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雪纷飞饥寒交迫的情形下猎人不由后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836653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大雪纷飞饥寒交迫的情形下猎人不由后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在大雪纷飞饥寒交迫的情形下猎人不由后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在大雪纷飞饥寒交迫的情形下猎人不由后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在大雪纷飞饥寒交迫的情形下猎人不由后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在大雪纷飞饥寒交迫的情形下猎人不由后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大雪纷飞饥寒交迫的情形下猎人不由后悔.docx

《在大雪纷飞饥寒交迫的情形下猎人不由后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大雪纷飞饥寒交迫的情形下猎人不由后悔.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大雪纷飞饥寒交迫的情形下猎人不由后悔.docx

在大雪纷飞饥寒交迫的情形下猎人不由后悔

國立臺中第一高級中學九十四學年度第一學期國文科第二次期中考

※短文寫作評分標準總分:

共10分

三等九級評分標準

等級

分數

語言

結構

內容

A+

10分

文字通順流利,用詞精確,能運用修辭技巧

理路清晰,

首尾連貫

內容新穎,能恰當表現所欲刻畫的主題

9分

A-

8分

B+

7分

文句大致通順,用詞尚稱貼切

理路大致清晰,

段落大致分明

內容平實,能大致表現所欲刻畫的主題

6分

B-

5分

C+

4分

文句不甚通順,語彙貧乏,語病較多

理路不清楚,

缺乏連貫

內容較僵化,不能表現所欲刻畫的主題

3分

C-

1~2分

○分

空白或不知所云,文不對題

 

【寓意】參考答案:

林毓鵑老師

一、當人們遭遇問題時,總詢問與自己較親近的人。

絕大多數被詢問的人,或許無意進讒言,但總以自己的心態、能力、經驗,去解釋別人的心態、能力、經驗。

故事中的鸚鵡,或許無意說老鷹的壞話,但鸚鵡的试探畢竟是鸚鵡,心態畢竟是鸚鵡,能力是鸚鵡,經驗是鸚鵡,無論如何都是鸚鵡,永遠不可能成為老鷹。

因此當詢問對老鷹的意見時,應該詢問另一隻老鷹,而不是問一隻鸚鵡。

或許鸚鵡是你信任的人,但你取得的,不過是鸚鵡的观点。

除非你只想取得一隻雞,而不是一隻鷹。

二、乍看之下,一样人會認為這是一則「勿聽讒言」的寓言,但是讀者切勿忘記:

前提必須是在「鸚鵡能進讒言」成立時才成立。

也确实是說關鍵應該在:

「自己的是非判斷能力」、「價值衡量」、「利弊權衡」。

三、故事也說明,倘假设你只是隻鸚鵡,千萬不要武斷批評一隻老鷹,否則可能會為自己帶來災難。

而文中的獵人是唯一有機會擁有老鷹的視野與睿智,但他卻錯把鸚鵡當老鷹,其實審視我們一生中,不也常常犯此錯誤嗎?

像老鷹這類良友,能碰到是你的福氣,可是碰到又知道珍爱寥寥無幾,因為問題癥結在於絕大部份的人沒有能力分辨誰是老鷹?

誰是鸚鵡?

四、重點應該是當事者而非被詢問者。

被詢問者只是提供意見參考,「為與不為」取決於當事者。

當事者假设是識見分明,便會詢問相契的知識,反之假设糊里糊塗,一味接納,那麼,環繞在他周遭的,不管是老鷹或是鸚鵡,下場可能都差不多

五、當一個人碰到困擾或問題時,詢問與自己比較親近的人的意見是最正常不過的事。

大多數人總不會隨便找一個生疏人來問。

不過千萬別忘了:

被問的人總不免在回答中加上自己的意見或情緒,這也是正常的事。

因此詢問者應當有自己的判斷和取捨,不應該以所問對象的決定為決定,以避免誤事。

六、就如同故事所說,鸚鵡就像是一個無知小人,牠被猜測成也許是成心或無意地說了人壞話和做了小人。

只問鸚鵡又全盤同意是獵人的無知,因為牠會的那些有限東西正是獵人教的。

鸚鵡只不過說出牠所思、所知的罷了。

進一步來看,把鸚鵡這個角色似是而非地醜化的人,恐怕才是更無知的那一個,因此可別把自己認知中的「無知」,視為真正的「無知」,因為,那只不過加倍突顯出你自己的愚昧。

七、假设有任課老師領悟出其他的寓意,也能够列入評分參考。

 

※各班佳作:

□201黃彥翔

唉!

這獵人實在沒有考慮周詳,只因一時氣憤,加上鸚鵡的鼓動,就把幫助打獵的老鷹換了五隻雞,何不想一想,真正沒有幫助的,其實是鸚鵡。

忠言逆耳,在此篇故事中,老鷹是忠臣的角色,但往往因進諫忠言而使君王不悅,也确实是故事中被抓傷的情形。

這時,最没貢獻的貪官污吏就會趁機想辦法讓君王驅離他,以避免阻礙他們享受榮華富貴,並且向君王推薦自己的人,而君王往往因聽信讒言,而使小人順利逹到目的。

不幸啊!

一個國家有這等自私的臣子,又有如此愚昧的君王,國家又怎會興盛?

百姓又該如何生活?

實在是發人深省啊!

(254字)

□202劉建成

嗟呼!

余之愚甚矣哉!

古出名訓:

「忠言逆耳,良藥苦口」。

自古至今能納忠言、能服苦藥之君幾何?

忠臣良相亡於此者,實不可勝數!

而況乎余,漁樵於江渚之上,一介升斗小民也,當知鷹之利爪,恰如逆耳之忠言,或傷人於一時,然亦有大益於漁獵,失之如猛虎之缺齒損爪,飛龍之斷翼裂鱗。

洸洸乎干城之具,斷其右臂,亦不可得矣!

余雖知其如此,然仍不免誤聽於無所用之鸚鵡,悔之晚矣!

悔之晚矣!

一國之君,當以國家為重,萬不可短視近利,如鬻柑者之不察,小而糜其俸,大至失其國,遇讒言則慎思之,得忠諫則篤行之,如此,能不亡於奸小,立萬世之盛德,處逆耳之境,而不為其所苦,殷憂則道著,君人者切記之!

(280字)

□203凌濤

文中獵人犹如一國之君,而老鷹就像是在君王身旁正直的大臣,鸚鵡則是陰險的小人。

獵人滑了一跤,就比如政策不當或作為欠妥,而正直的大臣就予以進諫,明知费力不討好,卻也義無反顧,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在進諫的同時,奸佞的小人卻在一旁煽風點火、加油添醋,致使君王拋棄了真正的正道與臣子。

當然,在缺乏仁人君子的輔助,加上豢養眾多坐糜廩粟的小人,國家難免會走上毀滅之路。

到時國家滅亡,覆巢之下無完卵,自然那些小人也就無得生存。

這故事正足以昭示世人:

處世千萬要是非分明、慧眼獨具啊!

(231字)

□204洪瑞宏

俗話說得好:

「惡有惡報!

」文中的鸚鵡就犹如國君身邊的小人,看不順眼的人,就想方設法要排除、消滅;不顧一切,短視近利,最後反而傷害到了自己而後悔莫及,歷史上有許多的明證,如以莫須有之罪殺害岳飛的秦檜……

等。

但是,做出賣老鷹的決定者是獵人而不是鸚鵡,這就告訴了我們,要能不被讒言所迷惑,唯有判斷者的聪慧,文中的獵人,蚍蜉撼树,自以為能不靠老鷹就能够順利打獵,這确实是缺乏聪慧的表現。

綜合以上兩點,我們不應該做一個落井下石的小人,而要培養自己成為一個有聪慧的決策者。

(227字)

□205何冠昇

寓言裡的獵人、老鷹、鸚鵡他們的互動,其實正是說明了同儕不相殘則的寓理﹔而鸚鵡的進讒,也就比如君王身邊奸邪之人的讒言,使君王被矇蔽,失去了正道。

鸚鵡的壞話,比如一把利刃﹔而獵人心中的不快,就比如磨刀石,兩者相成,則割開了老鷹和他們的關係。

可是,卻也刺傷了自己。

獵人在賣掉老鷹換成雞時,應該先想到老鷹的重要性而不是只因為一時的不快而鑄下大錯﹔鸚鵡在說老鷹的壞話時,應該先明白心存惡念的後果,和惡有惡報的道理。

此壞結局本能够幸免的,只要獵人不因老鷹之小錯而失去理性,鸚鵡心存善念,一切便會相安無事。

何需落到如此的境界呢?

(259字)

□206張正皓

這不正是社會的縮影嗎?

文中鸚鵡的自私、自以為是;獵人的毫無主見、人云亦云,确实是導致那悲劇的要紧缘故啊!

現今的人們,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團結」的重要性。

可不是嗎?

本来相安無事的獵人和他的寵物,确实是因為「各司其職」才使情形一切順利啊!

而獵人的耳根子軟,似乎也是現代人的通病,動不動就吵架,罵來罵去的,却不知那只會耗損彼此的力量而使情形無法順利進行。

因此,團結、信任、合作合作才是最大力量的結合!

(199字)

□207林益瑩

在大雪紛飛,飢寒交迫的情況下,獵人不由后悔:

「當初我真不應該聽信鸚鵡的話,短視近利,意氣用事,把老鷹給賣了,才會落得今日這般下場,不但老鷹沒了,就連雞隻也沒留下,可憐鸚鵡自作自受,挑撥我和老鷹,是罪有應得吧!

」無助的獵人只得出外狩獵,企盼能獵到什麼,可是都沒有收穫,體力不支的他竟昏迷在雪地中。

適逢老鷹外出獵食,已他銳利的目光發現了野兔,不僅如此,還發現了獵人。

撕了一口肥嫩的兔肉餵與獵人,獵人逐漸醒轉,見是老鷹,不由又是感動又是羞愧,說:

「旧日你在我身邊時,我都不知你的好,及今才曉得誰才是最忠誠的,這真是我自作自受!

」獵人和老鷹又歸於和好,共度嚴冬。

(277字)

□208黃昱哲

聖經上記載著:

「發怒卻不要犯法。

」又說:

「怒氣不能成绩祂的義。

」老鷹,是獵人打獵時最得力的助手,更是獵人養活自己的重要工具,卻因為不警惕害他沒体面,而被莫名奇异地賣了。

當我們感到丟臉的時候,可能生氣是難免的吧!

但因為一時生氣,而做出危害自己的事來。

而鸚鵡,就像古時皇上身邊的弄臣,在宮中确实是陛下的和音天使。

一旦逮著忠臣的過失,就緊抓小辮子不放,進而除去自己的眼中釘。

但鸚鵡不知道觀察當時的局勢,更忘了是誰養活他們。

最後,自私、巴结的下場,确实是敗亡。

(228字)

□209羅德安

假设以獵人為人君,則鸚鵡就有如弄臣吧!

失去了輔政的賢臣—老鷹,再怎麼勇武的君主也要塌台的。

為人應審慎试探週遭人們所說的話,究竟有幾分可信?

尤其是那些說”人話”的。

作者之因此用鸚鵡這動物擔任“奸臣”的角色,還挑明牠會“說人話”,确实是在警戒我們愈是聽來順耳的話,它的作用愈危險!

而反觀獵人,他錯誤的決定是在怒氣下造成的,而情緒往往是蒙蔽理性的障蔽!

我們人類在情緒處於極端狀態時,往往會忽略事件的大部份事實,而專注在一個特定的點上,使得试探受到限制,不能作出優秀的判斷。

故我們應時時檢查自己的心,尽力使它平稳、穩靜,學習跳出自己情緒的束縛,用一個寬廣、客觀的視野來看情形,別讓怒氣這一陣風,吹熄心靈上的燈火。

(310字)

□210彭友利

我們每個人都比如故事中的獵人一样,在屬於自己的阿爾卑斯山裡打拚著。

鸚鵡和老鷹就像是陪在我們身旁,個性截然不同的兩種朋友。

老鷹陪著我們一同為生活奮鬥,可是相較於鸚鵡的能言善道,便顯得較為嚴肅、不善於表達,以致於有時會無心地傷害了我們。

鸚鵡則是那種與我們一共享樂的朋友,無法一路共患難,常常只為了自己,而出一些無用的餿主意。

於是,在選擇朋友時,就要额外注意了。

有時朋友不警惕犯了錯,你或許該站在他的立場替他設想?

他可能不善於表達,但只要你肯用心傾聽,還是能够瞭解他的。

選擇益友,才能在人一辈子的阿爾卑斯山上創造出更亮麗的晴空!

(271字)

□211陳柏穎

唉,人總是如此的短視近利,無論身旁的人曾經幫助而渡過多少難關,只要有一事稍不利己,就聽信小人之言而斬草除根!

可是他們萬萬也沒想到,在短淺而偷安的方式下,招致的是失敗與滅亡。

或許,有為者常令決策者不悅,但就宏觀的角度看,有為者卻也著實的令決策者取得成绩的喜悅。

唐太宗以魏徵為諫臣,雖有犯顏直諫的不快,但卻也有留名青史的永世功勳,這難道不是古來的明鑑嗎?

子曰:

「近君子而遠小人。

」君子常思長遠之道,小人則短視於利。

故事中的鸚鵡,因短視於利最後也不免亡敗之果!

向遠望而極天之峻,成功而至美者,總長保是非分明之心,歷史上君不見短利者而成绩美名。

(268字)

 

□212謝政憲

每個人活着上都有他們自己的專屬領域和本分,但往往人們因為想取得更多而偏離了自己的領域。

就像文中的獵人,他的本能是狩獵,可是他卻放棄會狩獵的鷹而選擇只會生蛋的雞,導致最後他連過冬都有困難,這也給我們一個寶貴的教訓,任何時候只要堅守自己的崗位把它做到盡善盡美,必可成功而不會到最後兩頭空。

再者,對於旁人的意見,必須謹慎思辩而非一味聽從,隨人起舞,毫無自己的主見。

(175字)

 

□213陳沛甫

人不能喪失主見。

如文中的獵人,聽信了鸚鵡依其個人觀點所下的判斷,而做了錯誤的決定--賣鷹換雞。

可是,你才是獵人,你才會最了解你需要什麼,你才最清楚老鷹對你狩獵上的重要性。

其他人只會給你他所了解之部份層面而提出的建議罢了。

還記得一對父子與驢的故事嗎?

那對原先共騎一頭驢的父子,最後因聽從一名位「旁人」的建議,而抬著驢走。

多荒謬的事不是嗎?

由此可知,其他人所下的定論確實不能全盤皆信,而人要保有自己的主見。

別忘了,你才是自己的主人!

(214字)

□214楊承熹

本文表達的寓意,要紧在警戒世人毋「殺雞取卵、任性衝動、趨利忘本」。

獵人未沉思打獵所必須,只顧「雞可生蛋而捨棄老鷹」确实是例子。

獵人動一時之怒,未能平心處理,才易受鸚鵡挑撥,這告訴我們堅守原則、不被情緒所馭的重要。

無論老鷹是不是對獵人有利,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以報,獵人忘恩的結果是難以過冬,也足為鑑。

文末鸚鵡過不了冬,也說明害人之心最終還是報回自己。

擴而言之團體中每一分子皆當深諳「每個人都是必備的齒輪,缺任一個都能讓機器停擺」,即便個人與個人間存在競爭,用傷害他人的方式來獲利,最終還是免不了自食惡果。

國父曾說人類進步的本質在合作而非競爭,确实是最正确詮釋。

(275字)

□215何冠宏

文中的獵人,老鷹和鸚鵡,就犹如過往的君王.賢臣和小人一样,平時老鷹的協助狩獵,雖是一件看起來理所當然的事,獵人卻早已忘記老鷹存在幫助的重要性,以致於在下山時,老鷹只因受到驚嚇而不警惕傷了獵人的臉,獵人卻勃然盛怒而不細想整件事的是非,僅僅由於他臉上体面掛不住的理由就向鸚鵡抱怨,而鸚鵡也只知道一味迎合主人,想當然爾不可能提出正確而客觀的見解,最後只換來獵人和鸚鵡沒了老鷹而雙雙餓死的局面,這篇寓言或許确实是在告訴我們,在自己心情不悅時不要就一股腦兒就定了是非,應該冷靜下來以旁觀者的角度想一想,畢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才是能够依循的试探模式!

(271字)

□216謝易昇

緊貼著所剩不多的柴火,獵人不由回忆起:

同樣的悲劇,不久前似乎也曾發生在自己身上。

只是,那是他是這隻默默耕耘效劳,最後竟慘遭被「貶」的老鷹。

君王旁的奸臣,像迷幻藥一樣,一步一步的腐蝕摧殘君王的心。

可悲的是,染上毒癮的君王卻渾然不知,任憑忠臣一個個的離去。

最後的結果即是滅亡。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是不是也陷入泥淖,無法是非分明?

亦或是忽略了真正在奉獻、真正對我們重要的人?

表面上光鮮亮麗、玉質金色的水果是不是即是肉質鮮美呢?

多试探、感受,才能發現那些在我們生命中有重要意義,卻一直默默付出的耕耘者。

(245字)

□217何彥昇

在我看來,這類似中國幾千年來君主專制下的歷史發展:

昏君無判斷是非、反躬自省的能力,國家社會出了事,只會一味怪罪別人,使週遭小人有機可乘,屢進讒言,而不明是非的帝王常因此將一些真正忠於國家、對社會有貢獻的忠臣良將或貶謫、或下獄、或賜死,到頭來,少了這些中流砥柱的國家,全然已經動搖,覆亡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而那些殘害忠良的小人們,在覆巢之下亦無法存活,於是乎一個朝代滅亡,新的朝代應運而起。

而中國歷史,就這樣不斷重複上演。

因此,我們雖不是國君帝王、奸險小人,但也要從中記取教訓:

不做一個不明黑白、挑撥離間之人;反而,要能是非分明、潔身自好。

(271字)

□218周子軒

本文啟示我們「不要因為一次的失誤,而否定一個人的價值」。

就像是文中的老鷹,平時為獵人找尋獵物、維持生計,卻因一個意外而被否定、賣掉,更何況意外還是由獵人所引发的。

另外,我們做人處世必須要能慎思明辨、獨立试探,能夠清楚明白忠言與讒言的差別,因為之因此為人,關鍵在於人能试探。

文中的鸚鵡,仿佛是當今社會多數人的翻版,就像閩南語所說的:

「成天只會出一支嘴巴,什麼事都不會做。

」也許我們應該像老鷹那樣,「尽力做事,默默奉獻。

」(209字)

□219蔡孟格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令人愁。

」此之獵人就比如李白詩中的國君;而鸚鹉就犹如浮雲--在位者身旁的小人;老鷹則是那些忠臣。

所謂「忠言逆耳」。

老鷹的利爪傷了獵人就比如忠臣對君王剛烈的勸諫,總是容易使君王受傷。

鸚鵡的「落井下石」猶如旧日烏臺詩案妒嫉蘇東坡的小人。

「出爾反爾」,那些後果終究是報應在鸚鹉的身上。

帝王的無知反映在畜養那些毫無用處的雞與鸚鹉上。

只看得見眼前的利益,聽取得耳邊的佞言,而忘卻了以大局為重之心,沒有長遠的目光啊!

(214字)

□220廖國峰

此時獵人感嘆地說:

「我真是後悔莫及啊!

老鷹就比如古代的忠臣,鸚鵡正犹如古代的佞臣,而我不就像那古代的皇帝般,聽到小人諂媚之言而渾然不知,现在老鷹被我拋棄,而鸚鵡被我寵幸,彷彿浮雲蔽日般,我將是那錯殺忠臣『岳飛』的昏君,而那冷落眾多想為國家效劳的『屈原』、『蘇軾』、『范仲淹』這樣的大臣。

前人均有前車之鑑,但後人卻不知引古為鑑,極力避免這種事發生呢?

可能是受到名利的誘惑抑或是小人阿諛奉承言語的蒙蔽吧!

」(201字)

□221吳宗翰

故事中的鸚鵡就像是君王身旁的奸臣一样,進讒言、毀良相,是最為人所痛惡之類,歷史上不乏此等卑劣之人,如秦檜,陷害岳飛,使得宋朝的武力因此大大衰敗。

就另一方面來說,在為者更應有辨別是非善惡之能,故事中的獵人,茍能是非分明,斥責鸚鵡之不是,也不致落得如此下場,想當年,多少昏君在位、奸臣當道,百姓苦不堪言,甚而斷送大好江山,明思宗當年假设不殺袁崇煥,明代也不致衰敗如此之速。

因此為政者應多充實自我,以歷史為明鏡,勿蹈前人之覆轍,以期為國家、人民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231字)

□222何効鋼

外頭的冷風不斷自窗口中捲入,最後僅存的一隻雞也早已僵斃。

我也已經三天沒吃東西了。

唉!

獵人都已自顧不暇,哪有心力來照顧我呢?

山竟是如此之大,我又去哪找獵物呢?

又一陣冷風灌進,壁爐也快熄滅了。

唉!

怪只怪我心眼过小,怪只怪獵人耳根軟,誤信我的讒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我只道自己才干遠超過老鷹,豈知翱翔於萬里之上,目光如刃又是如此之難呢?

再一陣冷風襲來,這一次是我的催命符到了。

唉!

主人啊!

我先走一步,只希望你以後能記起我給你的教訓呀!

(224字)

□223吳嘉浤

自來鸚鵡即有「學舌」的形象,踞在獵人肩頭嚼舌根的牠,投其所好,言比蜜甜,只怕正是獵人憤懣之下,怒氣的反映。

老鷹何罪之有?

盡忠職守,獨學不行事君如事虎之理,失了五斗米之俸,卻非己願;無奈口不能言,無從辯駁。

馴雞產卵,竟勝卻猛鷹之撲獵添翼。

而誠然,獵人是悔了。

雞之不適山林,正如鷹失其擅場;人材調度上,獵人恰如無能的治理者,坐困愁城,力困而竭。

只是也別責怪無知的鸚鵡了吧!

主子想什麼,牠說什麼,一間小屋如國之不治,上下無能,可嘆亦復可悲!

(223字)

□224黃乾溢

黃生曰:

「我曾讀過史上許多如秦檜等讒臣的事蹟,明白許多人只要靠幾句話,就能够傾覆整個國家。

他們的行為,正如故事裡的鸚鵡一样:

對國家大事不熟悉,自己無才又妒才;想為自己圖利,結果連自己所倚靠的大環境都被自己傾覆。

且看戰國末年,隨秦國離間政策起舞的諸國佞臣,哪一個有好下場的?

自然,假设非君主耳根子軟,出現『三人成虎』這種狀況的話,那怎麼會有『趙王用趙括代廉頗而在長平損失四十萬大軍』的情形呢?

因此啊,君主在決策前必然要能辨忠奸是非,能效法唐太宗對魏徵的完全信任,才不會有更多吳起、伍子胥的悲劇發生啊!

」(248字)

□225蔡佩芷

獵人、鸚鵡、老鷹與雞,就仿佛是君主、奸臣、忠臣與人民。

文中的獵人因一點小事而就責備老鷹,而鸚鵡則在一旁加油添醋。

就比如昏庸的君主不信任忠臣,反而相信小人之言;嚴冬中,雞相繼死亡,到最後鸚鵡、獵人也難逃隆冬的摧殘。

又比如在昏君奸臣之下,第一先受苦的即是人民;民為國家之本,人民艱困潦倒,國家也難逃毀滅之途,君臣也亦亡矣!

對比現代社會之當政者,也務必選賢與能,善用人材;勿隨意聽信小人不忠者之言,而導致國家不興,一步步的朝向虚弱敗亡。

(215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