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上册《期末复习专题突破主干知识》.docx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0853903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历史上册《期末复习专题突破主干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二历史上册《期末复习专题突破主干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历史上册《期末复习专题突破主干知识》.docx

《初二历史上册《期末复习专题突破主干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历史上册《期末复习专题突破主干知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历史上册《期末复习专题突破主干知识》.docx

初二上册《期末复习专题突破主干知识》

专题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的抗争

(一)列强的侵略

1、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主要有五次,其中发生在19世纪的分别是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发生在20世纪初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是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年)。

2、19世纪中国历史出现“大变局”的开始标志是鸦片战争。

“大变局”的含义是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的“界碑”(或分水岭)是指鸦片战争。

界碑的含义是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理由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即从封建社会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或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大门(掠夺工业原料和倾销商品),《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条款是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从此,因为鸦片战争,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开始被打破。

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鸦片战争中签订的《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6、割占香港的是《南京条约》,割占台湾的是《马关条约》。

近代史上第一个割占中国领土的是英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俄国。

7、“英商在华进出口应缴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出自《南京条约》,表明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出自《马关条约》,表明列强经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其主要危害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出自《辛丑条约》,表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

8、《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上的共同点是都有赔款。

其中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三个条约的共同影响是都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都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理由是两次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即目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大门,性质都是侵略战争。

10、火烧圆明园是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暴行。

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不出一兵一卒,所得的好处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多,“好处”是指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

11、中日《马关条约》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列强的侵略发生了什么变化?

A、赔款数目增加了;B、割让的土地增多了;C、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了内地(从通商口岸的开放可看出);D、外国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12、结合有关史实说明中国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即列强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1840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至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1900至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4、《时局图》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5、近代史上中国多次被打败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是清朝腐朽的封建制度不敌西方列强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其次是清政府腐败无能,还有清朝实力不如西方列强。

16、屈辱的近代史带给我们的启示有: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

要追随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大力发展科技与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综合国力

(二)中国的抗争

1、列举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实。

说说他们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鸦片战争中关天培在虎门抗击英国侵略者和三元里人民抗英;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太平军大败洋枪队;1878年左宗棠率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挫败了英国、俄国分裂新疆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统一;甲午中日战争时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英勇殉国;抗日战争时,李宗仁指挥取得台儿庄战役胜利,彭德怀指挥取得百团大战胜利。

他们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反抗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

2、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的抗争。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是洪秀全,兴起标志是1851年金田起义爆发,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标志太平天国政权建立。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是《天朝田亩制度》,但在小生产基础上无法实现。

后期又提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个文献《资政新篇》,也没有实行。

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天京事变。

3、农民阶级的抗争还包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反对帝国主义的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体现其性质是反帝爱国运动。

3、面对灾难深重的中国,如果你是中国近代的一位爱国人士,你有何救国方案?

大力发展经济和科技,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赶走侵略者,推翻腐败的清政府;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

1、近代化是指资本主义化,主要是经济上工业化,政治上民主化。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依次经历了学习西方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三个阶段。

其中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是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近代化探索的内容和规律是由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近代化在经济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洋务运动,在政治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戊戌变法。

2、近代化起步四大代表性事件比较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1898年

1911年

1915年

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资产阶级改革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政治派别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先进的知识分子

代表人物

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孙中山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口号或主张

自强、求富

维新变法

三民主义或民主共和

民主、科学

主要探索活动(内容)

创办近代企业;创办新式学堂;创建新式海陆军

经济上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军事上,发展新式海陆军

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提倡民主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重要意义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对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3、洋务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原因)是:

外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因是太平天国运动。

针对西方列强武器先进,洋务运动前期提出“自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性质的企业,如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

后期以“求富”为目标创办了一批民用性质企业。

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等)。

洋务运动失败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4、评价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历史地位),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但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5、揭开清末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意义)的事件是“公车上书”。

历史背景是《马关条约》签订,领导人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主要内容是拒和,迁都,变法。

6、戊戌变法(又称为“百日维新”)失败原因: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脱离群众。

主要客观原因是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戊戌变法的最大历史功绩是思想启蒙(即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7、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它由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

辛亥革命的爆发标志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中华民国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或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即三权分立原则)。

说辛亥革命成功的理由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说辛亥革命失败的理由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8、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袁世凯。

袁世凯逆时代潮流而动,于1915年底到1916年初,复辟帝制。

为反对袁世凯称帝,孙中山参与的革命活动有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

被孙中山称为“为宪法牺牲的第一人”是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引发二次革命)。

被孙中山称为“再造民国第一人”的是蔡锷(护国战争领导人之一)。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9、20世纪20年代中国处于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下,主要表现为军阀割据。

10、列举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中国的救亡图存所做的努力的事迹:

A、建立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于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B、建立中国同盟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它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为革命纲领。

)。

C、领导辛亥革命(最大历史功绩)。

D、创办黄埔军校(于1924年在广州黄埔创办)。

11、1911年4月,黄兴领导了黄花岗起义。

12、新文化运动兴起标志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主要阵地是: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即儒家思想)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片面性(全盘否定儒家文化),因此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是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8、从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中得到的感悟:

中国人民有着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

概述: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起止时间是1919--1949年,开始标志是五四运动,结束标志是新中国成立。

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有28年(1921--1949年)。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五四运动篇

1、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的事件是新文化运动。

2、“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5月4日,导火线事件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3、五四运动的先锋是爱国学生。

1919年6月3日后五四运动的形式有何变化?

答:

运动中心从北京移到上海,运动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阶级。

4、列举五四运动取得的成果:

A、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

B、罢免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C、拒绝在巴黎和会的对德和约上签字。

5、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最能体现性质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即收回山东权利),内除国贼。

6、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的启蒙运动,传播的新思想主要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是李大钊。

7、五四运动的主要历史意义是“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它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五四运动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五四运动的里程碑意义或划时代意义是五四运动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理由是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9、值得的弘扬的“五四”精神的内涵是:

核心是爱国主义。

具体是忧国忧民、敢于斗争、乐于奉献、不屈不挠、不畏强权等。

重要会议篇

1、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在上海成立。

成立标志是:

中共“一大”的召开。

2、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有:

A、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B、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C、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其中“新”的含义包括有了新的领导力量即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即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4、列举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取得长征胜利,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等。

因此得出的结论是: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5、“中共二大”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二大提出的最高纲领(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6、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著名论断。

7、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8、遵义会议于1935年初在贵州省遵义召开。

其主要内容是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其历史意义是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的会议是中共七大。

中共“七大”于1945年在延安召开,主要内容是:

A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B、中共七大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革命道路开辟篇

1、南昌起义发生于1927年8月1日,领导人有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其历史意义是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2、1927年,毛泽东在湘赣边境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发动了秋收起义。

3、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1928年4月,朱德和陈毅率部队与毛泽东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5、在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基础上,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开创的正确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胜利。

毛泽东开辟革命道路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实事求是,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红军长征篇

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目的是为了保存革命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

2、红军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开始地点是江西瑞金,结束于1936年10月。

胜利的标志是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即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会师。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遵义会议。

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领导地位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4、列举红军长征中的著名战斗: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军事胜利的取得得益于遵义会议的召开。

5、长征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答: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精神是指艰苦奋斗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团结合作的精神、勇于实践。

敢于创新的精神等。

我们要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树立崇高的理想,发奋学习,报效祖国。

抗日战争篇

1、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结束于1945年。

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结束的标志是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2、中国局部抗战开始标志是九一八事变,全国性抗战开始标志是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

3、1931年9月18日,日本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进攻沈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其后果是东北三省沦陷(由于蒋介石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是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4、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目的是为了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经过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主张。

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部亲日派主张武力解决,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最后在周恩来等中共代表团的努力下(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以实现全民族抗战为根本出发点),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

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实现全民族抗战。

由此我们从西安事变中得到的启示是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并承认中共合法地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历史背景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或七七事变爆发)。

7、列举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并谈谈你的感想。

答:

暴行:

南京大屠杀(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人)。

感想:

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

我们要不忘国耻,奋发图强。

8、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有:

全民族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配合作战等。

9、在正面战场抗战的主要是国民党军队。

列举正面战场典型战例:

A、淞沪会战(1937年8--11月,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B、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由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挥,歼敌1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军事胜利)。

C、武汉会战(发生于1938年6--10月,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D、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是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的重大军事胜利)。

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牵制了日本侵略者主力,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支援了敌后战场抗战,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力,但抗战后期,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导致中国在豫湘桂战役惨败,丧失大片国土。

10、在敌后战场抗战的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

中共敌后战场抗战的主要方式是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中共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延安。

列举敌后战场典型战例有:

百团大战(1940年秋,由彭德怀指挥,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和摧毁日伪据点,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此外,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1、抗日战争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答:

国内意义: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国际意义:

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12、抗战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答:

根本原因是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即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余原因有抗战是正义战争,中共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来自华侨以及苏联、美国等国的援助等。

13、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答:

因为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空前加强;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解放战争篇

1、1945年8至10月,中共代表团在毛泽东带领下到重庆与国民党政府进行谈判。

重庆谈判发生的历史背景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

国民党的目的是为了欺骗人民,为内战争取时间;共产党的目的是为了争取国内和平,并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重庆谈判的结果是1945年10月,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也叫《国共双方会谈纪要》),确定和平建国方针。

2、第二次内战(解放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3、揭开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即事件意义)的标志事件是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4、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依次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其中辽沈战役发生于1948年9至11月,结果是解放东北;淮海战役发生于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结果是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为解放江南各省奠定了基础;平津战役中国民党将领傅作义率部起义,使得北平和平解放,结果是解放华北)。

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是: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5、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百万大军强渡长江,发动渡江战役,结果是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南京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

解放军浴血奋战;人民的大力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国民党政府腐败等。

启示是:

得民心者得天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专题四国共关系篇

1、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可概括为:

合作→对抗→合作→对抗。

第一个合作是指1924--1927年,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取得的成果是建立黄埔军校和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

第一个对抗是指:

以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为开始,导致国民革命失败,中国进入第一次内战时期,以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结束,标志十年内战结束。

第二个合作是指1936--1945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拉开国共合作抗日序幕,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并承认中共合法地位,标志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取得的成果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打倒帝国主义侵华势力,推翻封建军阀的统治,把国民革命推向全国。

开始时间是1926年5月。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结果是:

北伐不到半年,便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并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势力。

3、从近代国共关系变化中得到的启示是: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4、用史实说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了建立黄埔军校和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的成果;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成果。

两次分裂都导致了内战发生,给全国人民带来了灾难,第一次分裂还导致了日本侵略者趁虚而入,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灾难。

专题五近代经济、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

经济近代化

1、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启性事件是洋务运动。

主要表现为创办近代企业,洋务运动前期提出“自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性质的企业,如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

后期以“求富”为目标创办了一批民用性质企业。

如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创办)、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张之洞创办)等。

2、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兴起于洋务运动之后。

兴起时间是19世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