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歌赋选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835150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歌赋选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针灸歌赋选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针灸歌赋选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针灸歌赋选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针灸歌赋选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灸歌赋选注.docx

《针灸歌赋选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歌赋选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针灸歌赋选注.docx

针灸歌赋选注

针灸歌赋选注

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周身经穴赋

手太阴兮大指侧,少商、鱼际兮太渊穴,经渠兮列缺,孔最兮尺泽。

侠白共天府为邻,云门与中府相接(左右共22穴)。

手阳明兮,大肠之经。

循商阳兮,二三而行。

历合谷阳溪之腧,过偏历温溜之滨。

下廉上廉三里而近,曲池肘骨翏五里之程。

臑腢上于巨骨,天鼎纡乎扶突。

禾骨翏唇连,迎香鼻迫(左右共40穴)。

胃乃足之阳明,厉兑趋乎内庭,过陷谷冲阳之分,见解溪丰隆之神。

下巨虚兮条口陈,上巨虚兮三里仍。

犊鼻引入于梁丘、阴市之下,伏兔上贯于髀关、气冲之经。

归来兮水道,大巨兮外陵。

运天枢兮滑肉,礼太乙兮关门。

梁门兮承满,不容兮乳根,乳中之膺窗屋翳,库房之气户缺盆。

气舍水突,人迎大迎。

地仓兮巨骨翏续,四白兮承泣分。

御颊车于下关,张头维于额垠(左右共90穴)。

足太阴兮脾中州,隐白出兮大指头。

赴大都兮瞻太白,访公孙兮至商丘。

越三阴之交而漏谷地机可即,步阴陵之泉而血海箕门是求。

入冲门兮府舍轩豁,解腹结兮大横优游。

腹哀食窦兮,接天溪而同派,胸乡周荣兮,缀大包而如钩(左右共42穴)。

迨夫真心为手少阴,少冲出乎小指,少府直乎神门。

阴隙通里兮,灵道非远。

少海青灵兮,极泉何深(左右共18穴)。

手之太阳,小肠之荣。

路从少泽步前谷后溪之隆,道遵腕谷观阳谷养老之崇。

得支正于小海,逐肩真以相从,值臑腧兮遇天宗,乘秉风兮曲垣中。

肩外俞兮肩中俞,启天窗兮见天容。

匪由颧骨翏,曷造听宫(左右共38穴)。

足膀胱兮太阳,交背部之二行。

穷至阴于通谷之口,寻束骨于京骨之乡。

申脉命仆参以前导,昆仑辟金门于踝傍。

奋跗阳飞扬之志,转承山承筋之行。

至于合阳委中委阳,浮隙殷门以岐往,承扶秩边而胞肓。

入志室兮肓门胃仓,开意舍兮振彼阳纲。

出魂门兮膈关,乃言意嘻乎神堂。

膏肓兮在四椎之左右,魄户兮随附分而会阳。

下中次上之骨翏,白环中膂之房。

膀胱俞兮小肠,大肠俞兮在旁。

三焦肾俞兮胃俞接,脾胆肝膈兮心俞当。

厥阴肺俞之募,风门大杼之方。

天柱坚兮玉枕络却,通天溪兮见彼承光。

自五处曲差而下,造攒竹睛明知场(左右共126穴)。

足少阴兮肾属,涌泉流于然谷。

太溪大钟兮水泉缘,照海复溜兮交信续。

从筑宾兮上阴谷,掩横骨兮大赫麓,气穴自满兮中注,肓俞上通兮商曲。

守石关兮阴都宁,闭通谷兮幽门肃。

步廊神封而灵墟存,神藏彧中而俞府足(左右共54穴)。

手厥阴心仓之络,中冲发中指之奇。

自劳宫大陵而往,逐内关间使而驰。

叩隙门于曲泽,酌天泉于天池(左右共18穴)。

手少阳三焦之脉,在小指次指之端。

关冲开乎液门中渚阳池外关。

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骨翏相连。

天骨翏处天牖之下,翳风让瘈脉居先。

颅息定而角孙近耳,丝竹空而和骨翏倒悬。

耳门既辟,夏蚋闻焉(左右共46穴)。

足少阳兮胆经,穴乃出乎窍阴,溯侠溪兮地五会,过临泣兮丘墟平。

悬钟兮阳辅光明,外丘兮阳交阳陵。

西出阳关兮,抵中渎风市之境,环跳居骨翏兮,循维道五枢之宫。

考夫带脉,询至京门。

日月丽兮辄筋荣,渊液泄兮肩井盈。

临风池兮脑空鸣,穷窍阴兮完骨明。

举浮白于天冲,接承灵于正营。

目窗兮临泣,阳白兮本神。

率谷回兮曲鬓出,悬厘降兮悬颅承。

颔厌兮嘉客主人,听会兮瞳子骨翏迎(左右共88穴)。

厥阴在足,肝经所钟。

起大敦于行间,循太冲于中封。

蠡沟中都之会,膝关曲泉之宫。

袭阴包于五里兮,阴廉乃发,寻羊矢于章门兮,期门可攻(左右共28穴)。

至若任脉行乎腹与胸,承浆泄兮廉泉通。

窥天突于璇玑,捣华盖于紫宫。

登玉堂兮膻中集、履中庭兮鸠尾冲。

瞻巨阙兮二脘上中,过建里兮下脘修同。

水分兮神阙缥缈,阴交兮气海鸿蒙。

石门直兮关元中极,曲骨横兮会阴乃终(凡24穴)。

督脉行乎背部中,兑端接兮龈交从。

素骨翏在鼻兮,水沟疏通,神庭入发兮,上星瞳朦。

囱会现兮前顶,百会俨兮尊崇。

后顶辅兮强间逢,脑户闭兮风府空。

哑门通于大椎兮,陶道夷坦,身柱缥于神道兮,灵台穹隆。

至阳立下筋缩脊中。

接脊悬枢,命门重重。

歌阳关兮舞腰俞,愿长强兮寿无穷(凡27穴)。

玉龙赋

夫参博以为要,辑简而舍烦,总玉龙以成赋,信金针以获安。

原夫卒暴中风,顶门百会;脚气连延,里、绝、三交。

头风鼻渊,上星可用;耳聋腮肿,听会偏高。

攒竹、头维,治目疼头痛;乳根、俞府,疗气嗽痰哮。

风市、阴市,驱腿脚之乏力;阴陵、阳陵,除膝肿之难熬。

二白医痔漏,间使剿疟疾。

大敦去疝气,膏肓补虚劳。

天井治瘰历瘾疹,神门治呆痴笑咷。

咳嗽风痰,太渊、列缺宜刺;尪羸喘促,璇玑、气海当知。

期门、大敦,能治坚玄疝气;劳宫、大陵,可疗心闷疮痍。

心悸虚烦刺三里,时疫亥疟寻后溪。

绝骨、三里、阴交,脚气宜此;睛明、太阳、鱼尾,目症凭兹。

老者便多,命门兼肾俞而着艾;妇人乳肿,少泽与太阳之可推。

身柱蠲嗽,能除膂痛;至阳却疸,善治神疲。

长强、承山,灸痔最妙;丰隆、肺俞,痰嗽称奇。

风门主伤冒寒邪之嗽,天枢理感患脾泄之危。

风池、绝骨,而疗乎伛偻;人中、曲池,可治其痿伛。

期门刺伤寒未解,经不再传;鸠尾针癫痫已发,慎其妄施。

阴交、水分、三里,蛊胀宜刺;商丘、解溪、丘墟,脚痛堪追。

尺泽理筋急之不用,腕骨疗手腕之难移。

肩脊痛兮,五枢兼于背缝;肘挛疼兮,尺泽合于曲池。

风湿搏于两肩,肩腢可疗;壅热盛乎三焦,关冲最宜。

手臂红肿,中渚、液门要辨;脾虚黄疸,腕骨、中脘何疑。

伤寒无汗,攻复溜宜泻;伤寒有汗,取合谷当随。

欲调饱满之气逆,三里可胜;要起六脉之沉匿,复溜称神。

照海、支沟,通大便之秘;内庭、临泣,理小腹之瞋。

天突、膻中医喘嗽,地仓、颊车疗口涡。

迎香攻鼻窒为最,肩井除臂痛如拿。

二间治牙疼,中魁理翻胃而即愈;百劳止虚汗,通里疗心惊而即瘥。

大小骨空,治眼烂能止冷泪;左右太阳,医目疼善除血翳。

心俞、肾俞,治腰肾虚乏之梦遗;人中、委中,除腰脊痛闪之难制。

太溪、昆仑、申脉,最疗足肿之迍;涌泉、关元、丰隆为治尸劳之例。

印堂治其惊搐,神庭理乎头风。

大陵、人中频泻,口气全除;带脉、关元多灸,肾败堪攻。

腿脚重疼,针髋骨、膝关、膝眼,步行艰楚,刺三里、中封、太冲。

取内关于照海,医腹疾之块,搐迎香于鼻内,消眼热之红。

肚痛秘结,大陵合外关于支沟;腿风湿痛,居髎兼环跳于委中。

上脘、中脘治九种之心痛;赤带、白带,求中极之异同。

又若心虚热壅,少冲明于济夺;目昏血溢,肝俞辨其实虚。

当心传之玄要,究手法之疾徐。

或值挫闪疼痛之不定,此为难拟定穴之可祛。

辑管见以便诵读,幸高明而无哂诸。

标幽赋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

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

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

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

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之法,豪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

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

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

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岐。

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

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

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火是根基。

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

阳蹻、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蹻、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

二陵、二蹻、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

大抵取穴之法,必明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

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

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隙腘之间,动脉相应。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

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

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径。

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

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

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

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

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

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

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刺相通。

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沉浮而辨脏腑之寒温。

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

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

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

空心恐祛,直立侧而多晕;背目沉掐,坐卧平而没昏。

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

伏如横弩,应若发机。

阴交阳别而定血晕,阴蹻阳维而下胎衣。

痹厥偏枯,迎随俾经络接续。

漏崩带下,温补使气血依归。

静以久留,停针待之。

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端的处,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

大抵疼痛实泻,痒麻虚补。

体重节痛而俞居,心下痞满而井主。

心胀咽痛,针太冲而必除;脾冷胃疼,泻公孙而立愈。

胸满腹痛刺内关,胁疼肋痛针飞虎。

筋挛骨痛而补魂门,体热劳嗽而泻魄户。

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眼痒眼疼,泻光明与地五。

泻阴隙止盗汗,治小儿骨蒸;刺偏历利小便,医大人水蛊。

中风环跳而宜刺,虚损天枢而可取。

由是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离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

循扪弹努,留吸母而坚长;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嘘短。

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

慎之!

大患危疾,色脉不顺而莫针;寒热风阴,饥饱醉劳而切忌。

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精其心而穷其法,无灸艾而坏其皮;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针而失其位。

避灸处而加四肢,四十有九;禁刺处而除六腧,二十有二。

抑又闻高皇抱疾未瘥,李氏刺巨阙而后苏;太子暴死为厥,越人针维会而复醒。

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悬钟、环跳,华佗刺躄足而立行。

秋夫针腰俞而鬼免沉痾,王篡针交俞而妖精立出。

取肝俞与命门,使瞽士视秋毫之末;刺少阳与交别,俾聋夫听夏蚋之声。

嗟夫!

去圣愈远,此道渐坠。

或不得意而散其穴,或愆其能而犯禁忌。

愚庸智浅,难契于玄言。

至道渊深,得之者有几?

偶述斯言,不敢示明达者焉,庶几乎童蒙之心启。

通玄指要赋

必欲治病,莫如用针。

巧运神机之妙,工开圣理之深。

外取砭针,能蠲邪而扶正;中含水火,善回阳而倒阴。

原夫络别支殊,经交错综。

或沟池溪谷以岐异,或山海丘陵而隙共。

斯流派以难揆,在条纲而有统。

理繁而昧,纵补泻以何功?

法捷而明,曰迎随而得用。

且如行步难移,太冲最奇。

人中除脊膂之强痛,神门去心性之呆痴。

风伤项急,始求于风府;头晕目眩,要觅于风池。

耳闭须听会而治也,眼痛则合谷以推之。

胸结身黄,取涌泉而即可;脑昏目赤,泻攒竹以便宜。

但见两肘之拘挛,仗曲池而平扫;四肢之懈惰,凭照海以消除。

牙齿痛,吕细堪治;头项强,承浆可保。

太白宣通于气冲,阴陵开通于水道。

腹膨而胀,夺内庭兮休迟;筋转而疼,泻承山而在早。

大抵脚腕痛,昆仑解愈;股膝疼,阴市能医。

痫发癫狂兮,凭后溪而疗理;疟生寒热兮,仗间使以扶持;期门罢胸满血膨而可已,劳宫退胃翻心痛亦何疑!

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坠,王公谓此。

三里却五劳之羸瘦,华佗言斯。

固知腕骨祛黄,然骨泻肾,行间治膝肿目疾,尺泽去肘疼筋紧。

目昏不见,二间宜取;鼻窒无闻,迎香可引。

肩井除两臂难任;丝竹疗头疼不忍。

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蔑冷泪,临泣尤准。

髋骨将腿痛以祛残,肾俞把腰疼而泻尽。

以见越人治尸厥于维会,随手而苏;文伯泻死胎于阴交,应针而殒。

圣人于是察麻与痛,分实与虚。

实则自外而入也,虚则自内而出欤。

故济母而裨其不足,夺子而平其有余。

观二十七之经络,一一明辨;据四百四十疾症,件件皆除。

故得夭枉都无,跻斯民于寿域,几微已判,彰往古之玄书。

抑又闻心胸病,求掌后之大陵;肩背患,责肘前之三里,冷痹肾败,取足阳明之土;连脐腹痛,泻足少阴之水。

脊间心后者,针中渚而立痊;胁下肋边者,刺阳陵而即止。

头项痛,拟后溪以安然;腰背疼,在委中而已矣。

夫用针之士,于此理茍能明焉,收祛邪之功,而在乎捻指。

席弘赋

凡欲行针虚审穴,要明补泻迎随诀,胸背左右不相同,呼吸阴阳男女别。

气刺两乳求太渊,未应之时泻列缺;列缺头痛及偏正,重泻太渊无不应。

耳聋气痞听会针,迎香穴泻功如神。

谁知天突治喉风,虚喘须寻三里中。

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

曲池两手不如意,合谷下针宜仔细。

心痛手颤少海间,若要除根觅阴市。

但患伤寒两耳聋,金门、听会疾如风。

五般肘痛寻尺泽,太渊针后却收功。

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

鸠尾能治五般痫,若下涌泉人不死。

胃中有积刺璇玑,三里功多人不知。

阴陵泉治心胸满,针到承山饮食思。

大杼若连长强寻,小肠气痛即行针。

委中专治腰间痛,脚膝肿时寻至阴。

气滞腰痛不能立,横骨大都宜救急。

气海专能治五淋,更针三里随呼吸。

期门穴主伤寒患,六日过经犹未汗,但向乳根两肋间,又治妇人生产难。

耳内蝉鸣腰欲折,膝下明存三里穴,若能补泻五会间,且莫向人容易说。

睛明治眼未效时,合谷、光明安可缺。

人中治癫功最高,十三鬼穴不须饶,水肿水分兼气海,皮内随针气自消。

冷嗽先宜补合谷,却须针泻三阴交。

牙齿肿痛并咽痹,二间、阳溪疾怎逃。

更有三间、肾俞妙,善除肩背消风劳。

若针肩井须三里,不刺之时气未调。

最是阳陵泉一穴,膝间疼痛用针烧。

委中腰痛脚挛急,取得其经血自调。

脚痛膝肿针三里,悬钟、二陵、三阴交,更向太冲须引气,指头麻木自轻飘。

转筋目眩针鱼腹,承山、昆仑立便消。

肚疼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

冷风冷痹疾难愈,环跳腰俞针与烧。

风府、风池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

阳明二日寻风府,呕吐还须上脘疗。

妇人心痛心俞穴,男子弦癖三里高。

小便不禁关元好,大便闭涩大敦烧。

髋骨腿疼三里泻,复溜气滞便离腰。

从来风府最难针,却用工夫度浅深,倘若膀胱气未散,更宜三里穴中寻。

若是七疝小腹痛,照海、阴交、曲泉针,又不应时求气海,关元同泻效如神。

小肠气撮痛连脐,速泻阴交莫在迟,良久涌泉针取气,此中玄妙少人知。

小儿脱肛患多时,先灸百会次鸠尾。

久患伤寒肩背痛,但针中渚得其宜。

肩上痛连脐不休,手中三里便须求,下针麻重即须泻,得气之后不用留。

腰连胯痛急必大,便于三里攻甚隘,下针一泻三补之,气上攻噎只管在,噎不在食气海灸,定泻一时立便瘥。

补自卯南转针高,泻从卯北莫辞劳,逼针泻气便须吸,若补随呼气自调,左右捻针寻子午,抽针行气自迢迢,用针补泻分明说,更用搜穷本与标,咽喉最急先百会。

太冲、照海及阴交。

学者潜心宜熟读,席弦治病最名高。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缺,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肿膝胻酸,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变宽,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疼,疟疾不思食,针后便惺惺。

曲池拱手曲,屈肘骨边求,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不得,筋缓莫梳头,喉闭促欲死,发热更无休,遍身风癣癞,针着实时瘳。

合谷在虎口,两指岐骨间,头疼并面肿,疟疾热还寒,齿龋鼻衄血,口噤不开言,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

委中曲月秋里,横纹脉中央,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酸疼筋莫展,风痹复无常,膝头难伸屈,针入即安康。

承山名鱼腹,月端肠分肉间,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脚气关膝肿,辗转战疼酸,霍乱及转筋,穴中刺便安。

太冲足大趾,节后二寸中,动脉知生死,能医惊痫风,咽喉并心胀,两足不能行,七疝偏墬肿,眼目似云蒙,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

昆仑足外踝,跟骨上边寻,转筋腰尻痛,暴喘满冲心,举步行不得,一动即呻吟,若欲求安乐,须于此穴针。

环跳在髀枢,侧卧屈足取,折腰莫能顾,冷风并湿痹,腿胯连月端痛,转侧重欷歔,若人针灸后,顷刻病消除。

阳陵居膝下,外月廉一寸中,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

通里腕侧后,去腕一寸中,欲言声不出,懊恼及怔忡,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虚则不能食,暴瘖面无容,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

列缺腕侧上,次指手交叉,善疗偏头患,遍身风痹麻,痰涎频壅上,口噤不开牙,若能明补泻,应手即如拿。

百症赋

百证俞穴,再三用心。

囱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

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

原夫面肿虚浮,须仗水沟、前顶;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

面上虫行有验,迎香可取;耳中蝉噪有声,听会堪取。

目眩兮,支正、飞扬;目黄兮,阳纲、胆俞。

攀睛攻少泽、肝俞之所,泪出刺临泣、头维之处。

目中漠漠,即寻攒竹、三间;目觉荒荒,急取养老、天柱。

观其雀目肝气,睛明行间而细推;审他项强伤寒,温溜、期门而主之。

廉泉、中冲,舌下肿疼堪取;天府、合谷,鼻中衄血宜追。

耳门、丝竹空,住牙疼于顷刻;颊车、地仓穴,正口歪于片时。

喉痛兮,液门、鱼际去疗,转筋兮,金门、丘墟来医。

阳谷、侠溪,颔肿口噤并治;少商、曲泽,血虚口渴同施。

通天去鼻内无闻之苦,复溜祛舌干口燥之悲。

哑门、关冲,舌缓不语而要紧;天鼎、间使,失音嗫嚅而休迟。

太冲泻唇歪以速愈,承浆泻牙疼而即移。

项强多恶风,束骨相连于天柱;热病汗不出,大都更接于经渠。

且如两臂顽麻,少海就傍于三里;半身不遂,阳陵远达于曲池。

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听宫、脾俞,祛残心下之悲漆。

久知胁肋疼痛,气户、华盖有灵;腹内肠鸣,下脘、陷谷能平。

胸胁支满何疗,章门、不容细寻。

膈疼饮蓄难禁,膻中、巨阙便针。

胸满更加噎塞,中府、意舍所行;胸膈停留瘀血,肾俞、巨骨翏宜征。

胸满项强,神藏、璇玑已试;背连腰痛,白环、委中曾经。

脊强兮,水道、筋缩;目润兮,颧骨翏、大迎。

庢病非颅息而不愈,脐风须然谷而易醒。

委阳、天池,腋肿针而速散;后溪、环跳,腿疼刺而即轻。

梦魇不宁,厉兑相谐于隐白;发狂奔走,上脘同起于神门。

惊悸怔忡,取阳交、解溪勿误;反张悲哭,仗天冲、大横须精。

癫疾必身柱、本神之令,发热仗少冲、曲池之津。

岁热时行,陶道复求肺俞理;风癫常发,神道还须心俞宁。

湿寒湿热下骨翏定,厥寒厥热涌泉清。

寒栗恶寒,二间疏通阴隙暗;烦心呕吐,幽门开彻玉堂明。

行间、涌泉,主消渴之肾渴;阴陵、水分,去水肿之脐盈。

痨瘵传尸趋魄户、膏肓之路;中邪霍乱,寻阴谷、三里之程。

治疸消黄,谐后溪、劳宫而看;倦言嗜卧,往通里、大钟而明。

咳嗽连声,肺俞须迎天突穴。

小便赤涩,兑端独泻太阳经。

刺长强于承山,善主肠风新下血,针三阴于气海,专司白浊久遗精。

且如肓俞、横骨,泻五淋之久积;阴隙、后溪,治盗汗之多出。

脾虚谷以不消,脾俞、膀胱俞觅;胃冷食而难化,魂门、胃俞堪责。

鼻痔必取龈交,瘿气须求浮白。

大敦、照海,患寒疝而善蠲;五里、臂臑,生历疮而能治。

至阴、屋翳,疗痒疾之疼多;肩骨禺、阳溪消瘾风之热极。

抑又论妇人经事改常,自有地机、血海;女子少气漏血,不无交信、合阳。

带下产崩,冲门、气冲宜审;月潮违限,天枢、水泉细详。

肩井乳痈而极效,商丘痔瘤而最良。

脱肛趋百会、尾翳之所,无子搜阴交、石关之乡。

中脘主乎积痢,外丘收乎大肠。

寒疟兮商阳、太溪验,玄癖兮冲门、血海强。

夫医乃人之司命,非志士而莫为;针乃理之渊微,须至人之指教。

先究其病源,后攻其穴道,随手见功,应针取效。

方知玄理之玄,始达妙中之妙。

此篇不尽,略举其要。

金针赋

观夫针道,捷法最奇,须要明于补泻,方可起于倾危。

先分病之上下,次定穴之高低。

头有病而足取之,左有病而右取之。

男子之气,早在上而晚在下,取之必明其理;女子之气,早在下而晚在上,用之必识其时。

午前为早属阳,午后为晚属阴,男女上下,凭腰分之。

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阴升阳降,出入之机。

逆之者为泻、为迎,顺之者为补、为随。

春夏刺浅者以瘦,秋冬刺深者以肥。

更观元气厚薄,浅深之刺犹宜。

原夫补泻之法,妙在呼吸手指。

男子者,大指进前左转,呼之为补,退后右转,吸之为泻,提针为热,插针为寒:

女子者,大指退后右转,吸之为补,进前呼之为泻,插针为热,提针为寒。

左与右各异,胸与背不同,午前者如此,午后者反之。

是故爪而切之,下针之法;摇而退之,出针之法;动而进之,催针之法;循而摄之,行气之法。

搓而去病,弹则补虚,肚腹盘旋,扪为穴闭。

重沉豆许曰按,轻浮豆许曰提,一十四法,针要所备。

补者一退三飞,真气自归;泻者一飞三退,邪气自避。

补则补其不足,泻则泻其有余。

有余者为肿为痛曰实,不足者为痒为麻曰虚。

气速效速,气迟效迟,死生贵贱,针下皆知。

贱者硬而贵者脆,生者涩而死者虚,候之不至,必死无疑。

且夫下针之先,须爪按重而切之,次令咳嗽一声,随咳下针。

凡补者呼气,初针刺至皮内,乃曰天才;少停进针,刺入肉内,是曰人才;又停进针,刺至筋骨之间,名曰地才,此为极处,就当补之。

再停良久,却须退针至人之分,待气沉紧,倒针朝病,进退往来,飞经走气,尽在其中矣。

凡泻者吸气,初针至天,少停进针,直至于地,得气泻之,再停良久,即须退针,复至于人,待气沉紧,倒针朝病,法同前矣。

其或晕针者,神气虚也,以针补之,口鼻气回,热汤与之,略停少顷,依前再施。

及夫调气之法,下针至地之后,复人之分,欲气上行,将针右捻;欲气下行,将针左捻;欲补先呼后吸,欲泻先吸后呼。

气不至者,以手循摄,以爪切掐,以针摇动,进捻搓弹,直待气至。

以龙虎升腾之法,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

运气走至疼痛之所,以纳气之法,扶针直插,复向下纳,使气不回。

若关节阻涩,气不过者,以龙虎龟凤通经接气,大段之法,驱而运之,仍以循摄爪切,无不应矣,此通仙之妙。

况夫出针之法,病势既退,针气微松,病未退者,针气如根,推之不动,转之不移,此为邪气吸拔其针,乃真气未至,不可出之;出之者其病即复,再须补泻,停以待之,直候微松,方可出针豆许,摇而停之。

补者吸之去疾,其穴急扪;泻者呼之去徐,其穴不闭。

欲令腠密,然后吸气,故曰:

下针贵迟,太急伤血;出针贵缓,太急伤气。

己上总要,于斯尽矣。

考夫治病,其法有八:

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凡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

二曰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

皆细细搓之,去病准绳。

三曰阳中隐阴,先寒后热,浅而深,以九六之法,则先补后泻也。

四曰阴中隐阳,先热后寒,深而浅,以六九之方,则先泻后补也。

补者直须热至,泻者务待寒侵,犹如搓线,慢慢转针,法浅则用浅,法深则用深,二者不可兼而紊之也。

五曰子午捣臼,水蛊膈气,落穴之后,调气均匀,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之,十遭自平。

六曰进气之诀,腰背肘膝痛,浑身走注疼,刺九分,行九补,卧针五七吸,待气上下,亦可龙虎交战,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

七曰留气之诀,玄

癖症瘕,刺七分,用纯阳,然后乃直插针,气来深刺,提针再停。

八曰抽添之诀,瘫痪疮癞,取其要穴,使九阳得气,提按搜寻,大要运气周遍,扶针直插,复向下纳,回阳倒阴,指下玄微,胸中活法,一有未应,反复再施。

若夫过关过节催运气,以飞经走气,其法有四:

一曰青龙摆尾,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

二曰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

三曰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

四曰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原,上下左右,四围飞旋,病在上吸而退之,病在下呼而进之。

至夫久患偏枯,通经接气之法,有定息寸数。

手足三阳,上九而下十四,过经四寸;手足三阴,上七而下十二,过经五寸,在乎摇动出纳,呼吸同法。

驱运气血,顷刻周流,上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