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企业管理学(第二十二章 国际企业管理).pptx

上传人:j*** 文档编号:30841786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PPTX 页数:90 大小:34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企业管理学(第二十二章 国际企业管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22企业管理学(第二十二章 国际企业管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22企业管理学(第二十二章 国际企业管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22企业管理学(第二十二章 国际企业管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22企业管理学(第二十二章 国际企业管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2企业管理学(第二十二章 国际企业管理).pptx

《22企业管理学(第二十二章 国际企业管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企业管理学(第二十二章 国际企业管理).pptx(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企业管理学(第二十二章 国际企业管理).pptx

第二十二章国际企业管理,21世纪,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O),根据有关协议,我国必须按照世界贸易组织体制的规则开放市场,允许其他成员国的商品、资金、技术进入,展开竞争,优胜劣汰。

贸易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等国际间的经济交流,以及信息技术的革命和交通运输的发达把我国企业置于更加广阔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我国企业必须参与到日益深化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之中去,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利益与寻求发展。

221国际企业概述,信息技术、互联网络、便捷的交通运输、生产技术世界标准化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

国际企业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

22.1.1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主要反映在国际商务活动、跨国公司与国际条约和组织这三个方面的发展。

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公布的报告显示,2002年世界贸易进出口总额约为6.7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前10位的国家或地区如表22-1所示。

表22-12002年进/出口额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单位:

亿美元,资料来源: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

从1980年至200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总存量增长了十多倍达到了7.1万亿美元。

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的统计,中国大陆在全球FDI存量排行榜的位置已从1990年的第17位上升到2002年的第5位,共4480亿美元。

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已经有约四百家企业在华投资了二千多个项目。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表明了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迅猛发展,意味着世界已从过去的贸易市场一体化发展到金融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和生产一体化阶段。

世界500强企业按国外资产排名前10名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外销售和国外雇员情况如表22-2所示。

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进行经济资源配置,强化了其核心竞争能力,提高了生产效率,比只在一国经营的公司明显地更受投资者的青睐。

世界排名不断上升的公司都是在技术、生产和物资消耗方面变得全球化的公司。

表22-2世界500强企业前10名(按国外资产排名)其资产与销售和雇员情况表(2001年),资料来源:

UNCDAD/转自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国际化指数是以下三个比值的平均数:

国外资产和资产总额之比,国外销售额和销售总额之比,以及国外雇员人数和雇员总人数之比。

随着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越来越需要世界各国政府的合作与协调。

因此,产生一系列双边和多边的国际条约和组织。

国际经济组织依据政府间的协议而建立,其职能和活动限于经济领域。

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和条约主要有: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所属国际法庭,WTO,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IMF),世界产品销售公约,跨国企业行为准则,技术转让准则等。

这些国际组织和条约促进了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跨国经营提供了便利条件。

互联网使公司的网站能被世界各地的客户便利地访问。

公司利用网站宣传公司的产品,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销售产品,而使公司轻而易举地走向全球化。

国际标准化的发展为利用全球资源提供了技术条件。

各个产业的国际产品技术标准(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ISO9000:

2000系列以及ISO14000)的日益普及,为全球化合作生产提供了技术基础保证,使更多的公司参与到国际生产合作中。

2003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8512.1亿美元,比2002年净增2304亿美元,其中出口4383.7亿美元,增长34.6,居全世界第四位。

2003年我国GDP总量相当于1.4万多亿美元,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上升到60%。

外贸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用于衡量该国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高低。

根据外经贸部的统计,截至2002年底,中国累计批准境外投资企业近7000家,中方协议投资总额100亿美元左右,在这些资本所投资的项目中,有67的境外投资是不赚钱的。

如何提高我国的跨国公司在国外直接投资收益是我国跨国公司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

我国已在2001年11月加入WTO,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世界经济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我国也要按照世贸组织体制的要求开放市场,允许其他成员国的商品、资金、技术进入我国,给国外企业进入中国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加入标志着我国企业的全球竞争时代已经到来。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市场成为世界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企业不出国门,就将同国外企业展开竞争,给我国企业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造成了客观压力,我国企业必须参与到日益深化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之中去,在国际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22.1.2国际企业概述1.国际企业的名称与定义国际企业一般指企业经营活动涉及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即国际企业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人才、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资源的优化配置,从事产品研究与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等经营活动,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国际企业是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先发展起来的一种企业实体,其名称常见的形式有四种:

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Corporation)、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Corporation)、全球公司(GlobalCorporation)、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Corporation)。

(1)国际公司在国际企业发展的初期,国际企业以母公司在母国的经营业务为主,国外分公司和子公司围绕如何增强母公司的竞争实力展开经营业务,如母公司的产品在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时,努力开拓产品的国际市场;从国外提供低成本的原材料、零部件等。

这种以母公司产品为基础,立足于国内市场开展跨国经营业务,从事有限跨国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称为国际公司。

(2)多国公司当母国与东道国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时,为保证跨国经营活动的成功,企业要根据东道国的具体环境制定经营战略,针对东道国市场需求改进母公司提供的产品,并尽可能多地利用当地资源满足当地市场需求,这种根据东道国的特有环境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通常被称为多国公司。

多国公司的突出特点是在不同东道国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并注重生产的当地化。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由于各国的高关税政策,使多国公司得到快速发展。

(3)全球公司企业为实现跨国经营的规模效应,就必须把世界上不同国家的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从全球市场角度制定跨国经营战略。

这种以全球市场为目标开展跨国经营活动的企业通常被称为全球公司。

全球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跨国经营竞争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很快的发展。

全球公司经营的弱点是对东道国特定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

(4)跨国公司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应该通过构建世界范围的核心竞争力,既实现整体跨国经营的规模效应,又具备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跨国公司就是在考虑兼顾跨国经营效率与适应能力这两个目标基础上制定经营发展战略,而发展起来的。

在国际企业的名称中较多被使用的是“多国公司”和“跨国公司”。

1984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对跨国公司的定义是:

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经营业务的经营实体,不论其采取何种法律形式经营,也不论在哪一部门经营。

这种企业有一个经营决策体系,具有协调的政策和共同战略。

企业的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相互之间的影响联系在一起,并共享知识、资源,分担责任。

2.跨国公司的特征跨国公司与在一个国家进行经营活动的企业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跨国公司面向多国市场环境,其经营管理更加复杂。

(2)跨国公司在全球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3)跨国公司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4)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要求高、要跨文化管理(5)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复杂涉及多种财务风险,222国际企业竞争优势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国际企业为什么能够取得竞争优势和国际化经营的成功?

经济学家从经济理论上进行了许多探讨,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22.2.1国际贸易理论国家贸易理论可帮助我们理解国际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与行为。

理解各国政府制定的贸易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国际企业的影响。

1绝对优势亚当斯密(AdamSmith)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一书中认为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是公民所能获得的货物和服务。

他提出绝对优势理论,即不同国家生产同一产品具有不同的效率,每个国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生产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与其他国家交换该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这样生产效率更高,各国都可在贸易中获益。

12.比较优势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在1817年提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各国的生产分工中,比较相对优势起作用,从而使每个国家都具有对外贸易的基础。

一个国家生产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生产效率与成本,即使每样商品与另一国家相比都具有绝对优势,也可生产其相对优势最大的商品并将其出口交换另一国家相对劣势最小的其它商品,通过这种国际交换,贸易双方即可从中获得经济效益。

3.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一个国家将生产和出口可大量使用其充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大量需要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各个国家具有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情况是不同,从而造成各国在各种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

该理论引入生产要素禀赋和成本概念而有效地扩展了比较优势理论。

22.2.2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收支指南中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定义是:

“一国投资者为获取持久利益而在其他国家进行的长期投资,其目的是在国外企业的管理中施加显著影响。

”跨国公司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起来的国际企业的高级形式。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跨国公司的经营具有指导作用。

1垄断优势理论垄断优势理论是由海默(HymerH.Stephin)于1960年提出,他在对美国国际企业的研究中发现,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企业大都具有独特的垄断优势。

海默认为市场的不完全性要求从事跨国生产的企业必须拥有某些可转移的优势,才能同熟悉当地社会环境、市场和商业条件的东道国企业进行竞争获取利益。

垄断优势主要包括:

(1)产品研究、开发与生产技术优势;

(2)生产规模经济优势;(3)资本规模与资金优势;(4)国际经营的管理与人才优势;(5)多国经营的市场营销网络与资源配置优势。

12.内部化理论创建内部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克利(P.J.Buckley)、卡森(M.Casson)和拉格曼(A.M.Rugman),其形成于70年代末期。

内部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由于市场不完全性,原材料、零部件等中间产品的市场交易难以保证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于是企业投资于这些中间产品的生产,将其生产内部化,以企业内部市场取代外部的不完全性市场,以达到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避免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运用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进行合理的国际避税,使公司整体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13.区位理论区位优势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能为在其境内进行经营活动的企业提供的有利条件。

有利条件包括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与社会经济环境(如劳动力成本、市场、税收、政府的政策等)优势等。

区位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国际企业向某个地区进行直接投资是为了获取该地区所具有的区位优势,以利于企业提高竞争能力。

14.产品周期理论维农(RaymondVernon)1966年提出产品周期理论,用“产品周期”解释国际贸易与国际间直接投资现象。

维农把产品周期分为新产品、成熟产品、标准化产品三个阶段,并以产品创造发明国、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三种类型国家在产品周期不同阶段的生产、进出口和消费特点分析对外直接投资过程。

产品周期理论的分析过程及特征如图22-1所示。

第一阶段是新产品阶段。

在该阶段发达国家凭借先进的产品研究与开发技术、雄厚的资金投入,开发出新产品,并将新产品主要投入具有高收入消费者的本国市场。

此时,企业通过新产品的技术垄断以较高的价格投入市场,产品的需求弹性系数较小,在国内进行产品生产就可以获取高额的利润。

对少量国外市场的需求,企业通过出口贸易方式予以满足。

另外,新产品刚投入生产与市场,生产技术需要改善,还需要与消费者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流以利于新产品的进一步完善,在本国进行生产、销售是最佳的选择。

第二阶段是成熟产品阶段。

当新产品定型、生产技术成熟稳定、市场需求量快速增加、形成大批量生产时,新产品进入成熟阶段。

该阶段产品的价格降低、价格弹性系数开始增大,同行业的竞争者看到该产品的市场潜力,开始加入该产品的竞争。

此时,企业如何降低成本进行价格竞争就很重要,为了克服关税与贸易运输成本给企业在国外市场竞争中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便到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其他经济发达国家投资建设生产基地。

第三阶段是标准化产品阶段。

当产品标准化生产时,产品生产批量大幅度提高,产品生产技术的垄断优势已经丧失,产品的价格也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成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决定因素。

此时,发展中国家对该标准化产品的消费市场也初步发育,发展中国家具有廉价的劳动力,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占领发展中国家消费市场,相关企业开始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生产标准化产品,并将低成本的产品出口到经济发达国家。

图22-1国际产品周期理论,图中某国的生产曲线与消费曲线之差为某时点上的出口额或进口额。

产品周期理论把寡占因素与区位因素结合起来,强调市场扩张和技术创新与发展在国际投资分析中的作用,动态分析国际间的直接投资形成与发展过程。

该理论较好地解释了标准化产业部门(如家电产品)的对外投资。

15.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邓宁(JohnH.Dunning)在1977年提出的,它有机地将生产要素禀赋论、垄断优势论、内部化理论和区位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性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具备三种优势,即所有权优势(Ownership-specificadvantage)、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incentiveadvantage)和区位优势(Location-specificadvantage)。

(1)所有权优势所有权优势是国际企业拥有的一种东道国当地竞争者所没有的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是该企业所特有的、独占的、可在公司内部自由移动的,并能够使企业克服国外生产所引起的附加成本和各种风险。

所有权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优势。

技术优势是广义的,包括专利权、专有技术、新产品研究与开发能力、生产技术与工艺、信息资源、市场营销技能等。

企业规模优势。

企业规模优势表现在企业规模大,可实现生产的规模经济优势,经济实力雄厚使企业对外扩张时抗拒经营风险能力强。

组织管理与人才优势。

国际企业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拥有各种专业化高级管理人才,在国际经营管理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取得竞争优势。

融资优势。

国际企业具有较广泛的融资渠道,具有较好的资信,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金,在融资上具有优势。

(2)内部化优势内部化优势指国际企业利用具有的所有权优势到国外进行直接投资,使其内部化而获取的收益优势。

邓宁指出,企业仅有所有权优势是不够的,因为外部市场是不完善的,企业必须具有将这些所有权优势“内部化”的能力,以防止丧失外部市场的风险。

(3)区位优势区位优势指东道国(或地区)具有的有利于国际企业进行直接投资参与市场竞争的优越条件。

主要包括:

东道国政府制定的吸引外资政策,相对劳动力成本因素,东道国的市场规模,东道国的经济、税收政策等。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利用上述三种优势的不同组合解释国际企业在技术转让、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这三种获利方式的选择依据。

当国际企业只拥有所有权优势时,可选择技术转让。

当国际企业只拥有所有权优势与内部化优势时,可选择出口贸易。

当国际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时,可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223国际企业经营战略,国际企业经营战略包括一般战略、竞争战略、多样化战略与跨国战略。

22.3.1国际企业经营的一般战略国际企业经营的一般战略与国内企业相似,主要有:

差异化战略和低成本战略。

国际企业面向国际市场,其可利用的资源更加广泛、跨国经营环境更加复杂而使其经营战略管理具有特殊性。

国际企业针对其经营活动的“价值链”,利用其具有的资源和能力,构筑其独特优势支持其经营战略,以获取竞争优势与高利润,如图22-2所示。

这里独特优势是指体现在价值链上任何方面(研究与开发、投入物流、生产运营、市场营销、产出物流、售后服务、辅助活动等)的优势,这些优势使得国际企业能在效率、质量、创新、客户服务等领域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

独特优势依赖于企业的资源和能力。

资源指投入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如机器设备、土地、建筑物等)与无形资产(如企业信誉、专利、专有技术、商标、创新研究能力、高素质的员工等)。

能力指企业聚集和协调可获得资源以生产出低成本或差别产品的能力。

国际企业成功的经营战略要持续保持其竞争优势,其取决于该企业构筑竞争优势的能力。

其能力具有有价值、稀有、难于效仿、不可替代这四个特征时,就能构筑独特竞争优势,使竞争优势具有可持续性。

有价值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能为企业产生新产品与成本优势。

22.3.2国际企业的竞争战略国际企业的竞争战略主要有国际市场上的进攻性与防御性战略。

进攻性竞争战略主要包括直接进攻、间接进攻、先发战略和收购。

直接进攻战略采用发挥自己在竞争中的特有优势,攻击竞争对手的弱点以争取市场份额。

如采用降价、增加新的产品特性、对市场进行细分化等。

间接进攻战略力图避免直接竞争,寻求未占领的市场。

在国际竞争中,未占领的市场是那些被竞争对手忽视的或服务不到位的区域。

先发竞争战略寻求在某区域首先获得某种竞争优势地位。

优势包括获得最好的顾客群体、得到最好的合作伙伴、购买最好的经营场所等。

收购战略是收购竞争对手以获取该区域的竞争优势。

企业的收购应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和整体业绩的增加。

防御性竞争战略为抵御来自竞争对手的攻击而采用的战略。

防御战略力图减少被攻击的风险,迫使竞争对手寻找其他攻击目标。

国际企业一般可在价值链的许多环节上设防。

例如,企业可与最好的供应商签定排他性合同切断竞争对手获取原材料的渠道、企业以竞争对手难以达到的低价格销售产品、企业可以与分销商达成排他性协议以控制销售渠道。

22.3.3国际企业的跨国多样化战略国际企业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促进企业发展,采用跨国多样化战略将其经营业务扩展到多个经营业务领域。

经营多样化有相关多样化和非相关多样化两种基本类型。

采用相关多样化战略的国际企业,围绕整个价值链,创办或收购与其原有业务或核心业务有相似性的业务。

相关多样化的相似性主要包括:

市场的相似(可共享销售、广告与分销活动)、产品的相似或相关、技术相似、管理知识相似和经营业务相关。

实现相关多样化的国际企业可以协调和利用来自世界各地不同企业的各种资源(如研究与开发、原材料等),来获取竞争优势。

采用非相关多样化战略的国际企业主要考虑在具有吸引力的国家寻找增长产业,利用其财务和管理资源追求更高的利润。

全球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如通用电器(美)、西门子(德)、三井(日)、雀巢(瑞士)等都采用多样化战略,取得较好经济效果。

22.3.4国际企业的跨国战略国际企业都面临怎样对企业经营所在国的市场独特需求如何处理的问题,由此产生二种基本的跨国经营战略。

一种是多国战略(也称多地战略),另一种是跨国战略(也称全球战略)。

这两种战略的选择会形成国际企业基本战略导向,这种战略导向影响组织设计、管理体系以及生产、营销和财务等领域的职能战略。

多国战略强调根据国家或地区差异来确定产品(或服务)与组织,其核心是根据不同的需要调整产品(或服务)来满足当地顾客的需要。

促使国际企业采用多国战略的原因主要是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差异导致顾客偏好的差异,以及顾客需求的多样性。

多国战略是差异化战略的一种形态,为更好满足顾客需要,企业对产品、广告、包装、销售渠道与定价等都要按当地情况进行调整。

对国际企业来说,调整每一种产品适应当地的要求会导致额外的成本支出,当地市场应能为企业提供足够的需求与利润,以保证多国战略的成功实施。

跨国战略力图在每个国家采用标准化的产品(或服务)、市场营销战略(品牌、广告、定价等),以降低成本,并在价值链的任何环节、在全世界范围寻找低成本、高质量的来源。

跨国战略的首要目标是寻求区位优势和从世界范围的经营获取经济效益。

采用跨国战略的国际企业往往将企业总部、研究与开发、生产或分销中心配置在能为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而提供最大价值的任何地方。

如将下属单位配置在接近高质量原材料的低成本来源地、配置在接近研究与创新中心的地方、配置在有高质量低成本劳动力来源的地方。

介于多国战略与跨国战略之间的折中方案,有国际战略与地区战略。

采用国际战略的企业力图销售全球性产品,并在世界范围那采用相似的营销方法,只在产品提供方式与营销战略方面为适应当地需要而进行调整。

这类企业往往将研究与开发和制造活动集中于母国以追求规模经济与质量。

采用地区战略的企业力图将区位优势与某些当地调整优势相结合,在特定的区域进行研究与开发、原材料采购、生产与销售等活动。

在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这样贸易集团内,企业可以利用地区性产品与区位优势,既获取与实现跨国战略一样的成本节约,又具有地区反应方面的灵活性。

224国际企业管理组织模式与跨文化管理,22.4.1国际企业管理组织模式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组织与环境不断地进行信息、人员、物质、资金等资源的交换,为了适应环境的发展要求,组织的目标、战略、生产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组织规模、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等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组织结构应该服从组织战略要求,随着组织战略的调整,组织结构也应相应变化。

组织战略影响组织结构的主要因素是高层管理者的哲学,产品与服务对象分布的范围及地域,组织竞争战略等。

高层管理者与组织战略和组织设计的关系如图22-3所示。

不同企业采用不同的竞争战略,以取得竞争的优势。

不同的竞争战略有其相应的组织特征。

国际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的战略选择,决定了该组织的基本结构与特征。

外部环境,市场机会竞争不确定因素可利用资源技术,内部环境,优势资源弱势资源核心竞争力领导风格业绩,高层管理团队,战略管理,确定组织使命选择经营目标确定竞争性战略,组织设计,组织结构形式信息技术和控制系统生产技术人力资源政策与激励组织文化组织间的联系,图22-3高层管理者与组织战略和组织设计的关系,在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初期,一般较多的选择间接出口方式,很少改变其基本的组织结构。

只是利用其在国内销售中的相同销售管理部门来完成销售订单。

同样选择许可交易方式进行国际经营的企业,许可方只需洽谈合同和收取技术转让费,一般也不需要改变国内组织结构。

当国际经营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并成为核心业务时,企业为了更好地实施其国际经营战略,设立适当的组织机构管理其国际经营业务。

1.出口部门当出口销售量占企业销售总量的比重较大时,为了对其出口经营实施更好的控制,企业往往设立独立的出口部门。

出口部门负责所有出口产品的市场定价与促销、国际客户关系管理等业务。

2国外子公司与国外事业部企业为了进一步发展开拓国外市场,强化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往往设立本企业(母公司)下属的国外的公司法人组织(子公司)。

国外销售子公司不仅负责从母公司输入产品在当地销售,还从事售后服务、当地市场情报信息的收集,以及广告与促销等国外市场的营销活动。

国外制造子公司往往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当地的区位优势和母公司的内部化竞争优势而设立。

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服从于母公司的整体经营战略。

为了对国外销售子公司与国外制造子公司进行管理,一般在企业内设置国外事业部。

具有国外事业部的企业组织设置如图22-4所示。

在图22-4中,担任国外事业部的生产与销售任务的国外生产子公司与国外销售子公司被放在国内的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之下,这些部门接受总经理的指挥进行经营活动。

因此,国外子公司的运营依存于国内事业部门的经营资源,并得到这些部门技术与销售业务技能方面的协助与指导。

在这样的组织中,国外事业部的作用是协调处理伴随国外生产与销售活动而产生的问题,管理国外子公司、规划国外经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