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836167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9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大学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大学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大学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大学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docx

《大学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语文.docx

大学语文

(一)先秦1、诗歌:

《诗经》《离骚》2、散文:

诸子散文、历史散文

3、小说——神话

《山海经》(中国最早的旅游地理文学)精卫填海、夸父追月、大禹治水。

《海南子》: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

(二)两汉1、诗歌:

汉乐府;文人五言诗2、散文《史记》《汉书》

(三)魏晋南北朝1、诗歌:

建安诗歌玄言诗宫体诗山水诗田园诗民歌五言诗与永明体2、骈文3、小说的发展:

志怪小说、志人小说

(四)隋唐五代诗歌词文——韩愈、柳宗元、王勃小说——唐传奇

(五)宋代1、诗歌

江西诗派(宋代最大的诗歌流派)中兴四大诗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

四灵诗派江湖诗人爱国诗歌:

文天祥

2、词3、文4、话本

(六)元代元曲

1、散曲:

元杂剧与南戏2、小令:

诗词发展的新样式。

(七)明清

1、小说

长篇:

章回小说,是古典小说的唯一形式。

短篇:

明(拟话本)“三言”“二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2、散文:

八股文唐宋派和晚明小品文清桐城派(清代散文势力最大的一个流派)

(八)现当代

新诗/散文/小说黑幕小说、谴责小说、鸳鸯蝴蝶派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左联

抗战-文革:

陈白尘《禁止小便》、《升官图》、《恭喜发财》;张爱玲和钱钟书的小说

曹禺的戏剧;小说,叙事诗。

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朦胧诗

先秦诗歌:

《诗经》:

蒹葭、硕人、谷风

《离骚》《国殇》

第一章先秦文学第一节先秦文化文学概述

1、《诗经》2、《左传》《国语》《战国策》《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3、楚辞

 第二节《诗经》

第一部诗歌总集、抒情诗集。

成书于约公元前6世纪,全书共305篇,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遍布于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即黄河、长江、汉水、渭水流域的作品。

一、《诗经》的编集

(一)采诗

周代朝廷采诗、献诗以制作礼乐。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班固《汉书·食货志》)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

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

(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

(二)献诗

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

公卿列士所献之诗,既有自己的创作,也有采集来的作品。

(《国语·召公谏弭谤》)

(三)删诗

古者《诗》三千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诗经》旧时亦数千篇,孔子删其重复,正而存三百五篇。

(东汉王充《论衡·正说》)

二、《诗经》的内容与表现

(一)内容

风雅颂

祭祖颂歌《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

农事诗《诗经》中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是耕种藉田,春夏祈谷、秋冬报祭时的祭祀乐歌,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映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以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

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遲遲,采蘩祁祁。

女心傷悲:

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

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

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

八月其獲,十月隕萚。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貍,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豜于公。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戶。

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

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

采荼薪樗,食我農夫。

九月筑場圃,十月納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

晝爾于茅,宵爾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

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

九月肅霜,十月滌場。

朋酒斯饗,曰殺羔羊。

躋彼公堂,稱彼兕觥:

「萬壽無疆」。

燕飨诗

《诗经》中还有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周之国君、诸侯、群臣大都是同姓子弟或姻亲,周统治者十分重视血缘亲族关系,利用这种宗法关系来加强统治。

燕飨不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有政治目的。

在这些宴饮中,发挥的是亲亲之道,宗法之义。

怨刺诗

西周中叶以后,针砭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了,这些诗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

《硕鼠》《相鼠》等。

战争徭役诗

战争徭役诗有30首,战争与徭役在作品中一般被称为“王事”: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小雅·采薇》)

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

(《唐风·鸨羽》)

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小雅·北山》)

战争徭役诗的主旋律:

周人重农尊亲,战争诗和徭役诗,大多表现为对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较为浓郁的感伤思乡恋亲的意识。

从而凸现了较强的周民族农业文化的心理特点。

《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婚恋诗

单相思的诗:

《周南·关睢》《秦风·蒹葭》男女相互爱慕的诗:

《邶风·静女》

女子对男子的思念:

《郑风·子衿》《郑风·出其东门》争取婚姻自由的诗:

《鄘风·柏舟》

弃妇诗:

《卫风·氓》和《邶风·谷风》。

郑风·子衿

青青子袊,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

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

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

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二)艺术特点

1、《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与里程碑2、赋、比、兴的手法3、重章叠句

三、《诗经》的应用和流传

一、《诗经》的应用

春秋战国时期赋诗言志,或以讽谏劝戒,或以评论抒情,在上层的人际交往中,十分普遍。

吴楚交战,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秦伯使辞焉,曰:

“寡人闻命矣。

子姑就馆,将图而告。

”对曰:

“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

下臣何敢即安?

”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春秋左传·定公五年》)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齐庆封来聘,其车美。

孟孙谓叔孙曰:

“庆季之车,不亦美乎?

”叔孙曰:

“豹闻之:

‘服美不称,必以恶终。

’美车何为?

”叔孙与庆封食,不敬。

为赋《相鼠》,亦不知也。

(《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秦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二、《诗经》的流传:

四家诗

西汉时期,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

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

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在民间广泛传授,自郑玄作笺兼容三家,使毛诗盛行于世。

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三、《诗经》研究的经学化

经学是开始于汉代、绵延至清代的一门专攻儒家经典的学问,宗旨是为封建社会的思想教育和理论建设服务,一般以“六经”注我的方式阐发学者的主观思想。

《诗经》作为经学的一科,讲授和研究只注意思想内容。

大致说来:

汉学重“美、刺”,宋学重“义理”,清代“朴学”重“考据”。

四、诗经作品经典赏析诗经作品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特点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和含之美:

含蓄、蕴藉。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评价诗经首篇《关雎》语)

儒家诗学:

温柔敦厚,发乎情,止乎礼

思考题

试结合中国古典文化的特点分析《蒹葭》的艺术特色与魅力。

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

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

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

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选自“邶风”。

邶:

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毛诗序》:

《谷风》,刺夫妇失道也。

卫人化其上,淫于新昏而弃其旧室,夫妇离绝,国俗伤败焉。

首章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此章如小说的开篇,选取“婚变”为切入点,通过女子的苦苦哀求,将男子的薄幸、女子对婚姻仍存幻想的痴情写出。

第二、三章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宴尔新昏,不我屑以。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

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在弃旧迎新的关口展开,苦乐相形,愈见悲惨。

第四、五章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能不我慉,反以我为雠。

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

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通过对婚姻生活的回顾反思了男子变心的原因。

第六章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宴尔新昏,以我御穷。

有洸有溃,既诒我肄。

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回到眼前的现实,再次言及男子对自己的寡恩、与新人的甜蜜,与第一章构成呼应。

一、打破线性叙事的惯例,以絮絮屑屑的方式回放故事、表达情绪。

(对比手法的运用)

叙事惯例:

如《氓》。

《氓》相识——结合——离弃的线性的叙事

《谷风》:

通过唠唠叨叨的叙述,在今昔对比、新旧对比中“不经意”中讲出来。

二、比兴与赋的巧妙结合

赋:

行动的描写(如“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心理的叙述(“毋逝我梁,毋发我笱。

我躬不阅,遑恤我后”)、过去岁月的追述(“何有何亡,黾勉求之。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现在情境的描述(如“宴尔新昏,不我屑以”)。

正是通过赋法的铺叙,我们能清楚读出这段情事发生的过程和现状。

比兴:

用在说丈夫之“恶”和述自己之“德”时,如“以阴以雨”、“有洸有溃”和“就其深矣,方之舟之”等。

用身边事物作比,言浅意深。

通过比兴,避免了指责丈夫时开口见喉的泼妇状和表白妇德时的自我标榜。

三、缠绵悱恻,怨而不怒

整首《谷风》以弃妇的口吻倾诉满腔的冤屈,但始终不下一过头语、直露语,句句怨,句句缠绵。

缠绵悱恻之中正表达了女子用情之专用情之深,典型体现了为孔子所称道的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

温柔敦厚

中国古代儒家的传统诗教,最早见於《礼记‧经解》。

是汉代儒家对孔子文艺思想的一种概括,在长期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概括本诗中女子的性格特征。

二、比兴与赋在诗歌中是如何结合的?

为什么汉人把孔子的文艺思想总结为“温柔敦厚”,并能长久流传下去?

孔子的文艺思想和其基本哲学观、政治观、伦理观有何关联?

孔子的思想在今天有何价值?

我们该如何去读孔子著作?

第三节

老子与道家文化

《老子》(一、二、十一)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十一章

卅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然埴面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

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分析:

“有”与“无”的关系的辩证思考,对为人处世以及中国古典文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方,五味令人口爽,五音使人耳聋。

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

故去彼而取此。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分析:

在美与真的关系中确定了真的本质地位,重真轻美。

对后世文艺中淡雅艺术风格的形成起到重要影响作用。

第四节

孔子与儒家文化

《中庸》(节选)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分析:

子思总述何为中庸以及中庸的重要性。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子曰:

中庸其至矣乎!

民鲜能久矣。

……

分析:

从此以后为孔子与之相关的论述,在《中庸》中被转引过来。

我们可以以此领会孔子的思想,特别是其关于仁、礼与中庸的关系的观点。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

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所以行之者一也。

分析:

孔子论“五达道”“三达德”,即运用中庸之道调节来五种人际关系。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

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

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

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

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分析:

孔子认为调节以上人际关系要靠人们内心的品德和智慧,即智、仁、勇。

这是天下通行的品德。

如何培植呢?

靠诚实、善良的品德意识来培植加固。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

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分析:

孔子论九经,即用中庸之道来治理天下国家以达到太平和合的九项具体工作。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分析:

孔子论修道养性之方法,请思考其现实意义。

孔子:

兴观群怨¡±¡°尽善尽美¡±¡°文质彬彬¡±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寿¡±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孟子¡°充实之谓美¡±

荀子¡°崇其美,扬其善¡±¡°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

第五节楚辞与屈原

楚辞含义

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

一是诗歌的体裁。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

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国文学)。

楚辞特点

(1)形式:

是一种骚体形式,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而代之以从三四言到七八言的参差不齐的杂言形式;

(2)内容:

具有浓郁的楚地文化色彩,在内容上也大量采用民间的素材,如神话传说和方言习俗等;

(3)艺术:

在创作方法上也大胆吸收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想象丰富、词采瑰丽。

代表——屈原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 1篇。

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

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

《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汉书·艺文志》中也列有“屈原赋”、“宋玉赋”等名目。

《离骚》

“离骚”的基本内容:

主要表现了诗人对实现富国强民、统一全国这一崇高理想的热烈追求和不懈的斗争。

全诗共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是诗人对已往历史的回顾。

第二部分:

写了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用诗人自己的话来讲,就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诗人通过一系列幻想的境界,写了自己为实现自己的忠君报国理想而进行的各种努力。

诗人借幻想的境界,上天下地,极写自己的不容于世,表达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和追求挫败后的痛苦,并在行与留的矛盾中,充分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以身殉国的精神。

艺术特色:

在艺术特色上,除具有前面所提到的“楚辞”的一切特点之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就是比兴手法的运用。

《诗经》:

(1)比较单纯,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存在的客体;

(2)只是一首诗的片断,是零碎的。

《离骚》:

(1)比兴的事物与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

在第一部分中,以香草美人自比,象征诗人的高洁。

(2)成系统的,是一个整体:

在整首诗中,以系统的一个接一个的比兴表现它的内容,如:

诗人自比为女子,由此出发,他以男女关系比君臣关系,以众女妒美比群小嫉贤妒能,以众芳草衰微比人才变质,以求通媒人比求通楚王之人,以婚约比君臣遇合等等。

总之,在《离骚》中,诗人发展了比兴手法的运用,使之具在了象征意义,从而也就使全诗显得生动、形象,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国殇屈原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分析:

出自《九歌》,体现了屈原浓郁的爱国精神。

语言刚健质朴,情感浓郁而悲壮。

注意场面描写的精彩。

思考题

1、如何看待“中庸之道”?

2、结合《诗经》与《离骚》运用比兴手法的例句,并说明二者有何不同?

第六节先秦历史散文

6先秦历史散文

一、概述

1、产生背景

2、主要代表: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称《左氏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左丘明所著,不过也未确定。

主要记载了春秋时列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各方面的活动及有关言论。

再就是一些天道、鬼神、卜、占梦之事,作者认为可资劝戒者,无不记载。

《国语》是一种国别史。

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事,而主要在记言,故名为《国语》。

《战国策》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其文章的特点是最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夸张渲染,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如苏秦说赵王、张仪说秦王、邹忌讽秦王纳谏等等。

文章纵横捭合,畅晓明白。

总之,这些历史著作不但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人物、思想,有资于政治上的借鉴,而且从文学角度上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很多都是有价值的散文名篇,对后世散文、尤其是叙事文的写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6先秦历史散文

二、代表作品赏析

《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左传》第一篇《古文观止》第一篇

文学和史学的典范之作

思考题

1、分析人物形象(庄公、共叔段、武姜)

2、本文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3、作者在此文中赞扬了什么?

谴责了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何种立场?

4、此文写战争有何特点?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

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

“姜氏欲之,焉辟害?

”对曰:

“姜氏何厌之有?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公曰: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

“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

“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

“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

“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白: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颖考叔曰:

“敢问何谓也?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

“君何患焉?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公从之。

公入而赋: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

“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

“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思考题

1、分析人物形象(庄公、共叔段、武姜)

2、本文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3、作者在此文中赞扬了什么?

谴责了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何种立场?

4、此文写战争有何特点?

第二章秦汉文学 

秦:

李斯《谏逐客书》政论文两汉:

第一节两汉文化文学概述

黄老思想——新儒学——经学(今文经学、古文经学)

文学

散文政论散文,晁错(《论贵粟疏》)、贾谊(《过秦论》)历史散文,司马迁(《史记》);辞赋(骚体赋——新体赋);乐府和文人诗。

第二节汉乐府民歌

一、乐府概念:

1、涵义变化:

汉初音乐机构魏晋六朝歌诗唐讽刺诗宋元以后入乐

2、汉乐府概况: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

二、乐府的思想内容

班固《汉书·艺文志》载“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1、反映阶级剥削和压迫,战争及兵役的灾难。

2、婚姻爱情。

1、反映阶级剥削和压迫,战争及兵役的灾难。

《病妇行》《东门行》《孤儿行》《十五从军征》《战城南》《枯鱼过河泣》

《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

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铺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

今非!

”“咄!

行!

吾去为迟!

白发时下难久居。

《孤儿行》

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

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

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

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

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土。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

上高堂,行取殿下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