈淋巴结等。

病原体以病毒为主,可占原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

细菌少见有时因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黏膜失去抵抗力,细菌可虚而入,并发化脓性感染。

【疾病特点】

一般年长儿症状较轻,婴幼儿时期则重症较多,因此轻重程度相差很大。

潜伏期为2~3天。

重症可合并局部和全身感染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肾炎、心肌炎、紫癜、内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结缔组织病等。

【健康教育要点】

(一)住院健康教育

1.一般性指导说明室温恒定,保持一定湿度,对减轻呼吸道症状有明显效果。

告知注意休息,发热时饮食应进易消化流食或软食,如吃奶婴儿适当减少奶量,以免吐泻或消化不良。

2.对症处理指导高热患儿告知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38.5℃时应采用物理降温措施,如头部冷湿敷、枕冰袋、温水或乙醇擦浴等。

也可按医嘱给予退热药。

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鼻塞严重时可用0.5%麻黄碱液滴鼻,2~3天,1~2滴∕次。

对因鼻塞妨碍吸吮的婴儿,宜在哺乳前15分钟滴鼻,使鼻腔通畅,以利吸吮。

(二)出院健康教育

告知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根本办法在于预防。

鼓励多进行户外活动,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穿衣要适当,根据气温的变化,注意增减衣服。

避免交叉感染,在流行季节,尽量不去公共场所,以防被感染。

;另外要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疾病,如维生素D缺乏病、营养不良及贫血。

 

小儿肺炎病人健康教育

肺炎是小儿常见的疾病,尤其多见于婴幼儿,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也是婴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

临床表现发病可急可缓,发病前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早期发热多在38~39℃,可高达40℃左右。

弱小婴儿大多起病迟缓,发热不高,肺部体征不明显。

呼吸系统症状及体征为咳嗽及咽部痰声,呼吸时呻吟,呼吸表浅、增快,每分钟达40~80次。

常见呼吸困难,鼻翼煽动,口周或指甲发绀明显,三凹征。

重症患儿表现有其他系统的症状及体征。

【疾病特点】

1.婴幼儿时期容易发生肺炎是由于呼吸系统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气管、支气管腔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减少,肺含气量少,易被黏液所阻塞等。

在此年龄阶段免疫学上也有弱点,防御功能尚未充分发育,容易发生肺炎等疾患。

2.肺炎的治疗原则是积极控制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并发症。

及时对症治疗,包括镇静,止咳平喘,强心,吸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也可采用中西医结核治疗。

【健康教育要点】

(一)住院健康教育

1.病室环境指导告知病室环境应清洁、整齐、舒适,每日通风3次,室内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

按病原体、病程及病情轻重分室居住。

腺病毒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铜绿假单胞肺炎等患儿

与危重病患儿分别放抢救室内,要求家属到口罩进病室,避免在原肺炎基础上继发感染。

2.基础护理指导发热、呼吸急促均应卧床休息,咳嗽患儿应取半卧位,病情稳定后适当活动。

告知应保持口腔清洁,婴幼儿哺乳后应饮水,学龄儿童早、晚应漱口,重症病儿要做口腔护理。

用物理降温退热时,告知禁擦胸前区、腹部、颈后,因这些部位对冷刺激敏感,易引起不良反应。

指导家长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神态、面色、脉率、呼吸、缺氧等变化等,还应观察咳嗽的性质,痰的颜色、量、气味。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饮食指导饮食应选用半流食,婴儿可选用乳类,用小孔奶头喂奶,每吸吮3~4次,拔出奶头让患儿休息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