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9210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复习资料.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复习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复习资料.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40分每空0·5分)

-4,元杂剧的兴盛标志着叙事作品作为文学的新主流

-3,南戏的代表作高明《琵琶记》《赵贞女》

-2,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1,散曲的种类小令(包含:

重头、带过曲、集曲)、套曲。

0,关汉卿散曲的代表作《不伏老》

1、散曲和词同科这种叙事性作品代表作马致远《般涉调·耍孩子·借马》崔景臣《般涉调·少变·高祖还乡》

2、元杂剧的结构四折一楔子角色旦、末、净、杂

3、南戏角色生、旦、净、末、丑、贴、外

4、元杂剧爱情剧的最高成就《西厢记》

5、元代最著名的杂居历史剧《汉宫秋》马致远、《赵氏孤儿》纪君祥、《梧桐雨》白朴

6、是元代前期杂剧中的名作康进之的《李逵负荆》,被写进《水浒传》

7、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合称为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

8、明初的散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

9、元杂剧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10、明戏曲的三记《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

11、王阳明提出的观点:

万事万物之理,理不外吾心

12、现存最早的词谱张炎《词余图谱》

13、词人之冠王磐曲之辛弃疾冯惟敏曲中乐王陈铎

14、元代戏曲四声猿《狂鼓史》、《雌木兰》、《女状元》和《玉禅师》

15、戏曲的批评研究吕天成《曲品》、王骥德《曲律》

16、南戏的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

17、明代戏曲的派别沈璟吴江派;汤显祖临川派

18、元曲可分为:

散曲、杂剧南戏后变传奇

19、现存元人最重要的元散文集《元文类》

20、中国第一个创作戏曲的官员卢挚曲状元马致远曲的第一人关汉卿

21、元散曲前期的代表人物张可久

22、二人散曲合集《酸甜乐府》

23、元代戏曲家刘时中《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价值较高

24、戏曲的三大高潮元杂剧明传奇清花部

25、元杂剧剧本的特点:

作品最后两句出现的题目正名

26、关汉卿悲剧《窦娥冤》喜剧《救风尘》

27、纪君详《赵氏孤儿》最早介绍到西方《西厢记》元杂剧之最

28、“七子”以王世贞为代表

29、吴中四才子:

祝允明、唐寅(成就最高)、文徵明和徐祯卿。

30、最先站出来反对“前七子”、“后七子”是唐宋派

31、明代李挚以异端自居童心说

32、首先提出读书性灵公安派

33、明代朱权戏曲理论《太和正音谱》

34、杂剧合集四声猿

35、沈璟《南九宫十三调曲谱》

36、三大传奇《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

37、临川四梦《还魂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38、明四大奇书《金瓶梅》、《三国》、《水浒》、《西游》

39、三国演义三绝忠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

40,明代中叶两个未入流派的作家(于谦、杨慎)

二、单选题

1、理、不外吾心(王阳明)

2、第一个最早创作大量短剧的作家徐文长

3、现存最早的词谱是:

《词余图谱》

4、第一个把浪漫主义引入到杂剧中的人汤显祖

5、第一个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金瓶梅》

6、三言两拍《今古奇观》

7、清代提倡主观情感自然流露的文学流派袁牧性灵派

8、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聊斋志异》

9、清代散文最大派别…桐城派

10、四大谴责小说即:

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儒林外史》不属谴谪小说

11、评价《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的作家是:

王国维

12、《闲情偶寄》中国戏曲理论专著,是我国最早的系统的戏曲论著

13、《西厢记》第六才子书

14、《赵氏孤儿》第一部传到西方

15、明代传奇的范本高明《琵琶记》

16、第一部章回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

17、第一本白话小说《水浒传》

18、《镜花缘》反映封建妇女问题

19、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

20、清代骈文的代表作家汪中

21、讽刺小说最高成就《儒林外史》

22、贾仲名把《西厢记》列为天下夺魁之书

23、前后七子的反对派唐宋派

三、判断题(略)

四、名词解释

花部

所谓花部,就是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取其花杂之义,故也称“乱弹”。

它们虽不为士大夫们所重视,但为下层观众所欢迎,依然在乡村山区及小城稹流行着,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唱腔和剧本体制。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这些在各地流行的地方声腔的势力便开始发展兴盛,形成了各种地方戏曲蓬勃兴起的局面。

临川四梦

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四部剧作的合称。

因作家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梦境来展开故事情节,故此得名;或以其书斋名合称“玉茗堂四梦”。

在这“四梦”中,又以《牡丹亭》和《邯郸记》的成就最高。

正是凭借这“四梦”,汤显祖确立了自己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不朽地位。

拟话本

拟话本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最早应用这一名称﹐指的是宋元时代产生的《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和《大宋宣和遗事》等作品。

它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俗。

浙西词派:

朱彝尊是浙西词派开创者,与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岸登、龚翔麟号为“浙西六家”,他推尊词体,宗法南宋,以姜夔、张炎为圭臬,还与汪森辑录《词综》,主张以雅正矫正显露,归于醇雅。

要求词有古雅峭拔的格调,疏淡清远的意境,严谨和谐的音律。

五、作品分析

《窦娥冤》第三折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

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翻译:

没想到我毫无理由地犯了王法,毫无防备间受到了刑罚,叫声冤屈也会动地惊天。

转眼间就要被含冤问斩,一缕游魂即将奔赴阎罗殿,又怎能不将那天地深深地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

天地也!

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

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翻译:

有太阳和月亮日夜长挂在人世,有那鬼神掌握着生死大权。

天地呀!

只应该把那清浊分辨,却怎么混淆了好人和坏人,分不清盗跖和颜渊?

好人的人一生贫穷,孤苦早逝,作恶多端的人却享尽荣华富贵,尽享天年。

天地呀,做这般怕硬欺软的事,原来也只是瞎了双眼,只懂得顺水推船!

地呀,你如此不分好歹如何做地!

天呀,你这般不明善恶枉称为天!

哎,只苦了我如今泪水涟涟。

【评析】:

以上两支曲子为第三折的第一部分,写窦娥赴法场途中,指斥天地鬼神,表示极大怨恨。

在封建社会中,日月、鬼神被看做世间一切事物的主宰,残酷的现实使窦娥对它由信赖转为怀疑,进而愤怒地对它们所代表的统治者进行了控诉。

《西厢记》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

译文:

【正宫】【端正好】碧蓝的天空,开满了菊花的大地,西风猛烈吹,大雁从北往南飞。

清晨,是谁把经霜的枫林染红了?

那总是离人的眼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太迟,怨离别得太快。

柳丝虽长,却难系住远行人的马,恨不能使疏林一直挂住那斜阳。

张生的马慢慢地走我和车紧紧地跟随,刚刚结束了相思之苦,却又早开始了别离之愁。

听他说“要走了”,人顿时消瘦下来;远远地望见十里长亭,人更消瘦了:

这离愁别恨有谁能理解?

赏析:

【端正好】一曲,情景交融,写深秋景象勾起她的离情别绪。

【滚绣球】一曲,主要以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来抒发离别的怨恨。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这支曲词是历来公认的写景名句。

相传王实甫写完此句后”思虑殚尽,扑地而死“(晕厥)。

曲子写的是秋景,传统观点一般认为是通过萧瑟的景物烘托了人物悲凉的心情,这值得商榷。

我认为这幅秋景的基调不是悲凉萧瑟的,此曲所本的范仲淹的《苏幕遮》词为“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的美丽画面。

最能代表秋之萧瑟的“黄叶”在范仲淹的笔下尚且不悲,何况是色彩更加绚丽的“黄花”呢?

因此,“碧云天,黄花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

再加上漫山的红叶,真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是一幅由蓝、黄、红构成的立体感极强的绚烂秋光图。

牡丹亭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译文:

“原来这里早已姹紫嫣红开遍的花园春景,而我却从来不晓得,就像我青春年华一样一直浪费着。

没人爱惜呀。

人生本来就该遇上良辰美景,人生本来就该遇上赏心乐事,可是我从没有遇上;我知道有良辰美景,但它们丝毫不能排遣我的心中之愁;至于赏心乐事,到现在还不知躲在谁家院落哩!

但今天既然偷偷闪出了牢笼,那就放开怀抱享用这春景吧:

抬头,高处是云霞舒卷;眼光顺云势移向远方,又见一片片的风吹开云一丝丝的像笼上烟波里的画船轻晃,真是好看啊。

大自然和人很友好嘛,怎么人却躲在锦屏背后和春光交不上朋友呢?

【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萃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唱出了女主人公在春色感召下所产生的心灵震颤。

开头两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

”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

“姹”,美丽。

“嫣”,娇艳。

这是说美丽娇艳的鲜花开遍的迷人春色。

“断井颓垣”是说,井也干涸、回填,废了的院墙也坍塌了,残缺不全,一片破败的景象。

作者用“姹紫嫣红”的迷人春色与“断井颓垣”的荒废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杜丽娘从“姹紫嫣红”看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而这“断井颓垣”又使她百感交集,这“断井颓垣”也正象征着那阴冷的生活环境,如此明媚的春光竟被辜负,自己美丽的青春也只能在深闺中埋没!

“原来”,“似这般”“都付与”几个词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带有无限的感叹和惋惜。

接下来两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由触景生情转为直抒胸臆。

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这无限哀怨。

“奈何天”,使人无可奈何的天气。

“谁家”,什么的意思。

这两句是化用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

“奈何天”“谁家院”六个字里凝聚着杜丽娘对命运的感伤,是痛苦的心声。

杜丽娘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

使人舒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才合适呢?

注意以上几句用词十分考究,“姹紫嫣红”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对仗工整,语言华美。

对比中蕴涵着对封建礼教和社会环境的强烈不满。

再接下来,以合唱的形式,展现了一幅绚丽而略带迷惘色彩的画面。

这里有实景,也有虚景: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是形容轩阁高旷,也是杜丽娘想象中更开阔的春景:

雕梁画栋,飞阁流丹;云燕霞蔚,碧瓦亭台,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

杜丽娘从狭小的园内扩展到寥廓的境界,这是由近观到远眺,这正是女主人公心所向往的广阔天地。

这画面中,融进了追求,也融进了惆怅。

这是由概写、感叹进入到细致描绘。

最后一句“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写出了杜丽娘不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